关于2021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意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意义5篇最新”,欢迎阅读与借鉴!

  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意义1

  4月8日,武汉迎来疫后重启一周年。过去一年,总部位于武汉的良品铺子(48.61 -0.53%,诊股)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精准的消费洞察,推出多款侧重营养健康的新品,与这座英雄城市一同复苏。

  近日,良品铺子推出“三重益生”新品益生菌每日坚果,行业首创益生菌添和综合果仁结合,助推品类升级,推动每日坚果进入4.0时代。

  制造业最大的难点在于创新,高端产品更需要研发来支撑。

  良品铺子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良品铺子投入研发费用3371.70万元,同比增长23.22%,连续多年保持大幅增长。

  良品铺子已搭建起由营养研究院和产品研发中心两大板块组成的研发体系,引进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营养等不同领域高精尖人才。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60名,45人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中,硕博学位人才占比92%。

  正是在资金、人才和研发体系的支撑之下,公司产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尖货”迭出。

  截至2020年末,良品铺子全渠道SKU有1256个,全年新品留存率达73%,全年全渠道275个SKU终端零售额超过1000万元,覆盖13个物理品类,其中新品SKU有38个。

  低脂鸡胸肉是健身族的最爱,为改善产品口感,减少营养物质流失,良品铺子研发团队利用中温灭菌技术,配合独创天然植物抑菌技术代替防腐剂,为公司低脂鸡胸肉上市提供了技术支持方案,已获得多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几天前,良品铺子刚刚发布春季尖货——“三重益生”新品益生菌每日坚果。公司与国际知名益生菌供应商丹麦科汉森合作,采用BB-12等4种明星进口菌株,每100g添加60亿CFU活性益生菌,单款产品菌株种类和添加数量均创行业之最。

  在这款新品上,公司完成了多元益生菌制剂复配、多元益生菌应用、蔗糖果汁腌制、无添加西梅丁分切干燥等技术和工艺的突破。通过“三重益生”专利技术实现低GI,可满足孕期女性、减脂、糖尿病等特殊群体的营养需求。

  2019年初,良品铺子发布高端零食战略之时,就向外界宣布,要针对不同需求、不同消费场景,推出针对儿童、孕妇、健身族、银发族等人群的细分品类产品。

  过去的一年,公司细分市场策略已逐步落地。

  2020年5月,针对儿童的零食“良品小食仙”推向市场,产品集饼干、果冻、功能型糖果、儿童鱼肠等品类200多个SKU。截至2020年底,良品小食仙销售收入2.23亿元,销售净利润 2540.98 万元。

  收入的增长,离不开产品的创新。

  山楂零食很常见,但大多跳不出果丹皮、山楂片这两种类型。怎么在这个很常规的产品上做出新意?

  去年8月,良品小食仙经原料标准、产品设计等维度创新升级,推出小兔山楂棒,成为天猫线上热销单品,在天猫该品类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8.3%,全年实现收入1897万元。芝麻夹心海苔是良品小食仙的明星产品,全年实现收入4153万元,已在儿童零食细分市场取得领先。

  机构研究显示,我国14岁以下儿童已超过2.3亿,80后、90后父母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儿童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从线上渠道来看,虽然儿童零食市场规模占比较小,但销售额的增速已整体市场增速的3倍。

  2020年7月,良品铺子发布针对健身族的代餐零食“良品飞扬”,推出“三重抗糖”蛋白代餐奶昔、低GI饼干、轻果谷物棒、低脂鸡蛋干、低脂魔芋等20多款产品,上市3个月,月度复合增长率高达256.73%,截至2020年底销售额达1.08亿元。

  细分市场不是高端战略的转移,而是战略的衍生。良品铺子正尝试在高品质产品的推动下,打造产品矩阵,“降维”打通更多百亿元级别市场。

  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意义2

  武汉解封将满一周年 志愿者和医护聚餐现场齐呼:武汉加油。新京报我们视频。

  今天,4月8日,对武汉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2020年4月8日0点,湖北武汉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被按下暂停键76天的“英雄之城”开始重启。江城水暖,春光复苏。

  2021年4月8日,武汉解封一周年,在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成效,而全球疫情阴影尚未完全离去之际,回望这个中国抗疫的“历史性”节点,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有太多情愫需要表达。

  去年初,新冠疫情突袭武汉,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在此危急时刻,中央作出武汉封城决定,1月23日10时,千万级人口城市按下暂停键,拉开了武汉封城抗疫的序幕。而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武汉就实现解封,书写了世界疫情防控的一段重要历程,如今看来,仍旧动人心弦。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解封,于武汉、湖北意义重大,但其意义又不止于武汉、湖北一城一地,而是关涉全国抗疫这盘大棋的走向。所以,武汉解封,其实质是开启了中国抗疫的新篇章,是武汉、湖北与全国一道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加快复工复产的一个重要拐点。

  解封一年的武汉在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相结合上的表现,实际也是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社会复苏的一个缩影。

  2020年,武汉经济总量达到15616.1亿元,从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40.5%恢复到全年下降4.7%,走出了一个坚挺的V字形轨迹。而就在2021年的春天,武汉樱花重新盛开,全国各地的赏樱人群也重回江城。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湖北共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武汉还入围了清明假期热门出游目的地前十。

  种种迹象表明,在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硬仗之后,一个生机勃勃的武汉,一个充满活力的武汉,一个韧劲十足的武汉,再次回归。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千万武汉人民的坚守、付出乃至牺牲,也仰仗于全国各地众志成城的驰援。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一幕幕生离死别,也目睹了太多感人的瞬间;我们看到了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的坚韧与担当,也感受到顽强的抗疫精神滋润着武汉在“后疫情”时代的蓬勃发展。

  解封一周年之际,回望武汉在解封前所作出的抗疫努力,复盘武汉在解封后一年来所走过的经济社会重启路径,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了解中国社会为抗疫所付出的代价和贡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以及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重要性。

  从目前来看,包括武汉在内,中国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抗疫答卷,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疫情,为践行“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承诺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整体上仍处于高风险状态,抗疫持久战还远未到鸣金收兵之时。尤其是在全球流动逐步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疫情防控在“外防输入”上的压力仍不可小觑。最近边境城市瑞丽的“二次疫情”就给出了现实提醒。

  当前,全球疫情防控重点已转向疫苗接种,在这个新阶段,中国坚持继续尊重科学防疫原则,方能最大程度捍卫已经取得的抗疫成果。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前行。武汉解封一周年的节点,我们再次向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致敬。同时,武汉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的疫情防控成果,也启发我们应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疫局面,将科学防疫、精准防疫进行到底。

  最重要的是,那些在防疫最紧要关头所凝聚的同心抗疫的合力,那些在大灾面前所激发的同理心、公民责任感,那些不打胜仗不凯旋的坚硬精神气质,应该内化成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尽快使国人回归更安全、安心的正常生活。

  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意义3

  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开幕以来,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1.3万名嘉宾、1200家企业相聚武汉,4天展期内共吸引超过30万人次进场。多项全球大健康新技术和新产品一一亮相,高峰论坛、院士论坛、产品推介会等配套活动同步举行,医疗科技、基因测序、产业技术研究等27个大健康产业项目现场进行签约。

  “院士经济”正成为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引擎。开幕式上, 多位院士分别签约项目,着眼于医疗科技、基因测序、产业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由院士引领的武汉大健康产业集群正在变成产业实践,高端创新资源将在这片热土汇聚发力。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团队、马丁团队着眼于肿瘤研究,分别见签“武汉光谷肿瘤新技术研究院”项目及“武汉妇科肿瘤诊疗技术研究院”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聚焦提升武汉医疗技术,签约“华中科技大学-联影集团医疗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

  由徐涛院士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教授研究团队,在东湖高新区筹建“武汉纳米抗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事纳米抗体实验动物繁育及标准制定、纳米抗体筛选和大规模制备、纳米抗体诊断治疗产品开发以及纳米抗体筛选库建设等。

  由李培武院士牵头,依托武汉华美维士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东湖高新区开展“食用油主要危害因子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转化与产业化示范应用”项目,打造食用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及真菌毒素防控相关产品产业化示范应用基地。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博士在在第二届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上演讲。

  由李明院士牵头,依托百蓁生物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在东湖高新区开展“单抗测序平台和个体化新抗原癌症免疫治疗平台”项目,建设单抗测序平台和个体化新抗原癌症免疫治疗平台,实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质谱仪和蛋白组学领域的突破。

  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意义4

  健博会期间,在由武汉医学会承办第二届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上,包括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7位国内外医学院士出席并发表学术演讲,近千名医学专家参加,聚焦大健康背景下的前瞻议题,共同探讨和交流医学科研,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开展综合性学术信息交流。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由武汉医学会承办的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正成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论坛上,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Michael Levitt(迈克尔·莱维特)以“冠状病毒纪事”为题,就冠状病毒的前世今生作了专题报告,并结合数据,对比分析了中国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情况,客观呈现了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教授就“COVID-19的预防、控制和疫苗开发”等问题进行学术演讲,他认为在很多公众眼中,新冠肺炎疫情是“黑天鹅”事件,但是在病毒专家眼中,更偏向是“灰犀牛”事件。很多专业人士早就意识到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事件会到来,著名的Event201纽约推演就是模拟一个CAPS病毒(冠状病毒关联的肺炎综合征)的传播和带来的影响,但是没预料到会这么厉害。同时,针对备受关注的新冠肺炎疫苗,高福院士指出,这需要更多地临床研究和数据来证实疫苗的安全性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讲述了“中国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创新之路与展望——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发展历程”。他指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目前形成三大聚集区,分别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京津环渤海湾,医疗器械注册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心血管疾病人群和自身疾病特点以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葛均波院士认为,新技术突破及融合创新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Edvar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以“大脑的空间密码: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在何处?”为题,分享了他对大脑空间密码的研究和应用的思考,他认为,此项研究有助于阿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若将人工智能运用其中,可能会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标。

  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忠朝讲述“国内外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发展细胞科技产业的十个建议:制定研发创新政策,促进产业聚集;打造多层次人才体系,强化配套支持;探索建立产业链创新孵化与转化新模式;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康养旅游新高地;以科技金融为推手,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医院紧密结合加速细胞治疗技术成熟;构建生态体系,培育以业宜居营商环境;开放协作,整合国内国外资源;强化定位,引领细胞科技新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科学家协力寻求抗疫之道,在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跨国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医学会会长陈孝平介绍,随着人们防控意识提升,今年冬季疫情不会大规模流行。经过近几个月的发展,新冠肺炎病毒已出现很明显的变异,致病能力在减弱,重症病人在减少,大家的防控意识越来越强。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曾多次来武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这样评价。武汉正加快复苏重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上,依旧延续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首届世界大健康国际博览会上,湖北和武汉已经构建了政府、产业、资本、医疗体系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平台。今年7月,武汉发布“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此后明确有47名院士、37名专家参与产业发展引领,其中就包括大健康产业。

  据悉,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将于明年4月8日开幕,以此纪念武汉“重启”一周年,共同见证一年间武汉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健康产业的最新成果。

  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意义5

  距离4月8日零时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的时间越来越近,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正在慢慢复苏,逐渐恢复往昔生龙活虎的模样。

  1月23日10时武汉正式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至今已经75天了,明天武汉即将解封,这一天,人们以经期盼了很久,有理由欢呼、庆祝,但决不能放松,武汉解封并不代表疫情结束。

  昨日,中央指导组赴武汉大学调研时指出,高校学生返校后,要实行严格体温检测制度,要求学生不外出、不聚餐、不搞校园聚集性活动,完善教室、图书馆、食堂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在现实语境中,“三不”绝非多此一举,提醒我们仍需绷紧弦,仍需强化防控,仍需约束自己。

  武汉方面也明确,将继续强化小区封闭管理,除非必要尽量减少外出、聚集。谁也不愿意将自己再次放在疫情笼罩之中,因此,武汉解封我们仍需做好疫情防控。

  没有新增不代表没有风险。全球新冠肺炎累积确诊超过134万例,虽然,中国本土出现新的感染者不多,但面对全球疫情趋势,无症状感染者增多,我们是万万不能放松警惕。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指出,要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这足以充分说明,疫情防控松不得!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困难想得更大一些,应对更有力一些,才能确保在万无一失的基础上全面解封。

  春天和希望总会来的,欢迎回来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