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入门书籍推荐(西方哲学入门书籍推荐)

初学哲学应该看什么书?

关于哲学入门的书籍推荐前段《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私以为这本书可以作为每一个人哲学的入门书籍,早在看它之前已经知道它的口碑两极分化。 一、《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告诉我什么? 1、看了这本书,的确是让我了解了更多有关哲学家们的思想建设。而且,作者从一开始就给读者设下: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2、通过十多名著名的哲学家的哲学灌输,最后却得出一个让我们直面死亡的人生意义。可又何尝不是呢?我为什么活着?即使我才20岁,却总是会自问我为何活着。 3、快乐,痛苦,压抑,心酸,人生百态,但现在也没有悟出自己人生的真实价值。也只能跟自己说,活在当下,生活多姿,走下去才会有希望,不仅自己需要自己,也有家人朋友需要你。 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1、看完这本书让我的信仰崩塌了。我一直以为哲学能解决我的人生终极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人生的意义是,没有意义。这就是我很崩溃的原因。哲学的思考最后都陷于无法证明自身。无论是形而上的还是经验主义的。既然这样的话就不要去想了吧。找到让自己愉悦的人物事,用心对待,好好生活吧。 三、看完这本书有哪些收获 1、不再期望通过纯粹的思考来获得人生的意义。 2、既然没有绝对真理(只能说这个道理大多数情况适用,像是牛顿的万有引力)那就对世间的一切抱有怀疑的态度吧,可能这能让我找到更普适的道理。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重玄,欢迎关注。了解更多高效工作技巧及职场实用干货。
哲学入门书:国外比较好的有《苏菲的世界》,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等;国内的比较好的有:湖南人民的袁卫的《哲学家的故事》,吉林出版集团的文聘元的《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哲学故事》等。 进阶:开始系统地读哲学史的著作。西方哲学先读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老师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再读凤凰与江苏人民合出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中国哲学先看冯友兰先生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再看中山大学与武汉大学合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复旦大学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看哲学史的时候,可以结合地看原著选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深入:研读各位哲学家的原著,西方哲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奥古斯都:《忏悔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洛克:《人类理解论》、《论》。斯宾诺莎:《人类理智新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密尔:《论自由》。体谟:《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原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胡塞尔:《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福柯:《词与物》、《知识考古学》。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等等。 中国哲学:《周易正义》、《论语集注》、《孟子正义》、《大学》、《中庸》、《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庄子集释》、《荀子校释》、《韩非子集解》、《淮南子集释》、《春秋繁露》、《王弼集校注》、《原道》、《周敦頣集》、《张子正蒙注》、《二程集》、《四书集注》、《朱子语类》、《传习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周山全书》等等。
.哲学史 如果不是为了考试,一般来说哲学史是最适合于初学者的,学习哲学史,同时可以参照《哲学导论》之类的书,但记住哲学家不等于哲学史家,研究完了哲学史,对整个哲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必须深入钻研原著。 西方哲学的话,先看《苏菲的世界》,小说性质的哲学史,可读性强,比较容易接受。 如果嫌简单的话再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文笔很美,但观点不一定客观(本书在历史学、社会学与文学上也有自己的地位),最好只是读了对于对哲学有个大概印象。 北大老教授赵敦华写的《西方哲学简史》也不错。 所罗门的《大问题》是08年新出的,文笔不错,容易让人读进去。 中华书局出的邓晓芒搞得《西方哲学史》比较新。 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也比较新,有时能从新视角来看问题。 敦尼克的《哲学史》,三联,体验一下那个时期“批判”的激情。 梯利、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比较枯燥但经典。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就比较难了,一般看它的话是研究黑格尔本身多于研究哲学史
你好! 我认为初学者应先看些哲学史。1.罗素《西方哲学史》(有文采,又有极高的学术性,可读性。强烈推荐!);2.《苏菲的世界》(适合初学者,因其通俗易懂,曾经风靡全球,也是我比较推荐的。);3.黑格尔《逻辑学》(把哲学学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看它,属于高难度的一本艰深哲学著作)。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我是研究哲学的,有一点点体会介绍给你分享: 学习哲学是非常好的爱好,不必专业学习,也可以专业学习,都好。其实人一辈子都在学习,特别是哲学,时刻都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所以学习哲学很重要。根据你的情况,还是需要拿出一点时间来攻读一下,才会自然而然的往前走。现代人大多数人静不下来,说是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会有大量时间上网、玩游戏。我认为你是会挤出时间完成以下专著的学习,一天30分钟-2小时即可,半年时间就可以掌握很多哲学门派了。给你建议的书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下册,内容包括了西方各个流派的哲学观点,中国哲学就是读一读《道德经》、《论语》,这两本书需要精读、读懂。这就是老庄哲学和孔孟哲学的根。再往上的根就是《易经》了,但是很难读懂,粗浅掌握一下就行。由以上四本书入手,你就会基本掌握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主脉络,届时,你的境界将会提升很多。以上四套书内的各个哲学流派,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分门别类的专研,定会收获不菲。 祝你成功!
初学哲学应该看什么书?

哲学入门有哪些书推荐?

哲学入门可以推荐的书有: 1、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2、沉思录: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3、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西方哲学史》全书共3卷,全面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 4、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1年,是康德的哲学巨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是1788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第三部是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 5、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要是哲学小白的话,不建议都读太高深的哲学书籍,入门一般是从哲学史读起,而哲学史分为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建议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可以从《苏菲的世界》来启蒙。 如果想深入读一读,或者考研的话,建议读赵林的《西方哲学讲演录》,是武汉大学哲学教授的上课内容。更好懂,也具有深度。 中国方面还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上册和下册,也可以读一读其他老师的中国哲学史,比如胡适的,张岱年的,都比较好。 此外哲学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著作也可以读一读,比如关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一些书。《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会饮篇》《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形而上学》等等,其中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的集大成者。 中国的代表人物就是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四书五经也是哲学需要学习的,《论语》《中庸》等等。还有道家的老子《道德经》,墨家的《墨子》等等。都可以作为入门书籍看。
哲学入门有哪些书推荐?

哲学入门有哪些书推荐?

有《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苏菲的世界》、《西方哲学史》、《理想国》、《中国哲学史》等。 一、《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它最大的优点是叙述生动,很吸引人,特别是能够吸引那些非专业人士的注意力。 这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它最大的优点是叙述生动,很吸引人,特别是能够吸引那些非专业人士的注意力。 作者不是按照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说法,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也就是说,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 读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 二、《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苏菲的世界》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苏菲的世界》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译本。 三、《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西方哲学史》全书共3卷,全面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第1卷讲的是古代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2卷讲到天主教哲学从兴起到壮大,最后衰落的历史。 第3卷主要讲述近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科学的兴盛期,再到19世纪思潮的猛烈涌动。作者最后提出了逻辑分析哲学。 《西方哲学史》中,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基于此,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且一同与哲学交互作用的。 四、《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是2011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友兰。是冯友兰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 冯先生自谓就内容而言,此书有两点发先人之所未发,而后来也不能改变的:一是将先秦名家分为合同异、离坚白两派,二是区分了二程思想的不同。 实际上,如陈来教授所言,书中例如孔子的正名主义,墨子的功利主义,孟子的理想主义,老庄的楚人精神,法家的三种派别,王充自然主义,《论衡》的唯物主义,以及程朱异同,朱王异同,佛教的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等诸多观点与提法,亦皆属创见。 五、《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故事为题材,叙述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归途被派拉麦克邀往家中,宾主滔滔谈论起来。两人的辩论从各个角度暴露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及教育思想。 故事中的苏格拉底是虚拟的、假托的,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的代言人。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章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 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哲学入门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苏菲的故事,比如说西方哲学史,这些都是比较入门的一些,还有就是说像这个哲学简史这种比较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这都是比较易懂的,而且也能够学的比较快的一些书籍,还有就是说哲学的故事,这本书也是非常的生动,而且对每一个哲学家都是描写的非常到位。建议你多看看这类的书籍
哲学入门有哪些书推荐?

从入门到高阶的哲学书单大全

哲学家就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从入门到高阶的哲学书单大全,欢迎阅读! 从入门到高阶的哲学书单大全: 【入门级/初级】(至少完成80%) 1.《西方哲学史》,希尔贝克或《西方哲学史》,梯利或《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不推荐罗素,主要因为偏见太多而且信息失真严重,最好买前两者,便于理解,主干明晰。 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看了上述任何一本就必要把它从头看到尾,当参考书。 3.《理想国》《斐多篇》,柏拉图 4.《形而上学》《范畴篇》,亚里士多德 5.《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6.《人类理解论》,洛克 7.《伦理学》,斯宾诺莎 8.《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耐心通读,可以参考注解版。 9.《小逻辑》,黑格尔。耐心通读。 1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1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12.《上帝新脑》,彭罗斯。作为现代物理、数学、信息论和心灵哲学的启蒙。本书号称“科普”,但难度非科普著作所比。耐心通读。 13.《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余碧平 14.《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15.《老子》《庄子》 16.《中庸》《大学》 17.《华严金狮子章校释》,法藏,中华书局版。所有注文都要看,理清佛教和中土佛教基本思路;否则无意义。 18.《宋明理学教程》,陈来 19.《印度宗教哲学概论》,姚卫群 另:此阶段不必参看太多其它学科数目,如有兴趣可作以上书目的拓展阅读,并阅读关于心理学、数理逻辑和社科的入门性文献,此处不赘述。 【进阶】对于西哲,读者从这里要开始把重点投入到近现代——现代哲学上。(至少完成70%) 1.《人类理解研究》/《人性论》,休谟。时间充裕看后者,反之前者。 2.《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挑重点章节即可。 3.《创造进化论》,柏格森 4.《实用主义》,詹姆士 5.《心的分析》,罗素 6.《纯粹现象学通论》,胡塞尔 7.《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8.《存在与虚无》,萨特 9.《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 10.《语词和对象》,蒯因 11.《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罗素 12.《普通认识论》,石里克 13.《科学发现的逻辑》,波普尔 14.《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 15.《无根基的知识》,费耶阿本德。比照13、14,审慎度量本书观点。 16.《古典文明癫狂史》,福柯 17.《书写与差异》,德里达。对于社科/文学基础不足的人来说颇有难度。本书是个论文集,挑能懂的篇目看。 18.《声音与现象》,德里达 19.《真理与方法》,伽达默尔 20.《当代法国哲学》《当代德国哲学》《当代英美哲学》,人民出版社。复旦俞吾金主编,三本加起来基本完成现代欧陆和分析哲学的重点梳理。 21.《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衣俊卿 22.《结构主义》,皮亚杰 23.《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 24.《中国现代哲学通论》,宋志明 25.《列子》 26.《论衡》 27.《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版。含周易注,可同时涉足《周易》。 28.《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版。含郭象庄子注和成玄英庄子疏。重要。 29.《肇论校释》,中华书局版。 30.《近思录》,朱熹 31.《传习录》,王守仁 32.《佛教逻辑》,舍尔巴茨基。重要。 33.《中论颂》,龙树 34.《示教千则》,商羯罗 另:此阶段完成,整体水平在哲学系研究生(平均水平)以上,但须全面介入数理、现代科学和人文社科的学习,否则阅读障碍将明显表现出来。数理逻辑推荐《逻辑学导论》,陈波和《符号逻辑讲义》,徐明;后者深入得多,前者入门。其他重要的书:《传播学简史》,马特拉;《现代心理学史》,舒尔兹;《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结构人类学》,列维·施特劳斯。中哲方面多看看文献,也可以看一些古代散文。自己思考和实践同样重要。 【高阶】 <欧陆> 1.《宗教后的教徒》,费里/戈谢 2.《千座高原》,德勒兹 3.《感觉的逻辑》,德勒兹 4.《知识考古学》,福柯 5.《书写与差异》,德里达 6.《知觉现象学》,梅洛-庞蒂 7.《解释的冲突》,利科 8.《哲学献文》(中译本作《哲学论稿》),海德格尔 9.《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哈贝马斯 10.《自由的深渊》,齐泽克 11.《论萨义德》,单德兴 <英美> 1.《命名与必然性》,克里普克 2.《心灵哲学》,商务印书馆 3.《实在论的多副面孔》,普特南 4.《哲学与自然之镜》,罗蒂 5.《认知的自然起源与演化》,心灵与认知文丛 6.《意识的解释》,心灵与认知文丛 7.《全球脑的量子跃迁》,拉兹洛 8.《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贝内特&哈克 9.《认知语用学》,巴拉 另:本阶段推荐书目仅作引子,学人可以完全任意地拓展思路。对其它学科需要掌握的内容,推荐书目如下:彭罗斯《通向实在之路》,罗素《数学原理》,北大出版社《认知神经科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社会建构论心理学》、《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以及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的相关内容。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请参考国内或国外高校教材。除此之外——请读者注意各学科经典原著的阅读以至于原版书的阅读。欧陆和英美最近的一些前沿研究是没有中译本的。书目以外,本阶段的文献阅读相当重要,推荐读者订阅《哲学研究》和《世界哲学》杂志,了解国内/国际学术前沿。我没有给出任何中哲和印度哲学参考书目,读者可以凭借个人能力找来重要的书和文献看,因为在进阶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必读的大著作需要耐心通读了。中哲要着重道家玄学、重玄学和佛学,佛学着重天台宗、唯识宗和华严宗;印哲主要是佛学。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当做推荐。个人思想系统的构建最好也在这个阶段逐步开始展开,但须注意其前沿性、逻辑/严谨性与科学性。 哲学书籍:《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们的存在有什么目的?或者说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这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有关于这个主题的思考,这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在西方可以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齐名。不管我们是有目的还是没有目的,最终我们还是活着,最终意识会给我们找一个活着的理由。 ——阴阳俞 生命是一次偶遇 正如奥修所说:“意识只是一种手段。”因为意识就是为了我们活着而存在,也许这本来就很奇怪,到底是我们活着才有意识,还是意识让我们活着?这好像涉及到唯物还是唯心的范畴。对于我们这样在唯物的光环下长大的一代,我们会非常肯定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活着才有意识!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尝试着理解另外一种解释会是什么样呢?科学的来由也是假设,我们为什么不能假设呢?如果,是因为活着才有意识,那我们的意识就要怀疑自己存在的目的了,因为这和我们总怀疑自己为什么活着是一个道理。 外部环境塑造了我们的意识,意识来源于外部环境,需要适应外部环境,意识要反应客观环境。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自身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生物,对于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来说,是一个不完善的机器,至少用理论的完美来要求的话,我们是不完善的,正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所说——我们都是理想国在现实中的投射。一方面因为我们自身的不完善,导致我们的意识无法对自然环境做到客观而又真实的反应,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不代表就是自然环境,还有种种意识所“虚拟”出来的产物。所以,我们的意识就存在很多对现实的怀疑,在这一点上《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们的目标就是追求真实,这个答案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意识虚构出来的。所以说,逻辑学是一门本源的学科,如果可能,我们都应该去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我们活着自然也是需要有客观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常常被意识所蒙蔽,我们所知道的都是意识的假象,这样的说法可能很难理解,同时,我们也就有了这样的疑问:既然我们知道的都不可靠,那么怎么去追求本源呢?也许,就像我一开始说的,这种需求就是客观事实的需要,佛曰:我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我们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我们用来检验追求本源的方法有没有错误,是可以用尊重感情(情绪)这种办法的,虽然情绪用意识表达出来本身就存在偏差,但起码这是一种接近本源的反馈,这种感情是自我最真实的反应,当然,如果这种反应经过了意识的过滤,那么也就有了虚假的可能性。我们再回到那个问题,我们想要追求本源,就要让自己接近客观世界,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如果所处的外面世界都是人为的。我们需要一种分辨的方法。 我们的周围,存在这样的做法——旅行,读书,艺术,修行等等。我不知道做这些的人们到底有多少是去追求我们人性的本我,很多都是自然而然的去做,因为这能够给他们心灵于愉悦。这条路是对的,这是一条突破意识束缚的正确道路。可惜,我们的那些所谓的旅游胜地,都已经有太多人为的痕迹,我们的书籍有太多的商业气息,我们的艺术早已经沦落,我们的修行早已经变成一种形式,甚至宗教都已经不不再纯粹。我想,我们如果想要寻找本源,那么就要找没有人为痕迹的大自然,我们需要寻找那些真正伟大的书籍去阅读,我们需要去寻找真正的艺术去感悟,我们需要真正的修行。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有什么结果,因为我在堆砌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没有找到本源,也许每个人的本源都不一样,也许都一样,也许我们根本理解不了,无法用一样或者不一样去评价。 我们的自然科学就是一种用极致意识的方式去理解自然的手段,而且是最前端的手段,这个比较集中的体现在“人工智能”这个问题的争论中。当然,我们这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到底还有多少个,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的本源,就不得而知了。我们现在简单的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其中,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的最前端的研究成果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为什么无法和我们熟悉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统一呢?是因为这两个名字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研究成果,而后者只是规则,没错,量子力学本身就是揭示现实世界的规则,而不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原理或者理论。而且,我们现在的理论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现象所展现的规则。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是揭露现实的真相,那么从事这门学科的人们就是在追求本源的路上已经领先很多。 回到现实中来,我想我这套弯理也许更好理解,且不论我们是追求本源还是我们只是追求一种游戏的快感,我们都需要尊重现实,我们的所有出发点都应该源自于现实,这里,情商高的朋友也许非常占优势,因为情商高容易感知其他人的情绪,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在意识构建的虚拟世界里玩,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最终目标或者出发点,这样我们最后就会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东西,而迷失方向。想要在这个世界里玩好游戏,环境很重要,环境决定了你能玩到什么程度,我们要彻底的尊重环境。 现在社会有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学历高的人反而不适应社会,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是虚拟出来的,既不符合社会现实又严重落后,而且我们的人民教师又有几个能够达到教书育人的境界?产业化没有错,但是,把教育产业化就是一种荒谬的做法!尊重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就需要去确定对这个游戏有制定规则的人的需要,我们需要去适应,我们需要去探查,这个是基本条件,就像我们在一个单位,为什么要融入单位文化,因为这种文化就是规则,我们在小公司,就要知道领导到底想要做什么,我们需要判断领导想要做的东西是不是你想要做的,是不是你擅长的,在这些都没有确定之前,一定不要盲目的去努力,否则,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心理还可能失衡。 当然,一旦有了这个前提,我想在一个单位里想要做好游戏那就易如反掌了,但是,我们也要懂得放弃,一旦你不喜欢领导做的,或者等你察觉到这些前提条件的时候,再想参与这个游戏已经晚了的时候,就要勇敢的放弃。 我们的社会看着资源极大丰富,但是,远远不够,或者这个社会既然是人为的,就应该符合利己本质,就符合二八原理——大部分的资源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这是这个人为社会的铁律。因此,我们想要玩好这个游戏,就需要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马克思的《资本论》早就已经揭示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本来就是血淋淋,赤裸裸的剥削,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一个剥削过程。我们想要完成这个过程,就必须剥削别人,这是这个社会的铁律,当然,我们可以把剥削的范围放大,以好减少对人性善良的怀疑,但这需要对游戏规则的精通,但是,不管怎么样,想要成功必然需要资本的积累,包括人财物的积累,而这个过程是最残酷的。 我们的一生是为了什么,我们死去的时候就会失去一切,这个规律其实就是我们冥冥中的那个上帝在暗示我们,游戏玩的再好,最终还是需要去追求人的本源,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玩游戏只要能够保证我们能够追求本源的资本就够了,当然,是不是越成功越容易追求到本源,这不能这么说,这是没有直接逻辑关系的,而是越成功,就越有追求本源的条件,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我们不能迷失方向,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但是,千万不要贸然用意识去猜度我们的目的,这样会让我们误入歧途。我想处于这个人为社会之中,想要追求本源,一种办法就是远离它,摒弃意识的杂质,真正与自然接近;另一种办法是把这个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跳出圈子。 生命是一种偶然,与茫茫宇宙相比,只是一个尘埃,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自己生命的光芒,不去追求世俗的眼球。我们的相遇更是一种偶然,何须勉强有个结果。
从入门到高阶的哲学书单大全

哲学入门必读书目

. 《哲学的故事》 威尔·杜兰特 《哲学的故事》是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经典力作。自问世以来,经久畅销不衰。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有史以来的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趣的方法读懂漫长的哲学发展和艰深的哲学精髓。 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在美国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齐名,是哲学入门的必读书目,已被译成二十种语言出版。在这本小书中,当代西方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内格尔用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分析技巧,以及深刻而冷静的洞察力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哲学思考的真正旨趣。他告诉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如何判断行为的对与错;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又如何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3.《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在哲学课上,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傅佩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开设的这门《哲学与人生》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 4.《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 G・希尔贝克,N・伊耶 本书通过对诸多哲学传统的比较来显示西方哲学的特点,通过对哲学历史的叙述来揭示哲学思维的特点,结合社会政治和科学人文背景来展开各个哲学学派的发展脉络,尤其是结合人类的现代处境来讨论一些重大的哲学问题。全书内容覆盖像罗尔斯、罗蒂和哈贝马斯这样的当代哲学大师的哲学讨论,其风格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学术性。 5.《大问题》 罗伯特·所罗门 这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它最大的优点是叙述生动,很吸引人,特别是能够吸引那些非专业人士的注意力。作者不是按照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说法,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也就是说,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读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
《苏菲的世界》,哲学的入门书籍.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哲学教授 傅佩茱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
哲学入门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