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来历40字
教师节指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由于教师节并非中国传统节日,所以各地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没有统一、固定的形式。 政府、学校方面,有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为教师颁发奖金、证书;有组织学校学生、歌舞团等,为教师献上歌舞表演 ;有走访、慰问教师代表,还有组织新入职教师进行集体宣誓等活动 。 扩展资料: 教师节的影响: 1、正面影响。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2、负面影响。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师节
教师节的来历40字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记载:汉、晋时期,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布席函丈(教师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 看到皇帝在这天祭孔、请老师们吃饭,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干肉)"。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待遇了。 在一定程度上说,古代也是有教师节的。古代的教师节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二十七日,这天是圣人孔子的出生日。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祖师,在我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有弟子学生3000人,贤人弟子72人。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 正面影响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 负面影响 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 扩展资料: 演变历史: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2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中国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节
教师节的来历40字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记载:汉、晋时期,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布席函丈(教师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 看到皇帝在这天祭孔、请老师们吃饭,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干肉)"。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待遇了。 在一定程度上说,古代也是有教师节的。古代的教师节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二十七日,这天是圣人孔子的出生日。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祖师,在我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有弟子学生3000人,贤人弟子72人。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 正面影响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 负面影响 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 扩展资料: 演变历史: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2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中国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节

教师节的由来是什么
教师节的由来是什么 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3个行业性节日,那么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节的由来相关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教师节的由来是什么 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教师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治,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 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的历史渊源 《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的贡献巨大。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教师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治,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 教师节的意义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用以感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教师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常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建立教师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的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各国教师节的时间 葡萄牙:教师节是每年的5月18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 美国: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的。 波兰:每年10月14日为国家教育日和教师节。 法国:教师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俄罗斯: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教师节。 朝鲜:为纪念金日成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这天定为教师节。 印度:每年9月5日定为教师节,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儿童节同时定为印度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蒙古:从1967年起,把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教师日。 阿尔巴尼亚:每年的3月7日,正好在妇女节的`前一天。在教师节这天,阿尔巴尼亚放假一天。 拉丁美洲:教师节为9月11日,这个节日是在1943年巴拿马所举行的泛美教育会议(interameric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上所制定的。这天也是阿根廷教育家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的逝世纪念日。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也会根据自己的国家的历史,设立教师节。在 巴西,教师节是每年的10月15日;墨西哥的教师节始于1917年的9月,由国家议会颁布5月15日为教师节,并于1918年首次庆祝。 韩国:教师节是5月15日,在这天,学生们会送给老师们康乃馨,并和学生一起度过欢愉的一天。 新加坡:教师节是9月1日。这天新加坡所有的学校放假一天。 委内瑞拉:每年1月15日定为教师节。这天除庆祝大会外,还有向教师献花等敬师活动。 泰国:每年1月16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隆重庆祝。各地的庆祝仪式上,向当年退休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 苏丹:从1971年2月24日起,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将这天定为教师节。中、小学一律放假一天,以示庆祝和纪念。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前后的一周之内,全国广泛而隆重地举行尊师重教活动。国家向优秀教师颁发勋章或授予荣誉称号等。 德国:每年6月12日定为教师节。各地开展尊师敬师活动。 教师节的经典祝福语 1、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无尽的恩情,永远铭记心中。在这个属于教师的日子里,深深祝福您! 2、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润雨,永铭我心。值此教师节,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 3、面对讲台,背靠黑板,在时光长河里,老师是您把一个个45分钟,用辛劳汗水和智慧编织成无数耀眼的光环!多采人生,师恩难忘!教师节快乐! 4、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愿我的祝福像清茶滋润您干涸的喉咙,像蜡烛照亮您的办公室,像鲜花送给你一片清香! 5、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您说声:恩师,节日快乐!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快乐! 6、您用生命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才不会迷失方向;一路上有您的关注,才更加的自信勇敢……老师,谢谢您!7、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在笔和纸的摩擦间,您度过了您神圣的一生。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教师节快乐! 8、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恩师,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 9、美好的记忆留在青春的校园,感谢您的关怀,感谢您的帮助,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请接受学生美好的祝愿,祝您教师节快乐,天天快乐! 10、德容天地,情系桑梓。勤业勤职勤公勤奉献,从来勤为天性;爱国爱校爱生爱教育,总之爱是源泉!今天是您的节日,我要衷心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 ;

教师节的来历简短
教师节的来历是: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教师节的宗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中国前期曾多以不同日期作为教师节,直至1985年才正式确立起来,教师节的建立共用了5年时间。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从而使教师的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的职位。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教师节的由来简写
教师节的由来: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节日影响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 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建立新中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扩展资料: 节日影响: 正面影响: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负面影响: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 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至于我们经常说的这个成语,尊师重教,则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提出了这个重要观点,乐正克又是谁呢?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古代就不用多说了,关于孔子的地位,大家几乎都知道至圣先师了。 到了近代,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教师节的由来: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 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建立新中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扩展资料: 节日影响: 正面影响: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负面影响: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 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至于我们经常说的这个成语,尊师重教,则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提出了这个重要观点,乐正克又是谁呢?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古代就不用多说了,关于孔子的地位,大家几乎都知道至圣先师了。 到了近代,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教师节的由来: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教师节的来历(短一点,要20个字的)
教师节指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在台湾地区,从1952年起台湾当局就确定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及教师节,并不随中国大陆教师节日期的变化而改变。 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政协委员方明征求过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最终1984年12月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中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因为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从2004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他认为,重新设定的节日是由现代人自己择日的,就应当考虑这日子是否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接续历史传统。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该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
今天是教师节。 究竟当年谁才是呼吁建立教师节的第一人,依然存在争议。 此前,有关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王梓坤院士是“教师节最早倡议人”“最早创意人”的文章已经很多: 30年前的1984年,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致电光明日报记者黄天祥,呼吁将“九月的一天定为全国教师节”。报道刊发后迅速引发巨大反响。一个多月后,全国人大正式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摘自《北京晚报》2014-09-09)30年前,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呼吁将“九月的一天定为全国教师节”,他因此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提议设立教师节的第一人。如今,85岁的王梓坤仍保留着教师节设立前后的珍贵文稿复印件。(摘自《新京报》2014-09-10)王梓坤院士曾表示,当时的社会舆论就有设立教师节的呼吁,他的倡议只是与之巧合。那么谁才是教师节最早倡议人?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北京 章连峰”实为最早呼吁建立教师节的人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有关“王梓坤是教师节最早倡议人”的信息不确切。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 建议建立教师节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这是一件意义非常深远的大事。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尊重教师,不重视文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不成的。为此,我建议:定每年九月一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尊重教师,让各界人士尊重教师,逐步达到全社会尊重教师的目的。节日和仪式,并非仅是一个形式,它对于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大有影响。妇女节、儿童节就是明证。对于我国广大大中小学教师、幼教工作者,每年有一个全国性的节日,这对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让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实属必要。切盼有关方面考虑这一建议。北京 章连峰此后,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田家骅也在1982年致信光明日报,再次提议建立教师节,而这一次所提议的教师节时间,正是后来教师节的日子——暑假后开学的第十天,即9月10日。 《光明日报》于1982年7月20日将此内容再次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 建议每年开展一次“尊师周”活动编辑同志:特提出以下倡议:一、每年开展一次“尊师周”活动 (或旬、月亦可),在“尊师周”(旬、月)中,大讲我中华民族尊师优良传统和美德;缅怀老一辈教育家的丰功伟绩;宣传教师中的好人好事;动员全民为教师做好事;密切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活动。二、确定“教师节”。当前全国有二千多万教师,肩负着三亿青少年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重担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们的肩上,教师应有自己的节日。日期最好在暑假后开学的第十天为宜。天津南开中学语文学科 田家骅田家骅的倡议发表后,全国各地师生也相继发出建立教师节的倡议。1984年12月初,广州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倡议建立“尊师节”。同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院士在一次座谈会上倡议9月为“尊师重教月”,9月的一天为教师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导推动教师节设立 除了媒体的鼓与呼,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推动教师节设立中也起到了关键、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 “教师节的设立要从民进的一份提案说起。历时五年。”民进中央原秘书长陈益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进提出设立教师节提案是在1981年11月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正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样,‘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民进的政协委员们意识到:应该在新中国重建教师节,让教师受到全社会尊敬,享有崇高的社会、政治地位。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在内的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 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170号。提案的主要发起者及撰稿人是方明。 “当时方明担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民进中央常委。”朱永新介绍说,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一起向他提出设立教师节的建议。习仲勋听后指示写报告请示中央。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请示。 1983年6月,包括葛志成、霍懋征、段力佩在内的民进19位政协委员再次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也再次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报告中也解释了为何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21日,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陈益群认为,当时社会上已形成的积极氛围也是推动教师节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设立教师节,是当时社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各方面的人都会从各个领域对此提出建议,包括《光明日报》的读者来信。” 据此,一条建议建立教师节的时间表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1981年8月,北京读者章连峰在《光明日报》提出建议→1981年11月,民进提交《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请示→1982年7月,天津南开中学语文学科田家骅教师在《光明日报》进一步提出具体日期→1983年6月,民进再次提交《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也再次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1984年12月初,广州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倡议建立“尊师节”→同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院士在一次座谈会上倡议9月为“尊师重教月”→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题
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今天是教师节。 究竟当年谁才是呼吁建立教师节的第一人,依然存在争议。 此前,有关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王梓坤院士是“教师节最早倡议人”“最早创意人”的文章已经很多: 30年前的1984年,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致电光明日报记者黄天祥,呼吁将“九月的一天定为全国教师节”。报道刊发后迅速引发巨大反响。一个多月后,全国人大正式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摘自《北京晚报》2014-09-09)30年前,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呼吁将“九月的一天定为全国教师节”,他因此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提议设立教师节的第一人。如今,85岁的王梓坤仍保留着教师节设立前后的珍贵文稿复印件。(摘自《新京报》2014-09-10)王梓坤院士曾表示,当时的社会舆论就有设立教师节的呼吁,他的倡议只是与之巧合。那么谁才是教师节最早倡议人?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北京 章连峰”实为最早呼吁建立教师节的人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有关“王梓坤是教师节最早倡议人”的信息不确切。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 建议建立教师节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这是一件意义非常深远的大事。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尊重教师,不重视文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不成的。为此,我建议:定每年九月一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尊重教师,让各界人士尊重教师,逐步达到全社会尊重教师的目的。节日和仪式,并非仅是一个形式,它对于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大有影响。妇女节、儿童节就是明证。对于我国广大大中小学教师、幼教工作者,每年有一个全国性的节日,这对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让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实属必要。切盼有关方面考虑这一建议。北京 章连峰此后,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田家骅也在1982年致信光明日报,再次提议建立教师节,而这一次所提议的教师节时间,正是后来教师节的日子——暑假后开学的第十天,即9月10日。 《光明日报》于1982年7月20日将此内容再次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 建议每年开展一次“尊师周”活动编辑同志:特提出以下倡议:一、每年开展一次“尊师周”活动 (或旬、月亦可),在“尊师周”(旬、月)中,大讲我中华民族尊师优良传统和美德;缅怀老一辈教育家的丰功伟绩;宣传教师中的好人好事;动员全民为教师做好事;密切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活动。二、确定“教师节”。当前全国有二千多万教师,肩负着三亿青少年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重担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们的肩上,教师应有自己的节日。日期最好在暑假后开学的第十天为宜。天津南开中学语文学科 田家骅田家骅的倡议发表后,全国各地师生也相继发出建立教师节的倡议。1984年12月初,广州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倡议建立“尊师节”。同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院士在一次座谈会上倡议9月为“尊师重教月”,9月的一天为教师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导推动教师节设立 除了媒体的鼓与呼,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推动教师节设立中也起到了关键、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 “教师节的设立要从民进的一份提案说起。历时五年。”民进中央原秘书长陈益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进提出设立教师节提案是在1981年11月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正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样,‘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民进的政协委员们意识到:应该在新中国重建教师节,让教师受到全社会尊敬,享有崇高的社会、政治地位。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在内的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 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170号。提案的主要发起者及撰稿人是方明。 “当时方明担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民进中央常委。”朱永新介绍说,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一起向他提出设立教师节的建议。习仲勋听后指示写报告请示中央。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请示。 1983年6月,包括葛志成、霍懋征、段力佩在内的民进19位政协委员再次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也再次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报告中也解释了为何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21日,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陈益群认为,当时社会上已形成的积极氛围也是推动教师节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设立教师节,是当时社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各方面的人都会从各个领域对此提出建议,包括《光明日报》的读者来信。” 据此,一条建议建立教师节的时间表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1981年8月,北京读者章连峰在《光明日报》提出建议→1981年11月,民进提交《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请示→1982年7月,天津南开中学语文学科田家骅教师在《光明日报》进一步提出具体日期→1983年6月,民进再次提交《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也再次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1984年12月初,广州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倡议建立“尊师节”→同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院士在一次座谈会上倡议9月为“尊师重教月”→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题
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