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句佛语经典语录(佛语经典语录588句)

佛语经典语录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一般具有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语录才是优秀经典的语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佛语经典语录(精选10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4、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8、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9、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0、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2、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3、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4、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5、一切皆为虚幻。 16、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17、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2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21、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22、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23、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4、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25、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6、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7、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8、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2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0、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3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33、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34、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35、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3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3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38、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39、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0、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41、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42、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45、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4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7、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4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50、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51、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52、26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53、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54、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55、真心是菩萨净土。 56、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57、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58、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5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0、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61、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2、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63、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64、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6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6、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67、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8、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69、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70、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71、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72、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73、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74、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5、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76、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77、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8、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79、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80、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8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82、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83、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84、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85、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86、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87、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8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9、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90、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91、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9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94、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95、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96、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97、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98、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99、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00、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是有一种以出世间为指归的信仰为理念,所以它对于人生、爱情等有自己的一番论述。且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为大家分享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_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_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_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_、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2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8、【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9、【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31、【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32、【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33、【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35、【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6、【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37、【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38、【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9、【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危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40、【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41、【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42、【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3、【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4、【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45、【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46、【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4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48、【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49、【彼此感恩、行善】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0、【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51、【赤裸裸地来去】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 52、【颠倒众生】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 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就叫做「颠倒众生」。 53、【点亮心光】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 54、【调和身心】想圆满慈悲、成就智慧,开展济世与引导人群的力量,必须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 55、【动中的宁静】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56、【反观自照】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着名闻利养,久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57、【福至心灵】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58、【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59、【护心也护口】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_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60、【化小爱为大爱】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61、【慧命永存】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62、【谨慎「用」心】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63、【扩展长情于未来】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于未来。 64、【粒米成箩】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65、【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66、【⒎⒆晕揖跣浴啃扌校得靠自己精进地⒎⒆晕伊槊鞯木跣裕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67、【升华道德】道德的升华,关键在于「忍」。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68、【生存的真B】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B。 69、【圣人无梦】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70、【时日莫空过】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71、【时时心地现光明】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72、【是否发挥了良能】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73、【痛苦的根源】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涣的波涛,一波未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74、【为善竞争】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75、【勿以口舌败德】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76、【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e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77、【扬善】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78、【一生的行为】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79、【以宽谅代替埋怨】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80、【用「心」听话】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81、【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 82、【愿大、志坚、气柔、心细】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83、【造福人群】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萨的精神造福人群。 84、【珍惜天伦乐】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85、【财欲是祸水】世间人为了财物,造作无量罪业,所以有句话说:「财欲是祸水。」学佛应认清:世间财物只是给予人们资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 86、【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U、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87、【发挥生命价值】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生活及爱欲而追求,这种生命轻如鸿毛!反之,若能发挥生命力,积极造福人群,这种生命价值则重如泰山。 88、【烦恼像毒蛇】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89、【分毫累积无量】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90、【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危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91、【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92、【个人是社会的起源】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93、【欢喜别人成就】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94、【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孟」,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 95、【时间成就一切】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96、【学习圣人心胸】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尽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97、【自己下功夫】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98、【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99、【不伤害别人】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100、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佛语经典语录100句相关内容: 看透人生的佛家禅语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当你时,你要想,这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佛家古典爱情禅语诗句 1、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不以为满足,所受不厌尔。-《佛说生经》2、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佛家经典语录感悟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佛语是有一种以出世间为指归的信仰为理念,所以它对于人生、爱情等有自己的一番论述。且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语文谜为大家分享佛语经典语录100句: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 关于佛家说缘分的诗句 送僧之金陵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送宝月禅者之天台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佛语禅心 1.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2.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3.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4.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 佛语人生经典语录 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3、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5、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0XX佛教语录精选 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3、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5、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佛语经典语录

富有哲理佛语经典语录

富有哲理佛语经典语录(精选100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语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富有哲理佛语经典语录(精选100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为何不必? 5、一切皆为虚幻 6、不可说,不可说 7、佛经经典名句,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1、一切皆为虚幻。 12、不可说。 1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4、佛经经典名句,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16、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4、刹那便是永恒。 2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佛经经典名句,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3、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38、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1、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佛经经典名句,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1、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5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7、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6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9、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7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7、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7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81、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8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8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8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85、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86、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8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8、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9、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90、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9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2、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9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9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96、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97、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98、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99、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00、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
富有哲理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佛语是有一种以出世间为指归的信仰为理念,所以它对于人生、爱情等有自己的一番论述。且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语文谜为大家分享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2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8、【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9、【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31、【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32、【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33、【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35、【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6、【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37、【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38、【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9、【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40、【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41、【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42、【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3、【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4、【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45、【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46、【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4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48、【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49、【彼此感恩、行善】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0、【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佛语经典语录

经典佛语的语录100条

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佛语的语录100条,大家快来看看吧。 1、对待事情有正确的观察力,时刻保持定力,在生活中就可以见道。 2、眼中有物,满目皆可生香;心里有景,荒凉亦是繁华。别奢望诸事顺心、好运永伴,世界给予你什么不重要,紧要的是你用何种心态来回应。善念即天堂,恶欲乃地狱,一念之差,云泥之别。请别忘记:困境前要从容,诱惑中要淡定,苦难时要乐观,唯有心的纯净、豁达、感恩,才能陪你走得更远。 3、人,千万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多无奈,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们要收拾心情,重新上路。所有能超越昨天的人都是超人! 4、佛教导、鼓励、激劝每一个人要发展自己,努力自求解脱;因为人的努力与才智,足可以自解缠缚。 5、只有我才是自己的终结者。 6、问:"佛性与烦恼俱不俱?"答:"俱虽然俱,生灭有来去,佛性无来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虚空。以是无来去故,三世无有不生灭法。"——《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7、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最终又回归生命的原点。智者从来就没 有离开过这个原点,因为他们洞悉人生的意义,懂得生命的大美。我 们这些常人,很少关注这个生命的原点,却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从 而忙忙碌碌地消磨了自己的一生。当我们被动地回归原点才豁然开 朗,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 8、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坛经·般若第二》 9、生活中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一个人面对拂逆和不顺,而人力又不能改变的时候,就应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还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 10、有人表面上很冷,其实内心很热;有人看上去很热,实际上 很冷。与人交往,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对方的内心,心灵的样 子才是一个人为人的真实样子。行走于世,哪能不与人交往?但与 人相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察心辨人是交友的重要一环,不察而交, 后果难料。 11、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该舍弃。 12、春节里,人们团聚着、快乐着,也享受着各种美食。然而,几乎没有人想过,那摆放在餐桌上的令我们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的美味佳肴的背后,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也很少有人知道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与后果。大家应当忏悔,否则便是白作自受。正如目犍连尊者所说:"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3、水很谦卑,它总是向下流动,可它却流成了江河湖海;山很谦卑,它总是沉默寂静,可它却在无言中耸立成一道风景;春很谦卑,它总是在凌厉的冬后悄然而至,可它却温暖了生命;秋很谦卑,它总是在喧闹的夏后静静到来,可它却带来了收获。总之,保持一颗谦卑的心,生命就有了一种无法言传的尊严和价值。 14、当下之交通,纵横四方,汽车、飞机令今人所能到达之范围,远超古人。身行于辽阔之地,却有人在二六时中只计较个人利害,视他者为地狱,步步都有自设的关卡。当净其意、远离妄想,心才能所向无碍才能辽阔。辽阔之地,草木荣枯、云聚云散,无不是生机之相。 15、当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却时常发生人心冷漠、丧失道德的事情。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科技层面,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和正面、积极的'信仰来唤醒人们的善心和良知。 16、并非有钱就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17、的真实写照,自然的感召力是无穷尽的,无须张扬,也自会聚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 18、佛陀曾经说:"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无法用手取掉众生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只是指明正确的真理,才能令人获得解脱。"如果我们想要清净罪业、远离痛苦、证得觉悟以及获得解脱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19、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r根深蒂同的相续习气,是我们不断陷入烦恼痛苦的生命之流的恶因,也成为了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那我们可能是误入歧途,充满迷惑的。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只会迷失方向。 20、着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圆成,却时时攀缘过去、未来,并 于当下起分别、执着,显好坏、生爱恶,于是烦恼丛生。金刚般若经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处,悟达心 性圆成。 21、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中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会有失 误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及时认识到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它。有错不思 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2、人缘是付出的结果,得到他人的欢喜、信任和佩服。 2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得更好一点?但人生旅途上 毕竟有太多坎坷,岂能事事顺心如愿?淡泊名利,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 安安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24、拥有势力和地位,拥有健康和亲属,生活富裕,身强力壮,年轻貌美,才华渊博,科技发达,医学高明……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不面临死亡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么短暂,生命又极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灾难重重,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为什么还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中,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计划呢? 25、真正的大彻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将顿时开阔,"菩提本无树"正是将束缚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 26、生命就像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27、一心向善,心存善念,一念之善,一念成禅,品自然之道,而深悟人生善之根本。 28、以柔和言语讲道者为高师。 29、修行,就是要让修行与生活保持零距离、没有距离,那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禅生活"。 30、外在的修炼不能使人超脱,真正的感悟来自心灵的体验。 31、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坚持 自己的主张,不要人云亦云,受别人的控制。拥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自 己变得杰出。做到独立自强,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脚踏实 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最终获得自己想要 32、[天天禅语]有一次我去海边散步。当我看天空时,天空仿佛告诉我,心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当我看阳光时,阳光好像告诉我,心就像阳光一样明亮;当我看大海时,大海似乎告诉我,心就像大海一样平静;当我看沙滩时,沙滩好像告诉我,心就像沙粒一样放松;当我感受微风时,微风好像告诉我,心就像微风一样自在。 33、一切菩萨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海劫,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功德庄严品 34、人要怎样活着?第一,要为自己的家人活;第二,要为自己 的亲朋好友活;第三,才是为自己活。一个人要是仅仅为自己活,活 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一个人如果为了自己活着,却不让别人好好 活,就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十分有害。实际上,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还 应为社会活,为世界众生活。 35、他人之良药,或为我等之毒药,只因自心烦恼千差,药亦千差,不识自 心不识药性,命难保矣。诸位习禅者,切莫忘记一句话头,什么是无? 于此话头上,病是妄、药是妄,千差也是妄,话头也是妄,猛然发力冲 出此妄,出后又是何景象?什么是无! 36、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取着,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黄檗传心法要》 37、出离需要的不是勇气与决心,而是所有的善意与清醒。我们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尘荣辱,其实都不过是一场戏。一个修行者要有足够的禅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径,看云林绿野,落雁平沙。 38、人若不知福、不懂得感恩,只是多消福。 39、学会了感恩,我们的一颗心将会永远被温暖笼罩,被甜美滋润,我们 的生活中不会再有冰雪、冲突、愤怒、战争、咒骂,远离了这些,那我们 就会每天都生活在快乐的国度里。 40、修行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41、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乐。 42、[天天禅语]能付出的人生,最快乐也最踏实。 43、心之本性空,安定。 44、奉献付出后的心灵享受,就是净土。 45、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能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每遇到 一件要事,常常召集与那事有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 得更多的参考,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 46、若见众生受诸苦恼,当作是念:我长夜轮转生死以来,亦曾更受如是之苦,其数无量,当勤方便,断除诸有,莫令增长。《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第943经 47、上山、下山同样是累,不过方向相反。为佛法做事.为世间做事,同样都要费心费力,但一个超升,一个堕落。 48、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要心分别有。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 49、书如人——书有神。读书贵在得其神。 50、恪守本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扬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静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缓的,又是适度的、坚定的。 51、越来越觉得语言是多余,简直是噪音;起心动念不但无益,实是多事,打闲岔。有念头即有染,但习性仍然如故。阿弥陀佛。松涛、海浪,让人心寂静、安息,因为它们扫除我们的分别念。汽车、建筑工地的噪音,碾压我们的心,令它破碎、抓狂。 52、有时候,一个人的旅行不是去证明自己征服了什么,而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与灵魂的导引上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禅定无烦恼,心如莲花开。有时阳光很好,有时阳光很暗,这就是生活。 53、现代人生活很忙碌,理应感到充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内心常常觉得空虚无聊,忙碌的工作、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便成了暂时的麻醉剂,麻醉时间一过,空虚感又会袭来。 54、若欲诤论议,杂意怀贡高,非圣毁訾德,各各相求便,但求他过失,意欲降伏彼,更互而求胜,圣不如是说。若欲得论议,慧者当知时,有法亦有义,诸圣论如是。 55、若从闻思得自证悟,无有是处。不但能以闻思慧解而能证人一切法门。"四十华严"卷三十二 56、当信任成为一个社会的稀缺资源,即使表面太平,它内在的秩序实际已经错乱。信任危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精神分裂症,如不及早疗治,后果不堪设想。 57、善待压力,助推成功。 58、所谓凡夫心,即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59、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 60、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 61、人人付出一份爱,能转危机为生机,转祸为福。 62、祖师悟道之因缘,总在旁人不可把捉处呈现别样之风光,此风光为自性 之全然流露。欲要参禅,先将心意识投注于自己的不可把捉处。整日被 熟处牵引已成习气,把捉不到之生处,一切所知所学都作用不到,渐渐 转熟却不可对人言,言语道断即是入禅之契机。 63、只有感动还不够,一定要行动才能深刻体悟。 64、一、用理智净化感情。二、用慈悲升华感情。三、用理法规范感情。四、用道德引导感情。五、不执著于占有感情。六、时时不忘转身,为感情留余地。七、要懂得适应情爱的变化,在变化中调整爱的方式。八、要爱人,就不要让自己情绪化,不要让爱成为恨的种子。 65、生活的禅法,在于生活中活泼的运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烦恼障碍与困惑,充实生活,宁静生活,祥与生活。 66、世界上虽有许多成功的天才,但是他们下的工夫比常人都深。 67、放生其实就是无畏布施。 68、发愿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贪、瞋、痴、慢、疑,这是立志、 立愿、立行的大敌。心魔起时,众道减损,所谓"魔起道不存、道起魔消 灭",若想成道,就要先灭除这五种心魔,使它无法与道并存。学佛不离生 活,生活不离学佛,在日常生活中,要力行菩萨道,不可灭失了道心,不要 生起这五种心魔。 69、佛问人什么叫做"和谐",人答道"和谐"就是两个人对事物都有相 同的认识,能够共进退,比较默契。佛笑了,说道"和谐"是两个不同的 人在相处中的互补和相安,而那个"相同"不叫"和谐"。人们每时每刻 都关注着世间万物,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与其保持"和谐"呢。 70、心灵健康三要:乐观、善解、有爱。 71、信仰宗教,能够正信最好;不能正信,迷信也比不信好;但是宁可不信,千万不能邪信。信仰错误,就如走差了道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难得信受。《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72、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73、昨天已经过去,明天你还未知。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人生难免会有所迷茫,只要明白自己是从哪里来,最终要到哪里去,就什么都不迷茫了。多点淡然,少些虚荣,活在真实,活得自在。 74、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发现处处都是惊喜。学会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吧,用快乐去阐释工作,人生就远离了怅恨烦恼;用爱心去打磨日子,岁月将赠予我们无比丰厚的回馈。 75、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该沉默时沉默是一种聪明。该苦干时苦干是一种能力,该退出时退出是一种修炼。该表现时表现是一种睿智,该隐藏时隐藏是一种城府。该吼叫时吼叫是一种威仪,该圆滑时圆滑是一种谋略。屈伸有度是一种成熟,意气平和是一种性情。 76、余晖洒下,三千斑白的青丝在微风中摇曳,点点白光,折射出岁月沧桑。 77、科学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佛教既有智慧,又有慈悲。 78、人如果不知足,就没有安全感、不快乐,甚至有挫折感、恐怖感,这样你的灵性资本开始欠缺。所以, 即使不学佛,也要坚定地做一个善 人,要提升你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智慧。佛家有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一个人已经切实地感受到灵性资本的存在,就开始步入圣贤之道。 79、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安乐与和谐的生活,那么只有好好修满足的心,才能得到安乐。 80、每个人都希望身处于美好的环境,但好的环境并不是去外面寻找,只要内心中生起慈悲与智慧,那么美好的环境就在你身边。 81、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你只不过是那个暂时保管的人。"我的"这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即使生命,也不过是自己暂时使用一下罢了,到了时间,自有人会收走曾经给你的一切。 82、飞逝的岁月,给人的总是无奈和感慨;斑斓的世界,给人的总是眷恋和凄苦;清浅的时光,给人的总是执著和坚强。生活就是这样,有波折,有无奈,也有些美好。平凡中有飞翔的梦想,琐碎中有平静的情怀,简单中有镌永的幸福。不苛求自己,不要求别人,累了就找个休息的理由、烦了就找个释放的路口。 83、在修学佛法当中,没有什么我愿意不愿意,只要是为法、护法、住持正法的事,都要以三宝给予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去做。 84、为什么现在总烦恼呢?因为佛法没有融进生命。如果融进了生命,就能产生支撑的力量。融进一点儿,支撑一点儿。 85、要让自己真正快乐,也给他人带来快乐,我们必须学会感恩。 86、爱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具有爱心的语言。 87、无形的东西更是恐怖,这才知道,她的鱼刺,不是在牙缝的肉里,是在心里。 88、佛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89、持名念佛就像拿着东西似的,总也不把它放手,故天天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90、忌妒是很荒谬的,它除了在我们内心制造出新的痛苦,并不能让我们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赚一点或变得比较不好。忌妒心还可能强烈到促使我们去摧毁别人的成功或财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卑鄙的呢?这样迟早一定会自食其果。 91、如果你是一个蚌,你愿意受尽一生痛苦而凝结一粒珍珠,还是不要珍珠,宁愿舒舒服服的生活着?如果你是一支老鼠,你突然发觉你已被关进捕鼠笼,而你前面有一块香喷喷的蛋糕,这时,你究竟是吃还是不吃呢? 92、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93、佛曰: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94、本意天良是每一小我最公正的审讯官,你骗得了他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身的本意天良。 95、沈家白。既然错过,那么就别再相见。 ——雪小禅 《刺青》 96、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97、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 98、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的事;冷落时存一份热切向上的心,就会享受到许多真正的乐趣。 99、智慧的具体体现是:高远的眼界及开阔的心量。眼界高远决定见识及思维长远。心量开阔对人间事物才有深刻的觉悟。 100、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
经典佛语的语录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