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写过哪些诗,,大全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余光中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瓜》等十余种。
台湾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于14日上午10时多病逝,享年九十岁。作为一首“写过一千首诗,散文至少也有一两百篇”的文学家,余光中最为人熟知的还是那首《乡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余光中,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篮星诗页》。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1952)、《莲的联想》(1964)、《在冷战的年代》(1969)、《白玉苦瓜》(1974)、《紫荆赋》(1986)、《守夜人》(1992)等十几部。 《舟子的悲歌》,野风,1952。 《蓝色的羽毛》,蓝星诗社,1954。 《钟乳石》,中外画报,1960。 《万圣节》,蓝星诗社,1960。 《莲的联想》,文星,1964。 《武陵少年》,文星,1967。 《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 《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 《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 《白玉苦瓜》,大地,1974。 《天狼星》,洪范,1976。 《与永恒拔河》,洪范,1979。 《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1981。 《隔水观音》,洪范,1983。 《紫荆赋》,洪范,1986。 《梦与地理》,洪范,1990。 《安石榴》,洪范,1996。 《五行无阻》,九歌,1998。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1998。 《高楼对海》,九歌,2000。 《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余光中] 2.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3.从母亲到外遇 [余光中] 4.风铃 [余光中] 5.秦俑 [余光中] 6.所谓永恒 [余光中] 7.石器时代 [余光中] 8.或者所谓春天 [余光中] 9.星之葬 [余光中] 10.夜色如网 [余光中] 11.寻李白 [余光中] 12.火浴 [余光中] 13.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14.蛛网 [余光中] 15.布谷 [余光中] 16.月光光 [余光中] 17.问烛 [余光中] 18.对灯 [余光中] 19.中元月 [余光中] 20.天问 [余光中] 21.扬子江船夫曲 [余光中] 22.算命瞎子 [余光中] 23.下次的约会 [余光中] 24.永远,我等 [余光中] 25.狗尾草 [余光中] 26.乡愁四韵 [余光中] 27.招魂的短笛 [余光中] 28.黄昏 [余光中] 29.银叶板痕 [余光中] 30.海棠纹身 [余光中] 31.当我死时 [余光中] 32.五陵少年 [余光中] 33.连环 [余光中] 34.向日葵 [余光中] 35.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余光中] 36.戏李白 [余光中] 37.乡愁 [余光中] 38.欢呼哈雷 [余光中] 39.圆通寺 [余光中] 40.蜀人赠扇记 [余光中] 41.鼎湖的神话 [余光中] 42.梦与地理 [余光中] 43.大度山 [余光中] 44.碧潭 [余光中] 45.纱帐 [余光中] 46.寄给画家 [余光中] 47.第叁季 [余光中] 48.等你, 在雨中 [余光中] 49.焚鹤人 [余光中] 50.催魂铃 [余光中] 51.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光中] 52.余光中诗集 [余光中] 53.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余光中] 54.猛虎和蔷薇 [余光中] 55.书斋·书灾 [余光中] 56.白玉苦瓜 [余光中] 57.呼唤 [余光中] 58.六把雨伞 [余光中] 59.双人床 [余光中] 60.水乡宛然 [余光中] 61.松下有人 [余光中] 62.纸船 [余光中] 63.蒲公英的岁月 [余光中] 64.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66.乡愁 [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于14日上午10时多病逝,享年九十岁。作为一首“写过一千首诗,散文至少也有一两百篇”的文学家,余光中最为人熟知的还是那首《乡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余光中,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篮星诗页》。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1952)、《莲的联想》(1964)、《在冷战的年代》(1969)、《白玉苦瓜》(1974)、《紫荆赋》(1986)、《守夜人》(1992)等十几部。 《舟子的悲歌》,野风,1952。 《蓝色的羽毛》,蓝星诗社,1954。 《钟乳石》,中外画报,1960。 《万圣节》,蓝星诗社,1960。 《莲的联想》,文星,1964。 《武陵少年》,文星,1967。 《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 《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 《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 《白玉苦瓜》,大地,1974。 《天狼星》,洪范,1976。 《与永恒拔河》,洪范,1979。 《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1981。 《隔水观音》,洪范,1983。 《紫荆赋》,洪范,1986。 《梦与地理》,洪范,1990。 《安石榴》,洪范,1996。 《五行无阻》,九歌,1998。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1998。 《高楼对海》,九歌,2000。 《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余光中] 2.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3.从母亲到外遇 [余光中] 4.风铃 [余光中] 5.秦俑 [余光中] 6.所谓永恒 [余光中] 7.石器时代 [余光中] 8.或者所谓春天 [余光中] 9.星之葬 [余光中] 10.夜色如网 [余光中] 11.寻李白 [余光中] 12.火浴 [余光中] 13.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14.蛛网 [余光中] 15.布谷 [余光中] 16.月光光 [余光中] 17.问烛 [余光中] 18.对灯 [余光中] 19.中元月 [余光中] 20.天问 [余光中] 21.扬子江船夫曲 [余光中] 22.算命瞎子 [余光中] 23.下次的约会 [余光中] 24.永远,我等 [余光中] 25.狗尾草 [余光中] 26.乡愁四韵 [余光中] 27.招魂的短笛 [余光中] 28.黄昏 [余光中] 29.银叶板痕 [余光中] 30.海棠纹身 [余光中] 31.当我死时 [余光中] 32.五陵少年 [余光中] 33.连环 [余光中] 34.向日葵 [余光中] 35.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余光中] 36.戏李白 [余光中] 37.乡愁 [余光中] 38.欢呼哈雷 [余光中] 39.圆通寺 [余光中] 40.蜀人赠扇记 [余光中] 41.鼎湖的神话 [余光中] 42.梦与地理 [余光中] 43.大度山 [余光中] 44.碧潭 [余光中] 45.纱帐 [余光中] 46.寄给画家 [余光中] 47.第叁季 [余光中] 48.等你, 在雨中 [余光中] 49.焚鹤人 [余光中] 50.催魂铃 [余光中] 51.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光中] 52.余光中诗集 [余光中] 53.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余光中] 54.猛虎和蔷薇 [余光中] 55.书斋·书灾 [余光中] 56.白玉苦瓜 [余光中] 57.呼唤 [余光中] 58.六把雨伞 [余光中] 59.双人床 [余光中] 60.水乡宛然 [余光中] 61.松下有人 [余光中] 62.纸船 [余光中] 63.蒲公英的岁月 [余光中] 64.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66.乡愁 [余光中]

余光中的诗有哪些
余光中的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代表,具体如下: 1、格律诗时期(1949-1956)以《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为代表。大多数篇章均为二段或三段,每段四行,二、四句押韵。2、现代化的酝酿时期(1957-1958)以《钟乳石》后半和〈西螺大桥〉为代表。开始衍出长短错落的句式。3、留美时期(1958-1959)以《万圣节》为代表。爱荷华大学的写作训练与艺术课程启迪了余光中对现代艺术的接触,并普遍吸收了西洋音乐,作品有抽象的趋势。4、虚无时期(1960-1961)以《天狼星》、《武陵少年》前半为代表。这个时期的余光中在西化的忧郁苍白里创造英雄的幻觉,无法向传统索取温暖。作品中时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又始终无法自绝于传统,而有“真空的感觉”。《天狼星》投影的不但是个人或诗坛的无依、空虚,也是一个文化、民族对传统的怀疑和对接受外来冲击的疑惑。5、新古典主义时期(1961-1963)以《武陵少年》后半、《莲的联想》为代表。无论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单轨句法和双轨句法的对比上、工整的分段和不规则的分行之间的变化上,《莲的联想》都以二元手法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推向另一个高峰。6、近代中国时期(1965-1969)以《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为代表。自我的剖析、形而上的主题、同一主题的两面探索、性与战争的交相对映,均承载深刻。技巧及思考到达高峰。7、民谣风格时期(1970-1974)以《白玉苦瓜》为代表。作品吸收摇滚乐的浪漫精神,以回归故土的民族意识面对眼前的现实。这个阶段的余光中也挣脱了“我是谁”的迷惘,以“守夜人”自许,期待自己经由生命的苦楚而臻于永恒的诗艺。8、历史探索时期(1974-1981)以《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为代表,诗作的知性渐渐多于感性,也较不刻意锻字炼句,而趋于任其自然。9、印证生命的秋收时期(1981以后)以《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为代表。这段期间余光中既歌咏亲情伦理、讽诵汉魂唐魄、参透生死玄想,也把地理的乡愁乘以文化的沧桑,由早年浪漫怀古转为写实伤今,成了低回的吟咏。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求余光中的诗
1、 诗集 《舟子的悲歌》,野风,1952。《蓝色的羽毛》,蓝星诗社,1954。《钟乳石》,中外画报,1960。《万圣节》,蓝星诗社,1960。《莲的联想》,文星,1964。《武陵少年》,文星,1967。《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白玉苦瓜》,大地,1974。《天狼星》,洪范,1976。《与永恒拔河》,洪范,1979。《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1981。《隔水观音》,洪范,1983。《紫荆赋》,洪范,1986。《梦与地理》,洪范,1990。《安石榴》,洪范,1996。《五行无阻》,九歌,1998。《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1998。《高楼对海》,九歌,2000。2、 散文及文艺批评文集《左手的缪思》,文星,1963。《掌上雨》,文星,1964。《逍遥游》,文星,1965。《望乡的牧神》,纯文学,1968。《焚鹤人》,纯文学,1972。《听听那冷雨》,纯文学,1974。《青青边愁》,纯文学,1977。《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1981。《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洪范,1987。《凭一张地图》,九歌,1988。《隔水呼渡》,九歌,1990。《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1994。《井然有序》,九歌,1996。《日不落家》,九歌,1998。《蓝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连环妙计》,上海文艺,1999 3、 翻译《梵谷传》,重光文艺,1957。《老人和大海》,重光文艺,1957。《英诗译注》,文星,1960。《美国诗选》,今日世界,1961。《英美现代诗选》,学生,1968。《录事巴托比》,今日世界,1972。《不可儿戏》,大地,1984。《土耳其现代诗选》,林白,1984。《温夫人的扇子》,大地,1992。《守夜人》,九歌,1992。 《理想丈夫》,大地,1995。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风铃,星之葬,黄昏,寻李白,乡愁,暴风雨,虹.......
乡愁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风铃,星之葬,黄昏,寻李白,乡愁,暴风雨,虹.......
乡愁

余光中的诗句
1.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听听那冷雨》 2. 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3. 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催魂铃》4. 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向日葵》5.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听听那冷雨》6. 如果有两个女孩,同样的漂亮,他会选择脸上有小小雀斑的那一个。因为,这一点小小雀斑会让这个女孩多一份温柔,少一份骄傲。7.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未知》8. 天空蓝得很虚幻,不久便可以写上星座的神话了。——《石城之行》9.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左手的掌纹》10.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听听那冷雨》11.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我对朋友这么说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12.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象压过的相思。——《满月下》13. 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余光中精选集》14.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听听那冷雨》15. “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左手的掌纹》16. 只是到了夜里,人籁寂寂,天籁齐歇,像躺在一支坏了的表里,横听竖听,都没有声音。——《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17. 一切太空片都那么美丽、恐怖而又寂寞,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尤其是寂寞,唉,太寂寞了。人类即使能征服星空,也不过是君临沙漠而已。——《左手的掌纹
您好。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您好。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关于余光中的诗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02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浪子回头》 03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绝色》 04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独白》 05 说是人生无常, 却也是人生之常。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06 人生有许多事情, 正如船后的波纹, 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余光中精选集》 07 正是樱花当令的季节, 樱花盛放如十里锦绣。 ——《黑灵魂》 08 有客自远方来, 眉间有远方的风雨。 ——《读脸的人》 09 等星都溺海,天上和地下。 鬼窥神觊只最后一盏灯 。 最后灯熄,只一个不寐的人。 ——《独白》 10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寻李白》 11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寻李白》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