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哪几个月
四季度分别是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季度的其他分法:1、节气法: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这都是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的。2、物候法:杨柳展叶,桃花绽蕊,春天来了;绿树成荫,赤日炎炎,夏天到了;果树叶落,水清露寒,时序至秋;草衷花凋,北风怒号,岁月入冬。 3、阳历法:气象学上通常以阳历3月到5月为春季,6月到8月为夏季,9月到11月为秋季,12月到第2年的2月为冬季。

4个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
季度指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指春夏秋冬四季。人们俗称的“季度”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第一季度是1月-3月,第二季度是4月-6月。第三季度是7月-9月,第四季度是10月-12月。 4个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 按照中国的纬度,季度还有一个概念叫季节。第一个季节是3-5月,即春季。第二个季节是6-8月,即夏季。第三个季节是9-11月,即秋季。第四个季节是12-2月,即冬季。 企业里季度的表示:一季度为Q1(quarter 1st),二季度为Q2(quarter 2nd)。三季度为Q3(quarter 3rd),四季度为Q4(quarter 4th)。

一年有四个季度,这“四个季度”,它们分别是哪几个月?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1、第一季度:1月-3月 2、第二季度:4月-6月 3、第三季度:7月-9月 4、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实际上严格的划分应该为:(按照中国的纬度) 1、第一季度:3-5月(春季) 2、第二季度:6-8月(夏季) 3、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4、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扩展资料: 一、四季形成原因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二、地理现象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年四季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扩展资料: 其他时间单位: (1)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一般而言,年的长度取为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2)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3)旬 ,本义是十日。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国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因此专门用一个“旬”字来表示这个时间概念。中国人仍然使用旬来表示十天这个时间。一月可以分为三旬,分别为上旬、中旬和下旬。同时旬也可以作为十岁讲。 (4)周,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
现今通用以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来划分四季: 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不同的地区,其季节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对温带,特别是中国的气候而言,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对于热带草原只有旱季和雨季。在寒带,并非只有冬季,即使南北两极亦能分出四季。 扩展资料: 季节更迭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偏离的角度是23度26分(黄赤交角)。在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且周期性变换。 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春季和秋季则为过渡季节,当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时,两个半球的日照情况相当,但是季节发展的趋势却还是相反——当南半球是秋季时,北半球是春季。 天文季节划分法严格按照地球公转位置来决定,而实际的季节不同地区因气候而异。 季节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季节变换的周期性,一是季节之间的差异性。同一地区,不同的季节,其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气温、降雨量等方面,这些差异的主要成因就是日照的多少不同。季节的变化周期一般是一年,所以在中国这种四季分明的国家,民间常以季节作为年和月之间的时间计量单位,虽然这种季节转换的界线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其宏观的总体差异还是很容易被感知和辨别的。 中国人认为四季有不同的特性,分别是“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即万物在春天出生、在夏天成长、在秋天收成(成熟)和在冬天藏起来(动物冬眠、植物落叶)。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季节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3-5月(春季)第二季度:6-8月(夏季)第三季度:9-11月(秋季)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1、春季 [ chūn jì ] 简介: 四季之一。在中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春季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1]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季,这时候长江以南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则已经有夏日的气息了。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节气: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2-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 xià jì ] 简介: 夏季是指一年的第二个季节,是四季之一。在中国夏季从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夏季在大多数地区夏季是气候炎热、有可能缺水的季节,此外,由于夏季时全球大部份学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当旺盛的旅游季节。在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5月21日(小满)~8月22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节气: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 qiū jì ] 简介: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从气象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节气: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3日前后,指暑气到此为止,雨量逐渐减少。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3-24日交节。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 dōng jì ] 简介: 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一共三个月。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2、1、2月份。在中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节气: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11月7-8日交节。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12月6-8日交节。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1月5-7日交节。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1月20-21日交节。
上面回答的都是季节。 四个季度应该是: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扩展资料: 其他时间单位: (1)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一般而言,年的长度取为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2)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3)旬 ,本义是十日。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国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因此专门用一个“旬”字来表示这个时间概念。中国人仍然使用旬来表示十天这个时间。一月可以分为三旬,分别为上旬、中旬和下旬。同时旬也可以作为十岁讲。 (4)周,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
现今通用以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来划分四季: 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不同的地区,其季节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对温带,特别是中国的气候而言,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对于热带草原只有旱季和雨季。在寒带,并非只有冬季,即使南北两极亦能分出四季。 扩展资料: 季节更迭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偏离的角度是23度26分(黄赤交角)。在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且周期性变换。 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春季和秋季则为过渡季节,当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时,两个半球的日照情况相当,但是季节发展的趋势却还是相反——当南半球是秋季时,北半球是春季。 天文季节划分法严格按照地球公转位置来决定,而实际的季节不同地区因气候而异。 季节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季节变换的周期性,一是季节之间的差异性。同一地区,不同的季节,其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气温、降雨量等方面,这些差异的主要成因就是日照的多少不同。季节的变化周期一般是一年,所以在中国这种四季分明的国家,民间常以季节作为年和月之间的时间计量单位,虽然这种季节转换的界线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其宏观的总体差异还是很容易被感知和辨别的。 中国人认为四季有不同的特性,分别是“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即万物在春天出生、在夏天成长、在秋天收成(成熟)和在冬天藏起来(动物冬眠、植物落叶)。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季节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3-5月(春季)第二季度:6-8月(夏季)第三季度:9-11月(秋季)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1、春季 [ chūn jì ] 简介: 四季之一。在中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春季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1]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季,这时候长江以南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则已经有夏日的气息了。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节气: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2-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 xià jì ] 简介: 夏季是指一年的第二个季节,是四季之一。在中国夏季从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夏季在大多数地区夏季是气候炎热、有可能缺水的季节,此外,由于夏季时全球大部份学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当旺盛的旅游季节。在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5月21日(小满)~8月22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节气: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 qiū jì ] 简介: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从气象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节气: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3日前后,指暑气到此为止,雨量逐渐减少。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3-24日交节。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 dōng jì ] 简介: 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一共三个月。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2、1、2月份。在中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节气: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11月7-8日交节。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12月6-8日交节。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1月5-7日交节。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1月20-21日交节。
上面回答的都是季节。 四个季度应该是: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一年中的4个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扩展资料: 其他时间单位: (1)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一般而言,年的长度取为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2)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3)旬 ,本义是十日。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国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因此专门用一个“旬”字来表示这个时间概念。中国人仍然使用旬来表示十天这个时间。一月可以分为三旬,分别为上旬、中旬和下旬。同时旬也可以作为十岁讲。 (4)周,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
人们俗称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实际上严格的划分应该为:(按照中国的纬度)。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5月,6月,第三季度:7月,8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5月,6月)第三季度(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第一个季度1,2,3,。 第二个季度4,5,6,。第三个季度7,8,9,。 第四个季度10,11,12,。
人们俗称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实际上严格的划分应该为:(按照中国的纬度)。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5月,6月,第三季度:7月,8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5月,6月)第三季度(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第一个季度1,2,3,。 第二个季度4,5,6,。第三个季度7,8,9,。 第四个季度10,11,12,。

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怎么划分的?
人们俗称的“季度”,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即一季度:1月-3月,二季度:4月-6月,三季度:7月-9月,四季度:10月-12月。 然而严格按照中国的纬线划分的话,3月份才进入春季,所以第一季度的时间应该为:3-5月为春季,第二季度:6-8月为夏季,第三季度:9-11月为秋季,第四季度:12-2月为冬季。 四季转换方式 季节转换涵盖气候变化、物候变化等多方面特征,春天萌生、夏天盛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标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的变化规律。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扩展资料】 人们俗称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实际上严格的划分应该为:(按照中国的纬度)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在我国出版的日历上,公元纪年的日期旁边,还标着一种农历,这种历法也叫夏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阴历”。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的月份来划分四季: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孩子们都盼着过“年”,这个“年”就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既是一年的头一天,也是农历季节划分上春季的开始,所以叫春节。
放财务块的问题?那财务分季度的话,一季度是1月1日到3月31日;二季度是4月1日到6月30;三季度是7月1到9月30;四季度是10月1到12月31
四季应按阴历算,立春时是春的天始;立夏时是春结束进入夏天;立秋时是夏结束进入秋天;立冬时是秋天结束冬季开始。
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扩展资料】 人们俗称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实际上严格的划分应该为:(按照中国的纬度)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在我国出版的日历上,公元纪年的日期旁边,还标着一种农历,这种历法也叫夏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阴历”。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的月份来划分四季: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孩子们都盼着过“年”,这个“年”就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既是一年的头一天,也是农历季节划分上春季的开始,所以叫春节。
放财务块的问题?那财务分季度的话,一季度是1月1日到3月31日;二季度是4月1日到6月30;三季度是7月1到9月30;四季度是10月1到12月31
四季应按阴历算,立春时是春的天始;立夏时是春结束进入夏天;立秋时是夏结束进入秋天;立冬时是秋天结束冬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