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整理知识点,下面整理了初三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它们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发源于河流)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3、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 4、印度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国王处于第二等级。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雅利安平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印度人); (2)特点:等级森严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月列宁回国。--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定都巴比伦)。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农业的新变化: (1)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农村纷纷开展了什么运动?具体情况如何? 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这一运动兴起后,农奴的处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4)租地农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 (5)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富裕农民(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6)农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地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 2、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 (1)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农村变化的同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2)分散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租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3)集中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套,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集中手工工场具有什么特点? 商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雇用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 商人与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工人之间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2)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政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与政治学科整合势在必行。教学过程要时刻反思。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局限性: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⑸罗马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 ③公元前2c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建立罗马帝国 ⑤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⑧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 (一)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2.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三)西方文明之源 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4.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5.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五)中古欧洲社会 1.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3.改革结果: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4.公元1世纪,耶稣创立了。 (六):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⑴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 ⑵古代世界的三大战争:希波战争、亚力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数字;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2.亚欧商业往来的途径:丝绸之路。 3.阿拉伯的辉煌文化:创立完整的代数学;巴格达医院院长阿齐斯写成外科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医生依本?西拿著有《医典》。 4.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典型人物:马可?波罗完成《马可?波罗行纪》。 (八)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文字的出现: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腓尼基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1688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下来 (三)美国的诞生 时间:1775—1783年 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四)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法国大革命 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拿破仑帝国:1799年,军人出身的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 (五)“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要发明成果: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气机投入使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③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④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除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克莱蒙号”。 (六)血腥的资本积累 1.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二、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狠抓细节 初中阶段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点照顾细节知识点,且考试时题量大,每题的分值不高。同学们往往一点一点把分数丢掉,成绩就不太理想了。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好细节知识点的掌握,争取不漏掉细节的分数。 2.温故知新,注重对比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初一、初二的知识,历史知识是要常翻常看,才能点滴积累,取得进步。另外,在学习中,注重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把自己的思维放在特定的时空考虑问题。 3.多练多看,强调创新 在北京今年首次进行历史中考后,一个趋势是注重对同学们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例如:让同学们设计一次展览,并根据主题选区历史资料等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调动历史基础的同时,有自发的动手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上册 ★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该怎么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期中期末考试必备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 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地区建立了波斯帝国。前5世纪,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最后希腊战胜波斯,史称希波战争。 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发展起来,并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他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罗马帝国,多次发动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5、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6、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甘英出使大秦。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2 第7课 -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促进了-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3.封君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 (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4.查理曼帝国 (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 (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统治:实行鼓励-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 (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3 第8课 西欧庄园 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农村)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耕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2.庄园法庭 (1)权利: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2)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固定。 (3)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 (4)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5)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4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表现: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城市居民的身份 (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2)生产生活: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大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4)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一方面受-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5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帝国版图:囊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2)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外来侵略: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9世纪以后,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 (2)抗击侵略: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3)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4)帝国影响: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整理归纳 ★九年级历史资料分析及知识汇总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整理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复习初三上册历史,现将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复习初三历史有帮助。 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3.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2.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4.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英国的君主立宪 (一)革命的发生 1.继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这份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二)《权利法案》 1.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亲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个天主教徒,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议会还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 3.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文艺复兴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2)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1.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1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封建残余指:经济上农民负担严重,“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政治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的近代化步伐缓慢。) 10、南北战争的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使日本废除了封建幕府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国家新威胁。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3)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5)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的爆发。 13、工业革命给中国的影响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6、苏联工业化成就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17、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8、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9、《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作用:条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这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也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0、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对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恢复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新政的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但新政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2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 1、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 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政治上,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 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3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4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局限性: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⑸罗马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 ③公元前2c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建立罗马帝国 ⑤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⑧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