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翻译: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翻译: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翻译: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翻译: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真是让让人感到遗憾哪!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小重山·端午-元代·舒_,摸鱼儿·午日雨眺-清代·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竞渡-宋代·黄裳。 端午三首-宋代·赵蕃,端午-唐代·文秀,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端午日-唐代·殷尧藩,已酉端午-元代·贝琼,端午-唐代·李隆基,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和端午-宋代·张耒,屈原塔-宋代·苏轼,南歌子·游赏-宋代·苏轼,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登北邙山二首其一-元代·杨果。古采莲曲-元代·刘致,乙卯重五诗-宋代·陆游,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宋代·陈与义,南乡子·端午-宋代·李之仪,午日处州禁竞渡-明代·汤显祖,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老牛叹-元代·杨果,贺新郎·端午-宋代·刘克庄,潭州-元代·陈孚, 六幺令天中节-宋代·苏轼。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小重山·端午-元代·舒_,摸鱼儿·午日雨眺-清代·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竞渡-宋代·黄裳。 端午三首-宋代·赵蕃,端午-唐代·文秀,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端午日-唐代·殷尧藩,已酉端午-元代·贝琼,端午-唐代·李隆基,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和端午-宋代·张耒,屈原塔-宋代·苏轼,南歌子·游赏-宋代·苏轼,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登北邙山二首其一-元代·杨果。古采莲曲-元代·刘致,乙卯重五诗-宋代·陆游,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宋代·陈与义,南乡子·端午-宋代·李之仪,午日处州禁竞渡-明代·汤显祖,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老牛叹-元代·杨果,贺新郎·端午-宋代·刘克庄,潭州-元代·陈孚, 六幺令天中节-宋代·苏轼。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如下:《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HgzGlWFUmVBfVPuXWzdyQ?pwd=s5xb 提取码: s5xb
1.《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3.《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4.《谢人送粽》唐(杨巨源)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腆,满_角黍细包金。 5.《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3.《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4.《谢人送粽》唐(杨巨源)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腆,满_角黍细包金。 5.《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如下: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唐代殷尧藩《同州端午》 翻译: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尘卜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3、官液兄渗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闹脊——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翻译: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翻译: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5、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翻译: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
1、《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差颂直臣冤。2、《已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3、《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镇配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虚旅郑挠。
1、《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差颂直臣冤。2、《已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3、《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镇配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虚旅郑挠。

端午节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如下:《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HgzGlWFUmVBfVPuXWzdyQ?pwd=s5xb 提取码: s5xb
一度春秋,一度梦回。辗转荡风,与君共度。时光荏苒,端午已至。粽香浓浓,龙舟赛舞。诗词歌赋,琴瑟箫管。纪念屈原,端午安康。 ——佚名 端午忆屈大夫。难知。生逢乱世满经纶,怎奈小人嫉几分。纵身一跃逍遥去,名垂千古有几人。 ——佚名 志义凛然兮主变法,贬谪落魄兮诵离骚。国破恸兮投泊罗。黎庶哀兮为端阳。 百花竞巧,数粽争新。 龙舟竞渡,雄黄畅饮。 蜜粽飘香万里,祝福馨香满天。诸仙众兮凌虚御风,列如麻兮予君祝福。 ——佚名 外表彪悍,内心深处世界是温柔的,我的世界永远没有会懂,只是唯一的你才了解我。 ——芸蕾 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真好!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一度春秋,一度梦回。辗转荡风,与君共度。时光荏苒,端午已至。粽香浓浓,龙舟赛舞。诗词歌赋,琴瑟箫管。纪念屈原,端午安康。 ——佚名 端午忆屈大夫。难知。生逢乱世满经纶,怎奈小人嫉几分。纵身一跃逍遥去,名垂千古有几人。 ——佚名 志义凛然兮主变法,贬谪落魄兮诵离骚。国破恸兮投泊罗。黎庶哀兮为端阳。 百花竞巧,数粽争新。 龙舟竞渡,雄黄畅饮。 蜜粽飘香万里,祝福馨香满天。诸仙众兮凌虚御风,列如麻兮予君祝福。 ——佚名 外表彪悍,内心深处世界是温柔的,我的世界永远没有会懂,只是唯一的你才了解我。 ——芸蕾 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真好!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有关端午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端午的古诗词: 1、《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2、《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译文: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 对着栏杆看见木槿长得茂盛,朝着浅水闻到芦苇飘的清香。祝愿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众臣共同努力让国家更繁荣。忠贞不渝始终如一报效国家,这种美德留给后代子孙传诵。 3、《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亡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4、《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5、《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莲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端午
有关端午的古诗词有: 1、《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有很多,下面为你推荐一些: 《端午》唐 ·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谢人送粽》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端午三首》宋 · 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渔家傲》北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唐 ·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沙·端午》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唐 ·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即事》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已酉端午》元 ·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小重山·端午》元 ·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乙卯重五诗》宋 ·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端阳采撷(宋 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乙卯重五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宋 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4、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 端午(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0、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端午》 唐·⽂秀 节分端午⾃谁⾔,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冤。 2、《和端午》 宋·张⽾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去讵能还。 国亡⾝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端午》 明·贝琼 风⾬端阳⽣晦冥,汨罗⽆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酒渊明亦独醒。 4、《午⽇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壶。 门外⾼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有关端午的古诗词有: 1、《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有很多,下面为你推荐一些: 《端午》唐 ·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谢人送粽》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端午三首》宋 · 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渔家傲》北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唐 ·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沙·端午》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唐 ·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即事》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已酉端午》元 ·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小重山·端午》元 ·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乙卯重五诗》宋 ·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端阳采撷(宋 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乙卯重五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宋 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4、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 端午(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0、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端午》 唐·⽂秀 节分端午⾃谁⾔,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冤。 2、《和端午》 宋·张⽾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去讵能还。 国亡⾝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端午》 明·贝琼 风⾬端阳⽣晦冥,汨罗⽆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酒渊明亦独醒。 4、《午⽇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壶。 门外⾼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