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名句
《荀子》经典名句如下: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14、长幼有序。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0、学无止境。
《荀子》经典名句如下: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14、长幼有序。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0、学无止境。
《荀子》经典名句如下: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14、长幼有序。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0、学无止境。

荀子经典名言20句
1.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2.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5.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6.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7.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8.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 荀子 9.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10.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1.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12.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1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4.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5.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荀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希望能帮到你。 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1.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2.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5.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6.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7.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8.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 荀子 9.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10.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1.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12.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1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4.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5.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1.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2.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3.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4.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 礼者,人道之极也。 6.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7.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8.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9.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 荀子经典语录 10. 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1.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2.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1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4.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 15.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1.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2.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3. 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6.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7.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8.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9.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0.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1.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3. 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14.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5.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16.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7.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18.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9.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0.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

荀子名言名句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人有气 有生 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学无止境。 流言止于智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有关于荀子的诗句或词
1.关于荀子的诗句 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2、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3、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6、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9、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10、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3、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8、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2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2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2.“荀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4、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5、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 6、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8、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0、学不可以已。(荀子)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1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4、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 1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6、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17、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荀子最有名的诗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4.荀子名言名句 (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名言(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4)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4)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荀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荀子》: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5.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诗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6.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 ——《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劝学》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劝学》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 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劝学》 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劝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劝学》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劝学》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 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 ——《不苟》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苟》 公升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盛。 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 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不苟》 怏怏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譬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剸行也。——《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不苟》 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不苟》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不苟》 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 ——《不苟》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 ——《不苟》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不苟》 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不苟》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与及圣人之言。——《不苟》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形不胜心,心部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非相》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非相》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曳(yi)。 ——《非相》 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知而无法,勇而无惮,察辩而操僻,淫大而用乏,好奸而与众,利足而迷,负石而坠,是天下之所弃也。 ——《非十二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仲尼》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闻,必胜;知而好谦,必贤。——《仲尼》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 ——《仲尼》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仲尼》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儒效》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儒效》 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 ——《儒效》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儒效》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儒效》 君子。 7.关于春秋时荀子的句子,有那些 关于荀子的句子有: 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8.【谁知道古诗词《〈荀子〉一则》】 《荀子》一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这个吗?。 9.求几句有关荀子的名言,并解释其中的两句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解释:批评我而且批评得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扬我而且赞扬得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敌人。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解释: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解释: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指眼睛因为不能同时盯着两个东西(或两种事物),所以能看清一切事物(是因为专注所致);耳朵因为不能同时听取两种人的意见,所以能明辨是非。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