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言警句(中华名言警句精粹在线阅读)

中华名言名句大全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87.仁者寿。——《论语·雍也》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山木》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起落寻常事,花开花谢皆是春。无志蹉跎度岁月,空负男儿满腔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名言名句大全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名言有哪些

锦城虽乐,不如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本文整理了勿忘国耻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勿忘国耻的名言警句 1、位卑未敢忘忧国。 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3、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4、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5、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句子 1、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2、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3、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4、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5、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了。 关于勿忘国耻的名言警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勿忘国耻的名言警句,感谢阅读!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名言有哪些

中华经典名言名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4.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论语·尧曰》 15.管子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 16.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7.荀子说:“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荣辱》 18.荀子说:“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荀子·非十二子》 19.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20.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 21.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22.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3.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则不惧。”《论语·子罕》 25.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27.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 2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29.“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30.《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学》 31.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3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3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3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中庸》 35.诚之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知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3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8.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4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4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上》 4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 43.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4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 4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八章》 47.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老子·四十九章》 4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六十三章》 49.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 5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老子·五十一章》 5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十二章》 53.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十三章》 5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 点击加载更多剩余50%未读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分享收藏下载转存打开文库App,查看更多同类文档相关推荐文档感恩名言警句100句感恩名言警句100句感恩名言警句100句.读书名言警句100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100句 关
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5.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17.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18.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19.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0.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1.“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2.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4.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论语·尧曰》 15.管子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中华经典名言名句 1、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10、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1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15、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1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崔纯亮》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社甫《戏为六绝句》1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数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富含哲理、寓意深长的俗语、名言佳句。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日常考试中,经常让学生写名言佳句。鉴于此,今天,我整理了100句中华名言佳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3、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 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6、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 1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世上莫过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 14、事要成功须尽力,学无止境在虚心。 1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中华经典名言名句

中华名言警句精粹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2、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唐书)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4、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旧唐书)5、百闻不如一见。(汉书)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志)9、迅雷不及掩耳。(晋书)10、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11、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12、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刘濞)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1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1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16、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1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18、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1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分钟了解古人智慧,为你赋能。
中华名言警句精粹

关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关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8、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 1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1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2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27、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8、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3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美德名人名言大全摘抄有关美德的名言有关美德的名人名言传统美德名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6、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许多人都是由于本身软弱而做出问心有愧的事来的,并非都是蓄意背信弃义拉罗什夫科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8、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0、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21、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2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3、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2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7、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2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1、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3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4、虽然自尊心不是美德,但它是多数美德的双亲。柯林斯 35、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3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37、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3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4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4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4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4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4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3、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5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5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6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6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6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6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64、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6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68、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6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7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7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73、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巴尔德斯 7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7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78、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7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1、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陈毅同志诗词选》 8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84、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8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7、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8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8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90、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9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9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9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9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96、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神曲》 9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9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有关传统美德的名言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3、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4、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8、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2、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13、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14、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6、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17、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18、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19、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0、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21、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22、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2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6、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27、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28、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9、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30、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34、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6、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37、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38、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39、古之学者必有师。 4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41、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42、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43、君子隆师而亲友。 4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5、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46、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47、疾学在于尊师。 48、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49、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50、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51、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52、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53、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54、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55、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56、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57、师道立则善人多。 58、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59、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6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1、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6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63、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6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6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67、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68、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69、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70、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7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2、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73、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74、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75、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76、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7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78、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7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81、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8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3、师者,人之模范也。 84、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85、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86、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8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8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8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0、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9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9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3、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94、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95、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96、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97、若要好,问三老。 98、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99、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100、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10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0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大全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关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