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经典名句(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2 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2、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 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苛政猛于虎《论语》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6、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论语》 7、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10、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论语》 1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1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1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15、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3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4 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过,则匆惮改。 1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

论语中孔子的语录

孔子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下面我为你整理了论语中孔子的语录,希望能帮到你!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一一 孔子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一一 孔子 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5、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一一一 孔子 7、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一一 孔子 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一一一 孔子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3、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一一一 孔子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一一 孔子 15、不迁怒,不贰过。 一一一 孔子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一一 孔子 1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一一一 《孔子家语》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一一 孔子 20、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一一一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2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一一一 孔子 2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一一 孔子 2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一一一 孔子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一一一 孔子 2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一一一 孔子 28、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一一 孔子 3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一一一 孔子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一一一 孔子 4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一一 孔子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0、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一一一 孔子 和孔子有关的寓言故事 【一、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言是宥坐之器。 孔子曰:“我听言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二、善与人交】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曰,“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态】 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曰:“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曰:“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曰:“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言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论语中孔子的语录

孔子论语名句

孔子论语名句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a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孔子论语名句2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不学诗,无以言。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9、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0、有教无类。 2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论语名句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3.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6.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7. 巧言乱德。 8. 不学礼,无以立。 9.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0.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1. 放于利而行,多怨。 12.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3.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4.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7.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8.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2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7.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2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31.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4.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3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7.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8.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1.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4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44.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45.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6.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8.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4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50.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5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55.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5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8. 道不同,不相为谋。 5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6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6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6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65.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66.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6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9.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70. 过,则匆惮改。 71.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72.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74.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5.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7.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0.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81. 巧言令色,鲜矣仁。 82.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8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6.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8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8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0. 礼之用,和为贵。 9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9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93.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94.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95.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9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99.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1.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02. 有教无类。 10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04.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0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7.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08.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0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1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12.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13.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5.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1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17.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