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800字议论文)

网络用语的利与弊是什么?

网络语言的利: 1、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语言也被披上年轻朝气的外衣。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 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3、 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 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网络语言的弊: 1、  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 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2、 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 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 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网络用语的利与弊是什么?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3、 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4、  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语言也被披上年轻朝气的外衣。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 网络语言的弊 1、  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  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4、  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 5、  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网络语言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2.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新的表达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设施、技术有关的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但其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的词语、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
网络语言的兴起是人们始料未及的。MM、菜鸟、恐龙、粉丝、BT……这些俏皮的网语一下子得到许多年轻人的认同。然而,近些年来,网语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亮相,并在日记、作文中现身。 网语泛化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还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对此的争议一直不停。2006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对网络用语作了专门介绍,认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它将会给母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必须面对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无处不在的“网言网语”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 这段出现在某中学生作文中的让很多人不知所云的文字,就是在网络聊天室和论坛里经常能看到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然冲击着校园,成为不少青少年的口头禅,并不时现身在学生的周记、作文、毕业留言甚至班级墙报中。 杭州市源清中学的年轻语文老师郑旭华在教师节收到学生的贺卡上写着“老师,我好稀饭你”,让她苦笑不得。郑老师说:“和同学交流时,他们会不时蹦出一句网语。年轻老师还听得懂,年纪大点的老师就反应不过来了。” “现在的话还可以这么说?”很多年轻人脱口而出的搞怪网语,让家长和老师一头雾水。市民王先生上六年级的女儿很喜欢上网聊天,现在和家人、朋友讲话也满口都是“偶”、“酱紫”等网络语言,甚至作文中也出现“JJMM”(姐姐妹妹)、“灌水”等网语,让人摸不着头脑。他担心:“长期下去,孩子的语文怎么能学好啊?” 据媒体报道,某部队有一次进行队列训练。一名中队长刚下达命令,有一列队新兵突然冒出一句:“我晕!”中队长听后赶忙走上前,关切地询问:“哪里不舒服,我送你上医院。”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后经战士们解释,中队干部才弄清“晕”在网语中代表惊讶的意思。 而各大电视、报刊杂志对于网络语言的青睐,更是对其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超级女声”节目,“PK”(决一胜负)一词广泛使用。而诸如“MM”(妹妹)、“GG”(哥哥)等词更是频频出现在一些都市类的刊物中。 没有人能否认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正在改变很多东西,生产、生活、休闲、交流方式等等,也由此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文化。毫无疑问,单就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来看,网络语言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革命”。 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收集网络词汇的词典。词典收词1305条,正文38万字。由于近几年网络语言的不断翻新,现在的网络语言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收录数量。 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缩写型,包括汉语缩写和英文缩写,比如PMP是拍马屁的缩写,ps(网络美工)是英文photoshop的简称;谐音型,包括数字谐音和汉语谐音,比如520(我爱你)、5555(呜呜呜的哭声)、JJWW(唧唧歪歪)、斑竹(版主)等;童语型,网民喜欢故作幼稚状,比如将“东西”说成“东东”,“一般”说成“一般般”;新语型,一种是新创造的词汇,比如用“菜鸟”比喻初上网的新手,还有一种是旧词新义,比如将“丑女”叫作“恐龙”,将“丑男”叫作“青蛙”。 网络语言主要有简洁性、新奇性、诙谐性等特点。由于网际属于实时交流,需要快速输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的网语,既简单易用,又能节省上网时间;网络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推崇个性、追求创新的世界,在网际交流中,人们通过对语言的创新使用体现个性、追求新鲜感,这使得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新奇性;网言网语轻松幽默的风格,还迎合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放松身心的需要。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语言在拥有上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语意模糊、不合规范、过度求新、沟通困难甚至粗俗低下等弊端。 据《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并以青年人为主。庞大的网民基数为网络语言的迅速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恶搞与创新之争 2007年的高考考纲规定,语文不考繁难字,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上海、福建等地明文规定了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同时,代表着汉语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几乎未收录网络语言。 然而,关于网络语言的泛化是忧是喜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一些语文教师认为, 五花八门的网语源自一些网民游戏人生、标新立异等心理支配下的产物,其充其量只能在网络论坛中鼓捣和折腾,只能低频率地存在于论坛这个狭小的范围里。网络语言虽然冲击、解构和颠覆了既有的语言规则,但它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显得很不规范。网络语言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有些简写形式甚至完全背离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心理。试想,“神童”何以变成了“有神经病的儿童”?“MM”是两字词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可表示“妹妹”、“美眉”、“妈妈”等,有很大的歧义性,虽然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传递、交流信息,但如在社会上广泛应用则会引起混乱。另外,网络语言中某些低俗、晦涩的词语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绪,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挑战。 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语言的立法禁用嗤之以鼻,认为这有些矫枉过正。其实,所谓汉语的“纯洁”本就是个相对概念。今日的汉语相对于古汉语来说早已“纯洁”不再。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新词新语出现,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而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他们认为,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发展规律来看,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汉语有其广博的包容性,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更加丰富汉语的语言词汇。 网语泛化现象值得重视 众说纷纭之下,人们不禁疑惑:网络语言,该堵该疏?它究竟能否进入传统汉语体系,成为约定俗成的一部分? 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教育厅语管处处长徐伟标对记者说:“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很强的包容力,也有其优胜劣汰的自身规律。我们对其应该持一种在开放中引导、规范的态度,同时也应重视网语泛化现象。”徐伟标认为,网络语言构成和使用十分复杂,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而要区分不同组成成分、不同应用场合规范其使用,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言的鉴别力弱,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经常使用网络的另类表达方式,会造成负面影响。”徐伟标认为,可以采取对网络语言进行实时跟踪研究,掌握规律;对网络语言在其他媒体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加强对网站的管理、监控、检查,建设文明网站和网页等措施来应对。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目前,网语迅速蔓延,那些热衷于此的相关编辑记者乃第一推手,堪称“功不可没”。他们在撰写文章和编辑版面时刻意选择和凸显“网语”,并视其为前卫之举而自鸣得意。如果执意将这些晦暗生僻的"乱码一族",“生拉硬拽”地大量炫耀于报刊电视,势必会阻滞文字与信息的表达。 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但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首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好办法,重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的兴趣;其次老师们应主动知晓网络语言,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言。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赞同108| 评论(1)
有利是可以提高一些人在网上聊天的兴趣,有些新异 弊是,有些人常用网络语言而在生活中常常写错别字,导致文盲增多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是什么?

一、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网络语言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创造方面作用较大,对常规语法是一种突破。 2、简单明了,用字少。 3、形象传神。网络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网络语言的弊 1、粗俗泛滥。网络语言有部分很粗俗,甚为轻佻。 2、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 1、随意性 网络语言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及使用者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会考虑到其是否规范。因此,在构词上也表现出了随意性的特点。 例如,将“大侠”说成“大虾”,将“版主”说成“斑竹”,将“好的”说成“好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诸如“I 服了 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没有)”等网络语言。 2、爆发性 很多网络语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爆发性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往往令人咋舌。例如,在网络上曾经一度出现“范跑跑”“楼歪歪”“周老虎”“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词,这些网络语言往往是由于某个特定事件而产生的,一旦产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3、 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4、  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语言也被披上年轻朝气的外衣。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 网络语言的弊 1、  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  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4、  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 5、  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网络语言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2.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新的表达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设施、技术有关的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但其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的词语、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

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和前景分析 前言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如果你是网民(网民一词也是应网络而生的),对于网络语言或许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上网的新手来说,对于普通“受众”而言,阅读、理解和使用这些生吞活剥的网络信息,确实令人费解。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对笔者所认识的网络语言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网络语言的定义网络把世界缩小到显示器那么大,芸芸众生集合在十几英寸的小天地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想要在这个地方推行某种“正统”表达方式是困难的,网络的自由空间注定了它的语言表达将无拘无束。“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最近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词语”的含义,你恐怕并不觉得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可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或是bbs上的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用他们灵活的脑子制造出来的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着实上不熟悉网络的人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新词语却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这一层次定义的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等同与技术层面的“因特网用语”或“网络术语”。网络语言的成因,不只是为了输入方便“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是叫版主。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的慢一些,对方就可能不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挺好的。”(于根元 新浪采访)因此,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就是出现网络语言的一大原因。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聊聊无几,所以网民普遍使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这个客观原因的深层次问题是由于汉字与电脑的瓶颈问题,汉字进入电脑并没有解决汉语能够在电脑上畅通无阻的问题。成千上万的汉字是无法与几十个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电脑处理外语比处理汉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网络上出现五花八门的词语是目前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网络迫切要求人们设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汉字处理软件。但是网络语音远远不是为了输入方便而大量产生的,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的运用中产生的,这就离不开培植他的这块土壤。互联网本身的自由性、无限性、开放性、虚幻性等特色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的方式也形成了一种有实与有虚、有静有动、交互、立体的特点,表现在网络语言上,就是广阔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在网络的海洋里,人人平等,谁也无法限制你选择的自由。网络又总是作为一种休闲的媒体出现在大众眼前,就需要一种轻松随性的表达方式用于调侃和幽默,体现或炫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用于标新立异,体现个性,能够创造独特身份,满足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一些年轻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尽管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其中的主体是年轻的大、中学生,技术人员,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网络词语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有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前卫感。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创新”精神是“网络用语”在年轻人之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网络沟通通常是没有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特指聊天中),而网聊中有时要传达的微妙的感觉变化。为了表达直观的意象,增强了语言的表现能力;网络语言的各种形象的符号应运而生,谐音数字的发展,从而丰富表达手段,也是不为奇的了。另外对于网络经典文本如《大话西游》和《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借用。在网上,你是不可能知道前因后果左邻右舍的,语境是对话双方共同营造的,可是语境的规定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不符合网络说话多快好省的原则。因此我们必须从经典文本中借用。这也就是痞子蔡和周星驰走红网络的主要原因。他们的走红也再次促进了网络语言的进一步运用,如此循环。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7456,TMD!怎么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呆会儿再打铁。886!”就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这几句话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的多样性。1.字母的缩略化〖TMD〗国骂:他妈的。TMD的学术解释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且美国政府还妄想把台湾纳入TMD系统中,这也是中国政府所坚决反对的。但是令人称奇的是TMD刚好与中国的国骂XXX的简写相同,于是就别有一番韵味。〖GG/MM/DD/JJ〗汉语拼音头字母简写,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网络让人们感觉是亲如一家,一到网上,大家就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一律哥哥、妹妹、弟弟和姐姐相称,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XXX〗意味着某种级别,例如不愿意提及某人的大名,于是就采用XXX代替,另外还有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东西,就是有难言之隐,采用XXX代替。〖PMP〗意思是您跟在后面拍马屁呢2.文字的谐音和转义〖伊妹儿〗电子邮件。伊妹让人浮想联翩,可以想象成是美眉缠绵悱恻的电子邮件,不免令人心中想入非非、踌躇满志。〖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是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词汇斑竹 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你 也得陪着聊。〖待会儿再打铁〗一会再来〖大虾〗超级网虫〖菜鸟〗网络新手〖烘焙鸡〗"个人主页HOMEPAGE"的谐趣音译〖灌水〗是说在聊天室或BBS版上的发言随意写,BBS上的常用词汇〖造砖〗用心写,指上贴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一个好的BBS是既要有砖还要有水。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楼上楼下〗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3.符号系列:-)  最常用的笑脸,通常加在文句的结束的地方。表达开玩笑或微笑。:-( 最常用的沮丧的脸,表达不开心或对对方话语的不满@#$%&*! 骂人用的话,乱七八糟的打出来就行了:-Q  向你吐舌头>:-<  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快要气炸了,^o^  让你可以不必转过头来看的笑脸,而且是一头可爱的小猪@>>-->--  横放的一朵玫瑰4.数字化的特点〖7456〗气死我了。通常只有在一个网民被另一个网民气的七窍生烟的时候〖555555~~~~~~~,〗几个5加上波浪线,其意义是表示痛苦不堪,几欲落泪〖687〗对不起〖886〗拜拜了〖555〗伤心地哭声〖你真是个286〗286现在差不多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机器运算速度慢就跟人智商低一样,意思是说对方傻。网上表达与传播对数字也用到了极致,因为数字远比汉字来得简单、方便。这种用法大多都取数字的谐音之意,但也有一些是“意会”的,如1775=我要造反了(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579=此事真奇怪(因为这5数字都是奇数,而在英语中“奇数”与“奇怪”是同一个词“odd”)、0001000=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取数字的象形意味),等等。网络上的语言有时候还随意泼洒,数字、英文、符号的杂糅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谢谢你)、CBA(Coolbi la酷毙啦)等。总之,不一而足。而正是如此大量多样、体现个性、随意洒脱的新鲜元素存在于网络语言中,网络语言成为了很多人指责和批评的对象。网络语言的特色1.标新立异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见死光”,指网恋后与网友初次见面感到不满意而迅速各奔东西;“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比喻、谐音、拟人等各种手法构成新词。除在构词法上的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还常在文章的标题末尾添加相当于语缀的成分,如用“喔、噢、的噢”等语气词作语缀,如“要记着去捧场噢”“慌乱是会出错的噢”等。2.经济简练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上文中已经提到的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多用短句。句子的省略现象也很普遍。这是像我这样的同龄人在网络聊天时,深有体会的。在网上随机选取了10句聊天记录,其中字数低于5个字的有9句,超过5个字低于10个字的有一句;标点符号1个;有修饰成分的3句;没有复句。虽然这不能代表网上聊天的所有记录,但也可窥一斑,透露出网络语言经济性的特点。3、形象传神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等。再如,把“这样子”连续为“酱紫”(多少受到了风靡于青年网民中的卡通片《蜡笔小新》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4、幽默诙谐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叛逆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又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有意在约定俗成的说法上改头换面,形成诙谐且又含有一定道理的语句来。5.粗俗泛滥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有人曾通过雅虎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包含“狗屁”字眼的中文网页有1359个,而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的“他妈的”则高达3305个之多。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曾看到一篇《网络语言“狗化:现象.》的文章,严正地指出网上谩骂语言的“国民劣根性”问题。网络用语,是脏水还是孩子?1.对待网络语言的误区a.对待网络新词语,有些人认为网络语言不规范,作家张辛欣在谈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时,无不直言她的反感,并历数了网络的十大罪状,称bbs是大小便的公共厕所,个人专栏是贩子市场,并催动人们内心的浮躁和孤独等等。其中有一大罪状就是尖锐的指出:网络对于语言的肢解和破坏。但我认为,语言的是否规范,主要取决于人们是否认可,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如“晒太阳”、“自行车请下车推行”等,本是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太阳怎么可以晒,自行车怎么下车?但用的人多了,人们也就普遍接受了。就好比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如“炒鱿鱼”、“发烧友”、“大款”、“AA制”、“卡拉OK”等新词语出现之初,也有人认为是滥用,是不规范的语言,但现在,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网络语言也是如此,某个网络词语是否规范,不应当拿现有的习惯来衡量,而应当让它接受时间的考验,大浪淘沙,好的词语会慢慢稳定地保留下来,不好的词语自然会被逐渐淘汰掉。这和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一样的。b.有些人认为汉语词汇里已经有了某个词语,就没必要在网络里使用另一个表示相同意义的词了。这就抹杀了汉语的风度性和多样性。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正是体现在它多样性和丰富性上。同样表达妻子的意思,可以叫老婆,那时口语亲近不疏离的表现,也可以叫内人,那是文雅正派的代表,当然叫“媳妇“也未尝不可,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郁。网络用语也一样,将电子邮件称作“EMAIL”或“伊妹儿”,都要比原词语简便而富有个性色彩;将“东西”称作“东东”,感觉上也更亲切随意些。很多人对TMD和NMD两个“国骂”新词很反感,当然,脏话总是有伤文雅,但是生活在继续,也总是需要骂人话语的空间存在,就像有了褒义词,就定要有贬义词的存在一样。既然无法禁止侮辱性的语言,那么骂“TMD”是否比骂“他妈的”稍微好些,隐讳一些,委婉一些?丰富多采的网络新词语,无疑给人们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方便。c.又有些人将语言看成一个简单的封闭的静态系统,对新词语和外来词抱着抵触的态度。事实上,前几年年出现的“理念”、“互动”、“双赢”、“脱口秀”等词语,已被一些汉语词典收录。而近几年,网络词典的出现也正标志者网络用语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其实道理很简单,新词语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如果说汉语的语音、语法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话,那么只要时代在前进,新语汇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而新语汇的出现,又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牛津英语大词典》每隔几年就会加上一批新兴的词汇,就美国来说,新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比如,为了节省时间,微软公司内部曾经有许多“时尚新词”在沿用,例如用“ask”代替“question”,把“what is your question?”说成和写成“your ask?”在微软公司工作而不会这种用法的人,会被微软人认为是缺乏“企业文化”素质;甚至在社会上也有一些人把这种用法当作计算机时代的文化象征。2.语言的异化?“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语言学的中心问题就是变异。(陈原《社会语言学方法论四讲•变异》)语言的变异概括为历时空间的,语言群体的和语言接触所引起的变异。除历时和空间外语言群体发生的变异有阶级的、阶层的行业的、性别的、乃至个人的,这样就产生了行话、黑话、暗语。而在信息时代,比之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交际频繁,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语言的多方面接触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语言的产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因此,当代语言学不得不主义研究语言的变异问题……如果说传统语言学也研究某些变异(如方言)和历时的(面非共时的)语言变异。那么当代的社会语言学则着重研究和社会这两个系统的共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网络语言正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网络语言已经有了“走下网络,走入生活”的趋势。表现有三点:首先,网络语言已走进了大众媒体。其次,网络语言已经开始渗透到一些年轻人的日常交际用语中。再次,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将应运而生。”,网络语言“非文字符号”的趋势将更为明显,网络语言被使用的频度也将越来越高;网络语言的使用将更加规范和文明。语言的变异有它的消极作用(人们从来是看重这个消极作用的),但还有它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语言政策上,一方面要强调规范化,一方面要注意确认变异的合理部分,使它丰富我们的语言。网络语言之我见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讨研究”的过程。网络语言词典的出现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当时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简化汉字,使它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广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地扫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广普通话,以消除方言的隔阂,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今,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它与新一代青年的语言紧密相连,方便了网民的交流,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网络用语这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我们究竟该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对待?撇开其他的条件不说,单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因为语言不是试管里的试剂,而是汪洋大海,汪洋大海并不纯洁,有泥有沙,是有龙有鱼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妨害语言的交际职能。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些偶然现象和分歧现象当然会在最后的时刻里自然而然地遭到淘汰,纳入正轨,使语言规范起来。出现这样的网络语言,恰恰说明我们国家在发展、在开放。它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语言是相互渗透的,这样的话才能使整个时代的语言丰富起来。语言符号不等于代码,性质和交通信号、电报号都是不一样的,人工代码表示者和被表示者都具有稳定性,假如语言符号也具有这一特点,那么一部正音手册,一部正字法一部规范性的词典和标准语法教材就可以实现语言标准化了。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正因为这个缘故,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份,因为那是些新鲜活泼的东西,这些现象事实上就是未来的规范,所以,对待新的网络用语,我们应该宽容一些。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真正可悲!既然这样,对待网络词语,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应该对它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而社会上,语言学界要求健康语言规范水平的呼声很是强烈。但其代表性的观点往往是“匡谬正俗”或是提出“为普通话树立标准”。事实上,语言规范化的工作如果仅是“匡谬正俗”,那么语言学家的工作与教师和编辑无异,仅是集中在“语言运用是非上了“,但如果规范是”为了普通话树立标准,那则是以偏概全,并非规范这一工作的性质。规范不等于纯洁,语言纯洁是理想化的,社会的多样化,语言同样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规范是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摒弃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规范也不是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所谓规范,即是引导。毫不夸张地说,网络语言正带来一场新的语言革命。在网络语言通行的电子邮件、聊天室等等空间里,它的运行有一点象民俗、民歌一样自由、无拘无束,半隐蔽(因为它更多时候属于上网的人,对于不上网的人来说,它们处于“地下”状态)、全松散(完全没有规范,随心所欲),规范起来难度非常之大。虽然语言是一种文化、风俗和习惯,语言的使用是一定文化、风俗、习惯的行为表现,人类文化风俗和习惯是不最不易规范、难控制的东西,但是这种困难并不象“西西弗滚石”那样,永远无所获,而只要有投入,总有效应。(作者:叶华旦)我不喜欢copy,但是这个忙还是要帮的。。。。貌似很矛盾。。。 好吧,对不起反copy族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是什么?

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是什么?

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如下: 一、优点 1、经济简练: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多用短句,甚至有的网络字体单单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使用者所想表达的语言。在网民使用聊天软件打字交谈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2、形象传神: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制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表情和动作符号,用以表达喜怒哀乐,让人容易明白和理解接受。 二、 弊端 1、网络用语中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谐音以及英语、拼音缩略词汇已经开始了代替原字词的进程,使语言的规范模糊化。 2、网络用语对于学生来说,会在学习中出现运用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 网络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依存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聊天室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囧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词汇。 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ěng sóng,意为“竭尽”)等等。
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是什么?

使用流行语的好处和坏处

流行语的利 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3、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流行语的弊 1、庸俗泛滥成章,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精粹的语言句子,汉语博大精深,具有无与伦比的内涵和美感。然而,在目前的网络语言中,有些句子遭到了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汉语母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互联网上一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反,造成了一些语法知识的混乱,影响了汉语母语的学习和传承。 3、语义上的歧义,成千上万的解释。网络语言中同音异义替换、外国缩略语、图形符号、数字同音异义词的随意使用,导致表达牵强,理解上存在障碍。 扩展资料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民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词语的交流障碍,网络语言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奇的感觉,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不便。 对于超过4000万的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 首先,为了省事,比如在网上说“再见”,通常只用数字“88”来代替,时间一长,就会成为一种惯例。其次,很多网络术语都有自己的含义,比如“菜鸟”、“恐龙”等等。如果你直接说你是“真糟糕的菜鸟”或者“这真是个丑女孩”,你会觉得它失去了它本来的味道。 还有人用“灌水”来描述论坛里的垃圾帖子,很形象,对于其他的词可能表达不出这种感觉。互联网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维护传统语言的规范和意义,不加以扭曲。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流行语基本上都是由年轻人口中说出的。但是一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会用一些 网络用语.. 这应该算是好的一面 。。但流行语中带有一些不雅的词. 学生写作文的时候 . 因为习惯.可能会在作文中出现这一类词语..让老师费解. 年轻教师 还好些..
好处是可以
.康熙为开封孟子游梁祠所题匾额“昌明仁义” 2.雍正为孟子庙所题匾额“守先待后“;为孟府所题匾额“七篇遗矩”3.乾隆为孟庙亚圣殿所题匾额“道阐尼山”4.嘉祥县曾子庙前门坊上,至今保留着两块匾额——“一贯心传”、“三省自治”。5.雍正三年,颁御书额悬先师庙,并赐颜、曾、思、孟、闵、仲六贤庙及七姓后裔匾额,以示尊崇奖励。至圣裔曰:“钦承圣绪”,颜子庙曰:“德冠四科”,曾子庙曰:“道传一贯”,子思庙曰:“性天述祖”,孟子庙曰:“守先待后”,闵子庙曰:“躬行至孝”,仲子庙曰:“圣道干城”,复圣裔曰:“四箴常序”,宗圣裔曰:“省身念祖”,述圣裔曰:“六艺世家”,亚圣裔曰:“七为贻矩”,闵贤裔曰:“门宗孝行”,仲贤裔曰:“勇行诒范”。 也可以参考这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88b05010006mk.htm
使用流行语的好处和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