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仙的一首诗(李白最仙的一首诗桃花露)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如下: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是李白在湖北安陆的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创作的,诗中的碧山就是指白兆山。首句就突如其来提出一个问题,有人问李白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作者没有提到提问者是何人,但是读者可以推测到提这个问题的就是世间那些“俗人”。 次句诗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应是“笑而不答”,面对着这个问题,作者心中显得悠闲自在。“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给我们描绘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景象,那是一个远离是非恩怨、安居乐业的人间天堂。 在作者所隐居的白兆山桃花岩,有桃花盛开的美景,有流水潺潺的画面,也有桃花逐水流的窅然景象,在作者看来,这里别有一番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拟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是李白十八岁时所作,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儿的李白隐居深山一心读书,时而出游山中寻仙问道。此诗便是在戴天山寻访道士未遇后所作,很是仙气逼人。全诗仅仅八句,而前六句都是写景。首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进山后的宜人景色,泉水叮咚桃花浓艳,如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颔联便是前面所说的网络个性签名的出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入山林深,时而见到出没的小鹿,可见其幽静;时过正午,钟声杳然不闻,更显出山林环境的宁静。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写来到道士院落外的情景,不见道士,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和挂上碧峰的飞流瀑布相映成趣。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表达出惆怅之情,令人久久回味。 整首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灵气动人,与王维的山水诗极为相似,颇有如临仙境之感。尤其一句“林深时见鹿”既有美感,也似乎能抚平读者心中的躁动,让心绪平静安宁,难怪此句能被现代人拿来改写成为网络上的个性签名。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代: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

有哪一首诗让你觉得李白是神仙?

《梦游天姥吟留别》,每次读李白的这首诗,都特别的震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所有的描述,都有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感觉好像李白就是神仙中人一般。我只能说,李白不愧是诗仙。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是诗仙李白最为洒脱的一首诗。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首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李白在梦中见到的仙人的场景,场面刻画的特别仔细,感觉只有仙人才能知道把仙界描绘的这么清楚吧
《将进酒》,我觉得这首诗最能反映李白洒脱的神仙气质,尤其是最后,与尔同消万古愁,本来是一首压抑愤懑不得志的诗,却写的豪迈洒脱尽兴的不行,让人读了浑身畅快,觉得活着也就这么一回事了。
我最喜欢的李白的一句诗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我觉得这句话就很符合现在我的内心深处的感觉,因为我认为现在的人,他们为了挣钱放弃了很多,也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我认为活着就要懂得享受这样以后才不会有遗憾。
有哪一首诗让你觉得李白是神仙?

李白最有仙气的十首诗

1、《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 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3、《夜下征虏亭》 唐代: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 李白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一幅逼真的图画,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4、《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二十个字,画面感极强。 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 5、《白田马上闻莺》 唐代: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构成一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6、《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 秋水如明镜般清澈澄明,双桥像彩虹般倒影在水中;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如画一般,宋代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五、六入画品中,极平淡,极绚烂。岂必王摩诘? 7、《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来到道院前见道士不在,只看到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8、《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这是一首诗、画、音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 颈联“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 9、《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说尽目前山水。将孤帆一片影出“望”字,诗中有画。 10、《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乌栖曲》是一种乐府旧题,李白这首诗通过吴王夫差宠爱西施的历史典故,讽刺了君王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的荒唐。 这是一首千古奇诗,在形式上作了十分大胆的创新,全诗竟然是七句而不是偶数,其中最后一句,被称为是“虿chài尾银钩”,意思是像蝎子尾巴和钩子一样,特别遒劲有力。这首诗写得含蓄内敛,没有使用一个贬义词,但讽刺非常到位,真的像蝎子尾和钩子一样扎人。不少人认为,李白借吴王和西施的故事,讽刺唐玄宗和杨贵妃。
李白最有仙气的十首诗

李白最仙的诗

李白最有仙气的一首诗,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 ·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杜甫有“诗圣”之称,这个圣字自然代表着他在诗坛的地位和他作品的格调。而李白并没有被称为“诗王”,偏偏以“仙”名之,所以可见这个“仙”字的特别:它比现实更高一层,是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它代表的是李白的风格、追求和不受外界干扰与束缚的思想。而李白所追求的这份“仙”恰好在今天我们所鉴赏的这首《月下独酌》中被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此诗在一开篇便塑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在盛开的繁花下喝酒足够浪漫而悠闲自在。不过诗人说独自喝酒似乎就染上几分寂寥之感,但是正是这样的一种寂寥恰好烘托出了一种清孤与淡泊,使得诗人借酒放纵自己的诗情,把明月和自己的影子都邀请过来,所以很自然地有了后面两句的衔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当空,自己还有影子三人成伴,一饮而欢,之前的那种寂寥感瞬间被驱赶而空,有的只是身心的美好享受。这两句也是千古名句,不仅体现着作者的奇思妙想,更传递着作者的豪放与浪漫,真是越品越有韵味。作者的诗思就如脱缰的骏马一样如风自由驰骋,“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以及后面的几句都是诗人抱醉落向虚处的情景描写,神仙般的心境同自然高度契合相通。这里的月被作者赋予了生命特征,变得有思想更有活力,它因诗人歌而徘徊。而影子的舞动则十分明了地将作者的具体心情表达出来,这种快乐轻松的画面充满了感染力,把作者醉酒时奔放的豪情全部表达出来,留给读者无比开阔的遐想空间。此诗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先由浪漫引出一味清孤,再由清孤引出豪情万丈。诗人的笔下有意想也有虚象,无论是眼前的实境描写还是内心的情感升华,都让读者能进入到一个极其“仙”的意境中去品味与感受。李白这种不辜负青春岁月,能够抛开世俗的困扰去及时行乐的思乡对我们也是一个启迪:纵使生活充满烦恼,我们也终须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李白这首诗从字到句,从表象到意想都带着满满的仙气,堪称最仙的一首名作;诗人的浪漫与万丈豪情感染着千古岁月,每每读来都使人回味无穷。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 ·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最仙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