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有: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买椟还珠、杯弓蛇影、黔驴技穷、愚公移山、拔苗助长、狐假虎威 1、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遮蔽,遮盖;盗:偷。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5、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6、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7、黔驴技穷 [qián lǘ jì qióng] 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8、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释: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9、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0、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解释:假: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坐井观天,杯弓蛇影,愚公移山,拔苗助长,惊弓之鸟,对牛弹琴,画蛇添足,杞人忧天,画饼充饥,人面兽心,无价之宝,自作聪明,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塞翁失马,蹉之来时,随身过河,捕风捉影不合时宜皮毛相依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坐井观天,杯弓蛇影,愚公移山,拔苗助长,惊弓之鸟,对牛弹琴,画蛇添足,杞人忧天,画饼充饥,人面兽心,无价之宝,自作聪明,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塞翁失马,蹉之来时,随身过河,捕风捉影不合时宜皮毛相依

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
导语: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2、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3、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4、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5、 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6、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7、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8、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9、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0、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1、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2、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3、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14、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15、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16、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7、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18、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19、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20、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21、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22、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3、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4、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5、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26、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27、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28、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29、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30、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3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32、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3、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34、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35、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36、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37、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38、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39、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40、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41、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42、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43、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44、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45、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46、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7、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48、言过其实: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49、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50、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51、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52、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53、小巫见大巫: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54、下车泣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55、先发制人: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5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57、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58、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59、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61、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62、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63、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4、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65、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66、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6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68、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69、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70、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1、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72、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73、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74、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75、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那么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 形容寓言的成语: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狐假虎威、叶公好龙、对牛弹琴、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囫囵吞枣。 2、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3、 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关于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那么来源于寓言 故事 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外强中干的故事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 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 "自古以来, 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 因为它土生土长, 熟悉道路, 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 不好驾驭 (控制) , 一遇到意外, 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原文是“外强中干”) , 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战斗打响后, 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 很快陷入泥泞, 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 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二:疑邻盗斧的故事从前,在乡下有一个人,他在自家的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头忘了从地窖中带出来。几天以后,他在又要用斧头时,才发现自家的斧头已经丢失了。放在自己家的斧头到哪里去了呢?他在自己家的门后面,桌子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他就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到底是不是邻居家的儿子偷了呢?没有证据不能乱讲。于是,他仔细地观察邻居家那个儿子,觉得是他偷了斧头了。看他那走路的样子,很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头一样。总之,越看越像,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了我家的斧头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要到地窑去储存物品了。当他挖开地窖门,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了自家那把不见了好多天的斧头正躺在自家地窖里的地面上。 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三:心不在马的故事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高兴了,他于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使劲鞭打奔马,拼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负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
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 有些成语是建立在故事上的,而成语正是这些故事的提炼,不仅寓意丰富,而且朗朗上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1 1、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1、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12、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6、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9、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2、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3、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4、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27、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28、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9、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0、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31、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32、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33、言过其实: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34、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35、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36、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37、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38、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39、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40、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41、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42、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43、先发制人: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44、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45、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46、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7、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48、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49、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50、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51、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52、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53、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54、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55、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56、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57、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58、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59、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60、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61、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62、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63、下车泣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64、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65、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66、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67、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68、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69、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70、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71、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72、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73、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7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7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76、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7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78、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7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80、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81、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82、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3、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84、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85、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86、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87、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2 自相矛盾: 【释义】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2.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近义词】相互抵触、前后抵触 【反义词】天衣无缝、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滥竽充数 【释义】滥:不加选择;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充:冒充;数:数目。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一个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近义词】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 画龙点睛 【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 刻舟求剑 【释义】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