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朝杜甫的诗有哪些)

元稹最有名的一首诗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最有名的一首诗

元稹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聪明过人,少有才名。 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 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朝代】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首二句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咏叹爱情的千古名句。表面意思为:“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别处的水就再难以吸引他。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此诗前二句皆化用典故,隐喻他们爱情之深广笃厚。 首句巧借《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朱熹《孟子集注》解释说:“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但是原句以“观于海”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是明喻;而诗人却巧妙地运用暗喻的手法,用沧海的深阔无边隐喻他们情深似海。 次句化用“巫山云雨”之典,以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美若娇姬”、“瑰姿玮态”、“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的“巫山神女隐喻爱妻花容月貌、温柔娴雅无与伦比,以此表现爱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无法取代的地位。据宋玉《高唐赋》说,其云为神女所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第三句中,诗人以花喻人,表明自己纵然行走于五彩斑斓的“花丛”间,也懒得回望一眼美丽的“花朵”。进一步申足前意,表明诗人爱情的专一。“懒回顾”进一步表明诗人对爱妻的痴情以及对其他女子毫无半点眷恋之思的情绪。元稹的《梦游春七十韵》云:“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说明诗人确曾信守过前约。他的好友白居易在《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称赞他:“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亦可与此参证。
元稹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

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离思五首·其四》《行宫》《遣悲怀三首·其一》《遣悲怀三首·其二》《遣悲怀三首·其三》《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菊花》《织妇词》《春晓》《连昌宫词》。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有何经历?元稹的诗有哪些?

元稹是唐代诗人、名臣与文学家。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与他的政治生涯有关。元稹的政治才能突出,在当时官至宰相,但多次要到被贬,他如同一叶扁舟,在宦海中沉沉浮浮,历经波折的人生之路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汇入了源泉。 元稹8岁之时父亲就去世了,教育抚养他的重任落在了柔弱的母亲身上,元稹不负母亲的重望,他从小就天资聪颖,15岁参加科举就中了及第,可谓是年少成名。沉寂几年后,21岁的元稹获得了第一份职位,出任河中府。元稹不甘于现状,他几年后又参加了科室,获得第四等,成为了校书郎,其后,元稹结识了他的挚友白居易和他的妻子。 官场上的元稹勤勤恳恳,敢于谏言,但因为他锋芒毕露,所以得罪了一些人,元稹第一次被贬河南,在此期间他母亲去世。几年后,元稹又被提拔,出使出使剑南东川的他一心为民做好事,受到了人民的爱戴,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他的妻子去世了,元稹悲伤成河,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 此后,元稹被唐宪宗罚到通州,开启了他十年的二次被贬生活,此阶段,他做了多首诗词,《连昌宫词》就是这个阶段的作品。平淮西后,元稹再次受到提拔,他的官位达到了宰相,但因为陷入朝廷内部斗争,他又被贬到同州。唐文宗时期,元稹又身居要职,成为尚书左丞。但元稹又因得罪重臣而被贬到武昌,其后,元稹暴病而亡,时年53岁。 元稹善于写诗,在散文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诗很多与婚姻、爱情有关,《遣悲怀》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更是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元稹三四岁起读书写字,八岁父亲去世,十五岁参考。他的诗有《离思》,《菊花》,《行宫》,《估客乐》,《桃花》
元稹被认为是一个渣男,一边为亡妻哀悼,一边又风流成性。他的原配随他过着贫困窘迫的生活,而他升官之际,十分风流。他写过的诗最出名的有《离思》,还有《遣悲怀三首》。
元稹幼年贫困,而后科举入仕,获得文宗欣赏,入朝为相,但期间受政敌攻讦,多遭贬斥。直至死于武昌任上。其诗作有《菊花》,《遣悲怀三首》等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有何经历?元稹的诗有哪些?

元稹最有名的诗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朝代】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 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 所谓崔莺莺者,即诗人所写《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实为寒族女子崔双文。元稹与崔莺莺恋爱始于贞元十六年(800), 止于贞元十九年(803),而为莺莺所写艳情诗也多作于此其间。最后元稹为了飞黄腾达、攀权附贵,娶了豪门望族的韦丛,而抛弃了昔日的恋人。 由此足见:元稹对双文的感情并不像他在此诗中所表示的那般忠诚。原因何在?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可见,元稹的两重性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演。他弃双文另娶固是大谬不然,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应该负很大部分的罪责。 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显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下嫁给24岁仅为秘书省校书郎的诗人元稹。婚后他们如胶似漆,过着温馨甜蜜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年仅27岁温柔贤惠的妻子韦丛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爱妻的去世无疑对他是一个沉重打击,他悲痛万分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爱妻病逝一年之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元稹最有名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