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200句实话(老祖宗的200句实话图片)

老祖宗箴言15句: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1、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这句俗语是说只有经历过一件事,才能从中得到那方面的经验智慧。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多多经历一些事情,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学会审时度势,及时看清得失,才能减少此类的错误,少走一些弯路。 2、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的境遇不可能恒久不变,就像花不可能常开不谢一样。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走下坡路,别人境遇不好时莫要瞧不起他。所以这话是劝人应有远虑,目光放得长远才能看清楚当下的境地只不过是小小的坎坷罢了。也可来安慰遭遇不幸者,类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道理。 3、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现在很多人认为忠厚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实忠厚的本分,那么他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生活更是举步维艰。所以说,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忠厚的本性比刻薄刁钻更能赢得人心。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能从相貌上判定他的高下,正像海水不能用斗衡量它的多少一样。现在人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初次见一个人的时候,就爱根据其外表特征给他“贴标签”。但是这句古语告诉我们,看人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对别人估计不足,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表面下方有着多么深的隐藏。 5、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病人总是多心,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所以病情一直不见好;忙人能者多劳,事情越忙越多,所以一直不得闲。语堂老人的“忙闲观”就提出,人越忙思想境界越窄,而且越不知足,以至于越忙越忙。所以凡事还是看得清淡些,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6、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这话是说学坏是件容易的事,学好则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显然,学好这件事要困难得多,但也正好说明了,好人难当。但是难当就可以不当好人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学好的过程,其实就是战胜本恶的过程,没人能轻而易举地做到,但若一旦做到了,则会一生安乐。 7、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做事不再三考虑清楚再去做,一般情况下都会后悔;遇事多加忍耐那么人生就没有太多的忧愁。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令人愉快的事情,只有考虑清楚得失,用忍耐化解愤怒和激愤,那么就能够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 8、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奉劝各位做事情的时候千万别昧了良心,神明都在头顶上看着你呢。 虽说神明的存在与否尚有争议,即使存在也不一定管得了所有人。但是当今 社会 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人心不可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9、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凡事只有亲自经历体验,才知道它的艰难。 很多年轻人总是主观臆断,觉得当个父母没有什么难度,认为自己肯定会是一个好父亲/母亲。可只有自己真正成为了父母,才知道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 10、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即使将假的袍子染成真红色,也会遭人说三道四。 假的东西做得再像也终究不能变成真的,假象是堵不住悠悠之口的,这件事从明星整容上就可见一斑。所以说我们为人做事要真,莫要弄虚作假。 11、素日待人多宽厚,急难自有人相扶。 平日里对待别人要宽厚,那么在你处于危难之际自然会有人相扶助你。 你待别人好,别人自然会记住你的恩情,日后有难,自当仗义出手。也就是说,《菜根谭》说的那样,“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12、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纵观古今,但凡有黄金的出现,必会有流血。这都是贪婪的物欲造成的惨痛后果。因为有黄金的枷锁,人的生命永远不能轻盈起舞。 因此,若想有非凡快乐的生活,必得先没有非份的欲望。 13、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仅有亲戚关系而不交往,关系就会由亲变疏,“分家一三年成邻居”、“远亲不如近邻”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因此,要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就应不怕费工夫地走亲访友、礼尚往来。而且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绝交,毕竟“留着人情好办事”嘛。 14、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想有钱。 聪明的人都懂得眼光放得长远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并不是个智慧的做法。我们在境遇好的时候多想想走霉运时应该怎么办,要是等到吃糠咽菜的时候再想着大鱼大肉的生活,那就仅仅是徒劳了。 15、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想做的、能做的事情,至于个人的前程、穷富、生死,就不用太过费心了。“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就会收获一匹骏马。” 只要相信这一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就应该改两个字,叫“但行好事,定有前程”了。
老祖宗箴言15句: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老祖宗留下的十句话,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01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句话几千年来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骨子里的是根深蒂固的。本来,世界上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就如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但是很多人却总是期望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将之称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 生活中的街头骗术五花八门,而且这些骗术也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花样翻新。 不过无论其披着怎样华丽的外衣,只要你坚信一点: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掉下馅饼,这样你就不会掉进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了。 02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有多少人以身试法,就有多少人深刻的体悟其中蕴含的至理。叛逆期的我们总是听不进老一辈,比如爷爷奶奶父母的劝告,总以为他们把我们管得太严,总想挣脱他们的束缚,总感觉他们罗罗嗦嗦爱讲一堆大道理。等到我们长大了以后才明白他们的苦口婆心,还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进入社会少走一些弯路,面对现实少碰几次壁。 老人的话虽然看似守旧落后,其实是他们走过的路多,经历的事多,接受的历练多,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更深刻。他们的一些处世经验,对后辈而言等于是苦口良药,等到你明白了,只怕已经满身伤痕。 0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句话在自然界其他种族之间适用,在人类中更是如此。它告诉我们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它把我们分成三六九等。不管是兄弟朋友还是亲情爱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的成长,我们都会被自然而然的划成一个个专属于自己的圈子。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对彼此的认可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总结。叫花子不会羡慕百万富翁,只会嫉妒比他混得好的叫花子。这注定了小圈子类的人们思想注定是有局限性的,王子娶了灰姑娘的故事完全是童话,梁山伯与祝英台门不当户不对注定了是悲剧,像托尔斯泰那样的博爱者,屈原杜甫鲁迅这样的有几人?上位者如政权执掌者们注定体会不到下位者的艰辛与痛苦。 0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于人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是重大的。关于这类至理名言老祖宗们也是有深刻体会,所以传下来的特别多。比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橘生淮南则为橘,而于淮北则为枳等等。 一个人生于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拥有不同的资源,这就注定了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鸿沟。这句至理名言可以用到方方面面,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的面部五官,据说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久了就会越长越像。 从宏观到微观,环境对于人的影响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人们常说想要了解一个人看看他身边都有什么样的朋友就知道了。 05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在这个充满欲望的物质世界,善良坚忍的人们反而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反而是那些大奸大恶者,对鬼神却不存在一丝丝的敬畏。 表面上烧香拜佛,实际上是纸醉金迷肉欲横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笑贫不笑娼。殊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 人在做,天在看。那些做了亏心事的恶人迟早会受到报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生前积德行善,轮回转世也不会堕入三恶道。生前堂堂正正充满浩然正气,哪怕是恶鬼也会对你退避三舍! 06吃一堑,长一智 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这个道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就像活到老学到老一样。在人生的际遇中,挫折与不如意之事是常伴左右的。成功的人都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走出来的人,那些经受不住挫折的人,注定无法走到金字塔的顶端而成为那庞大基石的一部分。 如果人人都能够吃一堑长一智,那么吃万堑就能长万智,成功就在脚下了。 07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 08天道酬勤 这是一个被无数人验证的真理,是金子总会发光,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皇天不负有心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古往今来,能够被历史铭记之人都离不开勤奋刻苦这一点,想功成名就想变得伟大,首先就要脚踏实地不断拼搏奋斗,或许我们没有天才走得远,但是我们绝对会缩短与天才的距离。 天才都如此勤奋不缀,平庸的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天道酬勤,吾辈不孤! 09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不知从何时起,便成了一句让人有深刻体味的至理。 我们看到手足残缺的乞丐,我们看到被人痛打的小三,我们听到小偷逃跑时不慎被撞死的新闻,我们看到被丈夫抛弃拖着幼儿的女人,我们遇到碰瓷的老人,到底是要怪肇事者?还是当事人或者是怨这个社会畸形了病了? 见义勇为反而成了死不足惜,让好心人变得心寒,让想伸出援手的人变得冷漠麻木,不知道是那可怜之人的“推波助澜”,还是这同情之人的被污蔑之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的话现在读来仍然振聋发聩。释义为: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精神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到不想要的对待。 由己及人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的思想,在现在年轻人中是最宝贵最缺乏的。多少人锋芒毕露的为一个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恶口相向,在各大企业的公司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倚老卖老“己所不欲偏要施于人”的人。 如果这句话还不够彻底,我认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更为彻底,把自己不愿做的事让别人做不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更可恶。
老祖宗留下的十句话,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穷不言富,贱不趋贵,老祖宗劝世良言,句句现实!

俗话人不为财生,然而生活之处,却是不可以没有钱财。无论是要做喜欢的事,还是过喜欢的生活,都需要一定的钱财基础,才能让人生更自由。 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一夜暴富,躺在床上睡一觉,第二天就成为亿万富翁。或者走在大街上,天上掉下馅饼恰好砸在我们头上。但是,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能力和为人处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穷不言富,贱不趋贵,老祖宗劝世良言,句句现实! 1、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 在穷困时不说富贵之时的事,贫贱身份时不要去攀附富贵的人,否则自取其辱;能忍辱,不动怒是一个人身上最贵重的品质。 当你地位低下时,要不卑不亢、忍辱负重,用行动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攀附权贵,只能招致别人的冷眼嘲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短,没有进取向上的心。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骨气,摧眉折腰。 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怨自艾。就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积蓄自己的能量。困境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考验,他并不是我们生命当中的敌人,其实我们生命中遇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2、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力量轻微就不要背负重的东西,言语没有说服力就不要劝人,没有钱就不要进入大众世界,遇到灾难就不要寻找亲人。 ​ 人应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成功的基础与前提。一个人只有准确地认识自己,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步伐,如何安置好自己的各种欲望与需求,量力而行,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有人说,当一个人的理想超过能力的时候就是人生的悲剧,很多人做事不懂得量力而行,导致生命里太多不可承受之重。鲜花艳不到秋,就不要与菊争;菊花香不到冬,莫要与梅斗;人也是一样,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才会成功。 有的学生不去辛苦努力,妄想走捷径,日日呼朋喝友,交际甚广,要不就投亲靠友,希望有条捷径可走,这样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交际需要经济基础,没有钱妄入交际圈无异于自取其辱。
穷不言富,贱不趋贵,老祖宗劝世良言,句句现实!

农村祖辈留下来的俗语,句句都是大实话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农村俗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留下来的俗语都是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总结,老一辈对这些俗语非常的相信,而在年轻人的眼里,会认为他们比较传统迂腐,甚至是迷信。对于所谓的俗语都是不太相信的,但是有时候觉得有些俗语又不无道理,毕竟俗语能流传下来,总有它存在的意义。俗语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之一,很多俗语的内涵特别的深奥,甚至现在,我们都一直沿用。 最近翻看资料,整理一些农村俗话,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领略一先老祖宗的文字瑰宝。 一、农村俗语:“两腮无肉不可交,“脸上横肉为凶者”有什么道理?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个人脸上没有肉的话,那么你不要跟他有着太多的交往,不能够跟他做朋友,因为这种人不是什么好人。这点相信在家在看电视剧,或者是说看其他影视作品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坏人都是尖嘴猴腮的,好像那些奸佞小人,脸上都没有太多的肉,而且脸是那种又尖又细长的,一看上去就很精明,处事就很圆滑。这也许俗语就是:“两腮无肉不可交”的特点形象。 这一句俗语的后半句就是“脸上横肉为凶者”,一想到满脸横肉,大家都会想到绝对是一个凶神恶煞的坏人,退避三尺都来不及,所以说脸上肉太多的话,也不是一个可交之人是非常可怕的。其实这两句话就是老祖宗教给后人的认人准则,所以说交朋友一定要多多考虑三思而后行。 二、农村俗语“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有什么道理? 在农村老人常说比如常说的三亲“姑,舅,姨”三不亲“姑父,姨夫,舅的媳妇”,可以看出来,亲戚之间有远有近,主要是因为血缘关系的原因,其实从众多俗语中都能看出来血缘关系能决定亲戚之间的关系,就如老话“舅舅家的牛,外甥家的头”说的是舅舅和外甥之间的关系十分好,因为舅舅和外甥的血缘比较近。 因此,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关系似乎比较远,再比如农村老话常说“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姐姐在世的话,和姐夫之间的关系会十分要好,而一旦姐姐过世,跟姐夫家的关系也就此淡化,走动也少了。同样哥哥死后,跟哥哥的孩子等后代的往来也少了。 三、俗语:为什么农村人说“穷养兔子,富养蜂”,有什么道理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穷养兔子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人养过兔子的话,那么就一定知道兔子是直肠子。而且兔子是食素动物,所以它们的食物大部分都是青草,菜叶子、胡萝卜等等食物。在现实中观察兔子,会发现如果兔窝里有草料的话,好像兔子永远在不停的咀嚼食物,吃不饱一样。其实在兔子的思维里,它们没有吃饱的概念,只要有食物就不停的吃,直到把自己撑死为止,所以在养兔子的经验里就留下来“穷养兔子”的说法。 但是养殖蜜蜂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很多养蜂人为了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蜜源,所以他们需要不断的在大山里迁移。虽然这是为了可以获得蜂蜜,而蜂蜜也是蜜蜂的食物,虽然他们吃的不多,但是为了可以饲养幼峰。而且养蜜蜂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对于蜂蜜一定要留出蜜蜂们食用的那部分,它们也是靠蜂蜜来维持生命的,只有给蜜蜂们留出足够的食物,它们才能安心的采蜜为人类奉献更多的美味,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说法。 其实“穷养兔子,富养蜂”都是根据大自然的变化得来的,每个物种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就像人一般每天吃三顿饭,但也有地区吃两顿饭的,假如三天吃一顿饭的话,难免出现这样那样不可挽回失控的情况,所以拥抱大自然,跟大自然亲近才能活的更好。您说对吗? 四、农村俗语:“说曹操,曹操到”,有什么道理?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平分三国。在东汉末年,皇帝的年龄是非常小的。一日,董卓就挟持了汉朝的小皇帝,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实现自己独揽大权的目的。后来,董卓的这一举动触犯了民众,引起了民愤,最后被吕布杀死。 五、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麦堆堆”有什么道理? 所谓的“正月打雷人谷堆”,说的意思是正月出现打雷的话,这一年年景就不好,容易遇到水旱蝗灾等灾害,农作物往往会歉收。我们知道过去农民可没啥外出打工一说,只能靠种地活着,庄稼歉收往往就会导致农民食不果腹,只能扎堆外出乞食,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如果正月出现打雷的现象只能说明天气温度过暖,形成了暖冬的天气,冬天天气过于温暖,导致土壤中的害虫没有完全被冻死,这在来年春播的时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会因为病虫害造成农业减产从而导致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二月打雷麦堆堆的说法是如果到了二月天气总是打雷,就会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二月正是惊蛰和春分的节气,从自然规律上看,二月里的惊蛰是“万物出乎震,震为雷”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时节,这个时期的电闪雷鸣对农作物非常有益处,闪电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成肥料,同时充足的雨水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古人总结的说法是二月打雷麦堆堆。 六、农村俗语“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有什么道理? 这一句农村俗语:“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它的意思是说,人吃东西都要做到适可而止,这一顿吃不完,可以放到锅里,下一顿热一下再吃。千万不要为了让饭菜不剩,而使肚子吃得太饱胀。当然从科学理论来分析,这句俗语也是非常有道理,而且符合养生之道。因为人吃七分饱才会身体好,经常吃撑到,铁打的胃口也会受不了,久而久之就会病倒。 七、农村俗语:“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是:不用去瞧一个男人家中的妻子是否贤惠,单单从他身上的衣服便能看出。延伸意思为:若干净整洁、着装得体,则说明他的妻子贤淑能干;若邋邋遢遢,不修边幅,则说明他的妻子好吃懒做、不持家务。 八、农村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么道理? 月亮代表阴柔之美,主要指嫦娥。在农村,八月十五父母常教导我们不能拜月亮,男人要阳刚。也不能用手指着月亮,月亮里住着嫦娥。在昕瑞生态当地还有这样的说法,男人拜月,会使夫妻离异或者分隔两地。在农耕时代,男主外女主内,无论再忙,八月十五都得回家团圆。男人拜月,在当地农村的解释是只有永远离开了,回不来了,男人才能拜月。夫妻在一起,男人拜月,对妻子不利。 在农村大部分女人是不可以参加祭祀活动的,包括祭灶、祭祖等祭祀。祭灶就是祭拜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正月初四返回人间。在杜台卿《灶书》中提到“灶神,姓苏,名吉利”,它是传达民意的地仙。在很多农村都祭灶的习俗,企盼灶王爷在天庭传达民意时多多美言几句,“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平安”。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女人是不能祭灶的。农村老人认为,女人阴柔,对灶王爷不利,甚至还认为女人身体脏,不能参加祭灶、祭祖等祭祀。 九、农村俗语“不喝三酒,不走三亲”,有什么道理? 不喝三酒包括:劝酒不喝,急酒不喝,多酒不喝。过年吃饭的时候, 亲朋好友都会互相劝酒,不管能不能喝,都会想办法让你去喝,尤其是已经喝了不少酒的情况下,对于劝酒可谓是来者不拒,很容易喝醉。而有些人比较能喝,不等菜上来,就开始敬酒开喝,没有吃东西就空腹喝酒,对身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并且非常容易喝多。所以,喝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别人不会因为你不喝酒而瞧不起你,如果喝醉了耍起酒疯,那才是真正的丢人。喝酒没关系,但多余的酒不喝,一切为了自己的身体。 不走三亲包括:势利眼亲戚,不讲信用的亲戚,爱贬低人的亲戚。年后大家都开始挨家挨户的串亲戚了,但是有些人特别势利眼,尤其是对经济条件不好的亲戚,总是想办法躲着,生怕被借钱。由于有些人经济条件有限,好多人着急用钱的时候都会管亲戚朋友去借钱,既然是亲戚又不是外人,如果家里有闲钱的人多数都会借给他,而借钱的人说的非常好,保证什么时候还,但是往往借了钱之后,就以各种理由拖着不还,毫不讲信用。有些人特别爱贬低别人,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去比,其实谁家好不好,亲戚好友都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于这些亲戚,不走也罢。 注: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让我们多了解农村俗语,它是老一辈人的智慧结晶,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传下去。
农村祖辈留下来的俗语,句句都是大实话

老祖宗留下的100句遗训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老祖宗留下的100句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