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民间风俗有哪些_春分习俗

  春分习俗

  祭日春分祭日源于周代。《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因而这一春分习俗便流传下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 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其仪式也相当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俏,行三跪九拜大礼。

  祭祖二月春分,人们要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扫墓的时候,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 清明 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戒火草戒火草是古时春分习俗,梁代宗懊《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南北朝时,江南人春分这天在屋顶上栽种戒火草,如此就整年不必担心有火灾发生了。从古时民俗角度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防备火患的重视,也体现出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向望。

  逐疫气春分习俗,安徽南陵把春分称为“春分节”。当天黄昏,乡村的儿童会争相敲打铜铁响器,声传村外,东乡叫“逐厌毛狗”,北乡叫“逐疫气”,南乡叫“逐毛狗”,西乡叫“逐野猫”。广东阳江妇女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捣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吃春菜春分之际,春雷始发,万物复苏,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昔日岭南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春分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乡人称之为“春碧篙”的野览菜,多是嫩绿的,约有巴掌那么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往往与鱼片“滚汤”喝,名为“春汤”。www.fangjial.com

  酿酒在浙江、山西等地流传着春分日酿酒的习俗。1913年浙江《于潜县志》记载,当地“‘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造春分酒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流行较为广泛的春分习俗。

  拜神祈福福建漳州春分习俗,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农历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他治理漳州25年,僵武修文,施行惠政,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实现了“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的安定局面,人们感恩他对漳州巨大的贡献,敬奉他为漳州的守护神。

  犒劳耕牛、祭祀百鸟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春分习俗。春分己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农人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稿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春分立蛋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其实立蛋与春分并不相干。使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是春分这天地球引力对立蛋产生有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使蛋立起来的原因是蛋壳虽然是曲面,但是蛋壳本身凹凸不平,它与桌面接触的部位并不是一个点,加上蛋黄的下沉会降低蛋的重心,只要找到3个突出点,就能很稳当地把鸡蛋立住。人们喜欢在春分这天立蛋大概是因为这天是时间的平衡,也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

  放风筝放风筝是春分传统习俗,清朝文人高鼎《村居》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写了: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天,放学归来的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趁着和暖的东风,奔跑着放飞风筝。孩子们在春分期间放风筝是很古老的春季娱乐活动。在春分当天,大人们也会参与其中。市场上卖的风筝,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大人们如果参与的话,会自己糊个大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