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三年级)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报任安书》是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表现了为了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鲁人版语文教材又将其放在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单元内,匠心良苦。 2、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学习,对高中语文尤其是古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而且小组教学改革也已进行了近一年,效果亦不错。 3、教学目标 (1)回顾作者生平,了解本文创作背景。 (2)学习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翻译文中重点及疑难句子,并疏通全篇。 (4)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真挚感情,把握作者独特的精神世界。 4、课前准备 回顾司马迁生平及其创作,设想司马迁之精神世界。 5、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主要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所以,我决定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司马迁蕴含在文中的深刻感情。 6、 教学手段 (1)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篇感情深刻真挚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读可以发现、解决问题,读可以体会感情。 (2) 研讨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之以关键点拨,让学生体会司马迁受辱——苟活——精神屹立(实现理想)这一心路历程。 7、教学用具 多媒体、组内小黑板、大黑板、粉笔等 8、教学时间:2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立天地间,不仅需要刚强的躯体,更需要充盈而坚韧的精神。有不少人,在没有强健的身体的情况下,依靠精神的巨大力量,支撑自己走完人生甚至创造辉煌,所以我们有必要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在这个家园里首先需要什么呢?答案就在今天所要学习的篇目——《报任安书》(板书题目 (二)多媒体展示时代背景 1、江充巫蛊案 江充本是武帝近臣,与太子关系不谐。后来京师发生巫蛊案,后武帝患病,江充趁机向武帝进谗言,称不除巫蛊帝病不愈。武帝即令掘除之。江充将准备好的巫蛊置于太子处,并当场查获。太子又气又怕,情急之下杀掉江充造反。武帝派丞相率兵镇压,太子命令时任北军使者护军的任安率兵同反,任安接受兵符而不出兵。事后,有人举报任安行为,武帝震怒,认为他“持两端”“观祸败”,下诏伏法系狱。 2、李陵案 李陵本李广之孙,骁勇善战。在跟随武帝宠妃之弟李广利出征匈奴时,率五千步卒于匈奴数万大军抗衡,最终力尽而降。司马迁在武帝面前说了几句李陵的好话,便被盛怒的汉武帝下狱,因为家里拿不出足够的赎金,最后只能接受宫刑。 (三)初读感知,寻找文言知识(各小组选一项任务,在书中找出来并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1、字音 2、文言知识之通假字: 3、文言知识之古今异义: 4、文言知识之词类活用 5、文言知识之特殊句式 (四)课堂实录 1、疏通文意,解决翻译难题 生:“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这句话怎么翻译呢? 师:要翻译句子,首先抓住重点词语。本句中的“倡优”“蓄”“流俗”和“轻”就是重点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怎样理解? 生:“倡优”本是名词,这里应作状语,即“像倡优一样”。 生:“畜”字,一是牲畜之意,二是蓄养之意。这里应选第二个义项。 生:“流俗”也应该是形容词作名词,“流俗之人、世俗之人”。 生:那么,“轻”就应该是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师:很好,重点词语解决了,就相当于桥桩打好了,下面就是铺桥。哪位同学主持这项工程? 生:本是皇上所戏弄,并像倡优来畜养的人,是世俗之人所轻视的。 师:好。还有疑难句子吗? 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这句话怎么翻译? 生:翻译为“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是形势造成;强或弱,也是形势决定。” 师:这个翻译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仔细看看,会发现一点瑕疵。 生:老师,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够简洁。 师:很好。那怎样翻译才能更好呢? 生:“由此说来,勇敢怯懦或是强大弱小,是形势决定的。” 生:很好。有些句子翻译出来不够简洁,应该整合到一块。 师:还有疑难句子吗? 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怎么翻译? 生:“闺阁之臣”指宦官。“身”是自己之意。 生:“宁”不知道什么意思? 师:“宁”有3个意思:安宁、宁愿、难道(怎么),这里选哪个义项呢? 生:难道(怎么)。 师:很好,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我只是个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藏在岩洞里隐居呢? 师:好。还有没有疑难句子? 生:没有了。 师:很好。发现、探究、合作,大家仔细认真,完成了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下面 2、读书会意,梳理文章思路 师:从课题和背景看,这是一封回信,哪些地方显示了书信体的特点? 生:《报任安书》的第一自然段中,表示客套的词语多多,像“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辱赐”、“略陈固陋”、“幸勿”等,这是书信体的特点。最后一段“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等都表明书信的特点。 师:那么作者在信中回复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按照文章顺序来梳理。阅读第二自然段,考虑其核心内容。 生:说明自己地位低下。 生:说明“刑不上大夫”的原因。 生:讲“人或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道理。 生:讲士人应该勉励自己,如果犯了罪就及时自杀,不要使自己受辱。 师:要找到总结全段的意思,我们不妨先弄清段内的层次。这一段分别讲了哪些意思? 生:司马迁先讲自己出身低微,死了大家也会认为是“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师: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说到死? 生:应该是司马迁受了宫刑。后边他提到这个事情。 师:详细一些。 生:他的意思是我受了宫刑,应该自杀,然而因为身份地位地低下,自杀了,大家也会认为我只是因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死了也是白死。 师:所以司马迁没有死。那么,接下来司马迁又解释表达了什么内容呢?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从“太上不辱先”到“曷足贵乎”,实际上在讲什么问题? 生:有关生死荣辱的问题。 师:司马迁还列举了不少的历史人物,看看司马迁的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共性,司马迁想用他说明什么。 生:这些人地位原来都很高,后来都受到巨大的污辱。用司马迁自己的话说“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说明的道理似乎是有罪之后,应该及早自杀。否则,受辱就后悔莫及。 师:但是他们受辱而未自裁呢? 生:“积威约之势也”。 师:作者又如何总结的? 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师:很好。这样去读第三段我们就会有非常清楚的思路。第三段核心内容是什么?生:解释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不是“念父母,顾妻子”,而是“恨私心有所不尽”,想“文采表于后世”。 师:第四自然段呢? 生:列举著述闻世的前贤,说明自己也有著述闻世的志向。 师:作者所列举的人物有什么共性? 生:都是在灾难中有所成就。 师:第五自然段呢? 生:写自己发愤著成《史记》。 师:就司马迁为实现理想,“就极刑而无愠色”而言,我看这不是胆怯,倒更是极大的勇敢。这让我想到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他们有没有相似点?有什么相似性? 生:有。相似点都是忍小辱,成大事。 师:阅读最后一段,看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照应开篇,阐述自己的痛苦心情,以及说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为务”的苦衷。 师:请一位同学系统地梳理一下文章思路。 生:司马迁开篇从任安“教以慎以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入题,然后讲明为写《史记》而没有及时自杀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受辱及痛苦心情;这是文章的第一板块。文章的第二板块主要在于阐述自己要想前人一样,在艰难痛苦中完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宏大理想。 3、重点研讨,体会作者深沉情感 讨论:我们还记得,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多处议论,既同情屈原,又是同病相怜——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屈原最后选择了死,司马迁却选择了生,讨论一下,两人有何异同。 生:相同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生:都是被统治者迫害。 师:看看他们的理想。 生:屈原的理想是振兴楚国。 师:还有吗? 生:通过与渔父的对话,知道屈原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同流合污。 师:那么,屈原怀石自投汨罗,同时也是抱定理想而死。 生:也就是说,屈原也是为了理想而选择了死亡。 师:正确。那么司马迁呢? 生:司马迁为了心中理想选择了忍辱负重、隐忍苟活。 师:由此我们看出,理想有着巨大的力量。 生:可以使人死,可以使人生。 师:那么,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司马迁的精神家园最坚强的支柱是什么呢? 生:为理想忍辱负重,坚忍不拔! 师:在我们高中学习生活当中,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哪一点? 生:坚忍不拔!(下课) 教学反思 1、 本案例按新课改精神而设计。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乃至讨论,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己完成了古文的疏通,理解了司马迁的深沉感情和独特的精神世界。 2、 本案例兼顾语言的分析和感情的把握,通过与语言串通思想及感情,但是有的学生依赖教辅资料,一些疑难句子可能还未找完,并影响了自我能力的培养。有待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学生的自觉性的提高。 3、本案例遵循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设计,因为教语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要牢牢抓住这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教文育人,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二是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语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国家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标准指导今日之教学。《报任安书(节选)》不仅仅是古文教学的经典之作,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为理想坚持不懈,刻苦向前的优秀范本,抓住了这两点,教学中贯彻好这两点,就是成功的课堂。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教学案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教师语言之大忌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对学生所听:*、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对学生所言:*、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对学生所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对学生所问:*、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对学生所写:*、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自主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生选择XX)师:选择“树”学请齐读*、*自然段)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自然段。(生齐读)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交换位置集中)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师:请“树”先来,可以吗?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众“树“:不同意;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换位整合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师: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有趣的作业形式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去百度文库里找,很多的
不会,找度娘。百度一下。
学科网上有!你可以注册后下载使用!
这个去百度搜索啊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

深圳市莲花小学的名师风采

蒋一兰:莲花小学音乐组组长,任教25年,长期从教音乐教学(尤其低年级)工作。龙慧:语文教师,大专,小教高级,善于用“变序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难点、自主学习,对学生的作业指导细致,教学风格抒情细腻,课堂上驾驭能力较强。2003年12月获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罗雯:福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她教法灵活生动,教态清新自然,深受学生的喜爱。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曾参加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全国首届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案例大赛获一等奖;全国苏教版教学课件竞赛获三等奖;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麦加良:男,中共党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20年,对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不少学生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以及考入重点中学。王桂霞: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福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教龄28年,曾获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许艾拉: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任学校毕业班数学教学,致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提倡愉快学习,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魏晓霞:福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校英语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生参加市、区、校的各级比赛均获得好成绩。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近年来参加了国家级、区级等多个实验课题,所写的教学论文荣获国家级奖项并在省级刊物发表。
深圳市莲花小学的名师风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文言文教学的学习方式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能大大地改变文言文原有的单调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印象中,文言文一直都是逐字逐句翻译,然后背背,练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单调并且学习的长远效果不好。学生考试完了就差不多忘记光了。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文言文学习的任务,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兴趣,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终身学习的意识。 《劝学》原本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诸子散文单元,教学重点是掌握荀子文章的风格,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落实文言知识和背诵课文。在苏教版浙江新课程必修一中,《劝学》处在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本专题除了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文言文学习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如何质疑,如何求学、做人。如果单单强调文言知识,落实背诵,完成练习,在传统的教法中至少也要三个课时的时间,加上课外背诵,时间拉得还是非常长的。但是作为高中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所以,我在上这篇文章时,利用新课程理念,对教学做了大胆尝试。 二、案例过程描述 第一课时,我重点是通过对学生文言文阅读感觉的测试来落实第一自然段。以青春话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荀子。由于学生住校,所以所谓的学生搜集材料只能由我提供给他们,重点介绍他是中国早期的唯物主义者,是朴素唯物者,主张“人性本恶”所以他强调后天学习,改变和提高自己。那“劝学”,劝人学的内容是什么呢?作者又是怎么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通过我的范读,让学生明白读音和断句。紧接着,学生自读课文,由同桌一方读给另一方听,互相纠正,然后再互相提出问题解决。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跟学生说“老师要考考同学们初中时文言文的语感”,大家自读第一段,前后桌讨论思考“如果你是老师,本段哪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文言知识”,然后由学生提出重要之处,师生讨论解决,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物喻理,用青、冰、轮等说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最后当堂成诵,四组竞赛看哪一组背的同学多。课堂气氛活跃。 说明:这一课时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提出重要字词,调动学生展现自己初中水平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将枯燥的翻译变成了有趣的竞赛。同时,在提出重要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初步明白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点,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有的放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学生对译分析课文。在回顾了第一课时内容之后,我们全体齐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鉴于第二段课文注解非常详细,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注解中都有。所以我就组织学生同桌对译,每人翻译一遍,然后找出不足和不懂的地方,并做好记录。学生不懂之处主要是本段的最后一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而”字。同时,在他们讨论的同时我也在教室里转,随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结束后,我再指导他们背诵课文。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小组竞赛。 说明:同桌对译既可以减轻教师讲解的枯燥,同时也可以通过同学互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教师在向学生单个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同伴合作学习。合作带来乐趣,带来沟通,带来了解,这对新生之间的沟通。 第三课时,重点是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加以落实。总结了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先让学生齐读了课文第三段。然后组织学生前后桌在熟读第三段的基础上,开展讨论针对文言知识、课文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评比哪个小组的问题最多,问题最有水平。 学生1:最后一句该怎么翻译? 学生2:课文有三个“焉”分别怎么解释? 学生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是说有了风雨才有山,为什么后面句子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是前因后果关系呢?是否矛盾? 学生4:本段有没有涉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问题? 学生5:螃蟹是八个腿,怎么变成六个腿了呢?螃蟹是不会打洞的吗?寄居蟹才这样? 学生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太不符合自然规律了,风雨是由大气运动才产生的,荀子这么不深入生活,他的文章为什么还是经典? 学生7:写了蚯蚓,为什么一定要写螃蟹? 学生8:讲学习,怎么讲到了“风雨”,还讲“神明”?“神明”可是唯心主义,怎么说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呢?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落实了文言知识,我又补充了“蚓无爪牙之利”句的句式特点。我列出了翻译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让学生认识定语后置,并掌握定语后置翻译的要求。在问题3到8的探讨中,我们落实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荀子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回家探讨“荀子散文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另外也了解了其实很多名人也经常出错,我们要正确对待,认识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说明:通过提问是完全没有预设的教学,学生是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带着对课文的兴趣,学生提出了问题,而他们同时又在激烈的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了知识。在其间的讨论中,我观察了每一组的表现,对某些突出的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表现不足的人给予及时的纠正,比较好地发挥了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的好处。 三、案例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开展文言文教学,特别是文言知识、文言语感、文言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知道,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了一定的体会: 1、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 2、语文教师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要变单一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讲授教学为活动教学。 3、语文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课程标准》中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明确在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怎样的位置,探讨如何发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教师应怎样评价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文言文学习的能力不同,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评价课堂学习,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地从“知识”角度去评价文言文课堂。特别是通过实践,总结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变过去教师、学生将文言文当外语学的习惯,改变文言文只教语法,不教其它的特点。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案例

教师风采个人简介100字 优秀教师简介100字

1、XXX,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2003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八年来,一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爱钻研、好创新的她和学生一齐在语文天堂里快乐遨游,多次参加区说课比赛和教学比武、我的教学故事演讲比赛都获得一等奖,所著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所带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被评为年度优秀辅导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班级的主人。是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2、XXX: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语文教学沉稳踏实中不乏开拓创新,教学成绩优秀。参加全国、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屡获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发表习作二十余篇在《小溪流》等刊物上。参与全国课题《新课程个性化语文教学研究》,已完成结题,个性化作文教学案例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曾参与教辅用书《三维桥》《中麓培训教材》的编写;参与编写的《汉语拼音》由湖南音像出版社发行。作为班主任,她始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用心引领学生成长,志愿做孩子心中真正的的良师益友。 3、XXX,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年,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期间,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参加省市、全国教育教学各项比赛多次荣获教学竞赛一等奖、优秀教师、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辅导教师,辅导学生参赛成绩显著。在麓山温暖的怀抱里,最幸福的是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孩子们的喜爱。最大的愿望是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礼物爱,慷慨和充满激情的爱,而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爱的原则尊重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它生命的好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精巧创造的,为孩子们这天的成就而感恩。
教师风采个人简介100字 优秀教师简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