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篇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教育故事之一 :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两种思维的碰撞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故事之五:潜能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教育故事之七:头鱼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习惯的力量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上帝施舍的天堂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吗?"他会心地朝我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了一下妈妈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德国著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故事之十二:孩子的答案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题:"在书店里买书,营业员阿姨多找你10元钱,你会怎么办?"此题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退回给营业员阿姨!否则,答题的小学生便思想品德有问题。可是孩子的答案却丰富多彩:我退给营业员阿姨3元,剩下7元再过买一本书;我回家交给我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买糖吃怎么办?我还给营业员阿姨,但阿姨必须给我买一支冰淇淋;我用钱去玩儿游戏机……事实上,10元钱检验不出一个孩子的思想与品德。但如果用10元钱来检验一个成人的思想与品德却应该很有效。我想,如果让"河北第一秘"李真来回答,他肯定会说"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如果让胡长清、张二江之流来答,也必定是"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在10元钱的砝码面前,伪君子恰恰在"正确"的答案里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阴影、道德的败坏;而孩子们同样暴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烂漫、心无杂念。当然了,也许这种对比缺乏说服力。可是当我看到孩子"我回家交给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这一答案时,我的心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爱而震动!我想,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另外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树上有3只鸟,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人误导的孩子们都会哈哈一笑:笨死了,当然一只也没剩!""树上还剩两只鸟。"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女孩的答案。面对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小女孩说:"树上3只鸟分别是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鸟爸爸被坏蛋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鸟宝宝还不知道害怕,所以没有飞,飞走后的鸟妈妈看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飞回来救鸟宝宝。所以说,树上还剩下2只鸟,鸟妈妈和鸟宝宝。"值得庆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老师认真地鼓励了小女孩:"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回答得太好了!"。在程式化的答案面前,我们都在渐渐适应机器的习惯,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忘记我们是一个会思考的真真正正的人。并且在这可怕的循环里,一批批成人正在复制着一批批同样的孩子。当个别孩子用残存的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钢筋水泥般的思想限制时,他们获得的往往是讥讽与嘲笑,而不是认可与鼓励!所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渐渐退化、消失,连同同情与爱心一起,最终变得麻木无知,仅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思想品德僵化的躯体。 教育故事之十三: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批评与鼓励上小学时,我很淘气、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放学后,比我高两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多和我玩一会儿,就帮我把作业都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作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疑目光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成得像今天这么好。"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伤心的我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项。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多么大… 教育故事之十五:生命中最初的痛那一年他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惟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惟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被牵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量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一件难忘的事 一个星期天早上,我看见一个老人蹲在有阳光的地方捡垃圾,那时已是中午,我己经去商店买完东西了。当我看见他的一滴滴汗珠落了下来,我才把买的东西放下了。连忙跑过去,一起帮他捡,捡了几小时才捡完!这时我和他已经满头汗,我喘了一口气。跟他说:"老爷爷,您为什么要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他说:"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是让那些路过的路人不会被绊倒,真是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帮我一起捡,现在我还没完成呢!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他对我露出灿烂的笑容。 直到现在,他的笑容依旧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要助人为乐。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1、《情况不同》 2、《靠自己》3、《鲨鱼与鱼》 4、《神迹》 5、《钓竿》 6、《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7、《头鱼》8、《习惯的力量》 9、《上帝施舍的天堂》 10、《孩子的答案》 11、《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12、《批评与鼓励》 13、《生命中最初的痛》 14、《两种思维的碰撞》 15、《两种思维的碰撞》 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故事、教育意义、含义
一件难忘的事 一个星期天早上,我看见一个老人蹲在有阳光的地方捡垃圾,那时已是中午,我己经去商店买完东西了。当我看见他的一滴滴汗珠落了下来,我才把买的东西放下了。连忙跑过去,一起帮他捡,捡了几小时才捡完!这时我和他已经满头汗,我喘了一口气。跟他说:"老爷爷,您为什么要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他说:"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是让那些路过的路人不会被绊倒,真是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帮我一起捡,现在我还没完成呢!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他对我露出灿烂的笑容。 直到现在,他的笑容依旧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要助人为乐。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1、《情况不同》 2、《靠自己》3、《鲨鱼与鱼》 4、《神迹》 5、《钓竿》 6、《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7、《头鱼》8、《习惯的力量》 9、《上帝施舍的天堂》 10、《孩子的答案》 11、《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12、《批评与鼓励》 13、《生命中最初的痛》 14、《两种思维的碰撞》 15、《两种思维的碰撞》 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故事、教育意义、含义
教育故事5篇的600字
至于孩子们该接受的学校教育,乔伊一点都不担心。“我和丈夫都是教师,我们可以自己教孩子,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教育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故事1 买回家后,他告诉女儿这个东西如何不好如何不值,如何没有其他的玩具好,但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喜欢,我答应了要买给你,所以我满足你的要求,这代表了我对你的尊重,也想让你明白,你以后再挑选东西时,一定要选最好的,最值的,因为机会对于你来说只有一次,你这一次选不好,你就没有再没有机会选好的了。 女儿再大一点,他带她出出进进,每次进到电梯里,他都要告诉女儿,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要打招呼,于是女儿一进电梯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地叫个不停,也有不热情的,不理她,但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个孩子既可爱又懂礼貌,都会回应她,喜欢她。慢慢地,女儿变得活泼开朗热情起来,走到哪里都能和人打成一片。他说要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人格才会健康。 女儿三岁时有一次生病不爱吃药,他突发奇想叫女儿帮他去尿尿,女儿乖乖地跑到卫生间门口突然醒悟过来,又跑回来对他说:“爸爸,我不能帮你尿尿,我帮不了你的。” 于是他趁机告诉女儿:“身体是自己的,谁也帮不上忙,就像你生病了,你不吃药,不打针,你就会痛,就会不舒服,别人也帮不上你。但是你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打针,病很快就好了,就不会再疼了。”女儿懂了,开始乖乖地吃药,从此,只要是女儿自己能完成的事,自己能做的事,从来不麻烦别人,自立性特别强。 女儿上学了,但是他从来不像其他家长一样,注重女儿的成绩和分数,他的目的是让女儿到学校过集体生活,交朋友,过快乐的童年,他说知识以后可以学到。他拿女儿和亲戚的一个小孩儿比,你看他,只会读死书,死背书,就像有些人弹琴,没有谱就弹不下去,而你只要做到心中有谱,照样可以弹琴,你要成为这样的人,知识也一样,要会活学活用,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融会贯通。 现在,他支持女儿买书,看电影,逛书店,不管是什么样的书,只要女儿有兴趣,喜欢看,他都支持女儿买。女儿读了高中,他开始灌输给女儿要有人生目标,将来准备要去哪个国家念书,现在就要有准备。他说对孩子就要放开教育,因为人生是她的,不是你的。决定权在她的手里,而我们做父母的,只能来引导她,而不是替她做主。 教育故事2 保罗·奥登和乔伊·奥登夫妇是美国人,持有美国教师资格证,可这对夫妇目前在中国贵州大山里任教,而且是不拿薪水的国际志愿者。他们任教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距离县城有近15公里的山路。 和这对夫妇一起来到贵州的,还有他们的3个未成年的女儿。很多中国同事不理解他们,因为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尽可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受教育条件,而他们却带着孩子来到偏僻落后的乡村。难道他们不怕孩子的学习被耽误了?对此,妈妈乔伊的解释是:最好的教育不全在书本里,也在生活里。 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 这很重要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几乎没有人不认识Abele。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女孩听不懂中文,一开口就是流利纯正的英文;她双目紧闭,拄着盲杖,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微笑。Abele是保罗和乔伊的长女,中文名叫阿碧,今年12岁,也是他们收养的中国盲女。 除了阿碧之外,奥登夫妇还带来了两个金发碧眼的女儿——当时5岁的伊丽莎白和不到3岁的莎拉。为什么会在孩子们都需要照顾的时候举家来到异国他乡做志愿者?乔伊说:“我们在美国过得很舒服,但我们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之所以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知道有一些中国家庭是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生活,或者孩子跟着妈妈在一个城市上学,而父亲在另一个地方工作。但我们觉得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天天在一起吃饭、说话,一起住。这很重要。” 到贵州后,大到衣食住行,小到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都和他们曾经的生活迥然不同。孩子们不适应,“我要回美国!”阿碧的两个妹妹偶尔会冲着奥登夫妇喊,但即便如此,乔伊还是打算坚持完成当初承诺的两年志愿服务。“最好的教育并不全在书上,也在生活里。我们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让孩子们看看,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我们那么好的生活,没有我们的机会。”乔伊说。 教育故事3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终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蓬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鳖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蓬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还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不吭声了。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啊,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住,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教育故事4 记得我在母亲任教的学校上二年级时,班里有两个人见人厌的学生,10岁的弗兰基和9岁的戴维。他们是兄弟俩,学习极差,也都留过级,而且每天都要弄出点恶作剧来,恃强凌弱,以欺侮同学、滋事捣乱为快。有一回,他们甚至搞来了一枚小型炸弹,偷偷地放在一个窗子架上,待上课时,猛听得一声巨响,师生们都被吓得魂不附体,好几个同学都尿了裤子(我也是其中之一),几年下来,班里几乎没有不被他俩欺侮过的——被敲诈、被打骂等等,可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五年级时的一天,厄运降到了我的头上。当时,我正顺着小路骑自行车回家,等听得弗兰基大吵大叫地从后边冲过来“快滚开,我来了”,已经来不及躲避了(也无处躲避),结果被他狠狠地撞入了路边的一条深沟里,自行车又重重地压在我身上,直跌得鼻青眼肿,头上还磕了个大包。弗兰基见已大功告成,便幸灾乐祸地打着呼哨,扬长而去。 我匆匆赶回家,尽量把泥污血迹洗干净,希望妈妈不会看出来,否则,她一定会告诉校长,惩处弗兰基,那样既对弗兰基无损(他巴不得弄得鸡犬不宁),又实在对我有害(他必定要伺机做更恶毒的报复)。 可惜头上的大青包无论如何也按不平。晚上,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掩饰不住,只好将自己受欺侮的事和盘托出,只是恳求她不要报告校长。 妈妈看着我,想了想后答应了:“那好,明天我自己找他谈一谈。” 第二天,我总是心神不宁,担心有更大的灾祸在等着我,放学时还特地绕了远路回家,只怕再遇上弗兰基。而妈妈下班后,倒是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他们再也不会来欺侮你了。”我想,妈妈一定是报告了警察局长,让他把这两个作恶多端的坏孩子捉进了监狱——这下可好了! 教育故事5 兴奋的孩子们一大早就背着水壶和背包,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换乘了几趟电车,众人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孩子们在地里挖得很欢,一会儿就挖了一大堆的红薯。时间过得很快,回家的时间一转眼就到了。老师告诉孩子们:挖出来的红薯可以随便拿,但有一个条件:回家时要步行两小时,还要爬48级台阶。因此,每个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孩子们都想多带点红薯回家送给妈妈。有的甚至在背包里装了5公斤的红薯。刚开始往回走的时候,孩子们还唧唧喳喳地,十分兴奋。但没多久,背着5公斤红薯的孩子们就开始感觉有些累了,变得沉默起来。等走到一半的时候,背包过重的孩子步伐变得沉重缓慢起来,腿也有些抬不起来了。又过了一阵子,有些孩子完全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到48级台阶出现在面前时,终于有孩子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这时,老师蹲下身来,问大哭的孩子:“怎么样,要帮忙吗?”孩子边哭边摇头——因为这个5公斤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必须负责任地坚持到最后。这时,有个头结实一点的孩子,将坐在地上哭的孩子拉了起来,大家一起手牵手,继续朝前走。后的结果是:每个孩子都背着满满一背包的红薯,手牵手地鼓着劲,爬完了48级台阶,坚持走回了幼儿园。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懊悔”与“遗憾”不一定全是坏事。只要能正确面对,“懊悔”与“遗憾”也能滋生出好事。例如背着5公斤红薯回家的孩子,在半路上为自己的贪心感到了懊悔,但仍然坚持到了最后。这种从“痛苦的遗憾”中体验和学习到的耐力、韧劲和责任感,无疑比任何说教要深刻得多。 此外,一个团队里,能有几个比较“令人遗憾”的人将更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相互协作。例如上面这些背红薯回家的孩子,如果其中有大哭的、赖地的,而是每个孩子都精力旺盛地步行两小时回家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孩子们最后手牵手互相鼓励,互相加油的一幕。
我的德育教育故事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是其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德育教育是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德育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德育教育故事一爱心与赏识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进入三年级以来,学生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与一、二年级的时候不一样了。班上有一位学生叫孙玺锐。刚开学就发现他上课总是低着头,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他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甚至连组词以及简单的加减法也是做得错误百出。每次单元测验,语文、数学都不合格。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提高看来是无望了。但是我觉得这名学生其实并不笨,于是我开始了围绕他的工作。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有次上写字课,大家都在认真地书写,唯有他一个人在座位上“发呆”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写字,他说没有铅笔都用完了,我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笔借给了他,并嘱咐他下次一定要带好文具。在他转身离去的一刹那,我读懂了他脸上感激的笑容!从那以后,我发现,在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缺乏爱的滋润,总是处在无人关注中的学生,只要有一丁点的关爱,就能触动他的心弦。于是,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他。经常找他闲谈,引导他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跟他一起做作业。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其次,我与其他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其实,他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在动脑、运动等方面,他都有特长„„我们抓住这些优点表扬他、鼓励他。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们也没有忽视。在数学课上的一次口算中,这个沉默的小男孩居然全都对了。我非常兴奋,对他大加褒奖,并说:“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口算你全做对了!看来,你比有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都好呢!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你说是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但是我还是看见了他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 有了这次,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了。 案例分析: 爱心与赏识是实现小锐同学成功转化的两大支柱。 1、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很多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的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共同点就是热爱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 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是留守的学困生,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增强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2、赏识是提高自信心的动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信心,但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也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信心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 总之,爱心与赏识,是班主任工作的两大法宝!我的德育教育故事二危机时刻你用心灵去选择, 提出原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学生的眼睛开始迷茫了,美的东西都跑到了他们的盲点上,这些学生看不到美,心灵也感受不到美,觉得人与人之间完全是物质、利益关系。所以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责任感、同情心,就更别说是牺牲和奉献精神了。在平时的小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轮到他值日的时候他能逃则,逃不掉的能少做则少做,不好做的会留给他人做。 教育目标: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游戏中受到教育。 教育方式:游戏的形式。 教育内容: 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拎着一包教具走上讲台。班级没有任何的着意装饰,也没有刻意布臵。我环视了一下教室,静立半分钟。看见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惊讶与猜测,我郑重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在老师的袋子中有五件大家都很喜欢的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想”下面异口同声。 于是我逐一出示五张三角纸板,用小磁石固定在黑板上:老虎、大象、猴子、狗、孔雀 下面议论纷纷,学生对此兴趣极高。 接着我们就要进行这一小游戏,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先宣布两 条规则:第一,必须说真话;第二必须坚持到底。”话音未落,下面又是一阵喧闹,大家都说能。但我猜得出,学生们满带疑惑,不知道游戏怎么做?老师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 假设这五种动物都是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你们朝夕相伴,可以说是你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你有困难了,你要经过一片森林,森林中有的猛兽,还有荆棘,还有峡谷等等,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你连保全自己的能力都很微薄的情况下,你只能保留一种动物,其余的你要把他们按先后顺序一一舍弃,请大家认真思考后作出最后的选择。” 这时,同学们都极认真地思考着,排列着,我观察着好几个同学,他们不时的皱起眉头,犹豫而为难。 “请你把你的选择写在纸上,并且按顺序排列好。” “老师可不可以保留两个?” “当然不可以,保留两个就要把自己舍弃了。” 平静的海面上陡然刮起了狂风,同学们坐不住了,有人在下面悄悄地说:“老师,你太残忍了。” 果然,我的“阴谋”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但此时,我确实被当时的场景所感染,笔尖在纸上游移,看得出,同学们正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啊,美丽的孔雀,忠诚的狗,可爱的猴子,谁愿舍弃呢?同学们涨红了脸,在愧疚与负罪中,有的同学还是把他们舍弃了,因为只能保留一个。 我把大家的纸条收了上来,在挣得大家同意后,我读出了几个答案。 有几个同学甚至要求先读他们的。可以看出这样的孩子表现欲都很强。于是我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六年级陈慧 甲:猴子、孔雀、大象、老虎、狗 乙:孔雀、大象、猴子、狗、老虎 丙:孔雀、猴子、狗、老虎、大象 „„ 好几个同学都是把老虎或大象放在了最后,孔雀和猴子排在最前面。理由是:老虎凶猛可以帮你度过难关,大象可以帮你抵挡荆棘和毒蛇等。而猴子和孔雀只能能在你没有危险的时候逗你开心,供你观赏,所以困难时就没有用了。我在众多的纸条中找着我想要的答案。一张带有图案还留有香味的信纸上娟秀的字迹,让我一眼就认出这是我的科代表毛倩倩的字迹。这个小女孩个子小小的,眼睛大大,好学,好问,乐于助人。经常牺牲中午的时间帮助后进生。我把她的答案读给大家听。 大象、老虎、狗、猴子、孔雀 我不知道她选择这个顺序的理由,也许是因为小女孩爱美,不喜欢凶猛的动物。于是我请她说明理由。 她解释说:“孔雀和猴子最弱小,而其他三种都有自己闯过危险的可能,既然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我就有义务保护它们。” 很多学生有所触动了,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深深的懊悔。头慢慢的低下,脸也开始像傍晚的云霞一样慢慢涨红了。其实不用多说就知道他们在为自己的自私的想法的暴露而感到后悔和惭愧。有些同学很坦然原因是和这位同学的相接近,或者至少是把狗放在最后边了。 于是我想该到我发挥的时候了。 “好了,游戏结束了。我总结一下:人作为自然人,在遇到危险的很多时候,可能下意识的就是怎样保护自己,这就是人的本能,我们不能仅此就评价这样的人自私自利。人带着人性来到这个这个社会,人性有美丑,善恶,无私、自私,勤奋、懒惰,利人、利己等等,大家都知道前者是高尚的,后者是卑劣的。而我们从小就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为的就是让你人性的优点战胜弱点。这样才能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其实很多同学的心谛是很善良的,正直的。比如说我们的各科科代表无私奉献出多少个午休时间来帮助知识有缺漏的同学,在比如说我们的劳动委员可以毫无顾忌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昨天谁又逃值日了,试问谁又有勇气能做到这样的公证和无私呢?还有我们的班长,牺牲了多少业余时间为的就是让我们班在各项活动中不输给一班呢?” 讲着讲着有的同学感动了,教室里也没有了刚开始的躁动。大家像在接收心灵洗礼一样静静地听着。 “其实,现实中我们很少会遇到生死抉择地时候,往往都是一些小事,一些小的选择,希望在选择的时候你的人性优点战胜弱点,想想他人,许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大家是可以同时拥有的,可以一起分享的,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刻苦学习,互帮互助,不计较你今天得到多少付出到少,我们的美好愿望都有可能同时实现。“ 教育后记: 一是学生受到了传统美德教育,凡事为他人着想一点的想法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并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二是通过活动,真正触动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辨是非、知轻重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传统的说教对于班主任好像有点黔驴技穷,换种方式会更好!!我的德育教育故事三迟到的借口 案例背景: 现在学生们都有很强的个性,我们要去改变他们一些长期形成的坏习惯,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用心去分析去处理,用足够的机智去帮助他们成长。我规定我任课班学生每节要准时到教室。上个学期迟到者屡禁不止较多,特别是早自修,通校生迟到很普遍,几个“老油条”已经让我无法忍受,天天行政扣分,对班级的影响非常的大,于是我决定在适当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考勤教育。 矛盾冲突: 1.2014学年第一学期,某天,班级三人通校生迟到,到校时间是8点20,学校早自修开始是7点20,整整迟到1小时,还有校服不穿,胸卡不挂,一共扣行政分4.5分,天哪这对班级考核是致命的打击,虽然班级不怎么好,但是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中午三人叫到我办公室询问情况,一人无话可说确认迟到是自己的事,一人(张某)说电瓶车坏了,一人(余某)说起床迟了,我对这三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2. 第二天,其中两人(张、余)又迟到了,询问情况后的借口,一人(张某)说昨天回家感冒了,早上起来迟了,一人(余某)说公交车误点了。我通知家长,询问情况,但是家长由于不在家,他们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不能确定。我对这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且让他们写了保证书。 3.第三天,校门口没有扣分。但是据学生说学生到班级早自修时间是在7点40分左右,询问两人情况后得知,学生进校门时已经迟到,为了避免不扣行政分,他们是爬墙进来的。这使我感觉这两人以前可能天天迟到,只是没有扣行政分,他们有可能是爬墙或者别的途径进来的。 4.第四天迟到,借口:张某去电瓶车带余,但是余某起来迟了,到等候的地点迟了,导致两人一起迟到。学校对电瓶车带人是严格禁止的,但是他们这样做完全不对,对他们两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 整整一个月里,这两人的借口是五花八门,而且迟到是没有任何的提高,我对于两人措施也是做了很多,有适当罚站,帮着同学们做值日,有背弟子规,有写保证书,有叫家长到学校来一起进行教育,有科办直接处分等等,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周周三早自修,我7点30到教室时,还有2位学生未到,于是一团燃烧的怒火在我心中产生,这两位学生已经是迟到的常客,开学后已经教育了很多次了,但是居然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我的脸色是非常难看的,我走进教室,询问了班长他们两人到位情况,确定两人还未到过班级。此时两位男生走进了教室,他们给我的理由有是在上厕所。当然我是不会相信的,其中一人还背着书包呢,我强压着胸中的这团怒火,因为当着学生的面大骂的效果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他们已经是老油条了。“你们到我办公室吧,我有事和你说,其他学生继续早自习。”说完我带着两个学生去办公室了。 解决过程: 1.对于这两个学生,我首先让他们到办公室门口站会儿,反思一下迟到的严重后果,然后叫学生讲给老师听,然后我也没有骂学生,拿出一本弟子规,让学生背第一段,并且要能够讲出里面所涉的故事。学生讲到迟到会给班主任增添很多麻烦,班主任天天必须打电话询问家长,迟到要给班级考核致命的打击,迟到容易和其他学生作不好的榜样等。学生在背了半个小时的弟子规后,顺利背出。我还表扬了他们,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下次迟到还要背后面一段,并且还要写思想汇报。 2.第二次这两个学生又迟到了,我叫他们做了同样的事,但是这次他们被弟子规用了一个小时,写了500字的思想汇报。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下次迟到还要上缴手机一周。 3.第三次,他们背弟子规怎么也背不了,又写了500字的思想汇报,又要保管手机一周,但是学生始终不肯交出手机,最后在我的退让下,同意可以暂缓交手机,但是如果下次再迟到,那上缴两周,并且这次的弟子规还是要抽时间到我处来背。 4.这两位学生很少迟到,已经改了这个坏习惯。 案例反思: 当我看到竟然有学生不把班级的规定当回事,迟到,并且理由是随便瞎编的上厕所时,作为班主任真的是很有一种挫折感,可以说是满腔怒火。但仔细想想,如果只是发一下脾气,即使学生表面上承认了错误,但心里可能还是不平衡,觉得班主任在小题大做。另外,如果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教育除了会影响到学生面子外,最主要的是还会使他们和老师对着干。所以思量再三我带学生会办公室解决比较好。并且要适当惩罚,慢慢加重,特别是后来让学生上缴手机和背弟子规,找到了学生的难受点,由于学生自己都感觉犯错多次,自己也感觉难为情,自然愿意受惩罚。这样就让学生克制了坏习惯的养成,其实许许多多烦琐的小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去处理,哪怕再小的事,首先要重视,并且要始终关注和处理,让学生感觉如果再下去,可能自己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也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了。猜你喜欢: 1. 德育教育故事随笔 2. 德育小故事集锦 3. 班主任德育教育故事 4. 小学生德育教育故事 5. 幼儿园德育小故事
教育教学的励志小故事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国着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创造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奇心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调皮的小学生叫约翰·詹姆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杀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内脏,这只狗是校长家的宠物。校长知道此事后开始很恼火,简直无法无天,连我家的狗都敢偷杀,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万一被狗咬了又怎么办?继而一想,小学生杀狗看内脏,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难得。于是批评加鼓励并罚他画了两幅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后来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发愤钻研生物解剖,成为着名的解剖学家。他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因此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是他们创新的萌动,这时作为大人要保护他们这种品质。如果当年校长不注意保护麦克劳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许会摧残了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
教育是未来,代领我们成长。教育是希望,起航了下一代。教育是奉献,用汗水去灌溉。教育是生活,你我他的故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教育的感人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成功教育的感人故事篇1: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午休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说:“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喝叱声。她回头眺望在一边看电视的女儿,心里立即就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碰巧打到了家里。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 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后,立即赶了过去。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领着小女孩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有一天的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道,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偷书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表情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成功教育的感人故事篇2:在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敬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成功教育的感人故事篇3:这是一个许多人童年时代都曾玩过的游戏,它给许多人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在2005年3月31日,它却成了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全体师生痛苦的记忆。 这一天,学校组织看电影,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横过马路,二年级一班班主任殷雪梅,领着孩子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校门外是一条宽阔的街道,车辆像往常一样,并不是很多。可正当殷雪梅和学生们走到马路中间时,一辆因疲劳驾驶而失控的轿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向他们急驰而来,情况万分危机!就在这生死瞬间,殷雪梅奋力张开双臂,就像游戏里勇敢的鸡妈妈,不顾一切地扑上前去,使出浑身的力量将学生猛推出去!孩子们安全了,而她却被撞出25米远,倒在血泊中。 殷雪梅197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教师,至今整整三十年!她是位语文老师,也做过无数任的班主任。三十年来,她总共带过几千名学生、教过上万节课,和孩子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平时在学校里,她和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老鹰捉小鸡”。而实际上,在孩子们眼里,她也的确有着母亲般的慈爱。殷雪梅和学生们说话时,从来都是和风细雨;即使对做错了的孩子,也总是耐心地指出,从不大声呵斥。每当他们有了一点成绩和进步时,她总是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为此她办公桌的抽屉里,总会放着几块糖果。 听说殷老师为保护学生受伤了,很多人都赶来看望,他们中有领导、学生、老师、家长,也有素不相识的市民。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殷老师早日康复。 (医院的工作人员 :这一路凡能放的地方,墙角、地上、还有电梯放的全是花。) 虽然有无数的人为殷雪梅祝福,但终因伤势过重,殷雪梅还是离开了我们。这一天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四月七日,为殷雪梅送行这一天,全市的人都来了。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都想再看殷老师最后一眼,再送殷老师最后一程。 当灵车徐徐开动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在为失去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哭泣,都在向一个崇高而圣洁的灵魂致敬! 殷雪梅走了,她走得太匆忙。 她没来得及批改完学生的作业,没能再看一眼熟悉的教室,更没来得及兑现星期天带小外孙去动物圆玩的许诺, 殷雪梅,一个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工作了三十年的普通教师,在生死关头,用她奋力的一推,写下了她人生中最辉煌、最壮丽的一笔,用生命尽到了一名教师的职任,也让她的名字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下一页更多相关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