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的方法有哪些?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我们从到了七年级就开始学习化学,但是学过的孩子们应该都知道,在初中只是先接触一下,到了高中化学才开始真正的学习,但是学习化学就会做实验,做实验的方式都有什么? 化学实验 只要是学习这个科目你就避免不了会出现做化学实验的情况,高中化学实验有什么方法. 1、掌控变量的方法 在实验或实际问题中,往往有许多因素发生变化,导致规律不易显现.前提就你要控制好量程的变化,然后依次研究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例如,气体的性质、压力、整体面积和气温常常一同变化.我们可以控制一个状态参数不变,找到其他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统一它们.还有我们之前人们的一些定理都是能进行钻研的. 2、等效替代法 还有的一些物理量还不是很好,没有表现的测试.它们可以被直观、但是这些还是可以很好的测出我们的成效还有这种量的出现,从而简化了问题. 还有你要是采用这种标准的直径,都是可以利用这种多层次的方式;丈量单摆的周期时,还有就是你可以看见这些状况都是能进行表现还能看见纸带,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剖析等. 3、累积法 还有要经过这种试剂都是能进行变化来精确到你的一些视线,可以将少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大量的物理量.它不仅测量方便,而且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减少误差. 例如,在测量均匀细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多圈闭合法,但是在你进行测量的情况之下,可以测量30-50次全振幅的时间;在分析点定时产生的胶带时,可以按几个间隔找到计数点. 4、留迹法 有些物理过程是短暂的,我们需要记录和研究它们,拍摄它们,像照相机一样分析它们. 例如,你要是使用这种实验的方式就可以看见这些波动的趋势,用点定时器记录物体的位置,用一些物种来进行抛球的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 5、外推法 但是还有的一些物理都是能进行改变都是可以不断的观察.但是在这种状况在之下,直接观察是不容易的.如果将局部观测规律外推到极端,就可以达到目的. 化学实验仪器 在上面的文章当中我给你们说了很多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有哪些方法的类别,我相信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每个实验都有它适合的方法,你们一定要择选适宜他的方式,还要注意一些事项.
书上的重要实验 1、蒸馏与分馏2、萃取与分液3、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4、锌-铜原电池(注重原理)5、乙酸乙酯的制备 还有一些实验也很重要比如乙烯的制备与检验等。需要你在平时的做题中多多总结。
这个没有记的。要灵活运用。实验从实验目的上去分析。高中定量的实验2个:酸碱中和滴定(重点在原理和误差分析,及指示剂的选择),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其他的都是定性实验
过滤 实验 萃取蒸馏仪器 和注意事项 原理 有机物那的几个加成反应
自己总结出来比别人帮你总结更有意义
高中化学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D?D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D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高中化学知识点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七、常见的污染物 1、大气污染物:Cl2、CO、H2S、氮的氧化物、SO2、氟利昂、固体粉尘等; 2、水污染:酸、碱、化肥、农药、有机磷、重金属离子等。 3、土壤污染:化肥、农药、塑料制品、废电池、重金属盐、无机阴离子(NO2-、F-、CN-等) 4、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及引起污染的物质: ①煤气中毒——一氧化碳(CO) ②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③酸雨——主要由SO2引起 ④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另外甲烷、氟氯烃、N2O也是温室效应气体。 ⑤臭氧层破坏——氟利昂(氟氯代烃的总称)、氮的氧化物(NO和NO2) ⑥水的富养化(绿藻、蓝藻、赤潮、水华等)——有机磷化合物、氮化合物等。 ⑦白色污染——塑料。 八、常见的漂白剂: 1、强氧化型漂白剂:利用自身的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使它们变为无色物质,这种漂白一般是不可逆的、彻底的。 (1)次氧酸(HClO):一般可由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但由于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不能长期保存。因此工业上一般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成漂粉精: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的组成可用式子:Ca(OH)2?3CaCl(ClO)?nH2O来表示,可看作是CaCl2、Ca(ClO)2、Ca(OH)2以及结晶水的混合物,其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长期保存,使用时加入水和酸(或通入CO2),即可以产生次氯酸;Ca(ClO)2+2HCl=CaCl2+2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久了会失效,因此应密封保存。 (2)过氧化氢(H2O2):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破坏有色物质。其特点是还原产物是水,不会造成污染。 (3)臭氧(O3)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有色物质使其褪色。 (4)浓硝酸(HNO3):也是一种强氧化剂,但由于其强酸性,一般不用于漂白。 (5)过氧化钠(Na2O2):本身具有强氧化性,特别是与水反应时新生成的氧气氧化性更强,可以使有机物褪色。 2、加合型漂白剂:以二氧化硫为典型例子,这类物质能与一些有色物质化合产生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但这种化合是不稳定的,是可逆的。如SO2可以使品红试褪色,但加热排出二氧化硫后会重新变为红色。另外,此类漂白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中学只讲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别的没有,注意它不能使石蕊褪色,而是变红。] 3、吸附型漂白剂:这类物质一般是一些具有疏松多孔型的物质,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一些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它的原理与前两者不同,只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变化,常见的这类物质如活性炭、胶体等。 [注意]所谓漂白,指的是使有机色素褪色。无机有色物质褪色不可称为漂白。 九、常见的化学公式: 1、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①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ρ×22.4L/mol ②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A)=D×M(B) ③由单个粒子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A×ma 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M1、M2……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也可以是体积分数) 2、克拉贝龙方程:PV=nRT、PM=ρRT 3、溶液稀释定律: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 4、水的离子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14 5、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一lgc(H+)(aq) 十、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1、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2、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3、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4、能量守恒: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5、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十一、熟记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①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O、CH4、H2S、C2H5OH; ②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③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钾则呈浅紫色。 2、沉淀现象: ①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AgNO3与Br-、I-;S2O32-与H+;H2S溶液与一些氧化性物质(Cl2、O2、SO2等);Ag+与PO43-; ②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③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生成蓝色沉淀的一般溶液中含有Cu2+ ④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Cu2+、Pb2+与S2-; ⑤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若是部分溶解,则说明两者都存在。 ⑥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若生成淡黄色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S2O32-。 ⑦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往往是含有苯酚的溶液,产物是三溴苯酚。 ⑧有砖红色沉淀的往往是含醛其的物质与Cu(OH)2悬浊液的反应生成了Cu2O。 ⑨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转化成为BaSO4);AgBr和AgI也不溶解,但是它们的颜色是淡黄色、黄色。 ⑩能够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与铜、银、铅、汞的盐溶液反应。 3、放气现象: 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或者含有S2O32-离子。 ②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一般是CO2;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CO3-。 ③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应为H2S,原溶液中含有S2-或HS-,若是黑色固体一般是FeS。 ④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气体是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⑤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或O2,阴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H2。 4、变色现象: ①Fe3+与SCN-、苯酚溶液、Fe、Cu反应时颜色的变化; ②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 ③Fe2+与Cl2、Br2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褐色。 ④酸碱性溶液与指示剂的变化; ⑤品红溶液、石蕊试液与Cl2、SO2等漂白剂的作用; 石蕊试液遇Cl2是先变红后褪色,SO2则是只变红不褪色。 SO2和Cl2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褪色后若加热,则能恢复原色的是SO2,不能恢复的是Cl2。 ⑥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⑦卤素单质在水中和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变化。 ⑧不饱和烃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褪色。 5、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有:F2、K、Cs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来源于原子外电子层构型的周期性。 高考化学知识口诀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 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 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 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11、化学方程式 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 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它; 2022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相关文章: ★全国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2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水解知识点大全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 ★2022年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2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2022年高一化学会考知识点 ★2022年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实验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显重要。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一)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 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 点燃纯净气体: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 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高中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二) 1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 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 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 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 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 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 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 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 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高中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三) 31. 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32.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33.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35. 加热氯化氨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36. 加热氯化氨: 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产生。 37. 无色试剂瓶中浓硝酸授阳光照射; 瓶中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38.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棕红色气体产生。 39.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棕红色。 40.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 41.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42. 将点燃的镁条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43.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 44. 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45. 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46. 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高中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高中化学实验制备气体原理总结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转) ⑴氧气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KClO3 2KCl+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2SO4 === H2SO4+H2↑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⑷硫化氢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⑸二氧化硫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⑹二氧化碳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⑺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⑻氯化氢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⑩一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⑿甲烷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2.一些快速制法(即无需加热)(手打版)1.O2 2H2O2=催化剂MnO2==2H2O+O22Na2O2 + 2H2O = 4Na+ + 4OH- +O22.Cl2 KMnO4与浓盐酸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3.HCl 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浓HCl中4.NH3 将CaO或者Ca(OH)2或者NaOH(皆为固体)加入浓氨水 加氧化钙是利用其与水反应消耗水且放热 加Ca(OH)2或者NaOH利用其与水反应放热 5.H2 NaH+H20→NaOH+H2↑(较少考,但03年上海考过)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里制取氯化氢是利用食盐和浓硫酸在不加热或稍微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NaCl+H2SO4(浓)=NaHSO4+HCl↑ 这个反应是属于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类型,所用制气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一样(参看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氯化氢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收集氯化氢后的剩余尾气,不能逸散在室内,可用水进行吸收。 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硫化亚铁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它们的化学方程式是: FeS+2HCl=FeCl2+H2S↑ FeS+H2SO4(稀)=FeSO4+H2S↑ 制取硫化氢使用的是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参看《初中卷》使用固体和液体药品制备气体的仪器装置)。硫化氢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集气瓶内是否已集满硫化氢,可将润湿的醋酸铅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立即变黑,证明瓶内硫化氢气已集满。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常用亚硫酸钠跟浓硫酸起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是: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制气装置是用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参看《初中卷》使用固体和液体药品制备气体的仪器装置)。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硫是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氨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里常用的是给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一般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化学方程式是: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制气装置是用给固体药品加热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氨气,可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若试纸立即变蓝,证明集气瓶内已集满氨气。铵根离子的检验 检验铵根离子是利用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的性质。检验方法是:把少量铵盐晶体放入试管里,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给试管加热。小心地闻试管中放出的气体的气味,可以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悬放于试管口处,试纸由红色变成蓝色。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检验出铵根离子的存在。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NaOH与Ca(OH)2的混合物)共熔(约300℃以上)而产生。 CH3COONa+NaOH=Na2CO3+CH4 装置如图。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混合物装入干燥试管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先用酒精灯均匀加热,再从试管底部固定加热,并缓缓向前移动灯焰。待试管里的空气赶尽后,用大试管排水收集,除非要求制取干燥的甲烷时,才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满甲烷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后应倒放在实验桌上,这样可以减少比空气轻的甲烷的逸失。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碱石灰是由粉状生石灰与NaOH溶液作用后,在200~250℃干燥而成,这样能使NaOH与Ca(OH)2混合很均匀。其中Ca(OH)2的作用,除使NaOH分散细而匀,因而增加了NaOH与无水醋酸钠的接触面外,在加热时,还能减少熔融的NaOH对试管内壁的腐蚀。碱石灰极易吸湿,故在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甲烷时,常有冷凝水出现,试管口如不稍向下倾斜,冷凝水将回流至灼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时,冷凝水都汇集在试管口附近,不会回流。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用浓硫酸使乙醇脱水制取。其中浓硫酸起脱水剂和催化剂作用。在约140℃时,乙醇脱水生成乙醚(C2H5)2O;在约170℃时,生成乙烯。 CH3CH2OH=C2H4+H2O 这是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物不同的典型例之一。实验装置如图。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在烧瓶中加入10毫升乙醇,然后分批缓缓加入浓硫酸共约30毫升。在乙醇中加入浓硫酸时,由于发生化学作用而放大量热,要冷却后再继续加浓硫酸,防止乙醇大量气化。再向烧瓶里加入几片碎瓷片。为了控制混合液受热温度在170℃左右,须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入混合液中。加热时,要使混合液的温度迅速越过140℃温度区,这样,可以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混合液的温度达到170℃时,即有乙烯产生。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棕色以至棕黑色。这是由于乙醇部分发生碳化的结果。在170℃时,生成的气体并非纯净的乙烯,其中常杂有少量SO2。由于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除使乙醇发生脱水反应外,还会使乙醇(或其它生成物)发生氧化反应,浓硫酸还原产生SO2。要获得较纯净的乙烯,可以把由烧瓶出来的气体先经10%NaOH溶液洗气,然后再收集。乙烯难熔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收满乙烯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后倒放在实验桌上。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防止因烧瓶冷却使水倒吸。实验后,应待烧瓶里的残粥状黑色混合物以及温度计冷却后再清洗。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中常用电石跟水反应制取乙炔。电石中因含有少量钙的硫化物和磷化物,致使生成的乙炔中因混有硫化氢、磷化氢等而呈难闻的气味。在常温下,电石跟水的反应是相当激烈的,可用分液漏斗控制加水量以调节出气速度。也可以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样,可以使反应较平稳。通常,乙炔发生装置用烧瓶(或广口瓶)和插有分液漏斗及直角导气管的双孔塞组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后把几块电石放入烧瓶,从分液漏斗滴水(或饱和食盐水)即产生乙炔。如果把电石跟水的反应式写成: CaC2+H2O→C2H2↑+CaO 是错误的。因为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CaO不可能是钙的最终产物,而Ca(OH)2(CaO水化)是最终产物才是合理的。正确的化学式应是: CaC2+2H2O→C2H2↑+Ca(OH)2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乙炔,可以把从发生器出来的气体先经CuSO4溶液洗气再收集。乙炔只微溶于水,应排水收集。用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不应使用启普发生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即能发生反应,表面上似乎符合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条件,但当关闭启普发生器的活塞时,乙炔气虽能把水压入球形漏斗以使电石跟水脱离接触,但集存在球体内的大量水蒸气(电石跟水反应放热)却仍在缓缓继续跟电石发生反应,就是说,关闭活塞后,乙炔不能完全停止发生。这样,乙炔将缓缓从球形漏斗的上口间断逸出。平时,我们总能闻到电石有难闻的气味,就是因为电石跟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的结果。如果小量制取乙炔时,也可以用试管配单孔塞作反应容器,但应在试管口内松松塞一团棉花,以阻止泡沫进入导气管。 。
高中化学实验制备气体原理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今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总结,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 常用去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15例“不”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 化学实验中22例先与后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 化学中与“0”和小数点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一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 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十四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1、瞄准实验原理或实验目的,它是实验的灵魂;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或目的,再结合题中所给装置的作用,才能顺利解答实验仪器的连接问题;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才能结合装置内的试剂,回答装置的作用或实验现象。 2、反复阅读,提取有效信息,不要企望读一遍题目,就能很顺利的完成作答,有时答案就在题目信息中寻找,通过反复阅读,找到题目的答案与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 3、要善于联想,前后联系,以前是否做过相同类型的题目或者相同的解题思路,任由思维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忌思路不开阔、僵化。 4、实验题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窗口,在回答实验现象或每一步的作用时,要全面、准确、规范,避免词不达意,掉以轻心。 怎么学好高中化学? 1课前最好进行10分钟预习,静下心来思考一些 问题。 认真听讲是关键,上课时把课本资料翻到老师所讲内容部分。 把重要知识点做好笔记。课余时间进行复习,不懂的找老师或者学生及时沟通。 实验课时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利用实验来验证上课时的内容。 无人可问时,可以上百度,搜索问题。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相关文章: ★2019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点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高中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