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电子书啊!
晋中之窗提醒您:

七年级历史课文知识点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15、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P36—37 16、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17、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同一全国。 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的国家粮库。 5、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2345) 8、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9、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C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10、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历史学习方法技巧 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去做:①认真阅读材料,读懂材料;②看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再快速浏览材料。③联系所学知识和材料做答。答案要简明扼要,不要展开讲。4、问答题。问答题的审题很重要,一定要看清题意,弄明白要求回答什么。回答时要把相应的问题讲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层次清楚,分要点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解题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对历史学习付出极大的热忱,有信心和决心,肯努力,讲求方法,你们一定能学好历史,并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七年级历史课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知识归纳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电子书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书是《易经》,这本出自洛水的书又称河图洛书。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那你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上去下啊,那里有的。
我有纸质图书
那你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上去下啊,那里有的。
我有纸质图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里的所有历史故事(人教版)
1涿鹿之战: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2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影响: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3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周武王打败商纣。特点:以少胜多,反抗暴政。影响: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城濮之战:公元前632晋文公打败楚军,特点:退避三舍。影响: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邲之战:楚庄王打败晋军,特点:问鼎中原。影响: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6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 7马陵之战:齐国围魏救韩 8长平之战:秦国打败赵国。特点:纸上谈兵。影响:从此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9巨鹿之战:公元前207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特点: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影响:在灭秦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0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特点:四面楚歌,楚河汉界。影响:西汉建立 11官渡之战:200曹操打败袁绍。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2赤壁之战:208孙刘联军打败曹操。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3淝水之战:383东晋打败了前秦。特点:以少胜多。影响:阻止前秦南下使江南地区的开发继续进行
涿鹿之战: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2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影响: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3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周武王打败商纣。特点:以少胜多,反抗暴政。影响: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城濮之战:公元前632晋文公打败楚军,特点:退避三舍。影响: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邲之战:楚庄王打败晋军,特点:问鼎中原。影响: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6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 7马陵之战:齐国围魏救韩 8长平之战:秦国打败赵国。特点:纸上谈兵。影响:从此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9巨鹿之战:公元前207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特点: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影响:在灭秦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0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特点:四面楚歌,楚河汉界。影响:西汉建立 11官渡之战:200曹操打败袁绍。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立木取信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顾茅庐 八王之乱 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书成换白鹅
烽火戏诸侯、管鲍之交、一箭之仇、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纸上谈兵
涿鹿之战: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2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影响: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3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周武王打败商纣。特点:以少胜多,反抗暴政。影响: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城濮之战:公元前632晋文公打败楚军,特点:退避三舍。影响: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邲之战:楚庄王打败晋军,特点:问鼎中原。影响: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6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 7马陵之战:齐国围魏救韩 8长平之战:秦国打败赵国。特点:纸上谈兵。影响:从此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9巨鹿之战:公元前207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特点: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影响:在灭秦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0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特点:四面楚歌,楚河汉界。影响:西汉建立 11官渡之战:200曹操打败袁绍。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立木取信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顾茅庐 八王之乱 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书成换白鹅
烽火戏诸侯、管鲍之交、一箭之仇、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纸上谈兵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电子书
摘要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