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孩子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他们会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复习能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减缓遗忘速度。如果孩子学会课后复习,那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同时提升记忆能力。 3、认真书写。卷面是学生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个人素质的评价。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往往会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书写的习惯,及早提出书写要求,帮助孩子提高书写质量,从而培养其仔细认真的习惯。 4、整理笔记。科目数量是会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多,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记笔记来抓住各科的重点。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做出有条理的笔记,因此要让孩子在课后整理笔记。整理的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分析归纳的能力。 5、鼓励阅读。阅读是孩子获取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可以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报刊杂志,提高孩子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写读后感之类的文章,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6、自己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会向父母请求帮助。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耐心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数学学习技巧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停留在分数上,更多的还是在于培养学习方法与习惯、思维与兴趣上。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想获得高考高分,必须好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必须在平时做到举一反三。我深知数学对于我而言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平时一定要意识到数学的重要,这是一个良好态度的开始,正确地看待数学,不过分焦虑,也不轻视大意,以一种更为谨慎而又达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的考试,那么就已经离开成功不远了。 良好的心态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的小考试,在适度的紧张所带来的兴奋中,手感会越来越好,而这也正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之一。 好心态能够给人信心与勇气,但这只是基石,在数学的学习中,最为要紧的,恐怕还是一级级的踏板——实践。对于高中生而言,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是已经不需要再刻意强调的重点。反复的操练并不等同于盲目的题海战术,举一反三并不只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我并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我经常会碰到许多不会做甚至根本没见识过的新题目。但是,碰到难题新题就立刻躲避,不仅无益于成绩的提高,更会让你丧失信心,反倒不如,按着题干,一点点去琢磨。有时猛然发现,原来解题方法与思想都是我们熟悉的,熟练的,只是题目换了一张新面孔而已。因此,对于考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应该总是烂熟于胸的。而老师也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只要按着老师的节奏跟上,消化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总能在三年中,熟练地掌握它们,并将它们分类分层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该拿的分一分都别丢 考前认真的复习,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临阵磨枪,但是我认为比平时看得更有效率,尽管有人不是很认同。事实上我在这段时间里针对考纲,精简内容,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再次温习一遍老师上课的笔记,经典的例题,重要的概念。毕竟,考试考的70%都是基础,所以,要想拿高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该拿的分是不能丢的,这样我又比别人多得几分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很快就要期末了,同学们复习得怎么样了啊?今天我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对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4、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6、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 7、掌握画线的方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列竖式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笔算(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列竖式计算时,进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圆点)不可省略。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 2、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判断: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5、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判断: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变大了。(×)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个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乘数×乘数=积 (1)2个4相加 :2×4=8 (2)2个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4)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或长方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一刻=15分,半小时=30分 4、整时和半时 整时: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5、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加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过几分是几时几分,要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时竖祥加时,分加分,满60要向前一位进1. 时间的减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之间的时间有长,要用减法,用终止的时间减去起始的时间。 计算时,时减时,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60.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1、根据问题情境,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余培搏不重不漏。 2、中态有些问题要考虑排列顺序的问题。 题1:用1、2、6三张卡片可以组成(8)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91、92 题2:用1、2、6三个数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 题3:把两件衣服放到三个不同的箱子有(9)种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个箱子和两件衣服放一个箱子。 题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币可以组成(7)种币值。 分1枚、2枚、3枚进行组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相关文章: 1.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2.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3.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重点难点整理 4.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5.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重难知识点总结 6.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7.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8.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纳整理分类 9.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方法与期末复习攻略

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 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部编版数学的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的无路可走,其实是生命另一段旅程的开端。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愿以偿,但是任何事情都值得尝试。不要向任何人表示你的痛苦,因为20%的人不关心,剩下的80%听到后会高兴。数学学习的路上也是如此。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 我会填。 1、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2、下图中有()个角,有()个直角。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4、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5、一小时=()分 6、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7、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钟。时针从12走到3走了()时。 8、分针从4走到8走了()分钟,时针从4走到8走了()时。 9、三角板上有()个角,有()个直角。 10、9×8-8=()×8 7+7+7-7=()×() 11、2×5表示()个()或()个()。 12、3和5相乘写成算式是()。 13、3和5相加写成算式是() 14、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15、2×5=(),()和()是乘数,()是积,读作()用口诀()计算。 16、 (1)数一数,上图中有()条线段,( )个角,()个直角。 (2)在上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02我会判。 1、1时=100分() 2、口诀“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乘。() 3、口诀“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半小时=30分() 6、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7、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8、7个7相加得14.() 9、一个数乘6的积在10——20之间,积一定是12.() 10、在乘法计算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11、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2、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1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14、直角比任何锐角都大。() 15、积是81的算式只有9×9.() 16、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 03我会列式,我会算。 1、比25多8的数是多少? 2、比25少8的数是多少? 3、3个7相加,和是多少? 4、3和7相加,和是多少? 5、3和7相乘,积是多少? 6、6个5相加,和是多少? 7、6和5相乘,积是多少? 8、3个8减去2个6,差是多少? 9、比65大19的数是多少? 10、比65小19的数是多少? 04我会解决问题。 1、把8棵树栽成一排,每两棵树之间相隔3米,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相距多少米? 2、将8盆花围着花台摆一圈,每两盆花之间相距3米,这个花台一圈有多少米? 3、将一根绳子剪四次,每段长5米,原来这根绳子有多少米? 4、小明和爸爸、妈妈每个栽了6棵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5、小明和爸爸、妈妈三人栽树,爸爸栽了6棵,妈妈栽了7棵,小明栽了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 6、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3分,一共需要多少分? 7、王老师带领4名学生搬花,王老师一次搬4盆,每个学生一次搬两盆,师生一次一共可以搬多少盆? 8、兔妈妈和3个兔宝宝去采蘑菇,兔妈妈采了7个蘑菇,每个兔宝宝采了3个蘑菇,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9、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量得长是8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10、会议室有30把单人椅,8把双人椅,一共能坐多少人? 11、一本故事书80页,小红已经看了50页,剩下每天看9页,4天能看完吗? 12、丽丽一天采四朵花,一星期可以采多少朵花? 13、乐乐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7页,第8天从多少页看起? 易错题参考答案 01我会填。 1、下图中一共有(10)条线段。 2、下图中有(12)个角,有(2)个直角。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3)段。 4、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5)段。 5、一小时=(60)分 6、钟面上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 7、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钟。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 8、分针从4走到8走了(20)分钟,时针从4走到8走了(4)时。 9、三角板上有(3)个角,有(1)个直角。 10、9×8-8=(8)×8 7+7+7-7=(7)×(2) 11、2×5表示(5)个(2)或(2)个(5)。 12、3和5相乘写成算式是(3×5)。 13、3和5相加写成算式是(3+5) 14、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5+5+5),写成乘法算式是(5×3) 15、2×5=(10),(2)和(5)是乘数,(10)是积,读作(2乘5等于10)用口诀(二五一十)计算。 16、 (1)数一数,上图中有(4)条线段,(4 )个角,(2)个直角。 (2)在上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02我会判。 1、1时=100分(×) 【1时=60分】 2、口诀“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乘。(×) 【表示4和6相乘】 3、口诀“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5、半小时=30分(√) 6、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改成加法算式应该是:9+9+9+9+9=45】 7、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不一定。如:1×2=2,1+2=3,积比和小了。】 8、7个7相加得14.(×) 【7个7相加就是7×7=49】 9、一个数乘6的积在10——20之间,积一定是12.(×) 【不一定。如:3×6=18】 10、在乘法计算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错。如:1×2=2 1×0=0,积等于其中一个乘数。】 11、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线段两端都有点,可以量出长度。】 12、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错。1米=100厘米,是同样长。】 1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对。所有的直角都是90度,角度大小一样。】 14、直角比任何锐角都大。(√) 15、积是81的算式只有9×9.(×) 【错。比如还有:3×3×3×3=81。】 16、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 03我会列式,我会算。 1、比25多8的数是多少? 25+8=33 2、比25少8的数是多少? 25-8=17 3、3个7相加,和是多少? 7+7+7=21 4、3和7相加,和是多少? 3+7=10 5、3和7相乘,积是多少? 3×7=21 6、6个5相加,和是多少? 5+5+5+5+5+5=30 7、6和5相乘,积是多少? 6×5=30 8、3个8减去2个6,差是多少? 3×8-2×6=12 9、比65大19的数是多少? 65+19=84 10、比65小19的数是多少? 65-19=46 04我会解决问题。 1、把8棵树栽成一排,每两棵树之间相隔3米,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相距多少米? (8-1)×3=21(米) 【8棵树栽成一排,一共有(8-1)个间隔。间隔数×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 2、将8盆花围着花台摆一圈,每两盆花之间相距3米,这个花台一圈有多少米? 8×3=24(米) 【围成圈的,直接用花的盆数×每两盆花之间的距离】 3、将一根绳子剪四次,每段长5米,原来这根绳子有多少米? (4+1)×5=25(米) 【剪4次就会得到(4+1)段绳子。】 4、小明和爸爸、妈妈每个栽了6棵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6×3=18(棵) 5、小明和爸爸、妈妈三人栽树,爸爸栽了6棵,妈妈栽了7棵,小明栽了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 6+7+4=17(棵) 6、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3分,一共需要多少分? (5-1)×3=12(分) 【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锯(5-1)次。】 7、王老师带领4名学生搬花,王老师一次搬4盆,每个学生一次搬两盆,师生一次一共可以搬多少盆? 4+4×2=12(盆) 8、兔妈妈和3个兔宝宝去采蘑菇,兔妈妈采了7个蘑菇,每个兔宝宝采了3个蘑菇,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7+3×3=16(个) 9、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量得长是8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8×4=32(米) 10、会议室有30把单人椅,8把双人椅,一共能坐多少人? 30+8×2=46(人) 11、一本故事书80页,小红已经看了50页,剩下每天看9页,4天能看完吗? 【计算后面4天看的加上已经看的50页,如果大于80页就能看完,如果小于80页就不能看完。】 9×4+50=86(页) 答:86>80,能看完。 12、丽丽一天采四朵花,一星期可以采多少朵花? 4×7=28(朵) 【一星期是7天】 13、乐乐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7页,第8天从多少页看起? 【第8天从多少页看起?说明前面已经看了7天。】 7×7+1=50 答:第8天从第50页看起。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相关文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附答案) ★数学一年级的重点难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方法 ★快速掌握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二年级数学高效学习方法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练习题 一、填空。 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3、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4、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7、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9走了()时 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10、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 南——北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考试知识点整理汇总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