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数学上册(7年级数学上册课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重要内容: (一)有理数。 (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 叫做数轴。 (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值: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值是它本身,负数的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值是0,两个负数,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减法。 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值相加。异号相加,取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值减去较小的值。 (6)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例:0×1=0 (7)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值相除。0除 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8)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二)整式 (1)整式: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①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②多项式: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③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它的次数。 ④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变数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⑤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⑥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比较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⑦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⑧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整式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比较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②去括号。 ③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四)几何图形。 (1)几何图形。 将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分类:柱体、锥体、旋转体、截面体等。 (3)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是几何图形的一种,指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平形四边形等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 分类:圆形、多边形、弓形、多弧形。 (4)点、线、面、体。 点:点是比较简单的形,是几何图形比较基本的组成部分。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 线:线是由个点集合成的图形。 面:在空间中,到两点距离相同的点的轨迹。 体:多面体是指四个或四个以上多边形所围成的立体。 (5)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直线由个点构成。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长度无法度量。直线是轴对称图形。 射线:是指由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直的线,射线有且仅有一个端点,无法测量长度。 线段:是指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包括两个端点) ,有别于直线、射线。 (6)角:在几何学中,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7)余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8)补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是2010年龙门书局出版的图书,主编是洪林旺。本书收录了全国各省高考状元的各个学科的学习心得和方法技巧。 数学课本(mathematics textbook),数学学科教学用书。小学数学课本注意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数学课本包括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1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注意:(1)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2)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3)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4)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1)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4、数轴上特殊的(小)数(1)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的自然数;(2)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的正整数;(3)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5、a可以表示什么数(1)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2)a(3)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2第一章 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 ab = a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乘法交换律:ab= ba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七)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第二章 整式(一)整式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二)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 b,那么a± c= b± c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 b,那么a c= b c;如果a= b,(c0),那么a ?Mc = b ?M c。(三)解方程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2、去括号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一、图形认识初步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5、点,线,面,体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2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二、直线、线段、射线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5、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6、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三、角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3、角的度量与表示:1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2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4、角的比较:1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2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3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5、余角和补角1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3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4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3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4、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1分母中不含有字母,2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需要不断的练习。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关系。 联系:它们都是图形沿某直线折叠可以相互重合。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3、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 4、对称轴是直线。 5、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7、轴对称图形有: 等腰三角形(1条或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线段(1条)、角(1条)、正五角星。 8、等腰三角形性质: ①两个底角相等。②两个条边相等。③“三线合一”。④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9、①“等角对等边”∵∠B=∠C∴AB=AC ②“等边对等角”∵AB=AC∴∠B=∠C 10、角平分线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OA平分∠CADOE⊥AC,OF⊥AD∴OE=OF 11、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OC垂直平分AB∴AC=BC 12、轴对称的性质 1、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对称点),能够重合的线段称为对应线段,能够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 13、镜面对称 1.当物体正对镜面摆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左右方向; 2.当垂直于镜面摆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上下方向; 3.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当对称轴与镜面平行时,其镜子中影像与原图一样;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会找出以下解决物体与像之间相互转化问题的办法: (1)利用镜子照(注意镜子的位置摆放);(2)利用轴对称性质; (3)可以把数字左右颠倒,或做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可以看像的背面;(5)根据前面的结论在头脑中想象。 初一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下学期)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主动思考 很多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听,不能主动思考,这样遇到实际问题时,会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听课过程中不思考惹的祸。除了我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多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定义,这样解题的好处是什么,这样主动去想,不仅能让我们更加认真的听课,也能激发对某些知识的兴趣,更有助于学习。靠着老师的引导,去思考解题的思路;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三、善于总结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拓宽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不要局限于本题,而要做到举一反三、多思多想,解答完一个题目,要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加简便的方法,这样能够帮助大家拓宽思路,这样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五、必须要有错题本 说到错题本不少同学都觉的自己的记忆力好,不需要错题本就能记住,这是一种“错觉”,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等到题目增多,学习内容加深,这时就会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因此,错题本能够随时记录自己的知识短板,帮助强化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有很多学霸都是因为积极使用了错题本,而考取了高分。 六、五个方面思考 “1×5”学习法,就是做一道题,要从五个方面思考,这点可以结合前面说到的“总结规律”“拓展思路”。五个方面分别为: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我是如何想到的。 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 ⑤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变化的形式 千万不要觉得麻烦,学习习惯的培养最难的就是最初的一个月,这就像火箭升空一样,最难的就是点火起飞阶段,所以,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非常的轻松。 七、独立完成作业 现在很多学生用一些APP来帮助写作业,找个照片就有答案,或者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这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说,一种是为了图快、求速度,如果经常这样会养成不良的审题习惯,容易走马观花、粗心大意。还有一种是为了图方便,这会导致同学们养成“怕麻烦”的心理,一旦题目有些难度,自己就开始心烦意乱,思路模糊,因此,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人教版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 一、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二、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三、周长公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长方形周长=(长+宽)×2,C=2(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C=4a 3、圆周长=直径×圆周率,C=2π 四、面积公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长方形面积=长×宽,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² 3、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 4、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1/2(a+b)h 6、圆形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S=πr 7、扇形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圆心角度数(n)÷360,S=nπr²/360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式的加减 一.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n,-1,2n+500,abc。 2. 代数式书写规范: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出现除式时,用分数表示; (7)若运算结果为加减的式子,当后面有单位时,要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可以是:2n ,奇数可以是:2n+1;三个连续整数可以是: n-1、n、n+1 ; (4)若b>0,若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可以是: a2 ,非正数可以是:-a2 . 二.整式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常数项的次数为0。 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即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 . 注意: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不是整式。 6.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合并同类项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2)运用加法交换律,把同类项交换位置后结合在一起;(3)利用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5去括号 去括号的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6添括号法则: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7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8整式加减的步骤:(1)列出代数式;(2)去括号;(3)添括号(4)合并同类项。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的总结手抄报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数学初一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篇 ★初一数学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概念总结复习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