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 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正月十五和七夕都可算是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有不少人把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俗称“七夕”,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这天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天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始于汉代,因此,七夕节的形成也在汉代,当时就有“穿七孔针”、“以瓜果祭牛郎织女”、“登楼曝衣”的习俗。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不仅祈求自己能如织女般心灵手巧、技艺非凡,还祈福、祈寿,保佑孩子健康、婚姻美满、全家平安,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元宵节--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月初七(七夕) 七夕节又称七夕节、七夕节、双七节、七节生日,是以“牛郎织女”民俗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妇女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喜的“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文现象的崇拜。 早在古代,古人就相当于天文和地理区域。这种对应关系在天文学上称为“分星”,在地理学上称为“分星”。《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牛郎、织女相应的地理分界线:“广东、牵牛花、乌奴分界线。”叶叶。 随着历史的发展,牛郎织女和织女星的天文星辰被赋予了美丽的个性化传说,以及民间妇女乞讨织女星和求婚的智慧等丰富的人文内涵。 由于七夕节具有与爱情相关的内涵,它成为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在当代,它也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意义。
西方的情人节是阳历每年2月14日,中国的情人节是每年阴历7月7日也就是乞巧节 下面的是韩国情人节,每月都有哦~1月14日日记情人节2月14日传统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4月14日黑色情人节5月14日玫瑰情人节6月14日亲亲情人节7月14日银色情人节8月14日绿色情人节9月14日相片情人节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11月14日电影情人节12月14日 拥抱情人节
农历七月七日,又叫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的情人节每年的日期是不一样的。2011年是8月6号。 农历7月初七 2012年是8月23号
七月初七(七夕) 七夕节又称七夕节、七夕节、双七节、七节生日,是以“牛郎织女”民俗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妇女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喜的“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文现象的崇拜。 早在古代,古人就相当于天文和地理区域。这种对应关系在天文学上称为“分星”,在地理学上称为“分星”。《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牛郎、织女相应的地理分界线:“广东、牵牛花、乌奴分界线。”叶叶。 随着历史的发展,牛郎织女和织女星的天文星辰被赋予了美丽的个性化传说,以及民间妇女乞讨织女星和求婚的智慧等丰富的人文内涵。 由于七夕节具有与爱情相关的内涵,它成为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在当代,它也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意义。
西方的情人节是阳历每年2月14日,中国的情人节是每年阴历7月7日也就是乞巧节 下面的是韩国情人节,每月都有哦~1月14日日记情人节2月14日传统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4月14日黑色情人节5月14日玫瑰情人节6月14日亲亲情人节7月14日银色情人节8月14日绿色情人节9月14日相片情人节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11月14日电影情人节12月14日 拥抱情人节
农历七月七日,又叫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的情人节每年的日期是不一样的。2011年是8月6号。 农历7月初七 2012年是8月23号

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不知道你想问的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1:是中国的情人节就是,七夕神话图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2:要是外国的情人节,是在每年的2月14号,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

国产情人节是哪天?
中国情人节是阴历年的七月初七 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又名七夕节,发亩做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2006年5月此铅20日,迅扒衡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今年的8月9日就是7月初七,(每年农历7月初七)。
七夕,又称七月七牛郎织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呦
就是七月初七
今天,88节
七月初七!
今年的8月9日就是7月初七,(每年农历7月初七)。
七夕,又称七月七牛郎织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呦
就是七月初七
今天,88节
七月初七!

真正的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
农历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称作中国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的由来: 1、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 2、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在古代星宿体系中。 3、“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 4、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 5、“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扩展资料: 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习俗: 1、香桥会: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 2、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 参考资料:七夕节-百度百科
正月十五和农历七月七日通常都被人称作中国情人节。正月十五是因为月亮圆和在正月,团团圆圆的寓意。农历七月七日是来自乞巧节,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鹊桥相会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这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晚上,妇女们穿七孔针,先完者为得巧,故称乞巧,七夕乞巧的习俗,在济南十分流行。七夕乞巧,早在战国时期的楚怀王时就开始了,据《考工记》的注释中说:“以织女星之祥,因祭机之杼,以求工巧。” 因为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人们想从织女那里求得更多的智慧和技巧,以织出更好的布来。传说,这天夜晚的葡萄架下,可以听见牛郎与织女谈话。 漂针试巧: 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走线 剪窗花: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吃巧食: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中国情人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的七夕节。 关于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正月十五和农历七月七日通常都被人称作中国情人节。正月十五是因为月亮圆和在正月,团团圆圆的寓意。农历七月七日是来自乞巧节,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鹊桥相会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这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晚上,妇女们穿七孔针,先完者为得巧,故称乞巧,七夕乞巧的习俗,在济南十分流行。七夕乞巧,早在战国时期的楚怀王时就开始了,据《考工记》的注释中说:“以织女星之祥,因祭机之杼,以求工巧。” 因为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人们想从织女那里求得更多的智慧和技巧,以织出更好的布来。传说,这天夜晚的葡萄架下,可以听见牛郎与织女谈话。 漂针试巧: 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走线 剪窗花: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吃巧食: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中国情人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的七夕节。 关于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中国的情人节是哪天
中国一般把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但是随着国外文化的交流,每年的公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也会过。 七夕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等,在这一天女性会偕同闺中好友一起祭拜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因为传说里这也是牛郎织女一年中见面的日子,所以也被认为是爱情的节日。 织女是传说中王母娘娘手下负责纺织天边云霞的女仙,她纺织的技术高超,可以织造出万变的云霞,但因为王母娘娘每天都要,所以一直十分忙碌没有空闲的时间休息,生活的十分苦闷。后来在去凡间洗澡的时候被牛郎藏了衣衫只能嫁给了他。 织女逐渐被凡间的生活吸引不愿意回到天上,但是王母娘娘发现织女下凡之后大怒,直接抢了织女回来,并且划下了宽阔的银河阻挡牛郎织女相见。后来经不住织女的哀求就规定两人可以在七夕这天见一次。 所以七夕是织女和牛郎相见的节日,织女又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民间的妇女们就会在这天摆上时令的瓜果,对织女进行祭祀,希望织女可以保佑自己也拥有一双和她一样灵巧的双手,可以在针织女红上娴熟,这就是“乞巧”。 在这天女子们还会玩“穿针乞巧”的游戏,就是比赛穿针。大家摆上自己的彩头,结彩线,穿七孔针,穿得越快,就代表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除了穿针还可以投针,就是将绣针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里,看针是不是能漂浮、或者在容器底部形成图案,这个玩法在明清十分盛行。 “乞巧”是因为女子们在古代需要以女红的高低来评价她的德行,女红好会增加女子婚姻幸福的可能,所以古代女子十分重视乞巧节,当然除了“乞巧”,女子们一般还会在这天祈祷织女保佑自己婚姻美满,未生育的妇女也会祈祷织女保佑自己早日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