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南朝文学家江淹。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 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 扩展资料: “江郎”介绍: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 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 中兴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 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 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 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中兴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 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扩展资料: 江淹作宣城太守罢官回家时,曾在冶亭投宿,梦见一男子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枝笔在你这儿放了多年,请还给我。” 江淹从怀里摸出一枝五彩笔递给了他,此后再写诗完全写不出好句子了。当世人说他已经才尽了。 江郎才尽,读音是jiāng láng cái jìn,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才尽的近义词: 1、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ái shū xué qiǎn,意思是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验更少。 示例:爸爸是个谨慎谦虚的人,总将“才疏学浅”挂在嘴边。 2、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ián lǘ jì qióng,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自:陈立德《前驱》三十八:他们不过是黔驴技穷,想求个活命罢了。 示例:如果这些办法都无法解决问题,那我可就黔驴技穷了。 江郎才尽的反义词: 出类拔萃,读音 chū lèi bá cuì,是一个成语。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意思是超出同类之上。 出自: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他亲敬异常。“ 示例:王明的硬笔书法,在同学中出类拔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淹
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建平王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刘景素看了江淹的这篇上书后,深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另外,江淹的《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江淹与汉语中的两个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相关。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和“梦笔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减退。据《诗品》,传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江淹,就是江郎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 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 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中兴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 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扩展资料: 江淹作宣城太守罢官回家时,曾在冶亭投宿,梦见一男子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枝笔在你这儿放了多年,请还给我。” 江淹从怀里摸出一枝五彩笔递给了他,此后再写诗完全写不出好句子了。当世人说他已经才尽了。 江郎才尽,读音是jiāng láng cái jìn,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才尽的近义词: 1、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ái shū xué qiǎn,意思是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验更少。 示例:爸爸是个谨慎谦虚的人,总将“才疏学浅”挂在嘴边。 2、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ián lǘ jì qióng,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自:陈立德《前驱》三十八:他们不过是黔驴技穷,想求个活命罢了。 示例:如果这些办法都无法解决问题,那我可就黔驴技穷了。 江郎才尽的反义词: 出类拔萃,读音 chū lèi bá cuì,是一个成语。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意思是超出同类之上。 出自: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他亲敬异常。“ 示例:王明的硬笔书法,在同学中出类拔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淹
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建平王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刘景素看了江淹的这篇上书后,深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另外,江淹的《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江淹与汉语中的两个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相关。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和“梦笔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减退。据《诗品》,传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江淹,就是江郎
江郎才尽有什么历史典故,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我们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成语,要么出自历史典故,要么出自某些精彩的文章里的段落,要么是一些劝诫的寓言。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塞翁失马”就是出自寓言故事。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则是出自真实的历史典故。主人公江淹,早年的时候才华横溢,号称6岁能写诗。江淹早年的时候文章辞赋写得好,被誉为南朝时期的辞赋大家。他的辞赋中把他早年人生际遇中不得志的地方尽展而出,从写物入手,引入个人情感,使得辞赋中的悲情意境深远。 江淹的名句有很多传承下来,而作为大众最为熟知的,恐怕要数那句被金庸引用作为武功招数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其实古代诗词大家当中,很多人的优秀作品都跟自己的人生际遇有关。白居易失意被贬,所以写出了“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轼被贬之后,睹物思情,这才有了《赤壁怀古》。苏轼一生被贬3次,每次被贬都有佳作名篇。而另外一位词坛圣手柳永,一生仕途不得志,终身浪迹于花间丛中,这才有《雨霖铃》这样的名篇,更是写下“拟把疏狂图一醉”这种伤心绝望之下的狂放姿态。 江淹早期,就因为他自己仕途不得志,甚至因为劝谏而被贬为县令三年。所以他早期作品也因为他的人生际遇而透出一股浓郁的悲情气息,这样带着强烈个人情感,辞赋中悲慨劲健之气与当时辞赋追求华美靡靡之音所不同,对当时和后世文章辞赋影响深远。 但江淹不光有文学方面的才华,他个人的政治才华也很强。他通过自己的判断,历经宋、齐、梁三朝更迭而准确的作出选择,使自己和家族不被改朝换代的浪潮所淹没。他三次准确的在当时有人率军起事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两次站位朝廷,一次辞官投奔不被人看好的萧衍。三次准确判断,让他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封醴陵侯。古人一生的志向不过是封侯拜相,江淹通过自己的政治才能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他逝世后梁武帝萧衍为他穿素服致哀,可谓荣宠无限。 但江淹后半生的逐渐成为人生赢家的过程中,走得太顺当,辞赋中也就少了早年人生际遇不顺时的感慨和悲怆。也正因此,后人认为江淹才华尽去,不如他早年时候写出来的辞赋让人惊艳。 而有关他才华尽去,也留下一个传说,据称江淹功成名就之际,有一次在午休时做了个梦,梦到有一位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笔在你这里保管了这么多年,现在该还我了。江淹往怀中一掏,果然掏出一只流光溢彩的五色笔来,于是还给了郭璞。而这个郭璞是谁呢,他是位类似《三国演义》中左慈、管辂那样的人物。历史上他是两晋时期的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道教人士,擅长风水方术,号称能未卜先知。 江淹梦境的传说,接着郭璞的名头,暗示江淹的才华得自神仙传授,自从把那只代表才华的五色笔交还,他从此也就才尽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
周瑜
周瑜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淹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
南朝文学家江淹
南朝文学家江淹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为南朝诗人江淹。其年轻时以诗文见称,人称江郎,后因其晚年的诗文缺乏情感与韵味,不复当年诗文风采,由此人们便说其才华已尽。这也是“江郎才尽”这个成语的由来,现用来比喻人们的文学思路思维减退。 江淹为444年-505年宋州济阳考城生人,字文通,是南朝的政治家及文学家,其为官历经宋、齐、梁三个朝代。其六岁便可作诗,可见其才能确实优越,虽家境贫寒,但胜在其十分好学,于二十岁左右便于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由此开启其政治生涯。
江郎才尽的故事及主人公简介
江郎才尽意思是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史·江淹传》。接下来分享江郎才尽的故事和主人公。 成语故事江郎才尽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简介 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就能作诗,十三岁时丧父。虽家境贫穷,但他很好学,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二十岁左右,教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此后转任新安王南徐州从事,不久转任奉朝请。 江郎才尽的故事道理 江淹早年为当官,拼命用功读书,有了学识,能写出好文章,动人的诗篇。但当了大官,名利皆有,心满意足,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刻苦用功,常年不看书、写诗,这样他的才能就用尽了。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古往今来,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在这方面留下的美谈也是举不胜举。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精于学业,反之,贪玩懒惰就会荒废学业。这告诫我们要不满足现有的成就,只有努力上进,积极进取才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