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对待厌学的孩子 如何应对厌学的孩子
1、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所以必需善意尊重、刻意培养和保护后他们的自尊心。厌学是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到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促其上进。 2、耐心帮助,给与关爱。 对待厌学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关键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当学生有厌学的行为表现时,务必要克服情绪化的冲动。一旦情绪化处理,不仅对解决厌学于事不补,而且只会为学生厌学再增加一条原因:师生冲突。许多研究认为,师生冲突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与老师吵了一架,老师肯定不喜欢自己,从此也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开始出现厌学或厌学更加严重化。 3、多激励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多给予鼓励。要戴“放大镜”寻找学生有进步的地方,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并引导他们完整地作答。平时还应常对其投以关爱的目光,以示教师对他们格外关注,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教师还应教育其他同学不能歧视他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用同伴的热情和真诚感染他们,让他们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使他们摆脱“厌学”的心理。 4、不定时的与家长沟通 发现学生有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一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个负面的结果告诉家长,或者说给家长分配任务。因为这两点往往是家长最反感和最害怕的。我觉得班主任可以改变一下思路,用商量的口吻,抱着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方法的目的去做沟通。会更多地争取到家长的支持。
学生厌学怎么办
有4个办法,主要有和学生做朋友、不要劝学生辍学、和家长一起教导、正确对待老师的“比较”。 解决办法: 1、和学生做朋友 要和学生做朋友,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长者身份训斥孩子,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解决,站在孩子角度思考,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不要讲一些大道理,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循循善诱,让孩子感同身受,那样更容易接受。 2、不要劝学生辍学 孩子厌学以后,最好不要任由孩子辍学,毕竟那只是一时冲动的想法,如果人生中每次遇到波折都要退缩,那么会是很失败的人生,家长不应该鼓励孩子这样做。首先找到孩子厌学原因以后要耐心开导,陪孩子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解开心结,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要教会孩子敢于面对。 3、和家长一起教导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引导与栽培。孩子们贪玩、不懂事,让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习之中;有时候,还会因为学习的压力,产生不愿继续学习的想法。 但是作为家长要知道,若想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若想他们将来有成就、有担当,仅仅依靠顺其自然,显然是不行的;在关键的时候,更应该用恰当的方法,给孩子的成长以一些指引,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希望收获成功的喜悦。 4、正确对待老师的“比较” 高中的班主任确实很辛苦,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老师,就要为学生负责,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这个就是差生,学习不行,然后就批得一塌糊涂。教育要因人而异,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第一名。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要把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和有太大差距的好学生来对比。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首先要找到原因,然后再去对症下药,这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否则只能是毫无头绪,最后导致辍学或者是落榜的后果。 2、厌学可能是因为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不想在继续学习了,也可能是因为在班里有了暗恋的对象,心理情绪波动很大,无法安心学习。 3、只有好好坐下来敞开心扉和孩子谈一谈,才能让孩子解开心结,勇敢地面对现实,有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如果孩子在厌学阶段没有开导好,就容易走极端,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面对学生厌学教师该怎么做
1.用关爱打动孩子 03教师要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厌学的原因,并且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远大的理想。 042.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05教师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且要积极配合家长做好学生工作,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多给它们一些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健康地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063.激励法有助于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07 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正确地对待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不断地鼓励和激励他们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奋发努力,开拓创新。
面对学生厌学,一般都是听不懂课程,觉得学习没有乐趣 还有就是枯燥的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学习,没有新鲜感还有一个就是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了解,然后与学生交流毕竟有 先学生不善言辞,还喜欢钻牛角尖
(1)教师要和学生谈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详细了解分析引发厌学的原因,采用耐心的引导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少贬多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戒骄戒躁; (2)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的多方面背景,和家长共同探讨制定措施,创设引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家庭氛围;(3)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减轻课业负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利用学科的特点,施以积极的心理影响,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行为;(4)通过学校和班级活动、举办心理讲座等,消除学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形成动力,发自肺腑地产生对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面对学生厌学,一般都是听不懂课程,觉得学习没有乐趣 还有就是枯燥的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学习,没有新鲜感还有一个就是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了解,然后与学生交流毕竟有 先学生不善言辞,还喜欢钻牛角尖
(1)教师要和学生谈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详细了解分析引发厌学的原因,采用耐心的引导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少贬多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戒骄戒躁; (2)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的多方面背景,和家长共同探讨制定措施,创设引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家庭氛围;(3)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减轻课业负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利用学科的特点,施以积极的心理影响,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行为;(4)通过学校和班级活动、举办心理讲座等,消除学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形成动力,发自肺腑地产生对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厌学的孩子
我认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你越是打骂越是没有一点用处。 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耐心沟通。叛逆期的孩子都比较难沟通,通常是你说什么,他们就不听什么,和你处处作对。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有耐心,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他们耐心沟通。二、尊重信任。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灵的成长,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会增加,有一种你认为不行,我就要做给您看的念头,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家长和老师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多注意孩子的优点,对孩子一定的信任,该放手的要放手让孩子去做。 三、换位思考 其实每一位家长和老师也是从青春期长大的,也有过叛逆期,在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的时候,要多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找出问题的原因,才能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四、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也需要听一下别人的意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五、分析说明 家长要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进而进行修改,使得孩子的逆反心理消失。
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开学的第一天,是明媚的晴天。 灿烂的阳光,打在孩子的书包上;清爽的春风,拂过书桌上的课本。新学期步入学堂的孩子,成了春天晴日别致的风景。 不过,有些孩子却宁愿拒绝阳光,躲在家中的房间里。 有位家长就抱怨,10岁的女儿很乖巧,就是死活不肯去上学。在家里面,叫她什么都听话,心情也开心活泼的。可是说起上学,就像变得一个人。一会儿说头疼,一会儿会哭泣,一会儿发脾气。他们也不知道她哪里不舒服,只能看着她在家里玩手机。 看着不上学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长心里也是越来越急。他们也不敢多说孩子什么,生怕孩子情绪会一落千丈,彻底跟学校说拜拜了。在等待的煎熬中与孩子小心相处,是很多厌学孩子的家长的共同心态。厌学,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可能是不情愿参加学校活动,有时候会发出不参加的请求。接着,他们早晨上学会经常拖拉。慢慢地,他们因为一些原因阶段性不去上学。常见原因有感冒、头疼、发脾气。到了某一个时间段,他们会完全拒绝去学校。拒绝上学的时间,从阶段性到无限制,最终成为家长的噩梦。 一位家长曾这样谈自己的孩子:原以为他不要上学是气话,没想到竟这样顽固成真了。对于顽固的孩子,他们生气的同时也有些愧疚,愧疚自己或许做错了什么。但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对未来更是充满担心。 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一直呆在家里,成为困在巢中的小鸟。孩子就这样永远躲在暗处,和阳光与清风彻底绝缘。 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长期行为的背后,都带有它的一定心理功能。 对于厌学的孩子来说,拒绝上学也有某些心理功能。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Kearney的观点,拒绝上学具有四个心理功能。 功能1:回避引发负面情绪的校园刺激。这些刺激会引发孩子广泛性焦虑和抑郁。年幼的孩子身上容易发生。特别是他们无法表达和识别这些压力,只能通过拒绝上学来表达在这些环境下的不适。孩子相应会出现广泛性焦虑障碍、躯体化抗议、拖延等症状。 功能2:逃避校园里负面的评价环境。这一般发生在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上。他们与同龄同学交际困难。有些也无法通过考试、竞赛等评价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被同伴团体排斥。这会引发并加剧他们的广泛性焦虑和社会焦虑。他们也容易表现出羞耻和退缩行为。 功能3:追求重要家人注意。相比前两功能的回避特性,学校环境本身并非负面刺激,但孩子更喜欢舒适家庭环境。这在年幼的孩子中间比较常见。他们常见的行为有发脾气,从学校溜走等等。这样的孩子可能具有分离焦虑或者对抗违立性障碍。 功能4:追求学校外的有吸引力的刺激。比如看电视、玩游戏、逛街泡吧等等。常见于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这些问题背后可能也有家庭因素,比如父母的冲突与忽视。严重的孩子可能出现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 这四个功能,构成孩子拒绝上学的心理基础。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孩子的成长,是一点点离开家庭,和外界建立联系,成为独立有适应力的自我。 这需要他们在家庭归属感的基础上,去发展对其他团体的心理归属感。比如,他们要在学校里适应学习,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员;他们要在同学中找到伙伴,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同感;他们要在社会见闻中思考,为成为公民做好准备。这些不同团体的心理归属聚在一起,最终构成一个丰富多元有弹性的自我。 而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自我归属整合上出现问题。他们无法形成对校园等团体的归属,也无法在交往中塑造社会角色,只能蜷缩在初始的家庭中,在拒绝和焦虑中显得无力。 如何让孩子摆脱厌学的魔咒? 1、父母首先要接纳和细致了解孩子厌学的情绪(挫败、焦虑、厌烦等)。他们特别要关注情绪背后的心理动因(以上四个心理功能)。并试着和孩子对话(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2、父母可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引导孩子进行放松训练,减少压力挫败带来的焦虑。同时,他们积极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通过奖赏鼓励强化孩子对求知、学习的兴趣,协助他们一点点进入压力环境并脱敏化。 3、但有时候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修正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过度的期待,反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愿望。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孩子,而非让他们自己体验和收获成长。 一个家长曾经说过,孩子数学只考了90分,和他水平相似的考了95分。 我问家长:难道就不允许孩子有5分的浮动?让孩子去试着自己处理学习中的波折? 其实,孩子就像生长的一棵小草。他们在不同的土壤中生产,也具有独特的生命脾性。有些可能适应阳光和清风,有些可能有自己的敏感。 明媚的阳光,可能让他们感到刺眼;清爽的微风,可能让他们感到虚弱。 这时,家长要做的,是认同孩子,认同认同孩子的愿望,认同孩子的困扰,进而认同孩子的自主能力。在这种认同与呵护中,孩子可以发展自我认同,修复自己的受挫,增强自己的韧性,也焕发对世界的渴望。 如果把孩子比作正在成长的小草。可能需要相信他们自己的生命力。如果缺少营养,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汲取;如果弱不禁风,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扎根。这样,他们会一点点壮大,更充沛的享受阳光与雨露。 不管什么样的人生成长,都有关键的一点:让他们在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生命的能动性。这是成长的重要源泉,助他们成为自己蓝天下的大树。
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开学的第一天,是明媚的晴天。 灿烂的阳光,打在孩子的书包上;清爽的春风,拂过书桌上的课本。新学期步入学堂的孩子,成了春天晴日别致的风景。 不过,有些孩子却宁愿拒绝阳光,躲在家中的房间里。 有位家长就抱怨,10岁的女儿很乖巧,就是死活不肯去上学。在家里面,叫她什么都听话,心情也开心活泼的。可是说起上学,就像变得一个人。一会儿说头疼,一会儿会哭泣,一会儿发脾气。他们也不知道她哪里不舒服,只能看着她在家里玩手机。 看着不上学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长心里也是越来越急。他们也不敢多说孩子什么,生怕孩子情绪会一落千丈,彻底跟学校说拜拜了。在等待的煎熬中与孩子小心相处,是很多厌学孩子的家长的共同心态。厌学,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可能是不情愿参加学校活动,有时候会发出不参加的请求。接着,他们早晨上学会经常拖拉。慢慢地,他们因为一些原因阶段性不去上学。常见原因有感冒、头疼、发脾气。到了某一个时间段,他们会完全拒绝去学校。拒绝上学的时间,从阶段性到无限制,最终成为家长的噩梦。 一位家长曾这样谈自己的孩子:原以为他不要上学是气话,没想到竟这样顽固成真了。对于顽固的孩子,他们生气的同时也有些愧疚,愧疚自己或许做错了什么。但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对未来更是充满担心。 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一直呆在家里,成为困在巢中的小鸟。孩子就这样永远躲在暗处,和阳光与清风彻底绝缘。 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长期行为的背后,都带有它的一定心理功能。 对于厌学的孩子来说,拒绝上学也有某些心理功能。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Kearney的观点,拒绝上学具有四个心理功能。 功能1:回避引发负面情绪的校园刺激。这些刺激会引发孩子广泛性焦虑和抑郁。年幼的孩子身上容易发生。特别是他们无法表达和识别这些压力,只能通过拒绝上学来表达在这些环境下的不适。孩子相应会出现广泛性焦虑障碍、躯体化抗议、拖延等症状。 功能2:逃避校园里负面的评价环境。这一般发生在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上。他们与同龄同学交际困难。有些也无法通过考试、竞赛等评价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被同伴团体排斥。这会引发并加剧他们的广泛性焦虑和社会焦虑。他们也容易表现出羞耻和退缩行为。 功能3:追求重要家人注意。相比前两功能的回避特性,学校环境本身并非负面刺激,但孩子更喜欢舒适家庭环境。这在年幼的孩子中间比较常见。他们常见的行为有发脾气,从学校溜走等等。这样的孩子可能具有分离焦虑或者对抗违立性障碍。 功能4:追求学校外的有吸引力的刺激。比如看电视、玩游戏、逛街泡吧等等。常见于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这些问题背后可能也有家庭因素,比如父母的冲突与忽视。严重的孩子可能出现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 这四个功能,构成孩子拒绝上学的心理基础。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孩子的成长,是一点点离开家庭,和外界建立联系,成为独立有适应力的自我。 这需要他们在家庭归属感的基础上,去发展对其他团体的心理归属感。比如,他们要在学校里适应学习,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员;他们要在同学中找到伙伴,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同感;他们要在社会见闻中思考,为成为公民做好准备。这些不同团体的心理归属聚在一起,最终构成一个丰富多元有弹性的自我。 而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自我归属整合上出现问题。他们无法形成对校园等团体的归属,也无法在交往中塑造社会角色,只能蜷缩在初始的家庭中,在拒绝和焦虑中显得无力。 如何让孩子摆脱厌学的魔咒? 1、父母首先要接纳和细致了解孩子厌学的情绪(挫败、焦虑、厌烦等)。他们特别要关注情绪背后的心理动因(以上四个心理功能)。并试着和孩子对话(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2、父母可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引导孩子进行放松训练,减少压力挫败带来的焦虑。同时,他们积极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通过奖赏鼓励强化孩子对求知、学习的兴趣,协助他们一点点进入压力环境并脱敏化。 3、但有时候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修正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过度的期待,反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愿望。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孩子,而非让他们自己体验和收获成长。 一个家长曾经说过,孩子数学只考了90分,和他水平相似的考了95分。 我问家长:难道就不允许孩子有5分的浮动?让孩子去试着自己处理学习中的波折? 其实,孩子就像生长的一棵小草。他们在不同的土壤中生产,也具有独特的生命脾性。有些可能适应阳光和清风,有些可能有自己的敏感。 明媚的阳光,可能让他们感到刺眼;清爽的微风,可能让他们感到虚弱。 这时,家长要做的,是认同孩子,认同认同孩子的愿望,认同孩子的困扰,进而认同孩子的自主能力。在这种认同与呵护中,孩子可以发展自我认同,修复自己的受挫,增强自己的韧性,也焕发对世界的渴望。 如果把孩子比作正在成长的小草。可能需要相信他们自己的生命力。如果缺少营养,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汲取;如果弱不禁风,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扎根。这样,他们会一点点壮大,更充沛的享受阳光与雨露。 不管什么样的人生成长,都有关键的一点:让他们在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生命的能动性。这是成长的重要源泉,助他们成为自己蓝天下的大树。
面对厌学的学生,怎样引导
学生厌学,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可是光头疼解决不了问题呀。我们还是得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孩子厌学一定是有原因的,当老师的首先要和学生谈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详细了解分析引发孩子厌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然后耐心的采用引导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孩子慢慢说出导致他厌学的内心郁结之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做到少贬多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戒骄戒躁。老话讲,紧了豆腐慢了渣。要把握好火候才行。2)当老师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跟家长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所以老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厌学生家庭的多方面背景,和家长共同探讨制定措施,创设引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没有被放弃3)班主任老师要多和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对厌学生适当减轻课业负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利用自己所任学科特点,对厌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影响,助其消除厌学情绪。4)多组织几次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像心理讲座、 歌舞晚会、篮球比赛这些都可以。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更有助于消除学生厌学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有可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远大的理想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学习的动力,发自肺腑地产生对学习的渴望。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做到标本兼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