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
传统 文化 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我国近年来社会兴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古诗词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七年级语文教育热点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古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课本七年级下人教版古诗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滁州西涧 唐朝诗人: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即《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yǎo 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秀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七年级语文课外描写黄昏的诗句1、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唐·鲍溶《沙上月》 2、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农夫舂旧谷,蚕妾祷新衣。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唐·白居易《春村》 3、柳短莎长溪水流,雨微烟暝立溪头。寒鸦闪闪前山去,杜曲黄昏独自愁——唐·唐彦谦《长溪秋望》 4、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唐·韦庄《春愁》 5、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唐·白居易《望江州》 6、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唐·白居易《紫薇花》 7、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唐·杜甫《返照》 8、扰扰复翻翻,黄昏扬冷烟。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唐·杜牧《鸦》 9、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狭斜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唐·李端《乌栖曲》 10、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唐·宋之问《江亭晚望》 11、余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唐·韩偓《残花》 12、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唐·杜牧《归燕》 13、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唐·白居易《暮立》 14、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乱飘金谷风多。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唐·李中《落花》 15、摇落秋天酒易醒,凄凄长似别离情。黄昏倚柱不归去,肠断绿荷风雨声。——唐·韦庄《摇落》 16、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17、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唐·杜甫《独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寒假期间,有许多同学依然坚持每天自觉学习。假期学习,我们除了复习上学期的知识,还可以提前预习下学期的内容。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 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 (三)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曼) (四)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大历平弱纤巧诗风的、主张“不平则鸣”的“韩孟诗派”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唯) 作(做) 【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语文教材是七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那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目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目录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爸爸的花儿落了 3.丑小鸭 4.诗两首 5.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二单元 6.黄河颂 7.最后一课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9.土地的誓言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四单元 16.社戏 17.安塞腰鼓 18.竹影 19.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20.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22.荒岛余生 23.登上地球之巅 24.真正的英雄 25.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六单元 26.珍珠鸟 27.斑羚飞渡 28.华南虎 29.马 30.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UDVyI3rv0uD2USIdy6WMA ?pwd=drgi 提取码: drgi简介:此本教材书是同步人教版纸质完全相同的内容,同学们可以下载在手机或者电脑上随时进行学习,让你的学习不受任何的影响!

2013年时候的七年级下册用的哪个版本的语文书版本
语文书为人教版。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时期,也就是七年级(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叫七年级)。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