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高适的诗有哪些
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你知道诗人高适的诗有哪些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1、《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一作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2、《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3、《辟阳城》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4、《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5、《咏史》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6、《送兵到蓟北》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7、《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 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 8、《逢谢偃》 红颜怆为别,白发始相逢。 唯馀昔时泪,无复旧时容。 9、《田家春望》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10、《闲居》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11、《封丘作》 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 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 12、《九曲词三首》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13、《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14、《玉真公主歌》 常言龙德本天仙,谁谓仙人每学仙。 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种桃年。 仙宫仙府有真仙,天宝天仙秘莫传。 为问轩皇三百岁,何如大道一千年。 【拓展延伸】 燕歌行 作者: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赏析 唐朝的边塞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极力渲染战争的场面,可谓是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诗人在小序中点明的“感征戌之事”,其中所“感”之一,是表达战士思乡盼归之情。战争无休无止,归家遥遥无期,于是就产生了家庭离散,男怨女旷这方面的情绪,而这也是《燕歌行》古题的本义。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燕歌行》,言时序迁换,而行役不归,佳人怨旷,无所诉也。至此,诗歌就产生了两大旋律交叉的格局。 在《诗经》中《小雅,四牡》里边曾经存在两大旋律交叉的格局,这种格局非自《燕歌行》始。《毛诗序》解释这首诗的涵义说:“思归者,私思也;靡者,公义也;伤悲者,情思也”。这解释值得重视,因为它实际上揭示了中国古代战争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矛盾。也就是“私恩”与“公义”的矛盾。正是诗歌抒情主体存在“私恩”与“公义”不能两全的矛盾,才产生了“伤悲”的情思,回荡诗中,令人难以遗怀。这可以称为双重旋律的战争诗。 从表现人性的丰富复杂,表达普通人民群众情绪的角度看,这类战争诗中最有现实感和人情味的,也是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可以《小雅采薇》为代表,诗的末章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战争诗歌的人本思想,或曰古代的人道主义。诗的主旋律,是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情绪:“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戒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写的是主人公被国家民族的利益所激起“公义”的一面,然而,诗中也出现了另一个旋律:“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戌未定,靡使归聘”。战争无休无止,归家遥遥无期,战争又残酷异常,于是忧虑情绪难免潜滋暗生。这种情绪积象日久,便会冲破胸臆,发为诗歌,这可是属于“私恩”的一面了。正是由于这种“公”与“私”的矛盾,造成了战士一生的悲剧。诗的结尾突出了“一个人的遭遇”,诗中出现的“我”纯是个体形象,可以说,诗中“公”与“私”两个旋律的交织表现,说明了这样一点:战争的胜利,是以战士的一生为惨重代价的!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主题啊!对后来出现的汉乐府名篇《十五从军征》,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 双重旋律的交织表现,极力地影响了后世的战争,边塞诗歌的创作。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及时关,万*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在玄宗以前实行府兵制,兵农合一,老百姓平时务农,农闲练兵,战时出征,服役期限在21岁到59岁之间,有的人刚成了年就从军,到60岁始得免役归来。“万*长征人未还”就透露这一消息,王昌龄的另一首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来有些争议,而在我们看来,这种不同意见正从一个侧面说明,诗的主旨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么单纯,仅仅是表达唐军杀敌卫国的决心。即使是全诗最豪壮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历来人们是从正面理解的,清代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载集》却认为:“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信有意味”。这就是指出了其中贯穿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相冲突的双重旋律。刘承洛先生《唐人绝句精华》说:“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戌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这种意见颇值得我们细味之。返照《燕歌行》中双重旋律,正是中国古代战争诗悠久传统的再次体现。

唐代高适写过哪些著名的诗?
1、《除夜作》 唐代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2、《别董大二首》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代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译文: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4、 《营州歌》 唐代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5、《听张立本女吟》 唐代: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译文: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别董大》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别董大》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高适的代表作有哪些?
1、《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2、《蓟门行五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作者边塞诗的代表作,分别从老卒、食用、敌军、勇卒、战乱五个角度,全面生动地反映了紧张、惨烈的边塞生活,对士卒的悲惨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歌颂了士兵们的勇敢善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边境安全的深切忧虑。 3、《蓟中作》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通过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在行文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起伏跌宕,擒纵自如,将诗人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来。同时全诗在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 4、《自淇涉黄河途中作》是唐代诗人高适从淇上渡过黄河归至梁宋时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描述了作者渡黄河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感慨,蕴含着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5、《登百丈峰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写了登上百丈峰所见到的汉垒、胡天雄壮苍凉的景象,并联想到昔时战争及其意义; 第二首诗承第一首引出对边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晋朝在胡人的入侵中灭亡的史实,深深感叹内政不修则外虏入侵,并以此讽喻时局。这两首诗写作者所见所思,境界阔大而高迈,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
唐宋绝句,《除夜》作者:高适
唐宋绝句,《除夜》作者:高适

高适最有名的诗4首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人,后迁居宋州宋城。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一、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出自唐·高适《塞下曲》。万里征伐不畏死,才能有朝一日取得成功。此言勇者无敌、勇者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出自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此言建功立业于万里边疆,前途茫茫,满腹的忧虑无以排解,只得借酒浇愁。其意是劝友人不必多想,功名富贵他日事,今朝且饮盏中酒。 三、唯余昔时泪,无复旧时容。 出自唐·高适《逢谢偃》。余,剩下。复,再。今日相见仍如往日离别时一样眼泪汪汪,却不再有旧日青春的容颜了。此言久别重逢的感慨与老而相见的悲哀之情。 四、与求生而害义,宁抗节以埋魂。 出自唐·高适《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与其求生而损害大义,宁可坚持气节而死。此言意在强调义比生命更为可贵,二者不可兼得,应当舍生而取义。 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唐·高适《别董大》。你不必为前途寂寞而担心,放心吧!你不会找不到知己的。凭着你的名声,无论走到哪里,天下又有谁会不认识你呢?作者高适以此诗鼓励朋友勇敢地到远方去冒险,并且赞美他声誉卓著,天下知名。 六、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出自唐·高适《塞上听吹笛》。大雪停歇,北国的天空格外高蓝,胡人从远方牧马归来;当一轮明月升起在草原之上时,悠扬的羌笛之声回旋在边塞戍楼之间。诗句描写边塞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情景。 七、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出自唐·高适《燕歌行》。一到交战时候,大家看见白亮的刀锋上,纷纷地染着血迹;从来为节义而牺牲的人,难道只是为了得功勋吗? 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出自唐·高适《燕歌行》。这是描写战士奋勇杀敌,不顾生死;而将官却是贪恋女色,荒淫颓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士们在沙场上与敌人打得天昏地暗,不知生死如何;而那些将官们却躲在营帐里,尽情地欣赏女人的歌唱与舞蹈。 九、鸿雁飞兮木叶落,楚歌悲兮雨潇潇。 出自唐·高适《东征赋》。潇潇,雨声。诗句描写北雁南飞、树叶飘零、楚歌声悲、秋雨潇潇的深秋景象,表达的是一种伤秋感时之情。 十、红颜怆为别,白发时相逢。唯余昔时泪,无复旧时容。 出自唐·高适《逢谢偃》。红颜,此指年轻时代。怆(,悲伤。唯余,只剩下。无复,不再。容,容颜。诗句描写朋友之间年少相别,年老相逢,青春已去,相对落泪的感时伤怀之情。
别董大·其二 (唐)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2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4燕歌行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6听张立本女吟 (唐)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7营州歌 (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8塞下曲 (唐)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渔夫歌)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别董大·其二 (唐)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2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4燕歌行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6听张立本女吟 (唐)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7营州歌 (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8塞下曲 (唐)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渔夫歌)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高适写什么诗而出名?
边塞诗。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合称“高岑”,是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大众比较熟悉的是他的《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写什么诗而出名?答案是写边塞诗。 高适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创作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边塞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讽时伤乱诗、咏怀诗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边塞诗。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
高适是写边塞诗而出名的,和岑参齐名,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写了-首七绝《别董大》诗而出了名。
高适写什么诗而出名?答案是写边塞诗。 高适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创作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边塞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讽时伤乱诗、咏怀诗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边塞诗。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
高适是写边塞诗而出名的,和岑参齐名,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写了-首七绝《别董大》诗而出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