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的名句
《劝学》原文如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赏析: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些比喻取之于人们熟悉的事物,又包含丰富的含义,因此,道理能说得浅显明白,发人深思。

关于劝学格言名言
劝学,就是去鼓励学习,在众多格言名言中有很多是关于劝学的。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劝学格言名言,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劝学格言名言【经典篇】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0、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于劝学格言名言【精选篇】1. 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2. 一个好的习惯伴人一生,会给人带来一笔财富,引你走向成功;一个坏习惯,他会给你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对明天负责。 3.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4. 想想自己的未来,再想想弃医从文的鲁迅。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正向着未来的自己大步迈去,我的未来真的不是梦。 5. 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6. 人的一生,谁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丽风景;每个行业的人都可以攀爬到风景无限的美丽高峰。有的美看得见摸得着是有形的;有的美藏在心灵深处是无形中感悟出来的。 7.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8.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 学习可以给人以机遇。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很难把握机遇,有了准备随时都有机遇。学习可以使你成为有准备的人。我们得到的许多恩泽,都是学习创造的机遇。 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2.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13.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14.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15.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16.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7. 当有一种真正的精神生活,活泼地也是深刻地植根于一个人的生命之中,那么无论周围的土壤再怎么瘠薄,生命本身都显现出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这种人生才是真正值得的。 18. 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19.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20.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关于劝学格言名言【热门篇】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7. 圣人无常师——韩愈 8.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1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警言 1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警言 1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14.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陶渊明 15.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16.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1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18.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1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2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21.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2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2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25.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2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28.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宋)司马光 29.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30.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八十条劝学的名言警句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以下是我整理的劝导学习的 名言 警句,欢迎阅读参考。 八十条劝学的名言警句 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2、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3、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4、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对联集锦》 5、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6、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7、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9、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爱因斯坦 10、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11、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经验,也就是学问。——陈毅安:《给未婚妻的信》 12、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13、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14、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清)朱用纯 15、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20、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2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3、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布鲁诺 24、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25、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郭沫若 26、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7、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28、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青年人要努力学习》 29、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30、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3、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3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3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36、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8、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39、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40、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茅盾41、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4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6、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47、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4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1、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5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6、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57、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58、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5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60、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萧伯纳 61、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62、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6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64、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65、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66、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67、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8、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69、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70、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7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7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73、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7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5、非静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76、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康因 77、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78、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79、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80、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劝学的名句
劝学的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作者】颜真卿 【朝代】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内容品读: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 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荀子《劝学》里的名言警句
荀子《劝学》里的名言警句 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以下是荀子劝学里的名言警句,以供参考! 荀子《劝学》里的名言警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原文: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