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日的古诗 描写节日最经典的诗句
导读:我国传统佳节那么多,有好多已经成为我们的法定节假日,国家会安排假期给我们庆祝这个节日,想必在古代的时候,这些节日也是隆重度过的吧。那么,关于节日的古诗有哪些呢?描写节日最经典的诗句去哪找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关于春节的诗句 1、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4、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5、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7、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元宵节的诗句 1、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3、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4、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9、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清明节的诗句 1、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3、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6、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7、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8、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9、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端午节的诗句 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3、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6、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7、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竞渡曲》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七夕节的诗句 1、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2、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3、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4、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5、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6、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8、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权德舆《七夕》 9、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中秋节的诗句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5、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8、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重阳节的诗句 1、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2、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4、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6、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7、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 8、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卢挚《沉醉东风·重九》 9、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寒食节的诗句 1、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 寒食夜》 3、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5、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6、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鎡《寒食》 7、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8、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9、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珠宝,历经时代的洗礼,显得越发的珍贵,作为中国人,学好中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也要认真学习,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春节: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3、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4、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丰年。 5、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清明节: 1、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清明夜(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即事(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5、长安清明(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三、端午节: 1、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乙卯重五诗(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表夏十首(其十)(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5、端午日赐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四、重阳节: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4、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五、中秋节: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中秋(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5、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上就是和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汇总如下 1、关于春节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关于中秋节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关于春节 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3)除夜 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2、关于中秋节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4)《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端午》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七夕》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8、《十五夜观灯》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9、《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0、《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1、《途中寒食》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2、《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3、《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4、《浣溪沙》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5、《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汇总如下 1、关于春节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关于中秋节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关于春节 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3)除夜 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2、关于中秋节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4)《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端午》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七夕》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8、《十五夜观灯》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9、《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0、《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1、《途中寒食》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2、《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3、《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4、《浣溪沙》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5、《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1、《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4、《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6、《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7、《采桑子·重阳》 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8、《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9、《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拚乐康哉。 10、《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11、《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12、《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13、《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14、《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15、《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16、《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17、《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18、《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 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 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 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19、《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20、《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21、《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2、有关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3、有关七夕节的:《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4、有关清明节的:《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5、有关春节的:《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6、有关除夕的:《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7、有关元宵节的:《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8、有关端午节的:《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9、有关中秋节的:《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0、送僧往金州 作者:张籍 闻道溪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 事须觅取堪居处,若个溪头药最多。 31、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2、野老 作者: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33、题太公钓渭图 作者: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34、雪中书怀 作者: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 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 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 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 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 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 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35、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有关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春节】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元宵】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3.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5.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寒食】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清明】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4.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端午】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4.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七夕】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2.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元节】 1.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中秋节】 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4.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重阳】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3.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腊八】 1.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2.热腊八粥锅里煮,浓香岁暮惹人怜。 【除夕】 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2.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其相信“一步到位”,我更相信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加油~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除夜·更与梅花把bai一杯》宋朝·方du岳 更与梅花把一杯,醉题帖zhi子等春来。 须臾便是隔年事,留得寒香dao一并开。 2、《元日》宋朝·赵文 又见王正改旧年,此生此去几新元。 自无宾客来看岁,不遣儿童苦闭门。 雨带痴寒禁草色,雪吹残片上须根。3、《卜算子·江上见新年》宋朝·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4、《岁除即事十首·甚惜光阴去》宋朝·刘克庄 甚惜光阴去,其如耄老何。 丁宁小儿女,不必看乡傩。 5、《丙申元日五绝·新年仍着旧年衣》元朝·方回 新年仍着旧年衣,老健深惭七十希。 一炷炉香拜天地,今春早早买船归。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王安石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吴文英元宵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杜牧端午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即事》文天祥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曾几重阳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五日观妓唐代万楚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元日感怀唐代刘禹锡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除夜寄弟妹唐代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九日齐山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社日唐代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八月十五夜玩月唐代栖白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宋代柳永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卖痴呆词宋代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除夜宋代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拜年明代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上元夜六首·其一唐代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观灯乐行唐代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中秋见月和子由宋代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 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 呼卢笑语自从容。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除夜·更与梅花把bai一杯》宋朝·方du岳 更与梅花把一杯,醉题帖zhi子等春来。 须臾便是隔年事,留得寒香dao一并开。 2、《元日》宋朝·赵文 又见王正改旧年,此生此去几新元。 自无宾客来看岁,不遣儿童苦闭门。 雨带痴寒禁草色,雪吹残片上须根。3、《卜算子·江上见新年》宋朝·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4、《岁除即事十首·甚惜光阴去》宋朝·刘克庄 甚惜光阴去,其如耄老何。 丁宁小儿女,不必看乡傩。 5、《丙申元日五绝·新年仍着旧年衣》元朝·方回 新年仍着旧年衣,老健深惭七十希。 一炷炉香拜天地,今春早早买船归。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王安石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吴文英元宵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杜牧端午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即事》文天祥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曾几重阳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五日观妓唐代万楚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元日感怀唐代刘禹锡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除夜寄弟妹唐代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九日齐山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社日唐代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八月十五夜玩月唐代栖白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宋代柳永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卖痴呆词宋代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除夜宋代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拜年明代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上元夜六首·其一唐代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观灯乐行唐代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中秋见月和子由宋代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 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 呼卢笑语自从容。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1、《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6、《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8、《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9、《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0、《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11、《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3、《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4、《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春节: 1.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高适《除夜作》 2.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刘长卿《新年作》 4.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7.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8.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9.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0.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1.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2.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3.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4.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5.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7.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8.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清明节: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5.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6.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孟浩然《清明即事》 7.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请明日独酌》 9.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端午节: 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陆游 《乙卯重五诗》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边贡《午日观竞渡》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苏轼《浣溪沙·端午》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中秋节: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12.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汇总如下 1、关于春节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关于中秋节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如下: 《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分析: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春节,孟浩然写他自己去长安应试时的亲身感受。 前两句描写的是季节的交替,在《易经》当中,冬季对应的是北方,而春季对应的是东方,通过北斗向东指可以推测出季节的变换; 接着两句孟浩然自己描写已届四十却仍然怀才不遇的心境,又表现出他想做官,为百姓排忧解难的高尚思想; 再两句描写孟浩然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其乐融融的场景; 最后两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分析:”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王维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帝都虽繁华,但对于当时还年少的王维来说,总感觉无法真正地融入到这里的生活当中,像个浮萍漂泊在水面,不能摇曳于水中,再加上重阳节的到来,让他更加感觉到了孤独,本来就一直怀揣的思乡之情被节日的到来放得更大。 “异乡”和“异客”的叠加用词表达不能融入长安的生活,“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表达思乡情被节日放大了。 诗文的三、四句,王维想表达在重阳日登高,随身带着茱萸可以驱邪避凶,他的亲人也会遵守这个习俗。他想象着远在故乡的亲人,今天登高时身上会带着茱萸,谈笑间却发现少了王维,此时,好像遗憾的不仅是王维未能和故乡的亲人团聚,还有亲人们感觉节日里全家未能聚齐的遗憾。 《寒食》 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分析: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第一、二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第三、四句,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资料参考来自: 百度百科——《田家元日》 百度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百度百科——《寒食》
中秋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春节: 1.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高适《除夜作》 2.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刘长卿《新年作》 4.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7.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8.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9.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0.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1.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2.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3.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4.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5.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7.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8.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清明节: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5.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6.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孟浩然《清明即事》 7.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请明日独酌》 9.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端午节: 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陆游 《乙卯重五诗》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边贡《午日观竞渡》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苏轼《浣溪沙·端午》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中秋节: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12.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汇总如下 1、关于春节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关于中秋节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如下: 《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分析: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春节,孟浩然写他自己去长安应试时的亲身感受。 前两句描写的是季节的交替,在《易经》当中,冬季对应的是北方,而春季对应的是东方,通过北斗向东指可以推测出季节的变换; 接着两句孟浩然自己描写已届四十却仍然怀才不遇的心境,又表现出他想做官,为百姓排忧解难的高尚思想; 再两句描写孟浩然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其乐融融的场景; 最后两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分析:”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王维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帝都虽繁华,但对于当时还年少的王维来说,总感觉无法真正地融入到这里的生活当中,像个浮萍漂泊在水面,不能摇曳于水中,再加上重阳节的到来,让他更加感觉到了孤独,本来就一直怀揣的思乡之情被节日的到来放得更大。 “异乡”和“异客”的叠加用词表达不能融入长安的生活,“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表达思乡情被节日放大了。 诗文的三、四句,王维想表达在重阳日登高,随身带着茱萸可以驱邪避凶,他的亲人也会遵守这个习俗。他想象着远在故乡的亲人,今天登高时身上会带着茱萸,谈笑间却发现少了王维,此时,好像遗憾的不仅是王维未能和故乡的亲人团聚,还有亲人们感觉节日里全家未能聚齐的遗憾。 《寒食》 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分析: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第一、二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第三、四句,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资料参考来自: 百度百科——《田家元日》 百度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百度百科——《寒食》
中秋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