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偏爱酒鬼,傻瓜和美国人”,俾斯麦为何要这么说?
“上帝偏爱酒鬼,傻瓜和美国人”,这句话的来历是因为俾斯麦当时完全瞧不起美国人,觉得美国都是一群废物。 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普鲁士王国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俾斯麦曾说过两句名言,一句是,当代重大问题,要通过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也因此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名号。第二句则是,上帝偏爱三种人:酒鬼,傻瓜和美国人。第一句话很好理解,意思是要用铁和血扫清德国统一的绊脚石。第二句的字面意思也很简单,即上帝眷顾三种人,但显然重点是美国人,俾斯麦把美国人和傻瓜,酒鬼并列,足以说明,他对美国人的不屑,但他又说,上帝偏爱美国人,好像又有点嫉妒的成分,那么俾斯麦为何会这么说呢? 第一,俾斯麦看不起美国: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曾经推翻了西罗马帝国。并于十世纪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很快走向了分裂,但毕竟历史较早,且辉煌一时。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十七世纪之前,还是印第安人的地盘。 第二,德国和美国差距明显:美国于1776年独立的时候,德国还是一盘散沙,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没有能力统一德国。1800年,当拿破仑纵横欧洲,法军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柏林,将勃兰登堡门上象征德意志的和平女神当作战利品拆下的时候,美国却不废吹灰之力,从法国手中买下路易斯安那,实现了领土扩张。这些差距,都让德国人深感命运的不公。 德意志诗人席勒曾无奈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歌德则更干脆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那么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一直拷问着德意志人的心灵。直到1871年,美国几乎独立一百年后,德国才完成了统一。那么此时美国变成什么样了呢? 早在1848年,美国国土已经扩张到了太平洋,成为了两洋国家。1867年,美国又买下阿拉斯加,将国土拓展到了北冰洋。所以当德国完成统一时,美国已经成了一个拥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而且地缘环境极其优越,南北无强邻,东西两大洋,不仅有大片适宜耕作的土地,还有东西两条漫长无制约的海岸线。 这些优势,几乎都是先天的,美国轻轻松松就得到了,而反观德国,虽然费尽周折完成了统一,但周边仍是强敌环肆,西有法国,东有俄国,只有国土的北部沿海,结果还要受到丹麦和英国的制约。看到这样的国际环境,即使铁血宰相俾斯麦也难免感叹一句,德国太难了。所以综合德国和美国的对比,俾斯麦会说出,上帝偏爱美国人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美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出色,再加上美国国内的能源也非常的丰富,所以也使得美国是受上帝眷顾的国家。再加上美国东西两岸都是海洋。所以也使得美国不会轻易地遭受海上的袭击,并且现在美国也拥有非常出色的海军实力,可以依靠海军的投送能力,使得美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不得不说美国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国家。 当然美国北部是加拿大,然而加拿大是美国非常重要的盟友,两个国家在军事领域以及情报领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所以使得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根本不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或者是战争。所以也使得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保持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北约的成员国,双方之间的合作也就会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而美国南部则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墨西哥,这样也不会对于自己本土构成任何的威胁,并且今年美国也在美墨边境修建了隔离墙,防止了墨西哥的一些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当然还要防止一些毒贩进入美国进行毒品销售。不得不说美国本土根本不可能受到军事打击的行动,因为一旦向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话,就必须拥有出色的投送能力才可以。 但是美国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所以任何国家胆敢挑战美国的霸权主义的话,都将会被美国所击败。因为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自己的霸权主义。
因为俾斯麦把酒鬼,傻瓜和美国人,比喻成一种人,所以是在讽刺美国人。
因为他嫉妒这三个人得到上帝的偏爱,自己却不是幸运的人。
因为酒鬼,傻瓜和美国人都是思想比较简单,想要的也都很单纯
因为美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出色,再加上美国国内的能源也非常的丰富,所以也使得美国是受上帝眷顾的国家。再加上美国东西两岸都是海洋。所以也使得美国不会轻易地遭受海上的袭击,并且现在美国也拥有非常出色的海军实力,可以依靠海军的投送能力,使得美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不得不说美国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国家。 当然美国北部是加拿大,然而加拿大是美国非常重要的盟友,两个国家在军事领域以及情报领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所以使得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根本不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或者是战争。所以也使得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保持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北约的成员国,双方之间的合作也就会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而美国南部则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墨西哥,这样也不会对于自己本土构成任何的威胁,并且今年美国也在美墨边境修建了隔离墙,防止了墨西哥的一些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当然还要防止一些毒贩进入美国进行毒品销售。不得不说美国本土根本不可能受到军事打击的行动,因为一旦向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话,就必须拥有出色的投送能力才可以。 但是美国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所以任何国家胆敢挑战美国的霸权主义的话,都将会被美国所击败。因为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自己的霸权主义。
因为俾斯麦把酒鬼,傻瓜和美国人,比喻成一种人,所以是在讽刺美国人。
因为他嫉妒这三个人得到上帝的偏爱,自己却不是幸运的人。
因为酒鬼,傻瓜和美国人都是思想比较简单,想要的也都很单纯

奥托·冯·俾斯麦说过的那句铁和血的原话是什么?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在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

说一下关于俾斯麦的名言呀,有没有什么关于他的书或者关于他的网站?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人称铁血宰相。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地区申豪森的容克家庭。他2岁时随父亲移居其尼普甫霍夫庄园,并渡过了自己的童年。于柏林接受初等教育,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极端保王的立场.为人桀骜不驯,脾气火爆,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且仅受伤一次。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后因为屡次违反纪律和对上司不满而去职,并回到家乡管理领地。后成为当地堤坝主管,并参加了普鲁士联合省议会。 1848年,德意志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入京勤王。因其极端保王思想而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所认识.1851年~1858年,受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邦驻法兰克福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2年改任驻法大使. 在任驻俄大使期间,因为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错乱,其弟威廉一世任摄政王.后腓特烈威廉四世病死,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并与议会发生"宪法争执".政局动荡.在陆军大臣罗恩保荐下,俾斯麦于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一向政治立场强硬,常用恫吓威胁手段以达到目的.但是在其成为首相之际,其政治立场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顽固保王分子变成以"德意志"为目标的政治家,并逐渐与极右顽固派决裂.俾斯麦当上首相的第一周,他在下议院一次会议上即兴说道:“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各封建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维也纳会议决定组织德意志邦联以承接被法国在战争中彻底摧毁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邦联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邦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邦联,只不过是封建帝国的最终表现形式而已。由于分裂不利于自由经济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德国统一成为了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要求,成为了历史必然趋势。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所谓"大德意志"),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俾斯麦心中的以普鲁士为中心的统一则不同,他计划要在统一的国家中排除奥地利(即"小德意志")。50年代初,普奥争霸中奥地利处于较优势地位。1848年革命后,普鲁士趁机意欲统一。1850年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在奥地利的操纵下要求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普鲁士拒绝。奥地利联合他国威胁普鲁士。普鲁士最终妥协。普鲁士称其为“奥尔米茨之辱”。此事件加剧了普奥关系恶化。50年代末,普鲁士与众多德意志小邦发展了经济联系,建立“关税同盟”。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有着很强的软弱性,没有勇气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表示:“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邦联的施列斯维希和霍尔施泰因。次年初,俾斯麦以此为由对丹麦作战。奥地利亦随之参战。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联军,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霍尔施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在威尼斯地区与奥地利有严重冲突,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一再挑起摩擦,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霍尔施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邦反对普鲁士。普奥战争爆发。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主力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结果,普军获胜。10天后,普军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包括国王在内的多数人提议一举攻入奥都维也纳时,实际而有政治远见的俾斯麦拼命抵制,他估计到法俄会出面干预,另外,他一旦和奥地利签订宽松条约,那么未来奥可能成为德潜在盟友。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被迫宣布退出德意志。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邦国(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邦国,但他知道,法国一定会干预,导致德国的统一难以实现。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在1870年,以"埃姆斯电报"事件为导火索,普法战争爆发.普军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帝国宰相。德意志的统一最终实现。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统一后,俾斯麦一方面对内以军工业为主导发展经济,并同时颁布《五月法令》挤压以中央党为代表的天主教的势力,颁布《非常法》镇压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者极其政党社会民主党。同时,他也领导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福利系统.另一方面对外展开"均势外交",维护欧洲的相对和平以利于德国发展。威廉二世上台后,二人发生严重冲突。在互相鄙视的情况下,俾斯麦于1890年被迫辞职。1898年7月30日去世。 2.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府。在州中南部,密苏里河东岸。人口4.4万(1980)。1872年作为修建北太平洋铁路的基地而兴建的居民点,因德国出资修建该铁路,故采用了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之名为地名。1875年建市,1889年建州时成为首府。春小麦地带农畜产品集散地。主要工业有农机制造、石油炼制、食品加工等。
俾斯麦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劳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休息,劳动可以使精神得到休息。·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 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
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我们应该保留使现有的敌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好像这个意思的一句话
俾斯麦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劳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休息,劳动可以使精神得到休息。·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 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
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我们应该保留使现有的敌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好像这个意思的一句话

铁血宰相俾斯麦名言
1、对卑躬屈膝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2、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阻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3、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4、社会事业的不易实现,它的关键所在,不在实施小惠,而在恢复大众的权力。5、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晓得来日全世界的人都会由于我战败而斥责我, 但那又有什么呢? 6、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盛到能够浴血捍卫它本人的存在的话,它就应该消亡。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政治是一门追求次好的艺术”。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政治斗争中,你不能追求最好的结果,必须要有所妥协。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因为,政治斗争本质上是利益之争,某一方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利益而妥协于另一方,必然相互妥协,达成某种交易。追求次好就是争取在自己一方利益损失最小的情况下达到目的。
意思就是搞政治,搞得太好的话,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 搞得次好的话,进可攻,退着利于明哲保身。
搞政治,搞得太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然后搞得次好的话,进可攻,退着利于明哲保身。
这是好像是黎塞留说的
意思就是搞政治,搞得太好的话,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 搞得次好的话,进可攻,退着利于明哲保身。
搞政治,搞得太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然后搞得次好的话,进可攻,退着利于明哲保身。
这是好像是黎塞留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