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介绍(莎士比亚介绍英文)

莎士比亚的简介是什么?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莎士比亚故居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儒略历1616年4月23日(公历1616年5月3日)病逝,出生日期与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们尊称为“莎翁”。初中选文《威尼斯商人》.高中选文《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编辑本段传奇一生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莎士比亚(11张)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七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一念就是六年,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他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传说他年轻时在乡村当过教师。也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莎士比亚出于报复,就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准备想办法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莎士比亚还在斯特拉福德小镇居住时,就对戏剧表演已经非常熟悉。经常有一些旅行剧团到斯特拉福德小镇表演。 1582年与一个农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结婚,1585年育有一子哈姆内特·莎士比亚(Hamnet,根据Thomas Kyd的悲剧男主角Hamlet而取名)。 1586或1587年到伦敦,当时戏剧正迅速地流行起来。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詹姆斯·伯比奇经营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后来,莎士比亚向人证实了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为了剧团的股东,很快赢得了同仁们的尊敬和爱戴。   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全部都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的.据英媒体报道,最近一位英国收藏家重新确认了一幅家藏油画的画中人身份,原来这名美艳“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莎翁传说中的同性恋情侣——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   发现这幅“惊世”油画的科布家族家藏甚丰,继承了全部艺术品收藏的阿莱克·科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儿时起一直以为画中人是位名叫诺顿的贵妇,因为在这幅油画的背面赫然写着诺顿夫人的字样。但几年前,一位偶然来访的艺术收藏家告诉科布,他认为画中人并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须眉。一席话惊醒梦中人,科布开始重新审视其真实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终于揭开谜底。这幅油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莎士比亚故居(20张),画中的南安普顿伯爵涂脂抹粉,嘴唇上抹着唇膏,左耳还戴着精致的耳环,手抚披散到胸前的长发,看上去一派女人风情。英国历史文物权威机构“全国托管协会”已确认油画为真迹,此画完成于1590年至1593年,当时莎士比亚正住在南安普顿伯爵三世的府上。尽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韦,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学批评家争议不绝的话题。   南安普顿伯爵为同性恋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与莎翁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诗集》又是献给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轻男子。(不过有人认为,十四行诗集前面十几首都是推崇传宗接代的,不能理解成写给其男友的.)不少史学家早已考据,莎翁诗中的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他去世的那天,与他出生的那天同月同日。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编辑本段个人作品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3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麦克白》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事实上,《亨利六世》是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戏剧作品,起初上篇是由另一位戏剧作家创作,于1590年由莎士比亚接手继续完成中下篇,并于1591年修改完成上篇。   这些历史剧概括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间的动乱,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 》的历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作品《哈姆雷特》视频截图(10张)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第三时期(1608~1613)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是啊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莎士比亚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悲剧),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埃及艳后),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喜剧),错误的喜剧,终成眷属,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有些还把《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列入四大喜剧里悲喜剧(正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十四行诗154首十四行诗。编辑本段成就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 、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19世纪末 ,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 ,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介绍和翻译莎剧,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本基础上经全面校订、补译的11卷《莎士比亚全集》。1902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最早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先后有65个职业和业余演出团体 ,以英、汉、藏、蒙、粤5种语言,文明戏、现代话剧、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木偶剧6种形式,共演出莎剧21部,包括了莎剧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剧已成为中国中学、大学特别是戏剧院校的教材。莎剧的重要角色为中国演员的培养和提高开辟了广阔天地。   莎士比亚家乡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 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悲剧。《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的简介是什么?

莎士比亚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事迹?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公元1564年4月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莎士比亚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1、少年时期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读了六年的书,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因父亲破产,他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出于报复,他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就想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 2、剧团生涯 莎士比亚还在斯特拉福德小镇居住时,就对戏剧表演已经非常熟悉。经常有一些旅行剧团到斯特拉福德小镇表演。 1582年与一个农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结婚,1585年育有一子哈姆尼特·莎士比亚。 1586或1587年他到了伦敦,当时戏剧正迅速地流行起来,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詹姆斯·伯比奇经营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后来,莎士比亚向人证实了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为了剧团的股东,很快赢得了同仁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其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 1597年莎士比亚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 3、剧作巨匠 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锦还乡。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莎士比亚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常常在宫廷中演出。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4、晚年逝世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 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52岁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1564年4月26日受洗礼。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接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 莎士比亚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莎士比亚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事迹?

莎士比亚的生平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 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 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 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 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 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1582年11月28日,莎士比亚与安妮·哈瑟维(Anne Hathaway)结婚,很可能是因为哈瑟维当时已经怀上了莎士比亚的孩子。从此之后莎士比亚的行踪我们完全无法得知,知道他在1590年代出现在伦敦的剧团中。 1583年5月26日,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女儿苏珊娜(Susanna)在家乡特拉福德镇接受洗礼。他接下来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礼。 1596年,莎士比亚唯一的儿子Hamnet死亡,于1596年8月11日安葬。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Hamlet)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的,因为Hamlet与Hamnet的写法类似。 1597年,莎士比亚把他在特拉福德镇的“一栋家宅、两间畜舍、两个花园、两个果园,和其他所有东西”以60英镑的价格售出,到伦敦,成了一名著名的演员和作家。 他最后还成为一家剧团——张伯伦勋爵剧团(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的合伙人。与当时所有的剧团7一样剧团是以资助它的贵族的名字命名的。 该剧团十分受到欢迎,以至于当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詹姆士一世赞助了它,剧团更名为国王剧团(该剧团到了今天已经成为象征着莎剧最高水准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 现在人们从当时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商业契约中得知,莎士比亚在伦敦的岁月渐渐变得富有,使得他得以在伦敦的富人区买了一栋房子,还在家乡特拉福德镇拥有一座最大的住宅。 1609年莎士比亚发表了他的十四行诗,其中很多是写给一个神秘的女人(“Dark Lady”)和一个男人(“Fair Lord”)的(因此有人相信莎士比亚可能是一位同性恋者)。 他大约在1611年离开了伦敦和剧坛,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发表重要作品(一般认为他的最后一部剧本是《暴风雨》),直到1616年去世。巧合的是,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个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死在同一天。 扩展资料: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区,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 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廉·莎士比亚
一、人物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公元1564年4月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二、人物生平: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全部都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的.据英媒体报道,最近一位英国收藏家重新确认了一幅家藏油画的画中人身份,原来这名美艳“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莎翁传说中的同性*恋情侣——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发现这幅“惊世”油画的科布家族家藏甚丰,继承了全部艺术品收藏的阿莱克·科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儿时起一直以为画中人是位名叫诺顿的贵妇,因为在这幅油画的背面赫然写着诺顿夫人的字样。但几年前,一位偶然来访的艺术收藏家告诉科布,他认为画中人并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须眉。一席话惊醒梦中人,科布开始重新审视其真实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终于揭开谜底。这幅油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画中的南安普顿伯爵涂脂抹粉,嘴唇上抹着唇膏,左耳还戴着精致的耳环,手抚披散到胸前的长发,看上去一派女人风情。英国历史文物权威机构“全国托管协会”已确认油画为真迹,此画完成于1590年至1593年,当时莎士比亚正住在南安普顿伯爵三世的府上。尽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韦,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学批评家争议不绝的话题。50条莎士比亚的名言。 南安普顿伯爵为同性恋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与莎翁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诗集》又是献给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轻男子。不少史学家早已考据,莎翁诗中的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公元1564年4月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生平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莎士比亚18岁时与一个26岁的女子结婚,他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 几年后他来到伦敦,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写了《儒略·凯撒》、《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样的杰作。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他的子孙都已经断宗绝代了。 作品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经典台词有: 1.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2.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 3.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4. 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5. 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於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 美满的爱情,使斗士紧绷的心情松弛下来。 7 太完美的爱情,伤心又伤身,身为江湖儿女,没那个闲工夫。 8 嫉妒的手足是谎言! 9 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 10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11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12 因为她生的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13 如果女性因为感情而嫉妒起来那是很可怕的。 14 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15 女人不具备笑傲情场的条件。 16 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责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 17 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18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19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20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21 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22 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23 女人是被爱的,不是被了解的。 24 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25 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的悲伤,以别人的悲伤,就能够治愈! 26 爱情就像是生长在悬崖上的一朵花,想要摘就必需要有勇气。 27 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上场下场各有其时。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他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商人。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 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18岁时他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骑马来的观众都原意把马交给他。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华,他终于能演一些配角了。演配角时,莎士比亚也认真演好,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吸收为正式演员。 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也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霸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这部剧本中,作家写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1599年,莎士比亚已经很有钱了,他所在的剧团建成了一个名叫环球剧院的剧场,他当了股东。他还在家乡买了住房和土地,准备老了后回家备用。不久,他的两个好友为了改革政治,发动叛乱,结果,前者被送上绞刑架,后者被投入监狱。莎士比亚在悲愤不已,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并亲自扮演其中的幽灵。 在以后的几年里,莎士比亚又写出了《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它们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多以广阔的背景和生动、丰富的情节来表现历史和现实的内容,以鲜明的个性显示丰富而深刻的主题。在表现方法上,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崇高与卑下、可笑与可怕、英雄与丑角奇妙混合,时间、地点可以随便转移,情节有单线、双线、三线和多线,把笑剧、闹剧、风俗喜剧、传奇剧、悲剧等因素融汇在一起,服从了生活描写和性格表现。在语言上有韵文,也有散文,把谚语、俗语、民歌都引进了戏剧舞台,词汇非常丰富,并使人物语言性格化。 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看在上帝的面上, 请不要动我的坟墓, 妄动者将遭到诅咒, 保护者将受到祝福。” 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公元1564年4月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生平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莎士比亚18岁时与一个26岁的女子结婚,他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 几年后他来到伦敦,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写了《儒略·凯撒》、《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样的杰作。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他的子孙都已经断宗绝代了。 作品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经典台词有: 1.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2.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 3.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4. 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5. 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於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 美满的爱情,使斗士紧绷的心情松弛下来。 7 太完美的爱情,伤心又伤身,身为江湖儿女,没那个闲工夫。 8 嫉妒的手足是谎言! 9 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 10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11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12 因为她生的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13 如果女性因为感情而嫉妒起来那是很可怕的。 14 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15 女人不具备笑傲情场的条件。 16 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责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 17 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18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19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20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21 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22 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23 女人是被爱的,不是被了解的。 24 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25 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的悲伤,以别人的悲伤,就能够治愈! 26 爱情就像是生长在悬崖上的一朵花,想要摘就必需要有勇气。 27 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上场下场各有其时。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其他 就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和声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册中名列前茅看来有点离奇。我把莎士比亚排得这样低,不是因为我不赏识他的艺术成就,而是我认为文学艺术人物一般说来对人类历史影响较小。 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到人类奋斗的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科学的进展对经济和政治事物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艺术的发展。 一位著名的画家,虽然可能对后来的画家的作品影响很大,但是他对音乐和文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对探险和其他人类奋斗的领域实际上则毫无影响可言。类似的说法也适合于诗人、剧作家和音乐作曲家。一般说来,文艺人物只对文艺有影响,实际上只对他们所从事的那个特殊领域有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没有一名文学、音乐或美术人物被列进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数几个人物才被列入本册。 那么为什么本册中有文艺人物呢?这是因为欣赏文艺对每个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一部分时间读书,一部分时间作画,等等。即使我们听音乐的时间对我们的其他活动毫无影响(这肯定是种夸张的说法),这一部分时间仍然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间。 一位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听、读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可能对其他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影响,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所体验和赏识。 在有些情况下,文艺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确的哲学内容,这会影响我们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当然文学作品比音乐或美术作品更经常是如此这般。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让亲王说:“对杀人的凶手不能讲慈悲,否则就是鼓励杀人。”这里提出的观点(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具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而不是其他如欣赏“蒙娜丽莎”所产生的影响。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相对来说,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况且他的名气也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推测看来不无道理。 在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这样考虑,如果没有他,就根本不会有他的作品(当然类似的论断适合于每一位文学艺术人物,但是这个因素在评价一般的艺术家的影响时看来并不特别重要)。 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 当然有些受欢迎的作家的作品也会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轻视,但是莎士比亚就不同了,文学学者都不遗余力地赞扬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正是因为莎士比亚对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响和不断受到大众的赏识,才使他在本书中获得相当高的名次。
莎士比亚的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简介与生平 莎士比亚介绍

1、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2、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理查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
莎士比亚简介与生平 莎士比亚介绍

莎士比亚的具体资料

出生 1564年4月(具体日期不明)英格兰沃里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 去世 1616年4月23日(52岁)英格兰沃里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职业 诗人、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英文: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儒略历1616年4月23日或公历1616年5月3日,华人社会亦常尊称为莎翁),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剧作家之一。[1]他被誉为英国的民族诗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诗人”(或直接称为“吟游诗人”)。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2]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似乎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3]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高峰期。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包括《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量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称为诗人和剧作家,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象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约翰·莎士比亚住所威廉·莎士比亚父亲叫约翰·莎士比亚(John Shakespeare),是个成功的手套商人和市参议员,祖籍斯尼特菲尔德,母亲玛丽·阿登(Mary Arden)是一个富裕的地主的女儿。[4]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出生於英格兰沃里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根据记录,莎士比亚是在当年4月26日受洗礼。一般认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圣乔治日。[5]这个日期是一位18世纪学者的失误,被证明只是为了有吸引力,因为莎士比亚于1616年的4月23日去世。[6]他在家里的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也是存活下来儿子中最年长的一个。[7]尽管没有保存下来的出席记录,大部分传记作者认同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国王学校接受了教育,[8]这是一所成立于1553年的免费学校,[9]距离他家四分之一英里。伊丽莎白时代的初级中学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整个英格兰的课程设置由法律规定,[10]并且学校提供拉丁语和古典文学的强化教育。[11] 18岁的时候,莎士比亚与26岁的安妮·哈瑟维(Anne Hathaway)结婚,伍斯特主教教区的宗教法院于1582年11月27日签发了结婚证书。次日两位哈瑟维的邻居担保婚姻没有任何障碍。[12]这对新人可能很匆忙地安排了仪式,因为伍斯特法官允许结婚预告只宣告了一次,而通常是三次。[13]哈瑟维当时已经怀上了莎士比亚的孩子可能是匆忙的原因。结婚6个月后,女儿苏珊娜(Susanna)降生,於1583年5月26日接受洗礼。[14]两年后,他的龙凤双胞胎儿子哈姆内特(Hamnet)和女儿朱迪思(Judith)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礼。[15]1596年8月11日,哈姆内特因不明原因死亡,年仅11岁。[16]在双胞胎出生后,关于莎士比亚的历史记录非常少,直到他在1592年代出现在伦敦的剧团中。由于这段时间的缺失,一些学者把1585年到1592年称作莎士比亚“行踪成谜的岁月”(lost years)。[17]传记作者试图说明他这段时期的经历,描述了很多虚构的故事。第一位莎士比亚传记作者——剧作家尼古拉斯·罗叙述了一个流传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传说,指莎士比亚因为非法狩猎鹿被起诉,为了逃避起诉从家乡到了伦敦。[18]另一个18世纪的故事版本为莎士比亚成为伦敦的剧院合伙人从而开始他的戏剧生涯。[19]约翰·奥布里则将莎士比亚描述为一个乡村校长。[20]一些20世纪的学者提出莎士比亚可能被兰开夏郡的亚历山大·霍顿雇佣为校长,霍顿是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地主,在他的遗嘱中提到了某一位“威廉·莎士比亚”。[21]没有证据证实这些故事与他逝世后的一些谣传有什么不同。[22]=== 伦敦和剧团生涯 ===!! 关于莎士比亚开始创作的具体时间依旧是一个谜,但是同一时期演出的线索和记录显示到1592年伦敦舞台已经表演了他的几部剧作。[23]那时他在伦敦已很有知名度,剧作家罗伯特·格林写文章攻击他:“ ……那里有一只用我们的羽毛美化了傲慢自负的乌鸦,他的“表演者的外表里面裹着一颗老虎的心”,自以为有足够的能力象你们中间最优秀者一样善于衬垫出一行无韵诗;而且他是个什么都干的打杂工,自负地认为是全国唯一的“摇撼舞台者”。[24] ”学者对这些评论的确切意思有不同意见,[25]不过大部分同意格林在取笑莎士比亚努力与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作家如克里斯托夫·马洛、托马斯·纳什和格林自己相提并论,取得高于自己应有的地位。[26]“表演者的外表里面裹着一颗老虎的心”(Tiger's heart wrapped in a Player's hide)模仿了莎士比亚《亨利六世第三部》的台词“女人的外表里面裹着一颗老虎的心”(Oh, tiger's heart wrapped in a woman's hide)。而双关语“摇撼舞台者”(Shake-scene)影射格林抨击的对象——莎士比亚的名字——“摇动长矛者”(Shakespeare)。[27]格林的抨击是关于莎士比亚剧院生涯的最早记录。传记作家认为他的生涯可能开始于1580年代中期到格林评论之前的任何时候。[28]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的戏剧只在宫内大臣剧团演出,这是一家由剧作家组建的剧团,莎士比亚也是股东之一,后来成为伦敦最主要的剧团。[29]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后,新国王詹姆士一世授予剧团皇家标志,并改名为国王剧团。[30]重建的伦敦环球剧场1599年,剧团的一个合伙人在泰晤士河南岸建造了他们自己的剧院——环球剧场。1608年,黑衣修士剧院也被他们接管。莎士比亚的财产购买和投资记录表明剧团使他变得富有。[31]1597年,他买入了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第二大房子;1605年,他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投资了教区什一税的一部分。[32]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以四开本出版。到1598年,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卖点并开始出现在扉页。[33]莎士比亚成为一个成功的剧作家后继续在他自己和别人的剧作里表演。1616年出版的本·琼森剧作集中的演员表里就有莎士比亚的名字,如1598年的《个性互异》和1603年的《西姜努斯》。[34]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琼森1605年《福尔蓬奈》的演员表中,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他演员生涯接近尽头的迹象。[35]然而,1623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剧作合集《第一对开本》中将莎士比亚列为所有剧作的主要演员之一,其中部分剧作在《福尔蓬奈》后第一次上演,尽管我们无法确认他具体扮演了那些角色。[36]1610年,赫里福德的约翰·戴维斯写到他扮演君主类角色。[37]1709年,罗延续了传统观点,认为莎士比亚扮演了哈姆雷特父亲的灵魂。[38]后来的传统观点认为他还饰演了《皆大欢喜》里的亚当(Adam)和《亨利五世》里的肖吕斯(Chorus),[39]然而很多学者怀疑这些资料的来源是否可靠。[40]莎士比亚把一半时间花在伦敦,另一半花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1596年,在他家乡购入新房子之前的一年,莎士比亚住在泰晤士河的北岸圣海伦郊区。[41]1599年,他搬到了河的南岸,同年剧团在那里建造了环球剧场。[42]1604年,他再度搬到了河的北岸圣保罗座堂北面一个有很多高档房子的区域。他从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夫·芒乔伊(Christopher Mountjoy)的人那里租房子住,芒乔伊是法国雨格诺派,制作女士假发和其他头饰。[43][编辑] 晚年和逝世1606年到07年以后,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较少,1613年之后没有新的作品问世。[44]他的最后三部剧作很有可能与约翰·弗莱彻合作完成,[45]弗莱彻在莎士比亚之后成为国王剧团的主剧作家。[46]罗是第一个根据传统认为莎士比亚在他逝世前几年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传记作家,[47]但是停止所有的工作在那个时代并不多见,[48]并且莎士比亚继续去伦敦。[47]1612年,他被法庭传唤,作为芒乔伊女儿玛丽婚姻财产契约官司的证人。[49]1613年3月,他购入了黑衣修士修道院的一个司阁室,[50]从1614年11月开始,他在伦敦和女婿约翰·霍尔(John Hall)一起呆了几个星期。[51]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逝世,[52]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女儿。大女儿苏珊娜和内科医生约翰·霍尔于1607年结婚,[53]二女儿朱迪思在莎士比亚逝世前两个月嫁给了酒商托马斯·基内尔(Thomas Quiney)。[54]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墓碑在遗嘱中,莎士比亚将他大量地产的大部分留给了大女儿苏珊娜。[55]条款指定她将财产原封不动地传给“她的第一个儿子”。[56]基内尔一家有三个孩子,都在没有结婚前就去世了。[57]霍尔一家有一个孩子——伊莉莎白,她嫁了两次,但是1670年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孩子,莎士比亚的直系后代到此为止。[58]莎士比亚的遗嘱中提到他妻子安妮的地方很少,她很可能自动继承了他三分之一的财产。 然而他特意提及一点,将“我第二好的床”留给她,这个遗赠物导致了很多猜想。[59]一些学者认为这个遗物是对安妮的一种侮辱,而另一些则相信这个第二好的床曾经是婚床,因此纪念意义重大。[60]逝世两天后,莎士比亚被埋葬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圣特里尼蒂教堂的高坛。[61]1623年之前的某个时候,一座纪念墓碑和他的半身肖像被竖立在北墙上,肖像雕刻了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的样子。碑文中将他与希腊神话中的内斯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相提并论。[62]一块石板覆盖在他的墓碑上,目的是为了消除移动他的尸骨而带来的诅咒。著作分类 中文译名 英文原名 备注喜剧 《终成眷属》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又译:如愿 #《皆大欢喜》 As You Like It《错中错》 The Comedy of Errors 又译:错中错喜剧、错误的喜剧《爱的徒劳》 Love's Labour's Lost《一报还一报》 Measure for Measure 又译:请君入甕、量罪记、将心比心 #《威尼斯商人》 The Merchant of Venice《温莎的风流娘们》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仲夏夜之梦》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无事生非》 Much Ado About Nothing 又译:捕风捉影《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 Pericles, Prince of Tyre *�6�9[a]《驯悍记》 The Taming of the Shrew《暴风雨》 The Tempest *《第十二夜》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维洛那二绅士》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又译:两贵亲《两位贵族亲戚》 The Two Noble Kinsmen *�6�9《冬天的故事》 The Winter's Tale历史剧 《约翰王》 King John《理查二世》 Richard II《亨利四世 (第一部)》 Henry IV, part 1《亨利四世 (第二部)》 Henry IV, part 2《亨利五世》 Henry V《亨利六世 (第一部)》 Henry VI, part 1 �6�9[c]《亨利六世 (第二部)》 Henry VI, part 2《亨利六世 (第三部)》 Henry VI, part 3《理查三世》 Richard III《亨利八世》 Henry VIII �6�9[d]悲剧 《罗密欧与茱丽叶》 Romeo and Juliet《科利奥兰纳斯》 Coriolanus《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 Titus Andronicus �6�9[e]《雅典的泰门》 Timon of Athens �6�9[f]《朱利叶斯·凯撒》 Julius Caesar《麦克白》 Macbeth �6�9[g]《哈姆雷特》 Hamlet《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Troilus and Cressida #《李尔王》 King Lear《奥赛罗》 Othello《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 Antony and Cleopatra《辛白林》 Cymbeline *诗 《十四行诗》 The Sonnets《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Venus and Adonis《鲁克丽丝失贞记》 The Rape of Lucrece 又译:露克丽丝遭强暴记《热情的朝圣者》 The Passionate Pilgrim 又译:激情飘泊者 [h]《凤凰和斑鸠》 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爱人的怨诉》 A Lover's Complaint 又译:情女怨失传作品 《爱得其所》 Love’s Labour’s Won《卡登尼欧》 Cardenio �6�9其他疑为莎士比亚的作品 《法弗舍姆的阿尔丁》 Arden of FavershamThe Birth of Merlin《洛克林》 Locrine《伦敦浪子》 The London Prodigal《清教徒》 The PuritanThe Second Maiden's Tragedy《约翰·奥德卡瑟爵士》 Sir John Oldcastle《克伦威尔勋爵托马斯》 Thomas Lord Cromwell《约克夏的悲剧》 A Yorkshire Tragedy《爱德华三世》 Edward III《托马斯·莫尔爵士》 Sir Thomas More威廉·莎士比亚作品悲剧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 | 《科利奥兰纳斯》 | 《哈姆雷特》 | 《朱利叶斯·凯撒》 | 《李尔王》 | 《麦克白》 | 《奥赛罗》 | 《罗密欧与茱丽叶》| 《雅典的泰门》 | 《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 《辛白林》喜剧 《终成眷属》 | 《皆大欢喜》 | 《错中错》 | 《爱的徒劳》 | 《一报还一报》 | 《威尼斯商人》 | 《温莎的风流娘们》 | 《仲夏夜之梦》 | 《无事生非》 | 《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 | 《驯悍记》 | 《暴风雨》 | 《第十二夜》 | 《维洛那二绅士》 | 《两位贵族亲戚》 | 《冬天的故事》历史剧 《约翰王》 | 《理查二世》 | 《亨利四世 (第一部)》| 《亨利四世 (第二部)》 | 《亨利五世》 | 《亨利六世 (第一部)》 | 《亨利六世 (第二部)》 | 《亨利六世 (第三部)》 | 《理查三世》 | 《亨利八世》 诗 《十四行诗》 |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 《鲁克丽丝失贞记》 | 《热情的朝圣者》 | 《凤凰和斑鸠》 | 《爱人的怨诉》
作者资料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的最为充分,艺术性也最高。他的作品为资产阶级的兴起作了最有力的舆论准备。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夫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二十岁后没他到伦敦谋生,广泛接触到各阶层的生活,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1590年左右,他参加了剧团,开始舞台和创作生活。他的绝大部分戏剧是利用现成材料加以改编而成的,在改编过程中给以新的内容和加工。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写了三十七部戏剧,此外还有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1613年左右,他离开伦敦年,回到家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的作品: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有: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鲁克丽斯受辱记》《十四行诗》(1592——1598)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理查三世》《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两部《亨利五世》《驯悍记》《维络那二绅士》《爱的徒劳》《罗米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的具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