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名句名言摘抄
作者:曾国藩 其它的曾国藩作品:《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家书》简介: 分为:修身与养性,教子与持家,交友与处世,用人与理财,治军与为政五部分。 《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刻本)》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他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这部家书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让他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他成为连毛泽东、蒋介石都备加推崇的精神偶像。 《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刻本)》首现于1879年,由李鸿章汇编、李鸿章点校,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刻本)》即以传忠书局刻本为蓝本,汇编了修身、治学、治家、为官、理财、交友、待人、养生等方面的百余篇代表作品,版本正统,内容精粹,堪为曾国藩学问的最佳读本。 曾国藩家书名句名言摘抄 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7、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0、附课程表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俱,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锁⑥。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五、读史、廿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写日记、须端谐,凡日问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己出,终身不间断。七、日知其所亡⑧、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金寡,气之盛否。九、谨言、刻刻留心《曾国藩家书》 11、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2、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3、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4、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好句好段摘抄 《曾国藩家书》好句好段摘抄 1、 凡正话实话,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亮其心。即直话亦不妨多说,但不可以讦为直,尤不可背后攻人之短。《曾国藩家书》。 2、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国藩家书》。 3、 好谈己长只是浅。《曾国藩家书》。 4、 语人之短不日直,济人之恶不日义。《曾国藩家书》。 5、 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曾国藩家书》。 6、 构怨颇多,将来仕途易逢荆棘矣。《曾国藩家书》。 7、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书信》。 8、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曾国藩家书》。 9、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曾国藩笔记》。 10、 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曾国藩家书》。 11、 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曾国藩家书》。 12、 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曾国藩家书》。 13、 与为人善,取人为善之道,如大河水盛,足以浸灌小河,小河水盛,亦足以浸灌大河,无论为上为下,为师为弟,为长为幼,彼此以相善浸灌,即日见其益,而不自知矣。《曾国藩家书》。 14、 疑信杂生,怨怒交至。《曾国藩家书》。 15、 朋友之交,贵积渐以相孚,而动怨知己之罕觏。《曾国藩笔记》。 16、 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曾国藩书信》。 17、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国藩家书》。 18、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曾国藩书信》。 19、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曾国藩书信》。 20、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曾国藩书信》。 21、 天之待我甚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曾国藩家书》。 22、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日,必有忍乃有济。《曾国藩书信》。 23、 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耳。千万忍耐,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曾国藩家书》。 24、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曾国藩家书》。 25、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曾国藩书信》。 26、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盖容则恕人,忍则耐事。《曾国藩家书》。 27、 动心忍性,斯大任之基,侧身修行,乃中兴之本。自古成大业者,未有不自困心横虑,觉悟知非而来者也。《曾国藩书信》。 28、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网整理)《曾国藩日记》。 29、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曾国藩家书》。 30、 所谓小人者,识见小耳,度量小耳。《曾国藩笔记》。 31、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曾国藩日记》。 32、 忠于谋人,过辄忘之,彼德我,吾安焉,彼不德我,吾安焉。《曾国藩笔记》。 33、 君子之处顺境,就就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就就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曾国藩日记》。 34、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曾国藩自箴联》。 35、 入必虚中,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曾国藩家书》。 36、 入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家书》。 37、 审机审势,犹在其后,第一先贵审力。审力者,知己知彼之切实工夫。《曾国藩书信》。 38、 成大事者,应适时求变。《曾国藩日记》。 39、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曾国藩家书》。 40、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曾国藩笔记》。 41、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曾国藩家书》。 42、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日:不随众人之喜惧耳。《曾国藩笔记》。 43、 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曾国藩笔记》。 44、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曾国藩笔记》。 45、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笔记》。 46、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人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日记》。 47、 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笔记》。 48、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盂浪做。《曾国藩家书》。 49、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曾国藩笔记》。 50、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曾国藩笔记》。 51、 凡人做一事,便领全剧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52、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曾国藩家书》。 53、 凡办公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如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切。《曾国藩家书》。 54、 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楼,基于平地;十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曾国藩笔记》。 55、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曾国藩日记》。 56、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曾国藩书信》。 57、 凡事之须逐日检点者,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况进德修业之事乎?《曾国藩日记》。 58、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曾国藩家书》。 59、 一事有恒,皆万事皆可渐振,毋以为小端而忽之。《曾国藩家书》。 60、 凡陈功立事,必以目所共见者为效。《曾国藩笔记》。 61、 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曾国藩书信》。 62、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笔记》。 63、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曾国藩家书》。 64、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曾国藩家书》。 65、 办大事者,在内贵有志气,在外贵得人心。《曾国藩日记》。 66、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曾国藩家书》。 67、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曾国藩日记》。 68、 眼明手辣,其精义是简单有效,干净利落。《曾国藩书信》。 69、 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书信》。 70、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日不随众人之喜惧耳。《曾国藩家书》。 71、 每作事,不克振奋赴功,盖兴会不浓,则凡事都有退志耳。《曾国藩日记》。 72、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曾国藩家书》。 73、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曾国藩日记》。 74、 莫因仁慈而误大事。《曾国藩书信》。 75、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曾国藩书信》。 76、 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家书》。 77、 时事愈艰,则挽回之道,自须先之以戒惧惕厉、傲兀郁积之气,足以肩任艰巨;然视事太易,亦是一弊。《曾国藩家书》。 78、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曾国藩家书》。 79、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曾国藩家书》。 80、 于广大中再加一段谦退功夫,则萧然无与,入神同钦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简介及家书家训摘抄 曾国藩简介及家书家训摘抄 【原文】 自概亦不外清慎勤《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吞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假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 管子云:斗斜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概之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译文】 我家正处鼎盛时期,我又窃居将相之位。沅弟统率的军队近两万人,季弟统率的军队四五千人,近代像这样情况的,又有过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次拜谢君恩,近世像这样的又曾经有几个?太阳到中午便要西下了,月满时意味着会缺,我家正是月满时。 管子说:斗斛满了,由人去刮平;人自满了,由天去刮平。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手于人来刮平,霍氏盈满了,由魏相刮平,由宣帝刮平。渚葛恪盈满了,由孙峻刮平,由吴主刮平。等到他人来刮平然后后悔,悔之晚矣!我家正丰盈的时候,不等天来刮平,也不等人来刮平,我与各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刮平。自己刮平的道理如何? 也不外乎清、慎、勤三个字罢了。我近来把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白浅显,确实有需要做到的地方。 【原文】 明德、新民、止至善《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 《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 【译文】 我们读书只有两件事情:一是提升品德,修习研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方法,来谋求无愧于父母;一是研读书籍,操练朗诵记背词章的方法,米保卫自己。 人不读书就罢了,只要自称为读书人,就一定依《大学》行事。 《大学》的纲要有三:彰明德行、教民向善、达到至高境界,都是我本分内的事情。如果读书不能附会到自身上去,说这三项和我自身一点也不相关,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呢?即使能够写文章诗歌,自称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也只能算认识字的放猪仔罢了!怎么说他是明白道理有价值的人呢?朝廷根据考试时做的文章来选拔读书人,也说他们能代表圣贤著书立说,一定能明白圣贤的道理,推行圣贤的方法,可以做官管理百姓,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了。 【曾国藩简介小传】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日文正。 我们从曾国藩的家书中,不难发现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家属的教育非常严格。曾国藩在清朝政府中是权位最重的一个汉人,但他在位20多年,除了自家的老屋外,从没在省里建过一所房屋,也没买过一寸地。他曾亲手创立了两淮盐票,这种盐票的面值两百两银子,利息却非常高,每年的利息就是四千两银子。 后来这个盐票从两百两涨到了两万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两张这样的盐票,就可以被称为是富裕的家庭了。然而,曾国藩特别交代家人,不准承领盐票。他去世多年后,他们家也没有一张这样的盐票。如凭他当时的权势和地位,要取巧营私,领上一两百张这样的盐票,是极容易的事,看起来也并不违法,是照章领票。凭借自己的权势来取巧营私,却是曾国藩所不为的。他曾对自己的僚属宣誓: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数十年如一日,他说到做到。 曾麟书育有四女五子,曾国藩为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三妹四弟,因最小的妹妹早夭,实际兄弟姐妹八人。曾国藩在兄弟五人中居长,对几个弟弟,他恪尽兄长之责,认为这是在尽孝道,若不能教弟成名,自己则为大不孝了。曾国藩将进修德业视为教弟的根本。 几个弟弟道理上明白,但实际行动起来,总是差强人意。如国潢懒散,国荃浮躁,国华受不得挫折,国葆缺乏自制。对此,曾国藩谆谆教导诸弟一要立志有恒,二要专心致志。曾国藩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择学择师均一一参与意见,支持弟弟们赴省城读书,并负担他们的学费。几个弟弟都曾到京城曾国藩身边读书。曾国藩除身体力行,教弟读书外,又为他们捐监,创造科考的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诸弟通过读书,明晓事理,修身齐家。曾国藩鼓励并重视诸弟对自己的批评。 几个弟弟在曾国藩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为符合儒家标准的人。曾国荃成为统帅湘军的封疆大吏,曾国潢在家乡操持家务、族务、地方事务,成为有影响力的地方精英,曾国华、曾国葆先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阵亡。 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50条 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50条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 4、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1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1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1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曾国藩 15、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16、【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 1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8、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9、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③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 20、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21、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22、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曾国藩 2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曾国藩 24、"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25、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 2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27、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曾国藩 2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30、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书》 31、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曾国藩 32、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33、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4、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 35、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曾国藩 36、人生莫惧少年贫。——曾国藩 37、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38、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曾国藩 3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0、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4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42、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43、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4、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5、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46、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47、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曾国藩 48、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战天京》 49、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50、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有哪些?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有: 1、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2、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4、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有如下: 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扬言永久获利的事不要参与,众人都垂涎的位置也不要踏足。 “日中则移,水满则溢,物极必反”。且不说是否存在“久利之事”,就算存在,但是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长盛不衰。 利益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在心头画上问号,全面理智思考问题,切莫头脑一热就投机取巧,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因一点小错就否定旁人全部优点;因一点小误会就不顾旁人曾经的恩德。都是感情用事、情绪化不成熟的表现。 3、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议论旁人的缺点,往往是心虚的表现,是想借故掩饰自己的缺陷罢了;炫耀自己,其实是因为嫉妒旁人,想换取一些平衡心而已。 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大家共事,有好处要懂得合理分配,若是一人独吞,不得民心不说,周围人的积极性也会下降,效率降低,得不偿失。 商量大事时,几个骨干参与就好。人多各执己见,争执不下干扰思绪,还会人多口杂、泄露机密。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这两句话教导大家,身处底层时要勤勉刻苦、兢兢业业;身居高层时也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有如下: 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扬言永久获利的事不要参与,众人都垂涎的位置也不要踏足。 “日中则移,水满则溢,物极必反”。且不说是否存在“久利之事”,就算存在,但是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长盛不衰。 利益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在心头画上问号,全面理智思考问题,切莫头脑一热就投机取巧,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因一点小错就否定旁人全部优点;因一点小误会就不顾旁人曾经的恩德。都是感情用事、情绪化不成熟的表现。 3、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议论旁人的缺点,往往是心虚的表现,是想借故掩饰自己的缺陷罢了;炫耀自己,其实是因为嫉妒旁人,想换取一些平衡心而已。 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大家共事,有好处要懂得合理分配,若是一人独吞,不得民心不说,周围人的积极性也会下降,效率降低,得不偿失。 商量大事时,几个骨干参与就好。人多各执己见,争执不下干扰思绪,还会人多口杂、泄露机密。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这两句话教导大家,身处底层时要勤勉刻苦、兢兢业业;身居高层时也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

有关曾国藩名言有哪些?
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2、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4、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5、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6、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曾国藩 7、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8、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曾国藩 9、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0、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前兆1.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2.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3.问题到了严重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崩溃之兆》 1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12、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诫子书》 13、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家书》 14、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曾国藩 15、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有哪些?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如下: 1、是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 2、平生不做封候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3、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4、凡言兼众长者,皆其一无所长者也。凡是说兼采众长的人,都是一无所长的人。 5、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曾国潘是我们非常熟知的'文人,所以对于曾国潘的语录也是非常经典的存在,曾国潘的语录也被很多人熟知,对我们有很大影响,以下介绍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1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4、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5、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也太陋。一曰温旧书亦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6、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9、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10、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1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2、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13、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14、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17、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18、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9、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21、闲谈度日,也只是扰乱了你的精神。 22、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洁。 2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24、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25、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26、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7、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 28、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 29、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30、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2 1、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为德为才,得一已难,两者兼全,更不数见。 6、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7、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9、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10、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11、惟柔以制刚狠之气,惟诚以化顽梗之民。 12、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13、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14、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1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16、莫怕寒村,莫怕悭吝,莫贪大方,莫贪豪爽。 17、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19、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20、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1、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22、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23、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2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25、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26、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7、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28、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29、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30、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31、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3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33、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35、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36、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37、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38、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39、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40、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41、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42、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43、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4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45、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46、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47、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48、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49、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50、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51、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52、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5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4、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55、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6、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57、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58、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59、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60、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61、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62、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