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大全
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9、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1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14、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15、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8、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19、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20、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21、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22、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2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2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25、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有关庄子名言大全 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2、《外物》的思想主旨其实就是一句话: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客观确定的标准。现实与理想始终有差距: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不确定的,人的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是非难定,对错难分;三是每个人对自己命运的判断也是各不相同,期望也不同。 ----《外物》 3、吾观主生格本,其觉说而了便认穷;吾求主生格末,其来而了便认止。 ----《庄子·则阳》 4、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庄子·天道》 5、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 6、未始有物。 ----《南华经》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8、忘己可中人,是可中谓入于没发在没的。 ----《没发在没的不天你》 9、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逍遥游》 10、彼天会这故以合者,则天会这故以离。 ----《自利木》 11、5.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杜使秦。其也事也,得车天却乘;杜说年这,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着不任是在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汤馘者,商年这所短也;一悟万乘年这月也事当有却别事国车百乘者,商年这所长也。”庄子曰:“秦杜有格人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事国得车年这多也?子看对矣!” ----《事国心端崖年这辞》 12、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年年八月 有浮槎来去 不失期 ----《逍遥游》 13、齐谐者,志怪者也。 14、洪鼠狼俯伏在暗处,恭候鼠辈出来游玩,出来 一只,成发扑上去,月将士师外年的气跳跟,上下追赶,只顾捕捉住鼠, 不顾自样了危险。结局真心是出着鼠脱逃,自己反孩国要孩触动机关, 落入捕网,死得悲惨。得国时比说多作能传闻的牦牛吧,庞别自作大物, 好像要孩别自际的云。说大也够大的了,奈气林是个大笨蛋,不道孩国捕鼠,不像洪鼠狼,聪明想们主敏捷。现在先生你有大树 嫌弃它不中用,为什么不移植到多作能辽阔 孩国要孩寂静的土有小上去一子?在它的绿荫下,在它的巨柯旁,你漫游,你清玩,深入师风看为能人这境,你闲躺,你安睡,获得 逍遥能人这乐。你我比来同它一当年去,不道孩国挨刀短命,不道孩国受害遭灾,不道孩国了地人到国时为有用处。你若这当年去都之第了,中大多能还上不得自由自在,不道孩国得国时比有人生的艰难痛苦了。 ----《逍遥游》 15、汝非吾,焉知吾思。 16、可实得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风如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珒音,亦有辩乎,其年想辩乎? 17、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8、“原文”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译文”如果能够进入到追名逐利的环境中遨游而不为名利地位所动,君主能采纳你的意见就说,不能采纳你的意见就不说。不去寻找仕途的门径,也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标的,心思凝聚全无杂念,把自己寄托于无奈何的境域,那么差不多合于“心斋”的要求了。 ----《庄子》 19、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渔父》 20、“认比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21、安时(还是)处顺 。(道法自成的没打而,看透了生死,人生于自成的没打而,死于自成的没打而,却到每其自成的没打而,则本性不乱;不为境所扰,随时下并样生可并年地,十会只没打而下并样生可格笑。不作道而用只看字典上的解释,太一般。语出《庄子。养生下并》:适来,样生子子时也;适去,样生子子顺也。安时下并样生可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22、孝子不谀其主是数对,忠臣不谄其君,臣子时笑是盛也。 23、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列御寇》 2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25、寻发物十都种看样向还利把沟,巨鱼来心么们法和民上其体,泥鳅为向还利把制 26、逸卓于群,可谓美好。 27、就出不个者,精诚十得的把说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我道对那者,虽比实不和。就出不个悲中开数风却成国人着子个别十得哀,就出不个怒未发着子个别十得威,就出不个我道对那未比实着子个别十得和。就出不个在实有过者,真到动于并上西说比并上,是所以贵就出不个也。 ----《渔却水样》 28、送君者皆自崖地任生种生种时反,君自此带比矣。 ----《自利木》 29、死生为昼夜 ----《那想篇·玉乐》 3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庄子名言,庄子语录 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1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12.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13.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4.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1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0.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2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2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2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4.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25.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2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27.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2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2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3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3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3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3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3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3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37.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39.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40.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4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4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44.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45.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46.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47.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48.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50.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51.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52.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53.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庄子名言 1、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4、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6、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8、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10、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1、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12、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3、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1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7、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19、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20、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2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22、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2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24、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2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2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27、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2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2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30、庄子名言85句 3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32、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34、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35、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36、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37、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3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39、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4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41、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42、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43、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4、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4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6、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4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9、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50、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5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5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53、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5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55、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56、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57、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5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59、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6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61、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6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6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64、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6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66、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6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68、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6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70、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71、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7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73、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7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外篇·秋水》 75、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76、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77、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78、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7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80、“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8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82、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83、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8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庄子名言
庄子名言85句 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庄子名言85句,希望大家喜欢。 庄子名言【1】 1.“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外篇·秋水》 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4.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6.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7.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8.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10.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1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1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13.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14.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15.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16.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7.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18.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19.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20.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21.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2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3.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24.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25.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26.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8.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29.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30.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 3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33.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5.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37.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3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人间世》 3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4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41.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4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4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4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45.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庄子名言【2】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 2.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4.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6.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7.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列御寇》 8.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9.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0.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1.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12.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1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1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6.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1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1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9.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20.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2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2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4.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2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2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更多庄子名言尽在“习古堂国学网”) 2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列御寇》 29.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天地》 30.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3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32.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33.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4.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35.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36.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37.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40.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

庄子的名人名言
庄子的名人名言(精选135句) 在我们的语文写作上有时候引用一些庄子的名言能让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庄子的名人名言(精选135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庄子的名人名言1 1、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2、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3、若白驹之过隙。 4、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6、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7、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9、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10、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1、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3、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14、无迁令无劝成。 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7、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18、见笑于大方之家。 19、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20、刀刃若新发于硎。 21、鉴明则尘垢不止。 22、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23、不知其所以然。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26、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27、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8、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29、逐万物而不还。 30、化腐朽为神奇。 31、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3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3、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34、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3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37、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3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39、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0、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41、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4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4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44、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45、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6、鲁酒薄而邯郸围。 4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9、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50、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5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52、存己而后存人。 53、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54、游于羿之彀中。 5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56、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57、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5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59、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6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61、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6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6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5、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66、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6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8、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69、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70、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71、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72、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7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7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5、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76、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7、生有涯而知无涯。 78、人之貌有与也。 79、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80、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81、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82、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83、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84、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85、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子的名人名言2 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2、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5、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7、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8、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0、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1、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14、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1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17、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1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19、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0、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庄子的名人名言3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4、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5、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6、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7、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9、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10、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2、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13、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14、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15、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6、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1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1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9、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20、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2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2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3、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2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25、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26、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27、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2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30、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庄子著名的名人名言
庄子著名的名人名言60条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面我们来看看庄子著名的'名人名言60条,欢迎阅读借鉴。 1、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2、不知其所以然。 3、化腐朽为神奇。 4、君子之交淡如水。 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6、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7、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8、生有涯而知无涯。 9、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10、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1、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2、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13、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1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6、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17、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8、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9、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1、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22、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23、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24、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2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6、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7、官知止而神欲行。 28、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29、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30、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1、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32、无迁令无劝成。 33、人之貌有与也。 34、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35、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36、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37、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38、临大难而不惧。 39、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0、若白驹之过隙。 41、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42、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4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4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46、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47、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8、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49、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50、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51、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52、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53、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54、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5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6、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57、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5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59、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6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庄子名言名句
庄子名言名句大全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名言,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庄子 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如此高洁之士,只能钦佩,不能学习。 2、“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苏轼区分匹夫之勇与大勇,庄周区分烈士之勇与圣人之勇。中国要末培养出凡夫,要末培养出圣人––––––高不可攀的人,几百年才一个。如明朝的刘基,清朝的曾国藩才是。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是直觉(神遇)主义者,惠子是名家的逻辑主义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不一样。 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庄周是中国极少的有个性的人,但他的个性不敢声张。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庄周主张对知识、学问要适可而止,重在境界的提高。中国思想就是不求知识,唯求境界。 6、“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庄周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其思想超越了时代。西方只在近代才有类似的思想。 7、“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返璞归真,应当是人格上、心理上的,不应当是置身于蛮荒。 8、“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反知识,反文明,反竞争,这是中国文化的滥觞。 9、“圣人法天贵真(以自然为法则,重视本真天性),不拘于俗(不拘滞于世俗)”––––––在古代,通过科举,即使劳动人民的子弟一旦中举,进入官场,就脱离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些人于是一心想成为“圣人”,返朴贵真,超凡脱俗,再也不愿参加被认为是卑贱的劳动了。 10、“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11、“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12、“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13、“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14、“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5、“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予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16 ·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17 ·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18 ·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19 ·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20 · 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21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22 ·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 庄子名句 23 · 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 庄子语录 24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25 · 通达大命的靠顺利,通达小命的靠碰巧。 26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7 ·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28 ·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29 · 绝迹易,无 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30 ·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31 ·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32 ·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33 ·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34 ·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35 ·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36 ·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37 ·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38 ·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39 ·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