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的事情记叙文1
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某部门安排的一项工作,刚安排下去,就有老师反馈,和课堂教学冲突了,甚至和其他活动冲突了;一个活动结束了,学生不乐意,老师不满意;学校的某个地方的文化设计,已经做好了,不是颜色搭配不好,或是位置安装不妥……等等类似的问题。都是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对,造成工作的重复无效,成本增加,甚至严重的浪费;时间长了,导致组织的执行力不强,抱怨的增多。
那么如何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呢?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校长有个精辟的观点:首先追求集思广益的过程,让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进行商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其次追求共进共赢的效果,追求共进共赢为目标,而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在这样的前提下,就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了。相信经过集思广益的过程,追求共进共赢为目标制定的活动方案、工作安排、文化设计等,不仅下一步工作落实的执行力强,而且最后的效果也会相对理想的。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实践方法,其实也是系统思考的结果。做一件事情之前,就要考虑到下级,同级和上级的立场。我理解为至少要和三方的人做好沟通。首先要和你服务的对象进行沟通了解,征求建议或意见,距离工作最近的人才最了解工作;其次和同科室或部门的同事进行商量,形成初步的方案,最后和你的主管领导进行商讨,争取支持。根据工作内容的性质不同,三方沟通商量的顺序也会不同,总之一定要经过从上到下或从上至上反复的集思广益的过程,一定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就一定就会减少重复无效的工作、浪费及增加成本的现象。
那么,作为老师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习惯的培养,一个新想法的实验,是否也系统思考一下,和孩子们多商量,多沟通,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和你的同事商量,发挥团队智慧;和你的主管领导沟通,孩子的家长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学校里孩子利益的相关者,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做对的事情记叙文2
有人认为,如果一定要做出选择,那么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而我支持前者的观点。
但在讨论哪种做法更重要前,我们应先对何为“对的”事情与“做对”做个判断,定个标准。
就我的理解来看,“对的”事情最简单的判断便是符合人类价值观、道德规范,或是对人类所处社会有益的事情。这类事情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无论做事的完成度、操作方法如何,它大部分情况下是有益处的,最多无功无过。而“做对”事情,最简单的判断,是将一件中性甚至恶性的事情转变为使其有益的状态,而事情本身的性质并未改变,也就是说,如果转变方法不当或操作者有所失误,那这事情也会展现出其害处和弊端。如此看来,“做对”事情比做“对的”事情对操作者的要求更高些。
表象来看确实如此,但当我们深入发掘,从做事的本质看就会发现,做“对的”事情的操作者需要对事情的性质做评判,以此决定该做什么事,但“做对”事情的操作者并不需要判断或者只要不做“错事”就行了。这样一来,做“对的”事情的操作者就要求他们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符合人类大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判断对错,而这种能力似乎比前面所说的操作事情的能力更重要得多,毕竟操作事情的能力可以从前人经验中取得,可以通过实践而得,但终究只是为了操作事情而存在;道德观、价值观等观念则是为了评判事情而存在。意化到具体事情上,就如同手、脚与脑的存在一样,脑负责评判事物,手脚负责操作完成事物,二者高下立见。
由此看来,是做“对的”事情比“做对”事情更重要了。
万事万物都无绝对定论,做事也是如此,所以如果让我增加一个观点,我会说,虽然做“对的”事情更重要,但后者“做对”事情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如同一个完整的人,手脚与脑缺一不可,将事情由中性甚至恶性转化为有益的能力与对万事万物进行客观评价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是缺一不可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终结论,虽然做“对的”事情比“做对”事情更重要,但两者都还应该同时存在,最好不要择一而为。
做对的事情记叙文3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只要路是对的,我们就不怕路远。只要做了该做的事无论大小都会有幸福,但青春期的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凭什么别人都可以上网就只有我不可以啊!你还说要给我更好的生活呢!这点小事都不让!”在我向妈妈近乎咆哮地说完这些话后,客厅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看着妈妈那扬起的手,我在心中做好了挨打的准备。毕竟我至今还从未违反过他们的决定。妈妈那扬起的手听了听,最终是没落到我的脸上。妈妈慢慢的转过身向房里走去,望着妈妈的背影,我赌气地回了自己的房间。
回到房里,我重重地坐在床上,一把捞过床头的娃娃用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娃娃的脸。望着娃娃那依旧笑得“一脸纯真”的笑脸,思绪渐渐飘远。
想起母亲在我任性发脾气时的迁就,想起母亲为了给我敢时间而剪下的那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想起母亲总是在午夜为我送上一杯温温的牛奶。
想到这些,我不由嘴里轻轻呢喃着“妈妈”想到妈妈回房时那蹒跚的脚步,想起灯光下母亲头上那丝丝银光。懊悔从心里奔涌而来。浴室我决定向妈妈道歉,我怀着那份忐忑不安走向妈妈的房间。
“妈妈,对不起。”我低声说着。望着妈妈那被泪打湿的脸颊,我掏出手帕擦拭着妈妈的脸颊。用稚嫩的方法哄着妈妈,直到妈妈破涕而笑。已经记不清那天对话的内容了,但从屋子里的”多云转晴“可以看出我做了该做的事。
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有我们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门外清明的风景,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才会在眼前铺展开来,尽现华美的风景。
做对的事情记叙文4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矛盾,可是该如何正确的化解矛盾呢?那天午后,我和姑姑一起看电视,科教频道正在演《爬行动物(上)》,姑姑看了一会却说:“这没什么意思,还动不动就吃这吃那,一会虫子一会蛇的,让我看看别的,电影频道的《妃子笑》都比你这强。你说你看这有什么意思?”我却不这么认为,大自然世间万物有不尽的奥秘,每天都有动物在食物链中遵循着规律,处处扣人心弦,一不留神就会成为别人的猎物,大自然之道,适者生存,挺有意思的。“快把遥控器给我!”家中其他电视都被占用,电脑也不例外。我又刚学完习。“要不这样吧,姑姑,你15分钟我15分钟,轮…”“少废话!小孩子不准跟大人谈判!”可面对姑姑的脾气,怎么办呢?宫中那些勾心斗角,争宠互害没什么意思嘛。我与姑姑产生了矛盾,但我又没有与她争吵,辩论。而是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冷战。尽管姑姑得到了遥控器,但却被一种无形的矛盾弄得没有换台,尴尬了一会儿,我离开了,以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结束”了矛盾。
我一点也不生气,也不委屈。想想,长辈们已经经过了学习时代奋斗争先的劳苦,为人长辈,我们这些做晚辈的要尊敬长辈,与长辈发生矛盾时,听长辈意见。退一步,海阔天空。正确地化解生活中与长辈们发生的矛盾。
做对的事情记叙文5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间,我也俨然成了一个高中生,成了一个小大人了,既然成了小大人,就应该有小大人的风范了。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气格外的晴朗,让我的好心情也大增一倍,于是我哼着小曲一蹦一跳的朝家走去。
这时,一阵吵闹的争吵声自邻居家传出来,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而中国人的好奇心又是最强。于是我禁不住诱惑,奔向邻居家门中,当我赶到时,那里早挤满了一群围观者,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往里面挤,终于挤到了前头,只听刘婶说:“反正她是女孩子,迟早要嫁出去的,干嘛花那么多钱给她买这书买那书的,我们家乙穷的揭不开锅了,她还要钱买书。”接着传出刘叔的声音:“我们家就算再穷,我也要让孩子们读书。”
顿时,刘叔和刘婶吵得不可开交,而我则从围观者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刘叔那个学习一直很刻苦认真的小女儿——筱柔,要钱买资料书,而刘婶刘叔由于家里实在是穷得叮当响,钱很难拿,而刘叔又坚持要让女儿好好读书,于是便我刘婶吵了起来。
“我不管,反正我是拿不出钱的。”刘婶气恼的说了一句。
刘叔接着便说:“那我拿些值钱的东西去换钱,反正我要让女儿读书。”顿时,他们又吵开了。我坚定的从人群中走到了刘叔刘婶面前,对他们说:“虽然我还只是个学生,赚不到钱,但我很想帮助你们。”于是我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舍不得花积攒的零花钱,放在了桌上。
接着,我转过头,对着围观者说:“大家好歹也是十几年的邻居,多少也有一些感情,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吗?大家多帮帮忙吧!”说完后,有几个人平日待人小气的妇人主动从口袋里掏出钱放在桌上,而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拿出了一些钱来,有十块的、有五块的……
虽然,这是一些小数目,但它代表了乡亲们的心意,我把钱全放在了刘婶手中说了句:“婶,您让筱柔读书吧,我相信她会有出息的。”刘婶眼中含着泪水点了点头,对我说了声:“谢谢。”
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开心,那天,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