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文1
五月的天,晴朗又干净,脱贫攻坚战又传来好消息。作为一名高中生,很荣幸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与你们分享我国脱贫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中国“大体量”脱贫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的荒坡,大朵牡丹花盛情绽放,用绚烂点燃着初夏。同时在燃烧的还有村民们喜悦的心情,眼前这一朵朵牡丹花正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灵丹妙药。这是我在新闻联播上捕捉到的脱贫资讯,类似的报道现实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些地方因为闭塞落后,居民不愿另辟蹊径,开发新路子。于是,国家派遣的干部空降到那里,通过对土地水文气候等的考察,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开发新产业。在为当地增收的同时,也留下了技术和思路。
而有些地方固守一成不变的历史产业,故步自封,被市场淘汰。如何让优势产业焕发新光彩,在脱贫道路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大体量”脱贫途径之二是依托传统产业,开发特色之路。
宁夏的枸杞中外闻名,然而,销售渠道狭窄,当地居民观念保守……这使得宁夏地区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这里的脱贫工作就是依靠小小枸杞进行的。先是进行科学培育,提高产品质量;然后开发枸杞加工线,制作各种升值农副产品;拓展销售渠道,面向海内外线上销售线下直运;凭借中国发达的交通设施,小小枸杞飞向全世界的玻璃杯和羊肉汤里……同时发展枸杞采摘农家乐等多种游玩式体验项目,充分利用整个枸杞生产加工过程,向第三产业发展。依托传统产业,开发特色之路,宁夏的脱贫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当然,所有的成功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
从塞北大漠到烟雨楼台,从雪域高原到金沙碧海,中国壮阔的疆域上有无数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工作者,更有辛勤智慧的广大人民。三年的脱贫攻坚,让人民见证着幸福,让世界听见了中国崛起的声音。
我想,在非洲广袤的草原上,茂密的森林中,甚至炎热干旱的大漠里,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可能,等待你们去发掘。以奋斗探索为笔,以丰饶大陆为卷,我相信你们也可以留下属于非洲大地的脱贫故事,让世界听见你们的声音。
五月的天是刚诞生的夏天,希望你们在这个五月收获新的希望。祝愿中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也祝愿非洲大陆更加富裕美丽,愿中非友谊长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文2
“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智” “脱贫摘帽”无疑是当今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伫立于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展开形式各异的脱贫行动,脱贫不只是个人收入的变化,应举四海之力,整体推进。脱贫不能只是“数据脱贫”,更应以智慧凝聚共识,注入内生动力。
漫画中的一名男子,手持木棍,眼神笃定,奋力地撬起脱贫攻坚的巨石,清除全面小康路上的“绊脚石”。男子的力量有限,对于推倒贫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单用木棍发力难以撼动巨石,必得“智取”促“实干”。
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基层干部付诸的努力已让不少问题得到缓和,农村总体面貌得以改善,但有些顽疾并非靠基层干部就可以克服。重振士气的贫困群体,回归社会中来,必得谋一份工作维持生活。那么产业引入、就业保障,需要企业供给扶持。再者,农民学习不能停滞不前,就业技能培训、思想文化教育也要跟得上经济发展。脱贫涉及全国人民,要整体协同,切不可仅是脱贫而未能实现社会差距缩小的初衷。
脱贫是啃硬骨头,转换思路,亦可煲成鲜美的“骨头汤” .产业兴农、创业脱贫、智慧扶贫是决胜阶段的智慧锦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阶段,新思路,与时俱进。成都锦江区红砂村的 “花香农居”,最初是以花卉产业种植,让农民充分利用自家土地,后来花卉产业又发展为观光农业,又可让农民发展农家乐与民宿。知名度提高后,拥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锦江区又举办花博会。从“花卉农园”到“休闲旅游”,再到“特色名片”,不断拓新以适应经济发展,不仅脱贫,而且兴农。
举四海之力,纳天下智慧,脱贫征程不仅笃定刚健,更在可持续发展中,步步生花。克贫困磐石,聚全国智力,脱贫事业不仅推进有序,更在不断前进的复兴之路中,绽放异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文3
近两年来,农村的脱贫攻坚政策是越来越深入人心了,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党的富民政策促使落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忆起我的家,原来住在荒山野岭,就像歌谣里唱到的“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受灾磨。”这不光是出行难,而且居住的房子里也是破乱不堪。房顶是用石板盖成的像鱼鳞一样的遮雨层,墙壁是用泥土筑成的粗糙墙面,在长年的风吹雨淋中,不断脱落泥块,显得那样不堪重负,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时时威胁着我们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当时我家人口挺多,没有经济来源,哪里有钱盖房呢?只能默默地苦熬岁月。
正在贫困之时,家乡迎来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我们村里建设了居民点,我家也借政策机遇盖起了两层楼房,爸爸拿在外打工的积蓄,对房屋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家里添置了新家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我们全家人都陶醉在幸福之中,搬家那天我爷爷激动地流着热泪说:“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不然我这辈子恐怕都住不上楼房了。”村里不光是我们一家改变了面貌,整个村子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周围的环境也焕然一新。出门是宽阔的水泥路面,居民点的中心还修建了小公园,园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还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让山里人出门既能看美景又能锻炼身体,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感到无比高兴!这都是党的脱贫政策给予的。我想,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发奋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立志成才,不忘党的教导,牢记党的恩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文4
在这个星球上,无论是黑皮肤黄头发,无论是蓝眼睛厚嘴唇,无论是历史还是而今,无论是区域还是洲际,似乎所有国家的发展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贫困。治理贫困,我们的国家在努力,你们的国家也在努力。而在这里,在你们的脚下,你们所站立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似乎可以找到这个解决问题的重要答案。
只有精准扶贫才能将贫困“连根拔起”。
我们开启了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培养技术的系列措施:有些土地种不出庄稼,却能开出大片的鲜花;有些山区偏远难行,却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有的戈壁人烟稀少,却不失为旅游探险的好去处……兴办工厂,培养技术,组织管理,扩大就业。一次次的实践,一点点的成功,一份份智慧汗水勤劳的积累,都让我们相信着:终有一日,贫困定会被我们“连根拔起”!
开发有效资源,出奇制胜。
大部分贫困地区环境贫瘠,自然资源缺乏,以致当地人民并无优势来发展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而其人民也大多没有充足的知识,无力改善现状。好在中国政府并未放弃,而是想方设法让无资源的地方“长出”资源来,无数的技术人员及专家前往多个扶贫地区,钻研当地生态问题所在、土壤适宜开发度。在南方山区引导人们开垦梯田,在北方果园铺设卵石以增加水果糖分含量,打造受欢迎的产品,进行有机销售……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中国并未退缩,因为与人民的利益相比,这些困难都太过渺小。
无数的科学技术人员前往贫困区,授之术,立其业,帮助当地人习得技艺,找到收入突破口,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使经济方面的改善也渐有起色。短短三年时间,八亿人口成功脱贫:杂草丛生的盐碱地,盛开大朵大朵的牡丹花;荒无人烟的偏远山沟,运出一批批精美的工艺品;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漠,立起一株株绿色的身影;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横贯南北,一座座工厂传来百姓的希望与欢笑声……著名作家余光中曾在《欢呼哈雷》中写道:“我们的国家永远积极向上,民族的意志也永远向前。”
当然,在治理贫困的路上,我们依旧有许多不足:体系的松散,管理的缺失,研发的滞后,个别地区的扶贫工作有“撒胡椒面式”的泛泛之嫌。面对这些,我们依然在努力完善和进步。但我相信,勤劳的汗水,无边的智慧,终会将把贫困连根拔起,阳光终将照在这世界每一个灿烂的面庞之上,包括你们,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文5
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村子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好处,他们给村子换了新衣,他们给了我们更好的生活,他们还让村里的男女老少懂得了许多知识。
我身在振太镇介牌村习兔河小组,几年前,柏油路铺到了村里,赶牛的老大爷呟喝着说:“这下,我放牛,就不怕被黄沙追捕啦!呵——呵——呵——”含着棒棒糖的小妹妹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说:“这个糖好吃极了!是不是以后坐车就不用疼屁股了呀?”在场的人们都张开大嘴巴开怀大笑……
记忆难却的是今年的一个下雨天,为脱贫攻坚“站岗”的罗支书、夏阿姨……淋着冰凉的大雨来到了我家,我急忙请他们坐下,给他们洗水果、倒水……
爸爸对他们说:“这么大的雨,还这么冷,辛苦你们了。”
他们一阵谈笑后就是谈一些家庭了解,我坐在一旁,也不敢出声,屏息倾听着,爸爸不慌不忙地跟他们谈起我们家茶树的问题……
提起茶树,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去采茶时,从茶树上掉下的那一回,我为我那时的笨拙而想笑,又为我那个很久才能消失的伤痕而想哭。那棵古老的茶树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慈祥。但那时,有的人毫无条件地说,那棵茶树不是我家的了,妈妈知道后火气冲天……我什么也不说,嘟着嘴巴,一到伤心的时候就去摸摸那棵老茶树健壮而青绿的枝干,扶着她倾诉衷肠,用她的慈祥为我解愁。
一个星期五,罗支书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抽出时间来小组解决了我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当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到家的时候,妈妈说出茶树物归原主时,我的心情像“锦上添花”一般。不过那时他们已经走了,我那颗炽热的心又被泼了一盆“冰水”,我还没有来得及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此事过了许多天,我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上学,路上,我又看到了他们为解决村民的一些问题而奔波的身影,我抽动了嘴角,笑了。是他们给了村里“和平”,是他们让我的心不再凄凉,是他们一直在默默关心着村子里的每家每户。
我想对他们说:“罗支书、夏阿姨……您们啊多像路边的那几盏灯啊!在路边不论春夏,不论风雨,不论寒热,不论昼夜,一直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别人做出贡献,我真为您们感到骄傲。”
罗叔叔、夏阿姨,您们牺牲了自己应当得到的休息时间,无数个日日夜夜,风雨无阻。哪里黑暗,您们就照亮到哪里,您们就是我们村里最亮的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