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捭阖之道是什么意思
“捭阖”作为一种游说的方法,就是要动摇对方原先的认识,让其重新建立认识,捭与阖两者在方法上虽然对立,但在效果和目的上却高度统一,就是让对方把原有的认识去除掉——“出之、去之”,同时又重新建立接纳一些认识——“纳之、取之”。 通过捭阖来调整阴阳,游说也是如此,运用恰当的阴阳言辞,改变对方的想法,而让对方主动接纳自己的意见,化圆而为方,奠定其开展相应行动的基础。思想为行动的指导之意,先有想法而后才有行动,才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发展。 扩展资料: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游说的捭阖,是指千变万化的说辞,“说之变也”。作为根本大道,是引起阴阳因素变化,从而使得事物产生改变。而说辞是重要的开合手段,说辞产生的阴、阳开闭效果,能影响和改变对方的想法。 语言必须进行控制。心里有想的,嘴上才有说的,但是心里想的,嘴里不能全讲出来,讲出来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必须“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不是全关了不讲,也不是全开了乱讲,而是该开的开,该关的关,掌控语言的度,体现语言的技巧和艺术。这是说客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功课,也是捭阖之道的精华所在。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在鬼谷子看来,人世与自然统一于捭阖之道。天地万物由阴阳因素的开合所生灭,故而开闭阴阳因素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与发展路径,“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进而影响事物的生成发展。纵横、反出、反覆、反忤,通过这些改变对方的决策。 参考资料:捭阖-百度百科
捭阖,具体地讲是一种谈判术,是指通过挑动别人打开心扉,说出实情或是使对方沉默,显露真情;反过来也是一样,游说者自己或捭或阖以达到目的。通过试探来看对方的表现。鬼谷子深知语言在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就像古人的警世名言说的那样“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鬼谷子提出,作为游说者一定要有时可以开口说话,有时则应当闭口沉默,有时不妨松弛、宽厚,有时不妨紧张、严厉。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开闭之术控制自己的嘴巴,使得心声的出入有规律,那么就是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人间的大谋略!通过游说中的应对、较量最后达到“乃可以纵,乃可以横”,而无敌于天下!这些靠游说、靠言辞平天下的人被称为“纵横家”。 不过纵横家主张不轻易用兵、不公开用兵,或在动武之前就以纵横捭阖之术达成军事目的,这一点倒近似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所以鬼谷子主张管兵的人必须是大智大勇,“材质不惠,不能用兵”。主张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也就是说在暗中、不知不觉已经以实力战胜了对手。似是指一种军事威慑力量的运用,如苏秦的六国白马之盟,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捭阖第一》是春秋时期,鬼谷子编写的一部兵书。鬼谷子有学生---苏秦、张仪等。《鬼谷子·捭阖第一》原文如下: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1)之先。观阴阳之开阖(2)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3)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4)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5)。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6)。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7),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8)。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9),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1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11)。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12)。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13)。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14)。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15)。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复,必有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16)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17)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18),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19)。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20)”。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21),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22)。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23)。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24),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作品注释1,众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众。,2,阖:闭的意思。,3,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谋划。,4,见:发现。,5,门户:即上文所说“存亡之门户”。,6,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分别指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因此,应采用相应行动。,7,度权量能:推测权变、能力之大小优劣。8,差:差别。,9,实虚:实情与表面现象。10,阖而闭之:闭合并表示不同意见,以观察其诚意。,11,先从其志:先顺从对方的意思。12,密:隐密。,13,与道相追:与道相近的道理。14,圣人因而为之虑:圣人因此而进行权衡谋划。,15,此句意谓:合适的闭藏之后获取,不合适的闭藏之后放弃。16,豫审:预先考察。,17,神:指精神。18,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要由口这个门户表达出来。,19,终始其义:是指开闭有节,阴阳处理适当。20,终:死亡、忧患、贫贱。,21,与阳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阳者交涉时,就谈论崇高并对此加以试行。2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辩论时掌握与情阳者言崇高,与情阴者言卑下,就是下与小相应、高与大相应的原则。,23,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可以游说任何事、任何人,万事万物均把握于胸中。24,倍反:倍是背叛,反是复归。 作品译文考察过去的历史,生存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导。通过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且进一步了解事物存在和死亡的途径,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揭示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预测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上的作用,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虽然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然而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是阴气,或者是阳气;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刚强;或者是开启,或者是闭合;或者是松弛,或者是紧张。因此,圣人要一以贯之把握住事物变化的关键,审视体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推测对方的能力,预估对方的技巧。至于人们之间的贤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胆怯、仁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就可以开启使用,就可以闭藏不用;就可以举荐,就可以摒弃;就可以轻视,就可以敬重,还要依靠无为来控制和掌握这些。考察确定对方的有无虚实,通过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欲望来加以判断对方的志向,适当排斥对方所说的话,等对方敞开之后再加以反驳,以便更好地探查实际情况。可贵之处在于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图,然后沉默继而挑动对方发言,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或者敞开心扉予以展示,或者封闭心扉予以沉默。开启心扉,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意相同;闭藏心扉而使之封锁,是因为诚意不一致。判断可行与不可行就是要清楚知道对方的计谋,以便探索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计谋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都要确立自己的意向并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顺从对方的意志。如果要运用开启之术,贵在周详的完备,假如要运用闭合之术,贵在隐藏和保密。由此可见,周详和保密的重要,几乎与“道”相通。所以要让对方开启,是为了判断对方的实情,要让对方闭藏,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意。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使对方显露实情,以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程度,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假如不能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为此会自我忧虑。因此,所谓开启,就是或者开启而展示使用,或者开启而收纳闭藏;所谓闭藏,或者是闭藏之后而获取,或者闭藏之后而放弃。开启和闭合,是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开启和闭合,也是阴气和阳气的变化运动,四时节令的开始和终止变化也如同开启和闭合一样,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论纵横与反复都必须经过开启和闭藏来实现。开启和闭藏是世界运行规律的变化,也是游说变化的依据,必须事先详细观察它们的变化。口是心灵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意志、情欲、思虑和谋略,都要通过这个门户来表露,所以要通过开启与闭合之术来把握和控制。开启之术,就是公开的,可言及的,属于阳的方面;闭合之术,就是关闭的,沉默的,属于阴的方面。阴气和阳气中和,开闭就会有节度,而阴阳处理也会适当。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荣誉、名声、爱好、财富、得意、喜欲等,都是属于阳的方面,叫做“始”。所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毁损、失利、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都是属于阴的方面,叫做“终”。凡是那些说遵循阳气的人,都称作“始”,以谈论“善”开始行事;凡是那些遵循阴道进行游说的,都称作“终”,以谈论“恶”为结果。 运用开启和闭藏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检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崇高的待遇,给从阴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卑下的待遇。以低下来求取卑小的,以崇高来取索庞大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了解,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实现。可以用这种道理去游说一人、游说一家、游说一国、游说天下。要想做小事,没有“内”的限制,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的边界。所有损益、去就、背叛与复归,都可以依据阴阳来驾驭。阳的方向活动、前进,阴的方面就停止、闭藏;面对阳气,就活动出去,面对阴气,就隐藏进入。阳气运行最终复归于阴,阴气运行最后返归于阳。以阳气而活动的人,道德就会增长,以阴气而安静的人,形势就会生成。以阳气求于阴气,就要用道德来包容;以阴气求于阳气,就要用力量来施行。阴阳互相追随,是由于遵循开启和闭藏的规律变化。这就是天地之间阴阳运行的总规律,也就是游说的基本方法,是万事万物的先导,这就叫作“天地之门户”。
鬼谷子捭阖之道 即用人力开合去变换事物阴阳性质,让我们为人还是做事,都应该适时地,去知进还是知退! 捭阖第一,是因为捭阖是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所在,理解了捭阖篇,基本上就可以快速理解鬼谷子其他篇章了! 捭阖篇以无为之道,以及阴阳之道为基本根基,只有认识到这两点的真谛,才能把鬼谷子运用到生活之中! 而无为之道的无为,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其真实意思,因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把道德经前后文章贯穿起来,所以都以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实质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道德经里的几句话摘出来看看,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上善若水,水几于道,水利万物而不争!特别是“为之于未有”
翻译本不是有解释吗?捭阖是什么?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阖,闭的意思,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 捭阖之道是一种处事智慧,一门推敲技巧,揣摩人的心理活动,该拍屁时就拍屁,该放屁时就放屁。古人云,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应人事,一切都是为了中应人事,为人所用,而鬼谷子更是从人性入手,对做人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处事之道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者依崇高,与阴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 这是鬼谷子里的原文,说的是怎样和人沟通,译文是:运用开启和闭藏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检验,给从阴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卑下的待遇,以低下来求取卑小,以崇高来取索庞大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了解出来,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进去,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实现. 评析: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开闭之术控制自己的嘴巴,使得心声的出入有规律,那末就是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人间的大谋略!
捭阖,具体地讲是一种谈判术,是指通过挑动别人打开心扉,说出实情或是使对方沉默,显露真情;反过来也是一样,游说者自己或捭或阖以达到目的。通过试探来看对方的表现。鬼谷子深知语言在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就像古人的警世名言说的那样“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鬼谷子提出,作为游说者一定要有时可以开口说话,有时则应当闭口沉默,有时不妨松弛、宽厚,有时不妨紧张、严厉。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开闭之术控制自己的嘴巴,使得心声的出入有规律,那么就是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人间的大谋略!通过游说中的应对、较量最后达到“乃可以纵,乃可以横”,而无敌于天下!这些靠游说、靠言辞平天下的人被称为“纵横家”。 不过纵横家主张不轻易用兵、不公开用兵,或在动武之前就以纵横捭阖之术达成军事目的,这一点倒近似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所以鬼谷子主张管兵的人必须是大智大勇,“材质不惠,不能用兵”。主张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也就是说在暗中、不知不觉已经以实力战胜了对手。似是指一种军事威慑力量的运用,如苏秦的六国白马之盟,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捭阖第一》是春秋时期,鬼谷子编写的一部兵书。鬼谷子有学生---苏秦、张仪等。《鬼谷子·捭阖第一》原文如下: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1)之先。观阴阳之开阖(2)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3)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4)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5)。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6)。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7),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8)。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9),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1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11)。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12)。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13)。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14)。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15)。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复,必有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16)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17)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18),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19)。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20)”。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21),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22)。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23)。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24),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作品注释1,众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众。,2,阖:闭的意思。,3,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谋划。,4,见:发现。,5,门户:即上文所说“存亡之门户”。,6,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分别指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因此,应采用相应行动。,7,度权量能:推测权变、能力之大小优劣。8,差:差别。,9,实虚:实情与表面现象。10,阖而闭之:闭合并表示不同意见,以观察其诚意。,11,先从其志:先顺从对方的意思。12,密:隐密。,13,与道相追:与道相近的道理。14,圣人因而为之虑:圣人因此而进行权衡谋划。,15,此句意谓:合适的闭藏之后获取,不合适的闭藏之后放弃。16,豫审:预先考察。,17,神:指精神。18,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要由口这个门户表达出来。,19,终始其义:是指开闭有节,阴阳处理适当。20,终:死亡、忧患、贫贱。,21,与阳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阳者交涉时,就谈论崇高并对此加以试行。2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辩论时掌握与情阳者言崇高,与情阴者言卑下,就是下与小相应、高与大相应的原则。,23,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可以游说任何事、任何人,万事万物均把握于胸中。24,倍反:倍是背叛,反是复归。 作品译文考察过去的历史,生存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导。通过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且进一步了解事物存在和死亡的途径,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揭示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预测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上的作用,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虽然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然而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是阴气,或者是阳气;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刚强;或者是开启,或者是闭合;或者是松弛,或者是紧张。因此,圣人要一以贯之把握住事物变化的关键,审视体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推测对方的能力,预估对方的技巧。至于人们之间的贤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胆怯、仁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就可以开启使用,就可以闭藏不用;就可以举荐,就可以摒弃;就可以轻视,就可以敬重,还要依靠无为来控制和掌握这些。考察确定对方的有无虚实,通过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欲望来加以判断对方的志向,适当排斥对方所说的话,等对方敞开之后再加以反驳,以便更好地探查实际情况。可贵之处在于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图,然后沉默继而挑动对方发言,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或者敞开心扉予以展示,或者封闭心扉予以沉默。开启心扉,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意相同;闭藏心扉而使之封锁,是因为诚意不一致。判断可行与不可行就是要清楚知道对方的计谋,以便探索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计谋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都要确立自己的意向并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顺从对方的意志。如果要运用开启之术,贵在周详的完备,假如要运用闭合之术,贵在隐藏和保密。由此可见,周详和保密的重要,几乎与“道”相通。所以要让对方开启,是为了判断对方的实情,要让对方闭藏,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意。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使对方显露实情,以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程度,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假如不能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为此会自我忧虑。因此,所谓开启,就是或者开启而展示使用,或者开启而收纳闭藏;所谓闭藏,或者是闭藏之后而获取,或者闭藏之后而放弃。开启和闭合,是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开启和闭合,也是阴气和阳气的变化运动,四时节令的开始和终止变化也如同开启和闭合一样,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论纵横与反复都必须经过开启和闭藏来实现。开启和闭藏是世界运行规律的变化,也是游说变化的依据,必须事先详细观察它们的变化。口是心灵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意志、情欲、思虑和谋略,都要通过这个门户来表露,所以要通过开启与闭合之术来把握和控制。开启之术,就是公开的,可言及的,属于阳的方面;闭合之术,就是关闭的,沉默的,属于阴的方面。阴气和阳气中和,开闭就会有节度,而阴阳处理也会适当。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荣誉、名声、爱好、财富、得意、喜欲等,都是属于阳的方面,叫做“始”。所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毁损、失利、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都是属于阴的方面,叫做“终”。凡是那些说遵循阳气的人,都称作“始”,以谈论“善”开始行事;凡是那些遵循阴道进行游说的,都称作“终”,以谈论“恶”为结果。 运用开启和闭藏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检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崇高的待遇,给从阴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卑下的待遇。以低下来求取卑小的,以崇高来取索庞大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了解,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实现。可以用这种道理去游说一人、游说一家、游说一国、游说天下。要想做小事,没有“内”的限制,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的边界。所有损益、去就、背叛与复归,都可以依据阴阳来驾驭。阳的方向活动、前进,阴的方面就停止、闭藏;面对阳气,就活动出去,面对阴气,就隐藏进入。阳气运行最终复归于阴,阴气运行最后返归于阳。以阳气而活动的人,道德就会增长,以阴气而安静的人,形势就会生成。以阳气求于阴气,就要用道德来包容;以阴气求于阳气,就要用力量来施行。阴阳互相追随,是由于遵循开启和闭藏的规律变化。这就是天地之间阴阳运行的总规律,也就是游说的基本方法,是万事万物的先导,这就叫作“天地之门户”。
鬼谷子捭阖之道 即用人力开合去变换事物阴阳性质,让我们为人还是做事,都应该适时地,去知进还是知退! 捭阖第一,是因为捭阖是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所在,理解了捭阖篇,基本上就可以快速理解鬼谷子其他篇章了! 捭阖篇以无为之道,以及阴阳之道为基本根基,只有认识到这两点的真谛,才能把鬼谷子运用到生活之中! 而无为之道的无为,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其真实意思,因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把道德经前后文章贯穿起来,所以都以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实质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道德经里的几句话摘出来看看,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上善若水,水几于道,水利万物而不争!特别是“为之于未有”
翻译本不是有解释吗?捭阖是什么?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阖,闭的意思,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 捭阖之道是一种处事智慧,一门推敲技巧,揣摩人的心理活动,该拍屁时就拍屁,该放屁时就放屁。古人云,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应人事,一切都是为了中应人事,为人所用,而鬼谷子更是从人性入手,对做人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处事之道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者依崇高,与阴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 这是鬼谷子里的原文,说的是怎样和人沟通,译文是:运用开启和闭藏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检验,给从阴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卑下的待遇,以低下来求取卑小,以崇高来取索庞大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了解出来,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进去,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实现. 评析: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开闭之术控制自己的嘴巴,使得心声的出入有规律,那末就是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人间的大谋略!
《鬼谷子》读书笔记
鬼谷子学说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小事着手,客观实用,值得仔细研读,工作、生活、交际甚至连健康养生,都能找到答案。 《捭阖第一》 捭,开启,阖关闭。捭阖,就是要懂得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处事时,是捭还是阖?什么时候捭,什么时候阖?这全凭自己对局势的把握,要懂得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分析形势”,这个“势”指的就是事情的大体趋势发展,只有顺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你才能有所作为。摸清规律,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适时而动,正所谓“变化无穷,各有归宿,守司其门户,审查其所先后”。事物的变化尽管无穷无尽,但都有自己的规律,所以我们要注意时刻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懂得观察事物的发展顺序和来源去处,然后找到它的优点和缺点。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事物的本质中找到突破点。 比如说谈合作,你得清楚对方的“痛点”也就是短板在哪,以这个“痛点”作为突破口,再比较一下自己公司的优势和缺点,结合这些方面再去谈判,合作就能很容易达成,如果你能补足对方的短板,你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反客为主。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意思就是说要真正的想弄清楚一个人,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本事,就得先看看他的嗜好欲望是什么,然后从这些嗜好欲望里面,去看看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本事,要懂得隐藏自己,让对方先暴露实力。 “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也可以运用到交友识人中去,通过他的一些嗜好、欲望来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我们去结交。 《反应第二》 反就是反复试探,应就是回应。反应术的基本技巧就是“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我们在说话、办事要听到话外之音,察不言之言。谈判高手必然有一个特点,就是先听后说,根据对方的表现、反应,然后制定游说策略。 反应可以静听,可以反驳,还可以以己推人。如果想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就需要通过某种言辞或行动使对方开口讲话,具体怎么做呢,可以先用语言试探,然后由其言行判断他的真实意图;如有不清楚之处,再回过头来探求,反复求证,将对方引向自己的言说目的。 真正善于沟通的不是说,而是听,听话的时候脑子不能闲着,要思考,要耐心地听人家说完,不要急于表达,抢话,插话,要真正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沟通要备好功课,带着问题去听,还要注意对方言辞的微妙变化,是否故意隐瞒或是有意夸张。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厚着脸皮问,哪怕对方有些不耐烦,但是我们只有听明白了,问明白了,才能知晓其中的真正内涵。 人都善于伪装,尤其是彼此不熟悉的时候。所以想要打动别人,除了言辞的优美、态度的诚恳、见解的独特,还要让对方对你失去了心理防备。可以先多给别人好处而后再获取的战略战术。 熟练掌握反应之术,就能神出鬼没的知道对方的情况,通过听对方的话,观察对方做的事,论证万物,分辨雌雄,从细节而看到关键,从点能看到面,总是能猜中对方的心理。多方面思考,深入思考话语背后的事理,他所表达的意思自然就听明白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刺探到对方的情况,先了解自己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探知对方,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情报。在你探得别人实情时,对方的强弱、虚实、众寡等情况,都是相对着己方而言的。所以,要想识人就必须了解自己,自知而后才能识人,要想掌握情况,必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他人。强弱、虚实、众寡,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强,也没有绝对的弱,强弱都是通过比较才能显现出来。 “言有象,事有比。”“象”,就是用形象化的手法来比喻事物,“比”就是以同类的言辞进行类比。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讲起话来干巴巴,毫无美感和质感,使人听起来有厌恶感,自然就不会采纳其意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理之前先“以情动人”。记住他人谈话的技巧和策略,加以模仿和类比,并用钓语套出别人的真实想法。 如果不能洞悉对方所表达的“象”、“比,所听到的与对方所表达的必定相去很远。所以,打算听到对方的心声,就要沉默,聆听他的诉说。打算放开,先要收敛。想要高调,先要低调。想达成,先摆出放弃的姿态。打算全面的了解情况,一定用形象的语言与对方沟通,以鼓励他更多,更深入的表达。运用同理心,得到对方的真实想法。我们要学会象比之术,积极运用,从生疏到娴熟,直到成为行家里手。 《内揵第三》 “内”,即入内,又通纳谏的“纳”,意为进谏游说之辞。“揵”,就是通纳谏的“谏”,就是进献计策。 由小及大,由身边的小事说及大道理,然后循序渐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暗中揣度对方心意,这件事情能不能办成,这件事情是否合对方的心意,这件事情是否与当时的形势合适,能否顺应对方的意愿,让对方觉得进献的决策既合形势又合符心意。 顺应别人心意,如何去迎合别人很重要。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都要讲究策略,注意场合,学会顺着别人的话去说。"远在咫尺,近在天涯",心理上的沟通,不是实际的距离。洞察人心的秘密,一方面要学会聆听,另一方面还要善解人意,善于理解和宽慰人。同样,若是希望用言辞打动对方,从对方那里获得信息、资金或帮助,必须能获得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投其所好,想其所想,为其代劳,才能感动对方,让他觉得好似欠了你什么似的,或许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这一段是内揵术的核心,是上下级之间交往的法宝。上下之间的关系,有的距离远却关系亲密,有的距离近却关系很疏远,接近反而不被重视,离去反而容易被求取。要掌握别人的心理,增长自身才干,如何使自己被重用,你的意见有一天才有可能会被采纳。 洞悉人心,与人相处一定要把握度,“度”没把握好,有时就会适得其反。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非议。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君主,坚持己见,又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 我们也要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再去判断、决断,该不该建议,什么时候建议合时宜,这个建议能不能顺应领导心意等等,建议被采纳了固然是皆大欢喜,没被采纳呢,也要进退自如,随机应变,能屈能伸,但无论是什么建议都务必要遵循职业道德、人生法则,坚守好你的道德底线,违法犯罪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干,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他的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真正的君子,品德高尚,形象却显得愚笨。“愚”包含了宽容、简朴、知足等人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是你与人打交道,能否成为别人信任的人的必备条件。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比如就任还是离职?如果准备仍然待在公司,你就得把力量用在内部,学会与同事合作共赢,寻求发展,职位的提升,薪资的提高;但如果没有发展空间了,也许你就想着是否要挪挪窝,寻求新的生机,这个时候你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关注外部的发展动态,有没有一些你心仪的好的职位。在选择方面,鬼谷子建议要当机立断去做决定。很多事情应当机立断才好,处理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总是拖拖踏踏的这种状态是最危险的,不能下决心重新来过,你就永远不可能使自己获得新生,甚至于招致祸患的发生。 内揵之意,当然还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思。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对方怎么会去听你说呢?就像今天谈的,想以道德来结交,那自己在境界上就要和他相同,甚至要高,才能吸引对方,博取对方的信任;想以朋党来结交,那自己的水平就要与之相同,才能和对方平起平坐;即便是以财物和美色来结交,那自己的资源也要高人一等,不然对方不会感兴趣,也不会听你讲话,更谈不上接受你的建议,所以你要建议别人,自己也要具备相当的实力才行。 运用内揵术原则:出谋划策时应该顺应别人的心意,投其所好。 《抵巇第四》 “巇者,罅xia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就是瑕罅,容器上有小裂痕的意思,有了小裂痕如果不赶紧处理肯定会变成大的裂痕。“抵”就是为防止和消灭裂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抵制来使裂痕减小,消除。在裂痕刚出现时就要抵制住。要学会“抵巇”,小的裂缝不补啊,就有可能成为大的漏洞。 穿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参天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很多小事,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由小到大发展变化而来,由量变到质变都是需要一个过程。行为处事,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世间万事万物都会出现裂缝、矛盾、漏洞等,而裂缝的出现是有征兆的,智者就能够在征兆萌芽时发现,并且在事态初始阶段,能够及时地填补裂痕,这就是“抵巇”。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智者才能知道,而且能知道它的危害,按着事物的变化来说明事理,了解各种计谋,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见微知著,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危机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加以消除。反过来,对微小的问题视而不见,最终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由于大多时候危机的变化是渐进的,慢得不易让人感知和察觉。因此,做到“防微杜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越是微小的问题越可怕,越需要你提高警惕。 对于每个人自身而言,都存在弱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漏洞,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就应该加强练习,尽量修复。小洞不补,有一天就要为错误买单。一个人做错了事,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诚恳认错,及时补救,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经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发现和感知小问题,以便于让自己能在错误初期就能够改正,将小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尤其我们深处在社会中,更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而不能用借口来敷衍。 与人沟通也好,谈判也罢,都要认真地区聆听对方的话,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不但找到双方可以共同接受的一个点,更要找到问题的缺口,运用得当的方法,要么想办法堵住缺口,要么就干脆打破这个缺口,重新建立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世有可抵,则为之谋。”从政的原则和处世态度。 天下纷乱之时,朝廷无明主,公侯乏道德,小人猖狂,忠良放逐,圣人隐居,上下猜疑,纲纪瓦解,百姓相残,父子离散,夫妻反目,这些都是裂痕。社会上的政治斗争尤其需要抵巇,万事万物都起于秋毫之末,一发展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大。圣人的事业都会遇到小人的破坏,都需要运用“抵巇”之术。化解矛盾仅仅具备智慧是不够的,对对方得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宽广的胸怀。 商场如战场,使自己强大,掌握更多的经营之道和生存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若泰山。“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企业要做的是心怀诚意,正确地做好危机管控与应对。危机暴露的是企业自身管理漏洞或者价值观问题如果能借机改变文化理念,弥补管理漏洞,也许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危机爆发就火山喷发一样,一个企业内部问题不断积累,就像岩浆在蓄积负能量,爆发是迟早的,只是爆发的时间和爆点的问题。所以企业应由内到外的去管理危机,不断完善自身;而不是事情来了忙着掩饰,掩饰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危机本身。 那么想要成为好的领导。从生活细节入手,关心下属的疾苦,急下属之所急,解下属之所忧。关心下属的生活,善待下属的亲人。通过为下属解除后顾之忧,让他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也让他对自己感恩戴德,效忠自己;通过关心下属亲人,让下属的家人鼓励下属认真工作,比起上司的批评教训效果好得多。 《飞箝第五》 “飞”即褒扬激励;“箝”即钳制、控制。说得通俗点儿,“飞箝术”是运用褒扬之辞钩出对方意图,进而钳制、控制对方,以达到控制和掌握对方的目的。 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要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出对方的爱好所在。最后再用“钳”的方法把对方控制住。 当今社会什么最重要?肯定是人才,这是从古至今的道理,古代帝王成事者,不是完全靠得自己,而是身边的能人。如果你作为领导,让能力强的下属能够尽心尽力为你做事,能否留得住他,这就要看你的飞箝术了,具有一定的领导力,激发他的工作热情,愿意为你效劳。 飞箝术是一种谋略之术,讲的就是说服人的谋略。鬼谷子说:“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意思就是要想使别人被我们牵着鼻子走,就要用别人完全出乎意料的语言或巨大收获、或巨大打击来抓住别人的视听,然后再给他“出点子”,只要他听,就是成功的“箝制”。与人交谈时,借用能捕获人心的话语,用赞美之词钳制住他,使其敞开心扉,自由言论,我们通过对方的言论,全方位的深入了解对方,然后再晓之以理,让对方赞同我们的意见。 赞美是一种聪明的交际艺术。取悦了被赞美者,是对被赞美者的认可,征服人心是治乱的根本之道,强权和高压无法消除叛乱的根源。让人从心里畏服是最难的,也是短视者与强硬派不愿施行的,这是他们智慧不足、德望低下、自信心不强的体现。 人人都有一种被人欣赏的愿望,赞美其实就是发现价值,提高价值,人们总是在导找那些能够赞美自己的人。赞美是与人沟通、增进彼此之间感情的起点。用赞美之词表扬别人,游说者若能使对方信之,服之,明之,悦之,便可以钩出对方的意图,进而钳制、控制对方,已达到控制和掌握对方的目的,我们想要达成的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有的时候会感到烦恼。你就感觉孩子大了就不会像以前那样的听话了,你若试图想去控制他,可能就会引起他的反感,甚至和你反着来,那可不可试着用飞箝术呢,我们应该多和孩子聊天沟通,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走近他的内心,让他认同你的看法,那么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就不远了。 因此,若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要让对方认同,使自己被人喜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对方所关心的事为话题。 我们都知道鬼谷子是古代权谋经典,《鬼谷子》中的飞箝术又是经典的精华。然而能够看懂飞箝的人不多。少数看懂的人,则秘藏不言,故作疑阵。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飞箝术的实战高手。一个成功的营销员,通常都会先观察客户的衣着、气质、举止,从而判断出客户的财力、层次、喜好,找准他的弱点,完成销售任务。不管在职场,还是在日常工作交往,我们都应该学习一些飞箝术。当然成不了苏秦张仪一样的大家,至少会增加我们的成功几率。 《鬼谷子》中说,凡是揣度人的智谋和测量人的才干,就是为了吸引远处的人才和招来近处的人才。对人审度权谋,衡量才能,让远近的贤士为我所用。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老人家认为水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这才有了诸葛孔明说的“士为知己者死”。 只有你真心尊重人才,必然换来他们忠诚的追随。朱元璋曾说,子思英贤,有如饥渴。正说明了朱元璋广求天下贤士,招揽重要英才。 飞箝术是一种制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需要“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学会运用了飞箝术,了解对方,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在我们的工作中、交往中,我们便可以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得最大的回报。使用飞箝之术,利用别人的弱点将对方牢牢控制住,在别人“弱穴”上下工夫,在对方不轻易察觉的地方进攻,就会很容易获得成功。 《忤合第六》 “忤合”忤是抵触、背离的意思,合与忤相对应,是顺应、相符、相合的意思。“忤合”讲的就是灵活应变的谋略,事情往往有正必有反,有顺必有逆,有利必有不利,有直便有曲。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趋合倍反,即指与事物相关联的各因素而言。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动,都会有相应的计策。任一事物与其各关系因素,以及各关系因素之间,都存在这种连环相属的关系。因为这些关系是连环相属的,所以这些关系才可以化转。其实我们学习忤合之道的目的,就是利用或转化这些忤合关系,使他们合起来,成为一种推动事物发展的“势”,为了和我们要成就的事业相适合。 中国可以说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通过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你的关系网越广泛,越密集,你所获得的也就可能越多。每个人要学运用自己的关系地图,学会依靠外部力量,但关键还在于你自身的能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任何谋略必须紧密结合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审时度势。把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需要衡量天下的情况再决定顺从谁;运用到诸侯国,需要衡量各诸侯国的情况再决定顺从谁;运用到大夫的封地,需要衡量封地的情况再决定顺从谁;运用到个人,需要衡量这个人的才能气势再决定是否要用他。无论情况如何不同,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量体裁衣就是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所处的客观环境,审时度势,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其实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忤合”之术。“必先谋虑计定 ,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在忤合之术使用之前还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自身的财力才干与之匹配。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中的,所以呢要在看清客观实际的形势之后,要分析自身的才干是否与实施的计划所匹配,才能实施计划。 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不能因此就不要计划了,而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形势,不断的调整计划。 《忤合》中说:“合与彼而离于此,谋不两忠。”在鬼谷子的价值观中,其实是并不在意自身的立场变化的。他们的高度是立足于政治抱负,达成自己理想中的目标,而立场只不过是一种切入点而已。这一点与趋炎附势,朝秦暮出的小人行径所不同,不是在意谁能够给自己更多的利益,而是更在意自己的主张,理想在哪里可以得到施展。 矛盾不断转化碰撞,自身立场的转化变化,才能游刃有余的将自身的价值提高。“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其实就是说啊,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将“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运用到各种事务中去,以不变应万变。通过注意观察事物时常变化,来变化我们计划。即使没有变化,我们也要提前准备,将事物的变化加以充分考虑,做到未雨绸缪,这样我们才能轻而易举地立足于世,处变不惊。
鬼谷子的警世良言:人在倒霉前,会出现三大“征兆”,是哪三大征兆呢?
人从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命运就注定与红尘世俗结下了悲喜缘分,在漫漫人生路中,每个人都要历经坎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常是生活送给我们的礼物,礼物中的苦难和惊喜相互交错,惧怕它的人,收到的是苦难,迎接它的人,收到的是惊喜。 人不可能一生都是幸运的,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足准备,定能化险为夷。 儒家讲礼仪,法家谈制度,道家说道德,而预测人生的苦难,一定要看谋略家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人,一直被世人奉为“谋圣”,他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的智慧,精通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 他大隐于市,居于深山之中,每天在山上盘坐、看书、修道。两千多年来,兵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 关于占卜术,在《鬼谷子》一书中,曾记载着人要走霉运的三大征兆,如果你提前预知,可逢凶化吉。 01邋里邋遢,不修边幅 生活邋遢的人,往往表现为长年累月不洗头、不换衣服、不收拾家务的人,对于生活,总是敷衍、潦草的态度。从表面上看,这个人活得很随意。 这样的人往往给人的初印象是极差的,有些人说,人这一辈子是为自己活的,并非为别人而活,所以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 但是,事实证明,不善于修饰自己的人,他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工作,往往都是消极的,一个人的穿搭和内在世界是匹配的。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说:形象建造一个人,一个不修边幅的人是没有影响力的人。这样的人没有理想,延挨度日。长此以往,身边的朋友将会离你而去,你的生活也变得毫无生机,生命慢慢地消磨殆尽。 长期以往,走霉运的几率很高,比如在公司,做事邋遢的人是最先被裁员的对象。他们往往形单影只,无人帮衬,反而会被人所欺负。而遇事总是怨天尤人,霉运将会从天而降。 三国时期,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因为谋士许攸前来献计,从而扭转了战局,战胜了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绍。 一日,在冀州城门口,许攸偶遇曹操,扬言道:曹阿瞒,没我许攸相助,你定拿不下冀州。 曹操转身一看,这许攸喝得烂醉如泥,衣冠不整,俨然一副无赖的姿态。曹操便没有与之计较,但心里很生气。 许攸话说的确实有点狂,但话糙理不糙,如果没有许攸,曹操确实拿不下冀州。 接下来,许攸仗着自己的功劳,更加的不思进取,整日浑浑噩噩、饮酒度日。后来变得更加膨胀,认为他曹操离开许攸都活不下去了。 他整日在城楼喝的酩酊大醉,口出狂言,不思进取,一代谋士形象尽毁。 几日后,许攸外出邺城东门,对大将许褚说:曹阿瞒没有我,根本进不得此门。 脾气暴躁的许褚终于忍不住了,提刀便取了许攸的首级。 想当年,许攸意气风发之时,曹操可是急的鞋都没有穿,光着脚出门迎接的。如今看到许攸的一身邋遢,曹操失望之极,许攸的霉运也随之而来。 02兴趣索然,百无聊赖 这样的人通常表现为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对一切提不起精神,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的方向,每天得过且过。简单的来说就是混日子,不思进取,长期以往,霉运也接踵而来。 明朝的万历皇帝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万历皇帝九岁登基,并没有能力执掌朝政,由他的老师,内阁首辅张居正辅佐朝政。张居正可谓是权臣,真正的大权独揽,随后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成了后来的“万历中兴”。 万历皇帝长大后,自己开始亲政,他发现张居正老师教他的是刚正不阿,而他自己却是攀高结贵、专政弄权。再加上天天受到朝中的文官的言语抨击,万历皇帝的心态崩了。 直接导致了万历皇帝心灰意冷,三十年不上朝。万历皇帝没能承受住压力,整个人变得颓废,对于朝政不理,对于奏折不批、不见、不闻。对一切朝政不都感兴趣,躲在后宫混日子。 因此,从万历皇帝伊始,明朝一天不如一天。 《明史·神宗本纪》曾记载: 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大意是明朝名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正因为万历皇帝的不思进取,一手葬送了朱元璋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 03自负自大,固执己见。 低估自己的能力是自卑,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就是自负。自负的人往往固执己见,再加之性格傲慢,与他人难以沟通。处理事情往往一意孤行,从不听取他人的建议,对存在的风险不能做准确的应对,最后霉运当头。 而且自负的人又有自私的倾向,功利心极强,处理事物麻痹大意,往往会栽跟头,难成大事。 在五代时期,有一位道士名叫王昭远,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他被送进道观修行,其实初衷就是想混口饭吃。 王昭远从小头脑机灵,在道观饱读诗书。恰逢一次偶然的机会,后蜀高祖孟知祥前来道观上香,王昭远持巾履,跟随知諲得入。高祖孟知祥见小孩聪慧,又逢太子孟昶刚刚入学,便将王昭远带走,留作太子伴读,并侍奉太子左右。 太子孟昶继位后,王昭远被封为诸司使,后又迁山南节度使,统领大军,由此咸鱼翻身。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率大军来袭,王昭远奉命抗击北宋。 王昭远占据天时地利,如兢兢业业的排兵布阵,定能将其拒之。但他狂妄自大,视北宋如草芥,根本没有将其放在眼里。 在战前,他饮酒作乐,自比诸葛亮,振臂高呼: 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他扬言不仅要击败北宋,还要拿下中原。 事实上,口号喊得挺响,打仗却不行,接连吃了三场败仗。他又下令让将士守住城门,自己却逃走了,藏匿民舍中,后来被活捉,狼狈至极。 04总结 综上,人在世上,可以没有钱,但一定要活得精致。每个人的霉运都与言谈举止和意识相辅相成,你的人生一直得过且过,霉运可能随时降临到头上。 如果你的生活邋遢、没有理想,而且还眼高手低。那么你需要改变一下自己,让生活变得精致。好运也会随之而来。 鬼谷子身怀旷世绝学,既通晓自然宇宙玄妙,又会奇门百家!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多位精英,这些弟子进山之前都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出将入相,名流千古! 鬼谷子集毕生心血,为后人留下《鬼谷子》一书。 《鬼谷子》作为道家的经验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这本书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主要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从人性的角度,任何挖掘出人性的弱点,察言观色,走向成功。 这套书一共五本,包括《鬼谷子》、《狼道》、《人性的弱点》、《羊皮卷》、《墨菲定律》。共75元,也就是一顿饭钱,可以说很值了。 读完这五本书,绝对会让你受益终生,你的人生少踩一个坑,就值回书钱了,借古人之经验,明今日之成功。 无论你身处职场,还是面临困境,这五本书定能为你指点迷津。
不注重自己的外表,不会打扮自己,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从他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没有人生目标整日浑浑噩噩,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自大狂,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我们经常会碰到那些自大的人,这种人到最后总会有坏运气降临,因为他们的处事风格就会让很多人不喜欢
首先第1个征兆就是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第2个征兆就是会非常的狂妄自大,十分的固执,第3个征兆就是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感觉十分的迷茫,不知道什么是动力,出现这三个征兆以后,人就会倒霉了。
一个人在倒霉前,首先他会不注意外表形象,同时他也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日子就浑浑噩噩的,还比较狂妄自大的,从来不听他人的语言。
自负和固执。本身一个人有自信那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这个人过于自信,他将变得非常自大,并感到自我不会采纳他提出的观点。其他人,并且固执。人们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是自大,而一个人的自大往往会影响朋友越来越与他疏远,而他的许多缺点也无法纠正,这种自负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对一切失去兴趣。当我们找不到生活中想要做的事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内心的空洞,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会感到毫无意义和动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会慢慢变得懒惰,无能为力。如果不进行更改,甚至可能会失去工作能力。这个时候,“霉运”自然而然地也会跟着你。
不注重自己的外表,不会打扮自己,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从他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没有人生目标整日浑浑噩噩,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自大狂,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我们经常会碰到那些自大的人,这种人到最后总会有坏运气降临,因为他们的处事风格就会让很多人不喜欢
首先第1个征兆就是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第2个征兆就是会非常的狂妄自大,十分的固执,第3个征兆就是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感觉十分的迷茫,不知道什么是动力,出现这三个征兆以后,人就会倒霉了。
一个人在倒霉前,首先他会不注意外表形象,同时他也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日子就浑浑噩噩的,还比较狂妄自大的,从来不听他人的语言。
自负和固执。本身一个人有自信那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这个人过于自信,他将变得非常自大,并感到自我不会采纳他提出的观点。其他人,并且固执。人们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是自大,而一个人的自大往往会影响朋友越来越与他疏远,而他的许多缺点也无法纠正,这种自负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对一切失去兴趣。当我们找不到生活中想要做的事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内心的空洞,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会感到毫无意义和动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会慢慢变得懒惰,无能为力。如果不进行更改,甚至可能会失去工作能力。这个时候,“霉运”自然而然地也会跟着你。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名言推荐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一派繁荣。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诸子百家最精华的55句名言,一起来看看吧。 百家思想的名言55句 儒家 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 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 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 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 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 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14、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 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1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蔽篇》 囿于片面性,人就不能全面的看问题,以至于造成决策的失误,认识事物应当把握全局。 16、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荀子∙正论篇》 对待有些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16、前事之不忘后之师。 --《新书∙过秦论》 “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17、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孔子集语∙论人》 星星的明亮,不如月的阴暗,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 18、德胜者威广,力盛者骄众。 --《新语∙道德篇》 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 19、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行而慎于言。 --《新语∙本行篇》 君子,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既要符合道义,又要讲求策略。 20、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盐铁论∙刺复》 管理大事业要提纲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 道家 2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 2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4、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 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2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 2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 欲壑难填,未来占有不尽的财富而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你死我活,为什么不学学鹪鹩和偃鼠的洒脱呢? 2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28、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 要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29、以众小不胜而为大胜也。 --《庄子∙秋水》 小胜小败无关大局,虽多次小败,亦不会大伤元气;大胜大败则生死攸关,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可不慎。 30、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当面阿谀奉承他人,背后又大加诋毁,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 31、 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列子》 有得必有失。很多人因为某些爱好和追求,从执着变成了执拗。盈亏却是此消彼长,看似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 兵家 32、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学会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33、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 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法。 3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计篇》 兵不厌诈,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透过事物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35、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孙子兵法·计篇》 对于个性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做生意时这条特别适用。 3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3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 有时候身陷绝境,必须逼自己一把,否则一直停留在舒适区,会一直止步不前。 38、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 时刻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 墨家 3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 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近贤人,远小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陶,否则只能得到坏的影响。 40、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 现实中,有人往往为谦卑的躬腰而感动,为精美的诱饵而动心。生活的,爱情的,事业的,在私欲面前,我们会少了判断力,及而没有了自我。 41、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墨子》 君子对待别人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那些修养不高的人遇事却总爱责怪别人,所以自己老是止步不前。 42、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 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43、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 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名誉之重,由此略见一斑。 4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墨子》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也不会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也不值得和他交游。 法家 45、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 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46、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做事情应明察秋毫,才不至于做错事和蠢事。 47、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观行》 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选好路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48、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五蠹》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要通过社会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 49、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0、圣人裁物,不为物使。 --《管子·心术下》 能安己心,推己及人,方可安他人之心。人应站在较高的层次上,不为外物所役使。 杂家 51、 谋定而后动。 --《鬼谷子》 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否则追悔莫及! 5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季春纪∙诚廉》 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53、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孝行览∙义赏》 得与失永远是一对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虑到了失,失时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5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季春纪∙尽数》 不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不保守,保持活力和先进。 55、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离俗览∙聚难》 人无完人,选贤举能应该求其大善,而不应该责其小过。人们要认识到不足,不要吹毛求疵。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相关文章: 1. 百家争鸣习题及答案 2.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3. 关于读书的古代名人名言 4. 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谁
鬼谷子里的“捭阖第一”,给了后人什么启示?
《鬼谷子》一书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莫大的帮助。总的来说,《鬼谷子》是一部教人谈判与说话的书,是诸子百家当中纵横家的代表之作! 虽说今天的我们并不像战国时期的古人,要面临大争之世所带来的冲击不得已修习纵横之术,以期在各路诸侯里谋求生存和发展,但说到生存与发展,这应该是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面临的选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很有必要学习这部书,因为我们既然身处在一个人文社会里边,势必得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而拥有出色的谈判技巧无疑会让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捭阖第一”是《鬼谷子》一书的精华之所在,如何理解这个篇章所讲的内容,首先要解决“捭阖”的含义,所谓“捭阖”应该将它拆开来去理解,“捭”和“阖”实际上是两种谋略,前者要求开放,后者讲求封闭。 这就告诉我们在待人接物上,我们要一张一驰,一松一紧,唯有张弛有度,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其实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个道理,这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些相似,但不得不说鬼谷子的言论目的性更强一些。 但凡是人都会有感情,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与交流,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可能孤军奋战。也许学会独立确实是走向成功的标尺,但独立与自闭完全是两码事,试想一个不接纳任何人的人又如何能产生出思想的火花? 既然要交流,那就要开口说话,但是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人家未必能马上认可你,接纳你。所以这就需要谈判的技巧,也就需要学会“捭阖”之道。 简单来说,“捭阖”之道的原则就是遇到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比如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拥有崇高理想的人与他交谈之 时是必要谈谈愿景使命等,若对方只是关心当下的一些小事,你就不能跟他讲什么道义责任了,这样反而会让对方感到反感,我们只能跟他去谈小谋略。抱着这个原则,无疑可以说服所有的人,做成所有的事。 这就叫做“顺天则昌,逆天则亡”,我个人觉得这个比喻是较为贴切的,因为放在今天的生活当中,《鬼谷子》讲的东西非常适用于销售这个行业,那对于销售来讲,顾客就是上帝,就是天。所以你肯定要顺天,绝对不能逆天,只有这样才做得成买卖,就算买卖不成也有仁义在。 “捭阖”里面说道:“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真可谓是道出了实情,我们从中就能获得一些启示。不得不说,《鬼谷子》的内容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或许稍微带有功利的意味,但老实说,《鬼谷子》本来就是在先秦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成型的,自然带有它的时代印记,为了在大争之世中得以苟活,名利当然是那个时候的人最看重的,也许有的人觉得功利不好,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何要有诸般套路? 所以不建议我们去学习《鬼谷子》这样的书,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极其荒谬的。 首先,每个时代都存在追逐名利的现象,既然学习《鬼谷子》能让这条路变得不那么拥堵,那我何乐而不为呢?其次会说话那并不叫套路,而是情商高的表现,你学会如何说话并不意味着你失去原则。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鬼谷子的思想,懂得“捭阖”之道,不仅能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也能让别人更好地接纳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