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名言大全100000句(外国名人名言大全100000句)

古代的名人名言

古代的名人名言精选大全 下面由我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名人名言,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 2.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 3.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 4.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 5.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 6.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杜牧 7.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 8.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10.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 1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12.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晏殊 1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14.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辛弃疾 1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16.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 17.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 18.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 19.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 2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 2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 22.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 23.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韦庄 2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 25.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26.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 27.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查慎行 2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 29.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 3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3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 3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33.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 34.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 35.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 36.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3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 3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 39.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 4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4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 42.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辛弃疾 4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44.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 45.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 46.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47.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 4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49.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钱嶫 50.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5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 5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 53.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 54.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 5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56.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苏轼 57.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曾几 5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 ;
古代的名人名言

古代名句经典

1、讲论诗词,笑谈街市,学难似风里扬丝,一世常如此。关汉卿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马头咫尺天涯远,易去难相见。马致远 4、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 5、读书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而乘之。吕坤 6、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8、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 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 10、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苏辙 11、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 12、坐中更有挥毫客,一段风流画不成。范成大 13、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14、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避还休。范成大 15、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秦观 16、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冯梦龙 17、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程颐 1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9、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20、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吕坤 21、欲报君恩,岂恤人言。张居正 22、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张居正 23、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吕坤 24、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25、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6、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须败事。程颐 27、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罗贯中 2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29、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关汉卿 30、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3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 32、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33、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王夫之 3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 35、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 36、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3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 38、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朱敦儒 39、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 4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4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42、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光阴。朱敦儒 43、方严是处人大病痛,圣贤处人,离一温厚不得。吕坤 44、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朱敦儒 45、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46、戒太察,太察则无含弘之气象。于谦 47、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 4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马致远 49、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马致远 50、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汤显祖 51、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于谦 52、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 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54、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朱熹 5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56、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苏辙 57、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范成大 5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5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贪欲之为狂。吕坤 60、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61、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戚继光 62、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朱敦儒 63、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 64、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 65、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 66、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吕坤 67、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 68、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苏辙 69、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70、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7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 72、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73、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7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 7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 76、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77、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 78、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79、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80、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于谦 81、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 82、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戚继光 8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84、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后来人。汤显祖 8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86、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87、把意念深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何事不可做。吕坤 8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 89、积学于已,以待用也。程颐 90、韵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 91、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冯梦龙 9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 93、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冯梦龙 94、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过则两过都免,一不认过则两过不免。吕坤 作文素材指导:友情的古代名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经典古代名人名言_中国古代名言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逋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5、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 6、辟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明吕坤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9、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荀子 10、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清 严复 1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孔子 1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7、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汉桓宽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2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2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莱根谭》 2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30、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宋张端义 3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3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7、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38、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3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40、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4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4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44、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清徐洪钧 4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4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 47、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48、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 宋陆九渊 49、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0、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5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2、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5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5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6、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57、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8、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进贤远奸而已矣。无定法者,一兴一废一繁一简之间,因乎时而不可执也。 清王夫之 59、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 《淮南子》 60、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6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62、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6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6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65、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间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宋苏轼《读书歌》 66、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 67、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 明吕坤 6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9、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 7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1、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 。战国慎到 72、吾家世清廉,故常居素贫。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汉徐勉 7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7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7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79、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8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8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8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8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 8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8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 . 刘昼 8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9、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 90、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北齐刘昼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93、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明吕坤 94、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宋叶适 95、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9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9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9、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古楹联 100、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宋欧阳修 101、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 古楹联 10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宋 苏轼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0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6、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宋林逋 10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0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0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1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12、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113、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1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 115、馋夫似贤。 汉陆贾 11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 学 1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18、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119、臣门若市,臣心是水。 《汉书》 120、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 12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卫灵公》 12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12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25、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 126、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127、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明吕坤 128、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2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3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33、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134、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 1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3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3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39、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唐陆贽 140、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唐.陆龟蒙 141、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汉。王粲 1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3、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宋林逋) 1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45、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重订增广》 146、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淮南子》 147、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 148、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149、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明吕坤 150、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 15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进学解》 15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5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55、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孙武 156、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57、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 《重订增广》 158、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宋陆游 15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6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62、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孔子 163、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明张居正 16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5、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 宋许榧 16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167、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得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三国诸葛亮 16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6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7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7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72、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173、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管仲 17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 17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7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77、事虽易,而以难处之,未有不治之变;患虽远,而以近处之,未有不及之谋。 明王廷相 17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79、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 180、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 晏婴 18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183、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宋刘克庄 184、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明郭登 185、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 18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8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读书古代名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0.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1.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2.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2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27.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2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9.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3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3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4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4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古代名句经典

古代名人名言警句

古代名人名言警句 篇1 1、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7、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1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2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2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2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8、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3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3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4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46、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4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4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5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55、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5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5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5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6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6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6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6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6、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6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6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0、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7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7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7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7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76、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77、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7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7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80、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8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8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8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8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8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87、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8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89、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9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9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9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9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9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9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9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9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9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9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0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0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0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105、玩物丧志。(书经) 10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0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0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0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1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1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1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2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2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2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12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3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31、学无止境。(荀子) 13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133、Y 13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35、《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3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38、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39、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4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4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42、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4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44、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1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4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4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14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15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5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5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5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5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5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5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5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58、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15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6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古代名人名言警句 篇2 1.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史记、循吏列传》 2.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3.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管子、七臣七主》 4.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 5.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6. 法者,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之》 7. 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8. 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9. 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10. 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11.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 12.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3.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 14.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 15. 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柳宗元《断刑论》) 16.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致君》) 17.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8.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 19.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 20. 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 21.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22.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 法法》 23.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 24.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 25.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 26.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 27.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 28.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29.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30.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
古代名人名言警句

古代名人名言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一些人的古代名人 名言 ,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名人名言精选 1.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2.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3.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6.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游) 8.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9.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0.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古代名人名言 1.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2.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 3.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5. 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 6.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7. 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8.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9.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10.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11.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12.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3.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5. 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7.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18.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19.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20.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21.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22.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23.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24.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2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6.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7.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8.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29.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3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古代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0、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1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1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1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17、不可同日而语。18、百闻不如一见。1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举大事者,不忌小怨。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2、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5、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26、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8、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29、貂不足,狗尾续。(《晋书》)30、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3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3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3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3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3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4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4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4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4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4、当断不断,必受其乱。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48、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4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50、—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51、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52、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5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5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56、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5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6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6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6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6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6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66、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6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6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7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71、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7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游)7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7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75、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7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7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7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7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80、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8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8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8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8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8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8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87、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8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88+、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9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9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93、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9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9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9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9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9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10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西游记》)101、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10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10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104、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水浒传》)105、好风凭借力,(名言www.lz13.cn)送我上青云。106、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107、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10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109、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11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11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1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13、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114、人过留名,雁过留声。115、酒香不怕巷子深。116、死猪不怕开水烫。117、磨刀不误砍柴工。118、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11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1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1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1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1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1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1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126、貂不足,狗尾续。(晋书)1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12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129、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13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1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1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1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1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135、不可同日而语。(汉书)136、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1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1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13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1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14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14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14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14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14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14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1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1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14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中国古代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 若保赤字。 出自《尚书·周书·康诰》。赤字:刚出生的婴儿。要想爱自己的婴儿一样,爱护自己的子民。 2. 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大禹谟》。骄傲一定会招来损失,谦虚也一定会获得好处。这两句话流传极为广泛,即便是在现在,作为一条人生格言,仍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 3.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有一天,帝舜召见大臣,与他们共同讨论政事,而舜、禹和皋陶等对国家大计进行了详细地讨论,而史官则对此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并作成《皋陶谟》一文,收录于《尚书》之中。本句正是出自于此,讲述的是安民的重要主张。“惠”是仁爱宽厚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能够使得人民的生活安定下来,就能受到百姓的拥戴与怀念。 4. 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出自《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任用官员,一定要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贤者;君王身边要只有这样的人。 5. 德惟治,否德乱。 出自《尚书·商书·太甲下》。唯有推行仁德,天下才能够长治久安;天下如果不推行德行,一定会大乱。 6. 有容,德乃大。 出自《尚书·周书·君陈》。容:度量。有宽恕容人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同其他人有磕磕碰碰,发生矛盾摩擦。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很可能会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致剑拔弩张,演变成重大的纠纷。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