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有哪些名句
顾炎武名言名句 1、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7、官多则乱,将多则乱。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9、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10、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12、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1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1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1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1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1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2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2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2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23、犯天下之不韪。24、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2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26、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2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28、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2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3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的名句汇总如下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3、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4、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 5、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6、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7、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8、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顾炎武 《与友人书》 9、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10、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 1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12、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 1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 14、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 15、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16、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8、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
顾炎武的名句汇总如下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3、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4、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 5、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6、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7、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8、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顾炎武 《与友人书》 9、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10、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 1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12、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 1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 14、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 15、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16、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8、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
明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经典名言摘抄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经典名人名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犯天下之不韪。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金典名言大全摘抄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守仁名人名言: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圣人必可学而至。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 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知善知恶是良知。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 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知行本体,即是良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明代思想家薛瑄经典诗句摘抄 年代:明朝 薛瑄简介: 薛瑄(1389-1464)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今稷山县)人。 明代思想家薛瑄经典诗句摘抄 1、小人不可与尽言。薛瑄 2、发言须句句有着落方好。人于忙处,言或妄发,所以有悔。薛瑄 3、士无气节,则国势奄奄以就尽。薛瑄 4、书虽古而道常新。薛瑄 5、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薛瑄《读书录》 6、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薛瑄《读书录》 7、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 8、德进则言自简。薛瑄 9、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称事,事何以立。薛瑄 10、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苦其劳而不见成功。薛瑄 11、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薛瑄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名言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名言 1、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5、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6、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7、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4、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5、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6、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8、匿病者不得良医。 19、至廉而威。 20、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1、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2、治乱兴废在于己。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5、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6、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7、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8、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9、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0、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2、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3、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34、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5、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吕不韦名言有关屈原的名人名言关于欧阳修的名人名言
顾炎武的爱国名句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白话文: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经世思想,更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不是指一家一姓王朝的兴亡,而是指广大的中国人民生存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 扩展资料 顾炎武轶事: 明朝灭亡后,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 顾炎武曾六次从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往返数千里,不辞跋涉之苦。又在漂泊各地途中,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顾炎武 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爱国名言: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4、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5、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7、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9、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顾炎武的爱国名言: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4、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5、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7、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9、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顾炎武有一句充满爱国激情名言,是什么?
顾炎武有一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等等。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学问渊博,对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等等。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学问渊博,对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名言
1、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九》。 译文:文章因为少而繁荣,因为多而衰落。 2、水为地险,酒为人险。——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二十八》。 译文:水可以导致地势险要,酒可以使人陷于危险。 3、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 译文:士大夫们的无耻,其实就等于国家的耻辱。 4、一国皆狂,反以不狂者为狂也。——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 译文:全国都在发狂,反而把那些不狂的人当作狂人。 5、明主劳于求贤,而逸于任人。——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九》。 译文:英明的君主求贤才时很辛苦,但用人时就很轻松了。 6、古人求没世之名,乡人求当世之名。——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七》。 译文:古人追求永久的名声,现在的人追求当代的名声。 7、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 译文:保卫国家,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8、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六》。 译文: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设定一个格式然后按照格式写文章,这样的文章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顾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1、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3、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4、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5、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6、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7、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8、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9、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10、 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11、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12、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13、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14、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15、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16、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www.SiandiAn.com闪点情话网) ——顾炎武 《与友人书》17、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18、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19、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20、 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 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1、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5、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最有名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1、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3、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4、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5、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6、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7、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8、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9、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10、 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11、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12、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13、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14、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15、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16、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www.SiandiAn.com闪点情话网) ——顾炎武 《与友人书》17、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18、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19、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20、 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 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1、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5、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最有名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