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的书(周国平的书哪些值得看)

周国平都写过什么书啊?

看了周国平的介绍, 朋友你就知道拉!~呵呵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有读书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时代便已见端倪。因为“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无须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周国平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他眼馋心痒。 周国平在考上北大哲学系后,尽管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但他对课外书还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家的著作。与此同时,他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周国平平静地说,“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周国平不但嗜爱读书,而且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他说:“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谈及逛旧书店的种种乐趣,周国平兴致盎然:“当我偶尔从旧书店或书市廉价买到从前想买而错过或嫌贵而却步的书时,感到有过节一般的快乐,那份快乐简直不亚于富贾一举买下整座图书馆的快乐。”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周国平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他说,这缘于“每个爱书的人想必都体会过借书与人时的复杂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 因此,周国平总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 当今有不少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周国平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勤奋笔耕,他现已成为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周国平告诉记者:“我承认我从写作中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周国平都写过什么书啊?

读周国平书有感而发

记得上高中时就读过周国平的文章,印象仅是“有哲理”,但并不知道他是个哲学家。后来读了他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深为周国平中年得女又丧女又离异的遭遇感慨,同时很是叹服他抒情的文笔之精准深切,如此沉痛的感情也能写得如此轻盈而空灵。更巧的是,后来所教的课文里节选了书中的一章,就是在癌魔折磨下的一岁半的女儿终于在必然中离去了,作者一任万分悲痛之情自由地流淌,天邪地邪! 这时我才开始有意识地读周国平的书了。之后不久,又在图书馆碰到了《宝贝,宝贝》少年版,知道再婚之后的周国平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并且已经小学毕业了,很感动于他爱女儿的痴迷,后来又读了其完整版。还读了他的散文集《善良 · 丰富 ·高贵》《各自的朝圣路》,这时我才认识到周国平深刻的那一面。 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读后感,也算是对这一段时间的读书生活做一个总结 。 说实在的,读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面对图书馆书架上周国平的几本散文集,我并不想再去读了,认为《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涉及了一些很隐私的内容,作者企图以此为卖点吗?如果是这样岂不玷污了书中所写事件和所抒感情?尽管有这种成见,却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我还是把它认真地看了两遍,并且想到,与周国平相比,我多么幸运,我的女儿是如此的健康,同时也深感我爱女儿爱得不够深情 。后来,有幸读到了《宝贝,宝贝》少年版与完整版,内容是写现在的女儿啾啾的,写啾啾从出生到刚上小学这一时期的事情,实在也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平凡的事,可是这决不意味着那是一本平凡的育儿书。周国平毕竟是个哲学家,书中处处流露出爱的智慧与哲思 ,是我们一般父母所不能及的。我是在生小女儿之前读的其少年版,女儿出生后又读了其完整版的,它真的使我更加爱我的两个女儿,懂得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不后悔的母亲。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周国平是个很认真的人,他在《宝贝,宝贝》序言里写道:“但愿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有更多的人相信,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算是圆满。”“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类生活的基本内核原本就是平凡的。战争、政治、文化、财富、历险、浪漫,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按照对人类平凡生活的功过确定其价值。即使在伟人的生平中,最能打动我们的也不是丰功伟绩,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显露了真实人性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恰恰是人人都拥有的。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人们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东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 从这些文字里,我读出了一种淡然、朴素和真诚,也许,这也是与十多年前写妞妞时相比,岁月给周国平的另一种馈赠——岁月不止催人老,岁月还使人沉静。 有了以上的这些感受,又一次面对图书馆周国平的那几本散文集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抽出了其中的一本——《善良丰富高贵》,不久,又借走了《各自的朝圣路》。前者收录了作者2002年到2006年之间所写的散文,后者则是作者1995年到1998年散文的结集。读这两本书时,常常会和作者产生各种高度的共鸣,甚至产生灵魂碰撞的感觉。往往是把孩子安顿好之后,已是晚上十一点后,轻轻拿起放在床头的书,在昏暗的灯光下,让自己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因此而常常兴奋以致失眠。 概括起来 ,读这两本书有这样几方面的收获: 其一,发现自己并有了支持。 我是一个喜欢经常看点书的人,并且选书时很挑剔,几乎不看书架上位置显眼的时尚书,可是这依然影响不了我一直都有好书看,而且几乎没有别人的推荐和介绍,单凭直觉,我就可以判断出哪本值得看,哪本不必为此浪费时间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就是在这种直觉的指引下搜索到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王蒙的《尴尬风流》、杨绛的《我们仨》等等的借阅都是得利于这种无形的直觉,我曾不止一次地借阅同一本书,如果在书店里碰到了,就好像邂逅了一位相知多年的老友,毫不犹豫地邀请请它常驻我家。这种鉴别优劣的能力,我曾向大女儿说过,并且提醒她不要看那些校园里流行的读物(我称之为营养价值不大的方便面)。不成想,这些周国平早有更精到深刻的论述:“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摘自《做一个真正的读者》)”“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摘自同上)”“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他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摘自《经典和我们》)。读到这些,真的仿佛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在周国平的文字里,我发现了自己。不是吗,多少古圣先贤,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闪即逝,可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思想的火花代代相传,永不熄灭,我们只需花点时间,在芜杂的生活之余,给内心留一方净土,便可享用这笔无价的思想财富。 我也曾怀疑我读书的意义,我喜欢读书,可我依然是我,依然清贫依然平淡依然处在社会的角落,是一介草民处在太平社会,禁不起一点时代的小小变迁……可是,当我读到“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摘自《愉快是基本标准》)”时,我便对我先前的困惑豁然开朗了,无意中找到了最有力的精神支持。是啊,书本身不会带给人任何现实的利益,你读与不读于书也没有任何利益和损害。真正好读书的人,我相信正是出于性情,至于读书的意义,则完全是不可量化的。 记得有人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人走出校园之后,把书本知识全部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套用此话,我想,读书的意义在于,忘掉所读之书,体现于日常言行之中。读书无动机,出于性情,归于性情。 其二,正确理解了周国平书中的隐私 。前面说过,周国平书中有一些很隐私的东西,对此我不太赞同,片面地认为那是别有用心。读了《哲学不只是慰藉》一文,我改变了这一看法。文中提到蒙田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人的形体都承载着全部人的状况。”可不是吗?每个生命都来源于精子和卵子的遇合,会经历相同的生理发育过程,已婚男女都有性事发生,都有难以启齿的秘密,所以周国平说:“一个人对于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周国平在他的自传《岁月与性情》序言中写道:“在写这本书时,我始终设想自己是站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对于我的所作所为乃至最隐秘的心思,上帝全都知道,也全都能够理解,所以隐瞒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对人性的了解已经足以使我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小我来看自己,坦然面对我的全部经历,甚至不羞于说出一般人眼中的隐私。我的目的是给我自己以及我心目中的上帝一个坦诚的交代,我相信,惟其如此,我写下的东西才会对世人也有一些价值,人们无论褒我还是贬我,都有了一份值得认真对待的参考。” 那么,人性是指什么呢?记得一位心理咨询师告戒一位女士,不要试图用姿色绝美的佳人来考验老公的忠诚,要知道你那是在挑战整个人类的天性,胜算的几率不大。由此我想,人性应该是指人类特有的属性吧,即:是人都有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性是个中性的词。 人类社会中之所以会有各种不道德乃至犯罪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把握好人性中的某个属性的度,忽视了人除了人类本性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社会属性存在。比如物质的需求和性的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有了前者,才能生存,有了后者,才能繁衍, 但是,一旦超出身处其中的社会要求的度,损害了他人的权益,那就是不道德,乃至是犯罪,没有人会说贪污犯和强奸犯是在表达他的人性。 如果一个人,能跳出小我,面对心中全知全能的上帝,向别人说出内心最隐秘的事情,置别人的褒贬于不顾,其前提是对人性有了足够的了解,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至此,我完全理解了周国平书中的隐私其实不是隐私,是全部人的相同状况,他说出了我们都经历过但很少说出的话,理解了这一点,书中还有什么隐私可窥探?唯有对生命无比的虔诚罢了! 其三,重新认识哲学。 周国平是个哲学家,他的文章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思想火花,启人深思。一直以来,我对哲学敬而远之,认为它就像一位须发全白,高高在上,悲悯众生的智慧老人。我想,现如今,像我一样不了解哲学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哲学恐怕还是世界观方法论,形而上学辩证法之类的概念,他们要么认为哲学高深莫可及,要么认为哲学虚无不实用,使哲学备受曲解和冷落。周国平在《哲学与我们的时代》一文中把世界观、人生观解释成“观世界”“观人生”,并指出“我们平时所做之事,所过之生活总是一个局部,哲学就是要我们从这个局部中跳出来,‘观’全局。通过 ‘观’我们才能获得一个正确的坐标,用以衡量自己所过的生活有无意义,怎样生活才有意义。”这里,周国平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了哲学的意义,理解起来要比专业的术语容易多了,并且把哲学放在日常生活中,哲学的无用之大用不言而喻。在另一篇《哲学不只是慰藉》一文中,周国平谈哲学对我们深层的意义时写道:“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处,其中有一些是可改变的,有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区别也许在于,慰藉类似于心理治疗,重在调整我们的心态,智慧调整的却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眼光。”多么深邃精辟的论述啊,哲学不教我们鸵鸟式的自欺,而是让我们把头抬高,目光放远,清醒地面对一切。 既然生活中不如意事时有发生,我们就很有必要适时地调整心态和眼光了,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更何况哲学的本义正是“爱智慧”呢? 读周国平的书,灵魂会不自觉地进入其中,思想也会跟着活跃起来。其实,从书中可以看出,他也爱孩子爱妻子,也喜欢漂亮女人,妻子遭遇外遇,自己也遭遇外遇,离过两次婚,也常跟朋友聚会,常跟妻子拌嘴争论,常遭遇不平事,并因此牢骚满腹,所以,他是一个极平凡的人。又因为他勤于思考,不惰于动笔 ,有才华,深刻、启智、不世故不迂腐,所以他的文章值得一读 。 说不定,读了他的文章,你也会在他的文章中遇到另一个自己,就像有一天早起洗脸时,你无意中一抬头,发现镜中自己的面容如此清晰,铅华洗尽,且近且远。 收起
读周国平书有感而发

周国平哪些书比较好

周国平的代表作品:《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 1、《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200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是周国平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出版时曾引起轰动,并且这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历时十多年而长盛不衰。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而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满怀热情的探讨这位哲学家和他的哲学思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尼采与形而上学》 《尼采与形而上学》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国平。本书是周国平的博士论文,是作者对尼采哲学作了系统研究之后的成果。 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中,作者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分析,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更是一位对西方哲学核心问题有着透彻思考并且开辟了新路径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 3、《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 4、《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作者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却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这些变故促使作者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书中倡导在淡漠中追求,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 5、《安静》 《安静》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国平。 本书内容: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比较好的书有: 1、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该书通过剖析生命的诞生与消亡的过程来辨析人生的意义和情爱的真谛。其行文的哲学意味,让人们在感叹一个具体生命生死的同时,也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命意识。 将生命个体的悲剧意识泛化到人类的苦难中。面对妞妞的生死,周国平给出了关于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和超越这些基本命题的理解。 2、善良丰富高贵: 《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回应、关注、批评社会现实的最新文字。本书收录了周国平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 作为周国平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本书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字。第八辑“让教育回归常识”集中批判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现状。 3、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作者周国平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却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这些变故促使作者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 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书中倡导在淡漠中追求,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 4、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 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 5、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200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是周国平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出版时曾引起轰动,并且这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历时十多年而长盛不衰。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而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满怀热情的探讨这位哲学家和他的哲学思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善良丰富高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各自的朝圣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守望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第一篇 散文(1983~1990) 我并不主张对苏格拉底哲学作过高评价。他把哲学的注意力移向人生,诚然是一大功绩,但 他进而把人生问题归结为伦理道德,视野又未免狭窄了。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自选集序诗人的执著和超脱(1)诗人的执著和超脱(2)幸福的悖论(1)幸福的悖论(2)幸福的悖论(3)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1)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2)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3)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1)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2)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3)女性拯救人类我的家园在理论和学术之外人与书之间困惑与坦然寻求智慧的人生在义与利之外性爱五题(1)性爱五题(2)旅+游=旅游?艺术·技术·魔术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爱书家的乐趣(1)爱书家的乐趣(2)悲观·执著·超脱(1)悲观·执著·超脱(2) 第二篇 散文(1991~1992) 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有千百种等,等有千百种滋味。等的滋味,最是 一言难尽。 等的滋味(1)等的滋味(2)孔子的洒脱人生贵在行胸臆(1)人生贵在行胸臆(2)父亲的死平淡的境界(1)平淡的境界(2)智慧的诞生(1)智慧的诞生(2)智慧的诞生(3)家失去的岁月(1)失去的岁月(2)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1)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2)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3)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4)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5)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6)智者的最后弱点(1)智者的最后弱点(2)女人和哲学男人眼中的女人(1)男人眼中的女人(2)男人眼中的女人(3)调侃婚姻自我二重奏(1)自我二重奏(2)自我二重奏(3)《今天我活着》序探究存在之谜(1)探究存在之谜(2)探究存在之谜(3) 第三篇 散文(1993~1996) 由丢车引发这么多议论,可见还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乐意承认。试 想,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没有一点阿Q精神行吗?由社会 的眼光看,盗窃是一种不义,我们理应与之作力所能及的斗争,而不该摆出一副哲人的姿态 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风是否会好一些呢?那么, 这也许正是我对不义所作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斗争罢。 习惯于失去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何必温馨"沉默学"导言永远未完成(1)永远未完成(2)宽松的婚姻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爱情不风流心疼这个家救世和自救(1)救世和自救(2)康德、胡塞尔和职称消费=享受?车 窗 外(1)车 窗 外(2)被废黜的国王在沉默中面对有所敬畏奢侈品的不便私人写作(1)私人写作(2)私人写作(3)婚姻反思录(1)婚姻反思录(2)点 与 面(1)点 与 面(2)点 与 面(3)人不只属于历史给成人读的童话(1)给成人读的童话(2)苦难的精神价值 第四篇 散文(1997~1998) 并肩行走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 此透明,心心相印。 名人和明星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侯 家 路临终的苏格拉底《李白与杜甫》内外读书的癖好回到世界名著"天人合一"与生态学小说的智慧(1)小说的智慧(2)小说的智慧(3)小说的智慧(4)小说的智慧(5)小说的智慧(6)小说的智慧(7)小说的智慧(8)孤独的价值(1)孤独的价值(2)孤独的价值(3)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1)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2)生命中的无奈报应"己所欲,勿施于人"婚姻中的爱情世上本无奇迹都市里的外乡人人人都是孤儿记住回家的路愉快是基本标准另一个韩愈树下的老人勇气证明信仰(1)勇气证明信仰(2)医学的人文品格(1)医学的人文品格(2) 第五篇 散文(1999~2001) 街道上站着许多人,一律沉默,面孔和视线朝着同一个方向,仿佛有所期待。 我也朝那个方向看去,发现那是一所小学的校门。那么,这些肃立的人们是孩子们的家长了 ,临近放学的时刻,他们在等待自己的孩子从那个校门口出现,以便亲自领回家。 安静的位置父母们的眼神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纪念所掩盖的人类的敦煌(1)人类的敦煌(2)精子与卵子好梦何必成真成功的真谛南极素描(1)南极素描(2)南极素描(3)在维纳斯脚下哭泣(1)在维纳斯脚下哭泣(2)向教育争自由灵魂的在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小康胜大富 读鲁迅的不同眼光
周国平最有名的是他那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我有的这部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还有他一些随笔是很好的,如《风中的纸屑》、《爱情不风流》、《人与永恒》、《碎句和断章》等待,在当当网上购买还是比较方便的,专著类就是《尼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好多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也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写过很多,可是早期作品比较好 《守望的距离》,散文集,给人很静的感觉《人与永恒》,杂文集,寓意深刻,需要理解其中内涵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比较感人
周国平哪些书比较好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周国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hnEYvJc7Az28P2N8U6b9Q 密码:awz6 书名: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作者:周国平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公司辞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9 页数:518 内容简介: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围绕人生这一主题,以语丝形式,向读者介绍了简单、爱生命、超脱、人生境界、生活质量、享受、苦难、情感体验等内容,《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收作者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发类编排。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卓见。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 作者简介: 本书是应上海辞书出版社之约编选的。它的性质介于辞典和文摘之间,内容是我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编选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把我迄今为止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全部非学术性质的文字通读一遍,从中摘出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并且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逐级分类,让它们尽可能妥贴地各居其位。这是一项很费斟酌的工作,不过,我自己觉得不无收益,使我仿佛对自己的思想做了一次细致的检阅,心中比较有数了。那么,这样一本书对于读者有什么用处呢?我猜想是这样的:在我的老读者于中,它更是辞典,用它可以方便地检索到我在某一问题上的论说;在我的新读者手中,它更是义摘,读它可以清晰地一窥我的文字和思想的基本面貌。全书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它们实际上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所以,我给本书取名为人生哲思语编。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周国平有哪些好看的书?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你知道周国平他有哪些好看的作品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周国平必看好看的书,希望你会喜欢! 关于周国平必看好看的书1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周国平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出版时曾引起轰动,并且这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历时二十多年而长盛不衰。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而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满怀热情的探讨这位哲学家和他的哲学思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本影响了80年代热血青年的书。周国平先生在认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把尼采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人来分析,从而尝试着对这位人生哲学家和诗人哲学家作出全新的理解。本书是第一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专著;同时,作者在书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能引起读者一定的共鸣。关于周国平必看好看的书2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关于周国平必看好看的书3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周国平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读写对于任何一位作家乃至业余习作者来说,都是无须赘言的基本活计,但不少人对其重要性的排序及其神圣感却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周国平看来,读书和写作两者中,读书始终是第一位的。 写作固然使他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他说,“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闲书,也即“无用的书”。他觉得,读“有用的书”固然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的惊骇之言———“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周国平有哪些好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