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及解释)

关于朋友友情的成语典故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盛情款待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刎颈之交 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 志同道合 忘年之交 贫贱之交 患难之交 深情厚意 深情厚谊 情深似海 情深义重 情同骨肉 情投意合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1)义结金兰 (2) 血浓于水 (3)寸草春晖 (4)范张鸡黍(5)北风之恋 (6)比翼双飞 (7)碧海青天 (8)恨相知晚(9)莫逆之交 (10)情投意合 (11)琴瑟之好(12)含情脉脉 (13)如手如足 (14)如胶似漆(15)深情厚谊 (16)水乳交融 (17)手足之情(18)温情脉脉 (19)相亲相爱 (20)心心相印(21)一往情深 (22)一唱一和 (23)谊切苔岑(24)张敞画眉 (25)海誓山盟 (26)流水桃花(27)天长地久 (28)至死靡它 (29)淡水交情(30)情深潭水 (31)桃花潭水 (32)地久天长(33)举案齐眉 (34)患难之交 (35)刎颈之交(36)恋恋不舍 (37)两肋插刀 (38)肝脑涂地(39)依依惜别 (40)难舍难分 (41)生死之交(42)志同道合 (43)舐犊情深 (44)患难之交(45)情同骨肉 (46)情投意合 (47)贫贱之交 (48)深情厚谊 (49)骨肉至亲
关于朋友友情的成语典故

关于友谊的成语及典故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意思: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陈雷,即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春秋时,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 民之业。年近四旬,因中国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土,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而来。 迤俪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词,单道冬天雨景:习习悲风割面,蒙蒙细雨浸衣。催冰酿雪逞寒威,不比他时和气。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还微。天涯游子尽思归,路上行人应悔。左伯桃冒雨荡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看看天色昏黄,走向村间,欲觅一宵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那个去处。见矮矮篱笆, 围着一间草屋,乃推开篱障,轻叩柴门。中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礼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双名伯桃。欲往楚国,不期中途遇雨。无觅 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来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闻言,慌忙答礼,邀入屋内。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伯桃已知亦是儒人,便欲 下拜。那人云:“且未可讲礼,容取火烘干衣服,却当会话。”当夜烧竹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办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其人曰:“小生姓 羊,双名角哀,幼亡父母,独居于此。乎生酷爱读书,农业尽废。今幸遇贤土远来,但恨家寒,乏物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阴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饮 一食,感佩何忘!”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终夕不寐。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持,结为昆仲。伯桃年长角哀五岁,角哀拜伯桃为兄。一位一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贤弟有王位之才,抱经 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亲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 长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费粮米,弃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进 行不两曰,又值阴雨,羁身旅店中,盘赉罄尽,止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负之,冒雨而走。其雨末止,风又大作,变为一天大雪,怎见得?你看:风添雪冷,雪趁风威。纷纷柳絮狂飘,片片鹅毛乱葬。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漫天,变尽青黄赤黑。探梅诗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断魂。二人行过歧阳,道经梁山路,问及樵夫,旨说:“从此去百余里,并无人烟,尽是荒山旷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与角哀曰:“贤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次日,雪越下得紧,山中仿佛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我思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惧去,纵然不冻死,亦 必饿死于途中,与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将身上衣服脱与贤弟穿了,贤弟可独赘此粮,于途强挣而去。我委的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持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 用,那时却来葬我未迟。”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虽非一父母所生,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而求进身耶?”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 曰:“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旁寻个歇处。“见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热些枯技,以御寒 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 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伯桃曰:“若旨饿死,白骨谁理?”角哀曰:“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 穿了,兄可费粮去,弟宁死于此”‘伯桃曰:“我乎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 宣速往。”角哀曰:“令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也,我不为之。”伯桃曰:“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不见,以此劝弟求 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 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己变,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挥令去。角哀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准葬吾兄?”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 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伯桃死于桑中。后人有诗赞云:寒来雪一尺,人去途千里。长途苦雪寒,何况囊无米?并粮一人生,同行两人死;两死诚何益?一生尚有恃。贤哉左伯桃!陨命成人美。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到楚国,于旅郧中歇定。次日入城,问人曰:“楚君招贤,何由而进?”人曰:“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 士。”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见,慌忙答礼,问曰:“贤士何来?”角哀曰:“小生姓羊,双名角 哀,雍州人也。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裴仲邀人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 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旨切当世之急务。元王大喜!设御宴以持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段百 匹。角哀再拜流涕,元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也?”角哀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一一奏知。元王闻其言,为之感伤。诸大臣旨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 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己毕,却回来事大王。”元王遂赠己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蹋随角哀车骑同去。角哀辞了元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之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颜貌如生前一般。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 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齐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林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周筑墙栽树;离坟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 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角哀是夜明灯燃烛而坐,感叹不己。忽然一 阵阴风飒飒,烛灭复明。角哀视之,见一人于灯影中,或进或退,隐隐有哭声。角哀叱曰:“何人也?辄敢夤夜而人!”其人不言。角哀起而视之,乃伯桃也。角哀 大惊问曰:“兄阴灵不远,今来见弟,必有事故。”相桃曰:“感贤弟记忆,初登仕路,奏请葬吾,更赠重爵,并棺椁衣衾之美,凡事十全。但坟地与荆轲墓相连 近,此人在世时,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渐离以其尸葬于此处。神极威猛。每夜仗剑来骂吾曰:‘汝是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若不迁移他 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有此危难,特告贤弟。望改葬于他处,以免此祸。”角哀再欲问之,风起忽然不见。角哀在享堂中,一梦一觉,尽记其事。天明,再唤乡老,问:“此处有坟相近否?”乡老曰:“松阴中有荆轲墓,墓前有庙。”角哀曰:“此人昔刺秦王,不中被杀,缘何有坟于此?”乡老 曰:“高渐离乃此间人,知荆轲被害,弃尸野外,乃盗其尸,葬于此地。每每显灵。士人建庙于此,四时享祭,以求福利。”角哀闻言,透信梦中之事。引从者径奔 荆轲庙,指其神而骂曰:“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毒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人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民,而求祭把!吾兄 左伯桃,当代名懦,仁义廉洁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当毁其庙,而发其冢,永绝汝之根本!”骂讫,却来伯桃墓前祝曰:“如荆轲今夜再来,兄当报我。” 归到享堂,是夜秉烛以持。果见伯桃哽咽而来,告曰:“感贤弟如此,亲荆轲从人极多,旨土人所献。贤弟可柬草为人,以彩为衣,手执器械,焚于墓前。吾得其 助,使荆轲不能侵害。”言罢不见。角哀连夜使人束草为人,以彩为衣,各执刀枪器械,建数十于墓侧,以火焚之。祝曰:“如其无事,亦望回报。”归到享堂,是夜闻风雨之声,如人战敌。角哀出户观之,见伯桃奔走而来,言曰:“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荆轲又有高渐离相助,不久吾尸必出墓 矣。望贤弟早与迁移他处殡葬,兔受此祸。”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伯桃曰:“弟,阳人也,我皆阴鬼:阳人虽有勇烈,尘世相隔, 焉能战阴鬼也?虽茎草之人,但能助喊,不能退此强魂。”角哀曰:“兄且去,弟来日自有区处。次日,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打毁神像。方欲取火焚庙,只见乡 老数人,再四哀求曰:“此乃一村香火,若触犯之,恐赂祸于百姓。”须舆之间,土人聚集,都来求告。角哀拗他不过,只得罢久回到享堂,修一道表章,上谢楚王,言:“昔日伯并粮与臣,因此得活,以遇圣主。重蒙厚爵,乎生足矣,容臣后世尽心图报。”词意甚切。表付从 人,然后到伯桃墓侧,大哭一场。与从者曰:“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去往无门,吾所不忍。欲焚庙掘坟,又恐拂土人之意。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 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上右,生死共处,以报吾兄并粮之义。回奏楚君,万乞听纳臣言,永保山河社稷。”言讫,掣取佩剑,自则而死。从者急救不及,速具衣 棺殡殓,理于伯桃墓侧。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墓边松相,和根拔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 自地。乡老大惊,都往羊、左二墓前,焚香展拜。从者回楚国,将此事上奏元王。元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赦赐庙额曰“忠义之词”,就立碑 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荆轲之灵,自此绝矣。土人四时祭把,所祷甚灵。有古诗云: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二士庙前秋日净,英魂常伴月光寒。 6、刎颈之交–廉颇相如关于“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的典故。战国时代,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 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 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7、忘年之交—孔融、祢衡忘年交,是指不拘年龄、职业、辈份,彼此推心置腹而结交为无话不谈的挚友。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四起。孔融、祢衡具有文才,孔融年已五十,而祢衡年末二十,仍能相交为友。孔融将祢衡推荐给汉献帝,赞美他:“资质美善异于常人,见善若惊,嫉恶如仇,如使立于朝廷百官之中,必可见其正直廉能。”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祢衡性情刚傲,不肯事曹。曹操怀忿召为鼓吏,祢衡演出史上有名的“击鼓骂曹”。曹操以借刀杀人之计,将祢衡遣送刘表处,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年仅二十六岁。孔融秉性刚直,因谏阻曹操南征刘备、刘表、孙权之事拂逆曹操之意。御史大夫郗虑向来与他有嫌隙,便趁机对曹操进谗说:「孔融平日每每轻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友善,祢衡称赞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赞美祢衡是“颜回复生”。以前祢衡侮辱丞相,都是孔融指使的啊!曹操大怒,将孔融并其二子杀害弃市,年五十六岁。 这两个忘年交,真是乱世中的悲剧英雄啊!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意思: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陈雷,即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关于“友谊”的成语及典故有: 1、高山流水读音:【gāoshānliúshuǐ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管鲍之交读音:【guǎnbàozhījiāo】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处:《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 3、刎颈之交读音:【wěnjǐngzhījiāo】释义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忘年之交读音:【wàngniánzhījiāo】 释义: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5、 范张鸡黍读音:【fànzhāngjīshǔ】 释义: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出处:《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6、八拜之交读音:【bābàizhījiāo】 释义: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7、生死之交读音:【shēngsǐzhījiāo 】 释义:同生共死的交谊。 出处: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历史典故表达友情的典故学习啦——历史网蓝俊 2017-06-29 09:26:45 有朋友的生活是快乐的,有朋友的日子是甜美的,当你的生活遭遇暴风雨的时候,友谊就是一把伞,会为你撑起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下面是学习啦整理的表达友情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表达友情的典故(一)苏轼与黄庭坚:“蛤蟆”与“蛇” “苏黄”二人亦师亦友,更堪称损友界“鼻祖”。 苏轼第一次见到黄庭坚的诗文,惊其超逸绝尘,旁人便请苏轼为其扬名,苏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四海,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脚,可见评价之高。 两人还是最佳损友搭档。从诗文到书法,越损越开心,苏轼书法字体肥厚饱满,黄庭坚取笑为“石压蛤蟆”,苏轼听后戏称黄庭坚书法中字体的长撇大捺为“树挂死蛇”。 调侃归调侃,黄庭坚对苏轼始终存一“敬”字。黄庭坚晚年在家里挂着东坡像,沐浴焚香,恭敬虔诚,有好事者问他,和苏轼名声谁高,黄庭坚立马离席回避:我是东坡门下弟子,怎么敢失其序,来跟老师一较高下。 表达友情的典故(二)王维与裴迪:心意相投 乱世知己 王维在妻子去世后,只为知音裴迪写过诗。 两人均爱好山水,性情淡泊,翻开《全唐诗》,王维写给裴迪的诗很多,尤其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香菱之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裴迪所存二十多首也都是与王维赠答同咏之作。 两人还是生死之交。安禄山攻进长安,王维被叛军抓获,被迫做了伪官,目睹叛军暴虐的王维悲愤交加,在裴迪来看望自己时写下了《菩提寺禁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没想到,这首诗后来救了王维一命。乱军平定后,伪官一律治罪,王维之弟拿出《菩提寺禁裴迪》呈给皇帝,唐肃宗一看,这不正是对大唐表忠心的吗?找裴迪对证,裴说,是的,那天我去看王维时他亲口吟诵的。王维因此被赦免。 表达友情的典故(三)纳兰性德与顾贞观:满汉友谊之绝唱 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女子究竟是谁,恐怕多有争论,但他最看重的知己却毫无疑问是顾贞观。 纳兰容若是清朝大学士明珠之子,同曹雪芹并列为清代两大才子。康熙十五年,怀才不遇的顾贞观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与纳兰容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一年,顾贞观四十岁,纳兰容若二十二岁。顾贞观与纳兰容若与对词有共同的见解和追求,二人的“性情说”更成为清初词坛上的重要文学主张,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和顾贞观的《弹指词》被视为当时的词坛双璧,名扬海内外。 公元1685年,年仅30岁的纳兰容若去世。顾贞观在纳兰容若辞世第二年,便回到家乡无锡,从此避世隐逸,一心整理好友的生平文稿,编集成《侧帽》,留芳百世。二十多年后,顾贞观追随纳兰容若而去,今生的誓言绵延到了来世。 表达友情的典故(四)辛弃疾与陈亮:男儿到死心如铁 伟大的友谊只能存在于男人之间。 辛弃疾和陈亮,相交于风雨飘摇的南宋孝宗年间。同样的文武全才,同样的才华横溢,都是力主北伐收复山河的倡导者,都曾上书主张抗金救国,这成为他们友谊的基石。 南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相会鹅湖,两人雪中煮酒,纵论天下大事,共商抗金大计,诗酒畅谈十数日,意犹未尽,又相约前去拜访朱熹,后因没有遇上朱熹,陈亮告辞回家,辛弃疾第二天又想念老朋友,马上起程一路追赶,最后因为雪深泥滑不能前行才作罢。 两人先后为此用《金缕曲》词牌相互酬唱,历数彼此间的深厚友谊,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现状深怀感慨,对侫臣当道苟且偷安非常愤恨,表达“男儿到死心如铁”立志恢复神州的雄心,荡漾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扬千古。 表达友情的典故(五)陆羽与皎然:诗僧茶圣忘年之交 知音的最高境界,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谕。 陆羽与皎然的“缁素忘年之交”,就达到了的这个高度。在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有缘结识皎然,两人相见恨晚。当时皎然已四十多岁,茶道顶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他将年轻的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后来还帮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经》。 大历四年,皎然为陆羽建成苕溪草堂,亲自远赴苏南把他请回湖州;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不顾自己已70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圆寂了,后来陆羽病逝后也葬于此,其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长叙友情
范张鸡黍 [fàn zhāng jī shǔ] 基本释义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出 处 《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关于友谊的成语及典故

有关友谊的成语及故事

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很高的一个官职)俞瑞字伯牙,有一珍贵的五弦琴。乘船中秋游览江山之时弹起,琴弦忽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后发现是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招此听琴人上船,见他是一个樵夫,便很轻视。没想到这个樵夫其实胸装才学无数,对他所弹的曲子、所弹的琴都了如指掌,于是说:“你对于音乐的道理十分明白,但如果我弹一曲,心中想着事情,你能知道吗?”俞伯牙将断弦重整,想着高山,弹了一曲,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着流水弹了一曲,樵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施以宾客之礼,问樵夫姓名,答姓钟名徽字子期,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俞伯牙总算找到了知音,邀子期留下,子期要尽孝道而不肯,于是两人结为兄弟,伯牙赠子期黄金二镒(48两),约来年仲秋再见,洒泪而别。 光阴似箭,来年仲秋,俞伯牙又在江边等钟子期,却等不着。他弹奏一曲,发现商弦凄切,感到子期未来的原因,不是父丧,就是母亡。于是询问着找到了子期家,见一老者,是子期的父亲。老者哭着说,子期用所赠黄金,买书攻读,日夜辛勤,却心力耗费,染病于百日之前亡故了。俞伯牙大恸,泪如泉涌,在子期墓前悲奏一曲,却被周围不识音律的观看的人所耻笑,它们只知道琴声是用来取乐的。俞伯牙割断琴弦,将琴摔向祭石,登时玉轸抛残,今徽凌乱,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后弃官到江边侍奉子期的父母,曰:“子期即吾,吾即子期。”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我小时侯比较喜欢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重点记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现在许多的成语典故也出自那个时期。 一、管鲍分金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已欠的一些债,哈哈!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军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撕杀,冲锋的时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不过我想也就是个连长一类的基层干部吧!)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拨重用。 三、各为其主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已的谋士,也就是参谋长一类的官吧。而鲍说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你听听这名子——公孙无知,肯定是个笨蛋吧!就这么一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 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已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四、阵前对垒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军师及时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我们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我看还是我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护送您回国。公子纠笑答:好主意! 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带领一队莒国人马护送公子小白飞弛而来。管仲上前拦住去路,他说: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着,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经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我看您还是返回莒国好好呆着吧! 鲍叔牙虽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现在是各为其主啊!他瞪着眼睛喝斥管仲:我们公子回国有自已的事情,你管的着吗?再说你扯的瞎话也瞒不了我鲍叔牙吧?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了齐国,那你干嘛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谎言被揭,脸色通红,一时无言以对。 鲍叔牙不敢耽搁,命令部队火速前进,管仲见状急得要命,要是拦不住公子小白,自已还有啥脸面再见公子纠啊,于是他心一横,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补上一箭他就没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见管仲跑了,他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鲍叔牙见公子小白平安无事,大喜!立刻命部队抄小路向齐都全力疾弛。 五、顽抗到底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侯,一个齐国的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使者说:我奉齐国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来通知鲁国,请你们不必送公子纠回国了。 管仲一听,才知道自已没把事情办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当。于是一气之下把齐国使者给杀了,公子纠更是什么也不顾了,命令大将曹沫摔领仅有的500多鲁国士兵去跟齐国拼命。于是齐、鲁两国就开了战,鲁国本来就是个小国,兵马少,又是到人家齐国门口来打仗,那有不败的道理呀!辛亏大将曹沫很勇敢,保护公子纠和管仲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后,称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只说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纠干掉!于是他命令鲍叔牙领兵30万去攻打鲁国,那时齐国很强大,小小的鲁国为了公子纠这么个破外甥被迫应战,结果连连败北,鲁国君王见顶不住了,就派人和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鲁国把公子纠杀了,二是把管仲交给齐国,不然的话绝不退兵。鲁庄公没别的法子,只好照办。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 六、举贤重德 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呢?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他的主子是一个非常讲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左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维一的出路就是死心踏地的为您卖命啊!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七、成就霸业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它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有趣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探讨下任国相的问题,齐桓公问:假如你要是死了,谁接任你的国相为好呢?管仲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二人选呢?管仲就又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三人选呢?管仲就又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很不高兴的再次问:那么第四人选呢?管仲说:那就是鲍叔牙了!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把鲍叔牙放在第四人选的位置上呢?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嘛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意思: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陈雷,即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后来张劭不久就病死,但是灵柩不肯进,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春秋时,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 民之业。年近四旬,因中国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土,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而来。 迤俪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6、刎颈之交–廉颇相如关于“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的典故。7、忘年之交—孔融、祢衡忘年交,是指不拘年龄、职业、辈份,彼此推心置腹而结交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还有很多有关友谊的成语故事,就不卖弄了,呵呵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
有关友谊的成语及故事

古代形容“友谊深”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亲密无间、莫逆之交、情深似海 1、情同手足【qíng tóng shǒu zú】 [解释] 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2、肝胆相照【gān dǎn xiāng zhào】 [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3、亲密无间【qīn mì wú jiàn】 [解释]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4、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 [解释]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5、情深似海【qíng shēn sì hǎi】 [解释]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出处]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亲密无间、莫逆之交、刎颈之交、 情同手足【qíng tóng shǒu zú】 【解释】: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出自】: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示例】:名虽各姓,~。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情投意合 一人之交 情逾骨肉 称兄道弟 如兄如弟 亲如手足 【反义词】:势如冰炭 煮豆燃萁 势不两立 不共戴天肝胆相照【 gān dǎn xiāng zhào】 【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示例】:弟与公子以~,互相知心,故敢以实言相告。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真诚相处 【例句】:英雄豪杰之间的交往贵在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近义词】:赤诚相见 推诚相见 开诚相见 假仁假义 披肝沥胆 协力同心 【反义词】:明争暗斗 若即若离 假仁假义 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 老奸巨滑亲密无间【 qīn mì wú jiàn】 【解释】: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出自】:《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示例】:老东山和未过门的儿媳妇,父女般的谈着,似乎他们之间,过去没有发生什么纠纷不不愉快,从来就是~。 ◎冯德英《迎春花》十九章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例句】:她俩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近义词】:如胶如漆 青梅竹马 耳不离腮 一家无二 如胶似漆 三位一体 【反义词】:若即若离 势不两立 誓不两立 煮豆燃萁 男女有别 不即不离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 】 【解释】: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出自】:《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示例】:少与崔浩为~。 ◎《北史·眭夸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例句】:他俩志同道合,真可谓莫逆之交。 【近义词】:志同道合 金兰之契 道同志合 刎颈之交 莫逆于心 生死之交 【反义词】:一面之交 素昧平生 萍水相逢 半面之交 狐朋狗友刎颈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示例】: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的娇妻。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例句】: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近义词】:莫逆之交 刎颈至交 义结金兰 良朋益友 生死之交 患难之交 【反义词】:素昧平生 萍水相逢 素不相识 狐朋狗友 一面之缘
古代形容“友谊深”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关于友谊的成语及典故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意思: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陈雷,即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关于友谊的成语及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