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有哪些著作?
戏剧大师萧伯纳 1950年11月2日,英国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在圣劳伦斯的乡间别墅去世。 萧伯纳于1856年7月26日出生在爱尔兰一个中等家庭。他从小就喜爱文学,时常梦想要写小说。1879年,他鼓起勇气,开始创作小说。这时,他参加了一个学术研究团体���求知学会。他也做过新闻记者,从事新闻、美术、艺术、文学、音乐及戏剧等评论工作。 萧伯纳的著作有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凯雪尔·拜伦的职业》、《无理之结》、《艺术家的爱情》等。萧伯纳的剧本是他对社会的批评,他常在剧本中用讽刺的话语去刺激读者,使他们有所警觉。创作于1892年的《鳏夫的房产》是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19世纪下半叶,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为3组:‘不愉快的戏剧’(包括《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部);‘愉快的戏剧’(包括《武器与人》、《康蒂姐》、《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部);‘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包括《魔鬼的门徒》、《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部)。20世纪以后,他的重要戏剧作品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苹果车》、《真相毕露》等。 萧伯纳是一个幽默、正直、不看重名利的人。当192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非常幽默地说:‘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他又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 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已是70高龄的老翁了。14年前,也即1911年时,萧伯纳已经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莫雷伊所推荐,成为19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常任秘书威尔逊博士对萧没有好感,指他‘大会诡辩、无情、不文雅’,排斥了他。1921年,他又被一批瑞典学者提名,可是,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高尔斯华绥等人之后的第三位,结果那年度他又没有获奖。1923年,萧伯纳唯一著名的悲剧《圣女贞德》问世,轰动了欧洲文坛,并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搬上舞台。一年后,他再度被提名,这一次,他终于获奖。萧伯纳领了奖状,但只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至于6,500英镑的奖金,他就用来建立一个英瑞文化基金会,以奖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 1926年,萧伯纳没去斯德哥尔摩亲领诺贝尔文学奖,却于5年后,访问了10月革命后的苏联,在莫斯科度过了他的75岁寿辰。高尔基写信向他祝寿,称颂他为‘勇敢的战士’。1932年,萧伯纳来到中国,这次,他还曾到过香港呢。
戏剧大师萧伯纳 萧伯纳,爱尔兰人,生于都柏林。英国剧作家、政论家。1876年移居英国。1879年开始文学活动。1884年参加创建费边社,写了很多有关社会和政治的著作,包括费边社宣言,被认为是费边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2月17日晨乘“不列颠皇后”号轮船到上海。宋庆龄偕两位朋友乘小轮至吴淞登轮往访。在轮船的餐厅里与宋等就中国和世界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甚为欢洽。后登岸赴宋寓所,宋设宴招待。1950年11月2日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病逝。著作编为《萧伯纳全集》。 1950年11月2日,英国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在圣劳伦斯的乡间别墅去世。 萧伯纳于1856年7月26日出生在爱尔兰一个中等家庭。他从小就喜爱文学,时常梦想要写小说。1879年,他鼓起勇气,开始创作小说。这时,他参加了一个学术研究团体���求知学会。他也做过新闻记者,从事新闻、美术、艺术、文学、音乐及戏剧等评论工作。 萧伯纳的著作有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凯雪尔·拜伦的职业》、《无理之结》、《艺术家的爱情》等。萧伯纳的剧本是他对社会的批评,他常在剧本中用讽刺的话语去刺激读者,使他们有所警觉。创作于1892年的《鳏夫的房产》是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19世纪下半叶,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为3组:‘不愉快的戏剧’(包括《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部);‘愉快的戏剧’(包括《武器与人》、《康蒂姐》、《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部);‘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包括《魔鬼的门徒》、《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部)。20世纪以后,他的重要戏剧作品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苹果车》、《真相毕露》等。 萧伯纳是一个幽默、正直、不看重名利的人。当192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非常幽默地说:‘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他又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 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已是70高龄的老翁了。14年前,也即1911年时,萧伯纳已经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莫雷伊所推荐,成为19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常任秘书威尔逊博士对萧没有好感,指他‘大会诡辩、无情、不文雅’,排斥了他。1921年,他又被一批瑞典学者提名,可是,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高尔斯华绥等人之后的第三位,结果那年度他又没有获奖。1923年,萧伯纳唯一著名的悲剧《圣女贞德》问世,轰动了欧洲文坛,并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搬上舞台。一年后,他再度被提名,这一次,他终于获奖。萧伯纳领了奖状,但只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至于6,500英镑的奖金,他就用来建立一个英瑞文化基金会,以奖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 1926年,萧伯纳没去斯德哥尔摩亲领诺贝尔文学奖,却于5年后,访问了10月革命后的苏联,在莫斯科度过了他的75岁寿辰。高尔基写信向他祝寿,称颂他为‘勇敢的战士’。1932年,萧伯纳来到中国,这次,他还曾到过香港呢。
《苹果车》 http://bbs.rbook.net/index.asp 到上面这个网址下,有好多。
戏剧大师萧伯纳 萧伯纳,爱尔兰人,生于都柏林。英国剧作家、政论家。1876年移居英国。1879年开始文学活动。1884年参加创建费边社,写了很多有关社会和政治的著作,包括费边社宣言,被认为是费边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2月17日晨乘“不列颠皇后”号轮船到上海。宋庆龄偕两位朋友乘小轮至吴淞登轮往访。在轮船的餐厅里与宋等就中国和世界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甚为欢洽。后登岸赴宋寓所,宋设宴招待。1950年11月2日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病逝。著作编为《萧伯纳全集》。 1950年11月2日,英国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在圣劳伦斯的乡间别墅去世。 萧伯纳于1856年7月26日出生在爱尔兰一个中等家庭。他从小就喜爱文学,时常梦想要写小说。1879年,他鼓起勇气,开始创作小说。这时,他参加了一个学术研究团体���求知学会。他也做过新闻记者,从事新闻、美术、艺术、文学、音乐及戏剧等评论工作。 萧伯纳的著作有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凯雪尔·拜伦的职业》、《无理之结》、《艺术家的爱情》等。萧伯纳的剧本是他对社会的批评,他常在剧本中用讽刺的话语去刺激读者,使他们有所警觉。创作于1892年的《鳏夫的房产》是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19世纪下半叶,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为3组:‘不愉快的戏剧’(包括《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部);‘愉快的戏剧’(包括《武器与人》、《康蒂姐》、《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部);‘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包括《魔鬼的门徒》、《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部)。20世纪以后,他的重要戏剧作品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苹果车》、《真相毕露》等。 萧伯纳是一个幽默、正直、不看重名利的人。当192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非常幽默地说:‘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他又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 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已是70高龄的老翁了。14年前,也即1911年时,萧伯纳已经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莫雷伊所推荐,成为19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常任秘书威尔逊博士对萧没有好感,指他‘大会诡辩、无情、不文雅’,排斥了他。1921年,他又被一批瑞典学者提名,可是,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高尔斯华绥等人之后的第三位,结果那年度他又没有获奖。1923年,萧伯纳唯一著名的悲剧《圣女贞德》问世,轰动了欧洲文坛,并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搬上舞台。一年后,他再度被提名,这一次,他终于获奖。萧伯纳领了奖状,但只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至于6,500英镑的奖金,他就用来建立一个英瑞文化基金会,以奖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 1926年,萧伯纳没去斯德哥尔摩亲领诺贝尔文学奖,却于5年后,访问了10月革命后的苏联,在莫斯科度过了他的75岁寿辰。高尔基写信向他祝寿,称颂他为‘勇敢的战士’。1932年,萧伯纳来到中国,这次,他还曾到过香港呢。
《苹果车》 http://bbs.rbook.net/index.asp 到上面这个网址下,有好多。

萧伯纳的作品有哪些
萧伯纳(1856~1950)Shaw,GeorgeBernard英国剧作家,评论家。1856年7月26日生于都柏林,1950年11月2日卒于英格兰东部海瑞福德郡一小村镇。其母是优秀女中音歌手。萧伯纳中学毕业后在地产公司当小职员。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萧伯纳的第一部剧作,是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如何靠经营贫民窟房产重利盘剥的《鳏夫的房产》。2年后写出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则是对资本主义另一条生财之道的鞭挞和剖析。剧中的华伦夫人出身贫苦,靠开妓院发家后,供养女儿受高等教育,指望女儿能凭身份和教养找个“有钱的男人”,从而跻身上流社会。但却对女儿隐瞒了身世,女儿在洞悉原委后尽管谅解了母亲,却不再接受其供养和教训而自去独立谋生。以上两剧是典型的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也是萧伯纳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包括这两出戏在内,萧伯纳1892~1939年共写了51部戏,其中除《圣女贞德》是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唯一一部悲剧外,大都是喜剧或带有喜剧意味的笑剧、闹剧、狂剧以及历史剧、哲理剧、政治幻想剧等,题材、手法虽有变化,讽刺、暴露的精神则始终如一。其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武器与人》《康蒂妲》《风云人物》《魔鬼的门徒》《凯撒与克莉奥佩特拉》《人与超人》《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医生的困境》《安德洛克勒斯与狮子》《皮格马利翁》《伤心之家》《回到玛土撒拉》《苹果车》等。 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 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1876年移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 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萧伯纳的戏剧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干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著名作家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萧伯纳15岁时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20岁时,萧伯纳去了伦敦,却不知到何处寻找工作,后来他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了起来,他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专题演讲。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 然而萧伯纳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他想将这新发现的才能应用于写作。于是,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写5页东西,不管好坏,一概不拘。就这样过了4年,他从自己的那些文章里总共才得到30美元的稿费,这不免使他很失望。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写作,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所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但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这次也不会失败。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就这样全力以赴,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萧伯纳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气、收入最多、最为人们所喜爱的作家之一。 成功是主动的进取,不是被动的乞求施舍。

萧伯纳前期的作品主要有哪些?
萧伯纳的前期剧作主要有:《不快意的戏剧集》包括三部剧作,《鳏夫的房产》(1892)、《好逑者》(1893)、《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快意的戏剧集》包括《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5)、《风云人物》(1895)、《一言难尽》(1896);《三个为清教徒写的剧本》包括《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与克莉奥佩特拉》(1898),《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9)等。

萧伯纳的代表作是什么?
1、《鳏夫的房产》 第一幕,在莱茵河上雷马根附近的一家旅馆里,游客英国青年屈兰奇大夫和朋友高坎在这里歇脚.船上还有他们刚结识的朋友。 美国绅士萨托里阿斯和他的女儿白朗琪也住在这里。屈兰奇和白朗琪一见钟情,欲订终身,萨托里阿斯也愿意成就这门亲事,并让他们写封家信。 第二幕,在英国苏比顿萨托里阿斯的别墅里,屈兰奇和高坎带着家信来见萨托里阿斯,碰巧萨托里阿斯的收租人李克奇斯被解雇。 当从李克奇斯口中得知萨托里阿斯的财富来源于贫民窟时,屈兰奇要求白朗琪婚后不接受任何来自父亲的财产,但他没有说明原因。 两人因此争吵,经高坎和萨托利阿斯调解,屈兰奇方得知自己的财产和萨托利阿斯一样来自贫民窟,决定向白朗琪道歉。但白朗琪误认为屈兰奇反复无常,坚决要求取消婚约,屈兰奇羞愤离去。 第三幕,4个月后李克奇斯突然来访,屈兰奇得知自己的收入同样来自萨托里阿斯,于是抛弃了原来的想法同白朗琪结了婚。 而且还同他的岳父合伙做买卖,用牺牲公共利益的方法发财致富,作品剥掉了“上等人”体面的外衣,揭露了其残忍贪婪的本质。 2、《人与超人》 《人与超人》(1901—1902)是哲理喜剧。萧伯纳根据欧洲流传已久的唐璜传说,描写了青年男女泰纳尔与安的爱情故事。 坦纳是安的监护人之一,思想激进,机智善辩,专门写了本《革命者手册和袖珍指南》。安有意追求他,他发觉后逃到了西班牙,但安接踵而至。 最后坦纳不得不屈服在安代表的“生命力”之下。剧本中,又以梦景的形式,安插了完全可以独立的一场戏:“唐璜在地狱”。 让剧中人物就进步、进化、生命力等题目展开论辩,使全剧增加了理念剧的成分,集中地体现了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思想。 由于它不同寻常的结构和标志着艺术技巧新方向的象征主义手法,《人和超人》已成为当代英美批评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3、《巴巴拉少校》 《巴巴拉少校》以救世军为题材,反映了贫富不均和劳资冲突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喜剧的主人公巴巴拉是个有理想的青年,虔诚的基督教徒,救世军中的少校。 她认为宗教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女儿,而她的理想就是在救世军中拯救穷人的灵魂。救世军的慈善事业需要金钱,由于经费短缺,巴巴拉所在的救世军收容所面临困难。 巴巴拉的父亲安德谢夫是军火商,他出于个人的目的,在参观收容所时当场捐出5000英镑。巴巴拉起初说服救世军,希望他们不接受父亲的金钱。 她和父亲的冲突,是经济和信仰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巴巴拉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还是要了这笔钱。人们在安德谢夫走后,感谢他的善行。 巴巴拉的幻想破灭,痛苦地摘下救世军领章,别在父亲的衣领上。而当安德谢夫要收买救世军时,她终于屈服,相信是“威士忌大王”鲍吉尔和军火商救活了穷人。 如果她离开父亲,就是“离开生活”。巴巴拉的转变虽然显得唐突,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巴巴拉的精神苦闷,也表达了一些和上层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 4、《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是萧伯纳著名剧作,贞德是十五世纪法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在20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爆发战争法国不敌英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这时贞德向法国政府申请加入到保卫国家的队伍中,这个18岁的农村姑娘的要求并未得到政府当局的理睬,甚至遭到了无情的嘲讽,法国不可能依靠一支由女性带领的军队将英军逐出国境。 在贞德的爱国行为被视为发疯行为时,罗伯特·德·鲍德里考特上尉同意了贞德的要求,这位法国军事上尉认为法军的败退需要有其他方式来逆转,他坚信贞德可以为法军带来一阵西风。 并协助法军打败英军取得前线胜利。于是,贞德成为一支军队的首领,他们带着武器赶赴前线与法国士兵并肩作战,身为圣卡瑟琳忠诚信徒的贞德坚信她的加入能帮助法军击退英军。 果然贞德的出现为法军创造了胜利奇迹,法军成功驱逐了英军的入侵。贞德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一度成为法国人人敬仰的对象,被法国人尊称为“圣女”。 但她的军事能力也被英国政府当局所忌惮,于是英国人联合法国天主教科雄一同诬陷贞德。最终,贞德被法国人出卖,英国人将她囚禁并以女巫的罪名将她残忍地烧死。 5、《卖花女》 《卖花女》(又被译作《皮格马利翁》)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后来的好莱坞据此翻拍了电影《窈窕淑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伯纳
《圣女贞德》、《伤心之家》、《华伦夫人的职业》、《卖花女》、《苹果车》等。 1、《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1923)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一部悲剧,共分为六场历史剧,并附有尾声。 前三幕写贞德获得统治者授权,抵抗英军的经历,第四幕写英法勾结,欲陷害贞德,第四幕写贞德为查理七世加冕后,欲一鼓作气,将英国侵略者赶出法国。 而国王和大臣们则安于一时的和平,反对贞德的想法。第六幕写贞德被捕,受审,牺牲。最后的尾声写贞德被平反、封圣,所有罪人都受到审判。 2、《伤心之家》 《伤心之家》(1916—1917)是刻意用契诃夫《樱桃园》营造氛围的笔法写成的,剧本有个副标题:“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 剧作通过女青年艾丽·邓的视角,描写88岁的老船长邵特非和他一家房客。邵特非已经半疯,酷似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 住在他家里的是些空想家、撒谎者、无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亲属,他们放荡不羁而又心灰意冷,满腹牢骚而又消极遁世。 整个住宅就像一条即将触礁、沉没、破裂的船,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什么依靠,象征着走向末路的英国与西方文明社会。 3、《华伦夫人的职业》 《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代表剧作。四幕剧,1894年首演。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指出统治阶级的财富是建筑在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上,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道德可言。 作者将此剧列入“不快意的戏剧”一类,作品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但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给予了深切同情,因为逼良为娼是社会的罪恶。 1920年此剧在中国上海演出,但由于社会、中国戏剧传统、改编的脚本、演员、看客、本钱家与剧院的性质等方面原因,首次开演票房支出昏暗,尔后的三次试演也不尽善尽美,但影响对后来中国戏剧产生了一定影响。 4、《卖花女》 《卖花女》(又被译作《皮格马利翁》)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后来的好莱坞据此翻拍了电影《窈窕淑女》。 5、《苹果车》 《苹果车》,写得颇为耐人寻味。该剧完成于1928年12月,并于次年六月在波兰华沙首演。《苹果车》的第一次英国首演是在1929年8月的首届莫尔文戏剧节(Malvern Darma Festival)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伯纳
1892年,萧伯纳正式开始创作剧本,他的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其中包括《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荡子》三个剧本;第二个戏剧集包含有《武器与人》等4部剧本;第三个戏剧集《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集》包含《魔鬼的门徒》等3个剧本。他的戏剧果真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 1896年萧伯纳结了婚,婚姻改变了萧伯纳的一些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写出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大量优秀的作品。 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圣女贞德》、《伤心之家》、《华伦夫人的职业》、《卖花女》、《苹果车》等。 1、《圣女贞德》《圣女贞德》(1923)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一部悲剧,共分为六场历史剧,并附有尾声。前三幕写贞德获得统治者授权,抵抗英军的经历,第四幕写英法勾结,欲陷害贞德,第四幕写贞德为查理七世加冕后,欲一鼓作气,将英国侵略者赶出法国。而国王和大臣们则安于一时的和平,反对贞德的想法。第六幕写贞德被捕,受审,牺牲。最后的尾声写贞德被平反、封圣,所有罪人都受到审判。2、《伤心之家》《伤心之家》(1916—1917)是刻意用契诃夫《樱桃园》营造氛围的笔法写成的,剧本有个副标题:“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剧作通过女青年艾丽·邓的视角,描写88岁的老船长邵特非和他一家房客。邵特非已经半疯,酷似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住在他家里的是些空想家、撒谎者、无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亲属,他们放荡不羁而又心灰意冷,满腹牢骚而又消极遁世。整个住宅就像一条即将触礁、沉没、破裂的船,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什么依靠,象征着走向末路的英国与西方文明社会。3、《华伦夫人的职业》《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代表剧作。四幕剧,1894年首演。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指出统治阶级的财富是建筑在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上,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道德可言。作者将此剧列入“不快意的戏剧”一类,作品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但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给予了深切同情,因为逼良为娼是社会的罪恶。1920年此剧在中国上海演出,但由于社会、中国戏剧传统、改编的脚本、演员、看客、本钱家与剧院的性质等方面原因,首次开演票房支出昏暗,尔后的三次试演也不尽善尽美,但影响对后来中国戏剧产生了一定影响。4、《卖花女》《卖花女》(又被译作《皮格马利翁》)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后来的好莱坞据此翻拍了电影《窈窕淑女》。5、《苹果车》 《苹果车》,写得颇为耐人寻味。该剧完成于1928年12月,并于次年六月在波兰华沙首演。《苹果车》的第一次英国首演是在1929年8月的首届莫尔文戏剧节(Malvern Darma Festival)上。
诺贝尔奖得奖作《圣女贞德》,战后名剧《苹果车》,爱情名剧《卖花女》,批判现实主义三杰作《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
《圣女贞德》、《伤心之家》、《华伦夫人的职业》、《卖花女》、《苹果车》等。 1、《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1923)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一部悲剧,共分为六场历史剧,并附有尾声。 前三幕写贞德获得统治者授权,抵抗英军的经历,第四幕写英法勾结,欲陷害贞德,第四幕写贞德为查理七世加冕后,欲一鼓作气,将英国侵略者赶出法国。 而国王和大臣们则安于一时的和平,反对贞德的想法。第六幕写贞德被捕,受审,牺牲。最后的尾声写贞德被平反、封圣,所有罪人都受到审判。 2、《伤心之家》 《伤心之家》(1916—1917)是刻意用契诃夫《樱桃园》营造氛围的笔法写成的,剧本有个副标题:“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 剧作通过女青年艾丽·邓的视角,描写88岁的老船长邵特非和他一家房客。邵特非已经半疯,酷似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 住在他家里的是些空想家、撒谎者、无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亲属,他们放荡不羁而又心灰意冷,满腹牢骚而又消极遁世。 整个住宅就像一条即将触礁、沉没、破裂的船,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什么依靠,象征着走向末路的英国与西方文明社会。 3、《华伦夫人的职业》 《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代表剧作。四幕剧,1894年首演。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指出统治阶级的财富是建筑在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上,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道德可言。 作者将此剧列入“不快意的戏剧”一类,作品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但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给予了深切同情,因为逼良为娼是社会的罪恶。 1920年此剧在中国上海演出,但由于社会、中国戏剧传统、改编的脚本、演员、看客、本钱家与剧院的性质等方面原因,首次开演票房支出昏暗,尔后的三次试演也不尽善尽美,但影响对后来中国戏剧产生了一定影响。 4、《卖花女》 《卖花女》(又被译作《皮格马利翁》)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后来的好莱坞据此翻拍了电影《窈窕淑女》。 5、《苹果车》 《苹果车》,写得颇为耐人寻味。该剧完成于1928年12月,并于次年六月在波兰华沙首演。《苹果车》的第一次英国首演是在1929年8月的首届莫尔文戏剧节(Malvern Darma Festival)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伯纳
1892年,萧伯纳正式开始创作剧本,他的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其中包括《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荡子》三个剧本;第二个戏剧集包含有《武器与人》等4部剧本;第三个戏剧集《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集》包含《魔鬼的门徒》等3个剧本。他的戏剧果真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 1896年萧伯纳结了婚,婚姻改变了萧伯纳的一些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写出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大量优秀的作品。 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圣女贞德》、《伤心之家》、《华伦夫人的职业》、《卖花女》、《苹果车》等。 1、《圣女贞德》《圣女贞德》(1923)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一部悲剧,共分为六场历史剧,并附有尾声。前三幕写贞德获得统治者授权,抵抗英军的经历,第四幕写英法勾结,欲陷害贞德,第四幕写贞德为查理七世加冕后,欲一鼓作气,将英国侵略者赶出法国。而国王和大臣们则安于一时的和平,反对贞德的想法。第六幕写贞德被捕,受审,牺牲。最后的尾声写贞德被平反、封圣,所有罪人都受到审判。2、《伤心之家》《伤心之家》(1916—1917)是刻意用契诃夫《樱桃园》营造氛围的笔法写成的,剧本有个副标题:“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剧作通过女青年艾丽·邓的视角,描写88岁的老船长邵特非和他一家房客。邵特非已经半疯,酷似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住在他家里的是些空想家、撒谎者、无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亲属,他们放荡不羁而又心灰意冷,满腹牢骚而又消极遁世。整个住宅就像一条即将触礁、沉没、破裂的船,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什么依靠,象征着走向末路的英国与西方文明社会。3、《华伦夫人的职业》《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代表剧作。四幕剧,1894年首演。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指出统治阶级的财富是建筑在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上,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道德可言。作者将此剧列入“不快意的戏剧”一类,作品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但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给予了深切同情,因为逼良为娼是社会的罪恶。1920年此剧在中国上海演出,但由于社会、中国戏剧传统、改编的脚本、演员、看客、本钱家与剧院的性质等方面原因,首次开演票房支出昏暗,尔后的三次试演也不尽善尽美,但影响对后来中国戏剧产生了一定影响。4、《卖花女》《卖花女》(又被译作《皮格马利翁》)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后来的好莱坞据此翻拍了电影《窈窕淑女》。5、《苹果车》 《苹果车》,写得颇为耐人寻味。该剧完成于1928年12月,并于次年六月在波兰华沙首演。《苹果车》的第一次英国首演是在1929年8月的首届莫尔文戏剧节(Malvern Darma Festival)上。
诺贝尔奖得奖作《圣女贞德》,战后名剧《苹果车》,爱情名剧《卖花女》,批判现实主义三杰作《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

萧伯纳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他1885年开始创作戏剧,共有剧本51部,主要作品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恺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格马利翁》、 《伤心之家》、《圣女贞德》和《苹果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