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1
怀恋是不止的泪水,怀恋是移不走的山河,怀恋是无法诠释的美。
休闲之余,我坐在窗边回想。想我那曾经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回忆,涌现出的都是亲切的怀恋。
我的外公住在很远的地方,我和妈妈放长假才能去看他。
他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一次暑假妈妈带我来到外公家。外公眯着眼看着我们。“咦,这是谁?”外公终于看清了我们,连忙跑上去迎接我们。
“外公”我亲切地叫着。外公高兴地回答了我,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他带着我来到家中,把水果和零食给我吃。两个妹妹看到了我和妈妈分外高兴。外公要去山上了,我和妹妹硬要跟着去,外公答应了。
我们和外公上了山,准备好了,拿起铁锹开始挖红薯。
外公找了一个位置,用铁锹把土挖出来,努力地挖,不一会儿,红薯就探出了头。又过了几分钟,红薯挖出来了。我好奇的连忙地跑了过去。外公说:“今天给你们蒸红薯吃。”我欣喜若狂地活蹦乱跳。
我又继续挖,挖呀挖,挖呀挖,我挖了半天还没有挖到。我变得有些沮丧。外公过来安慰我:“倩倩,挖红薯要慢,要耐心,不能急于一时。”
外公一边挖一边安慰鼓励我。听了,我瞬间有了自信心,按照外公的动作为目标开始挖。外公手把手教着我挖红薯的方法和诀窍。渐渐我找到感觉了。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挖出了几个,天色渐晚,我们回了家。
外公和外婆都是农民,以种土豆、花生、红薯、养猪为生,天天早出晚归。
做事要耐心,不可急于一时,外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倩倩,以后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回想起这句话,我心里酸酸的,没能经常去看外公,可是现在却再也见不到了。
回想起那慈祥的笑容,我心里甜甜的,酸酸的,又有一点怅然。
外公和红薯,是我童年记忆里,亲切的怀恋。
怀念2
怀念父爱,因为迷恋着父爱;怀念父爱,因为失去了父爱;怀念父爱,因为渴望着父爱。
我想要的父爱,既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我想要的父爱,是如山,如钢,如天的父爱。因为我失去了它,也没能好好珍惜它,更没能好好享受它。人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我为何如此迷恋于父爱,只是源于一件大家都觉得普通的事。
一次,窗外雷声大作,雨下得“唏里哗啦”,闪电照亮了整个阴暗而深沉的天空。而现在,才凌晨三点左右。我为什么醒着?因为外面有一辆一启动就会发出巨大噪音的大货车,正在被我的父亲启动着。父亲要去进货,母亲也不在家,整个漂亮却空荡的房子里,只剩下年仅八岁的我。
我害怕极了,蜷缩在被窝里。可是过了一会儿,大过雷声的“轰轰”噪音又在我耳畔响起,我使劲甩了甩脑袋,想告诉自己这是幻听,是假的。但当有人在“咚咚”敲门时,我赤着脚走到门前,迟疑了一会儿,用害怕得发抖的手打开了门后,使劲用手揉了揉眼睛,看到的依然是一张黝黑而布满皱纹的脸,一双布满血丝而带微微黄色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因被烈风儿吹得干涩发白的嘴巴。
不错!就是父亲,就是我的父亲,就是因要连夜去武汉进货的父亲,就是埋藏我在内心世界中已久的父爱!
我兴奋地直扑进父亲虽被雨水浸湿却依旧温暖的怀抱里。我带着喜悦的声音问道:“爸爸,你怎么返回来了?!”
父亲!我好想你!但我后悔当初没有珍惜你,所带给我的父爱!我对你的怀念,将是永久的。我的父亲,我所怀念的父爱。
我想你,想你那英姿飒爽的身姿!
我想你,想你那帅气逼人的脸庞!
我想你,想你那如同星辰的眼睛!
我想你,更想你那如山如钢如天的父爱!
怀念3
今天,我读了季羡林先生写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颇为感动,不时的伤心难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季羡林6岁时就离开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学二年级,这段时间,他在家中只待了几天,他原本想大学毕业以后,就奉养母亲,补下多年的亏欠,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在季羡林读大二时就离开了人世,仅仅活了40多岁,为此季羡林非常懊悔。后来,作者去哥廷根留学的日子,思念中多了祖国母亲。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里冒出了一颗又一颗的泪珠。当我读到“我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的时候,我确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母亲去世而痛苦、懊悔、自责的心情,再联系下文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爱慕是那样真挚,读到这儿时,我不禁感到一股悲伤之情涌上心头,一个失去了最亲最爱的人,该那么伤心。我带着这种难受的心情,继续读了下去,当我又读到“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读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爱,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我6岁那年的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发烧到了39度,妈妈的眉头紧锁,不停地拿水给我喝,我隐隐约约看到妈妈的额头上出现了晶莹的汗珠,嘴里念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妈妈突然张开双臂,抱着我就跑,迎着北风,把我送到医院,守在床边等我醒来。
虽然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内容仍在我的脑海。以后,我一定会爱我的妈妈。
怀念4
最近,我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心潮起伏,心中颇有感触。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季羡林爷爷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都怀有同样的怀念和不变的情怀,充分表达了季羡林爷爷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完的话。
季羡林爷爷6岁离开了自己的生母,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迷糊,直到他上大学二年级母亲弃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得到过最无私的母爱,没有得到一点安抚和温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没有尽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我顿时肃然起敬,热泪盈眶,如今我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可是有几个人对母亲说了“我爱你”。我接着往下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读着读着我深感疑惑,季羡林爷爷又为何将祖国视为母亲,带着疑问,我继续品读。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心中还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是有一颗多么赤热的爱国心!远居海外他本应该过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却在学业卓有成效后又来报效祖国!多么令人敬佩。
和季羡林相比,我爱妈妈的情就=1杯“矿泉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垠的大海。我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一棵“小苗”,而季羡林对祖国可以说是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树”一样“高大”!
我是多么幸福啊!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离开祖国母亲是什么滋味。我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教育,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家里我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爱抚。我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强大的祖国!
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我想,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学习季羡林爷爷,共同怀着一颗孝心和一份火热的爱国情怀。去孝敬父母,去报效祖国!
怀念5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